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潘建华  程成  陈健  陈臻  黄勤 《黑龙江医学》2013,37(8):677-679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40)治疗创伤性脑损伤(TB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把60例TBI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HSH40和20%甘露醇。测定并比较两组的各研究指标间的差异。结果在给药后,观察组患者在颅内压(ICP)、血浆渗透压、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血清Na+浓度及肾功能等指标方面较对照组有更积极表现。结论 HSH40治疗TBI后脑水肿效果确切且较为安全,降低ICP效果优于20%甘露醇且作用时间长,并可同时提高CPP,且少有肾功能损害等毒副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减轻脑水肿程度及对神经病理影响。方法 40只新生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组(HIBD组)、小剂量(0.5g.kg^-1)治疗组。四组均测颅内压(ICP)、脑含水量(BTWC)、血浆渗透压及病理检查。结果 HIBD组BTWC及ICP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两治疗组各时相点ICP及BTWC明显低于HIBD组,且两治疗组ICP及BTWC下降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大剂量组血浆渗透压较小剂量组明显增高,峰值达高渗状态(P<0.01)。结论 甘露醇能减轻脑水肿,但对神经细胞不可逆改变无治疗作用。小剂量安全而有效,用药时间3-4小时为宜。监测血浆渗透压及ICP可指导甘露醇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对猪脑外伤并失血性休克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12只实验用小型猪在麻醉镇静、机械通气下,采用脑额叶气击伤、硬膜外球囊及股动脉放血的方法,建立脑外伤急性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建模后稳定1 h,将12只动物随机分入三组(n=4),分别静脉输注等失血量的羟乙基淀粉200/0.5(HES组)、20%失血量的7.5%高渗氯化钠注射液(HS组)、35%失血量的HSH40注射液(HSH组)。观察建模前(T01)、建模后60 min 即复苏处理前(T0)、复苏处理后15 min(T15)、30 min(T30)、60 min(T60)、120 min(T120)、180 min(T180)时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同时观察T01、T0、T15、T60、T120五个时点的血钠、血浆渗透压(OSM)、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氧摄取率(OER)的变化。结果 与复苏处理前(T0)比较,各组复苏处理后MAP均明显上升,HSH组上升速度最快;达峰后,HSH组和HES组MAP呈缓慢下降趋势;而HS组MAP则下降迅速。HSH组和HS组复苏处理后各时点ICP较T0均明显降低(P<0.05);复苏处理后,HES组各时点ICP均高于T0,除T15外的各时点ICP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处理后,各组CPP均迅速上升,达峰后下降,各时点CPP均明显高于T0(P<0.05);HSH组、HS组CPP的上升速度快于HES组;HSH组CPP在复苏处理后各时点均高于HES组(P<0.05),达峰后明显高于HS组(P<0.05)。各组Da-jvO2和OER在T0时较T01时增大(P<0.05),复苏处理后各时点较T0时降低(P<0.05);HS组和HSH组的OER于T60降至T01水平(P>0.05),但HS组T120时的OER又高于T01(P<0.05)。HSH组、HS组复苏处理后各时点的血Na+浓度和OSM较T0均明显升高(P<0.05),峰值出现于T15。结论 小剂量(约6.6 mL/kg)HSH40在有效纠正猪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MAP的同时,可以降低升高的ICP,提升CPP,恢复性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4.
高渗盐复合液对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犬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H)对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犬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20条犬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7.5%氯化钠组(HS组)、林格氏液组(RL组)、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HSH组,每组5只.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和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模型,各组分别在休克1 h后按上述分组顺序输入6ml/kgHS、3倍失血量RL、1倍失血量HES、8ml/kgHSH,观测复苏后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并检测实验前和休克后,复苏后30min、1 h、4h的血钠(Na )和血浆渗透压(OSM)水平.结果 (1)复苏前各组MAP、CPP、ICP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各组均能显著提高MAP(P<0.01),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HSH组反应速度最快,除HS组2 h后显著下降外(P<0.01),其余各组均能维持4 h.(3)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各组均能显著提高CPP(P<0.01),2 h后HS组CPP显著下降(P<0.01),4 h后HSH组仍能维持较高CPP.(4)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RL组与HES组的ICP显著上升(P<0.01),分别在1 h和3 h达到高峰,HS组和HSH组ICP显著降低(P<0.01),均在1 h内下降至最低值,两组降低ICP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能维持4h.(5)复苏后HS组、HSH组血Na 浓度和血浆OSM较复苏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对于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的犬模型,HSH能有效纠正休克和降低颅内压.且维持时间较HS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HSH40)对猪脑外伤并失血性休克后脑灌注的影响。方法 12只实验用小型猪在麻醉镇静、机械通气下,采用脑额叶气击伤、硬膜外球囊及股动脉放血的方法,建立脑外伤急性颅高压并失血性休克模型。建模后稳定1 h,将12只动物随机分入三组(n=4),分别静脉输注等失血量的羟乙基淀粉200/0.5(HES组)、20%失血量的7.5%高渗氯化钠注射液(HS组)、35%失血量的HSH40注射液(HSH组)。观察建模前(T01)、建模后60 m in即复苏处理前(T0)、复苏处理后15 m in(T15)、30 m in(T30)、60 m in(T60)、120 m in(T120)、180 m in(T180)时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同时观察T01、T0、T15、T60、T120五个时点的血钠、血浆渗透压(OSM)、动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氧摄取率(OER)的变化。结果与复苏处理前(T0)比较,各组复苏处理后MAP均明显上升,HSH组上升速度最快;达峰后,HSH组和HES组MAP呈缓慢下降趋势;而HS组MAP则下降迅速。HSH组和HS组复苏处理后各时点ICP较T0均明显降低(P〈0.05);复苏处理后,HES组各时点ICP均高于T0,除T15外的各时点ICP与T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处理后,各组CPP均迅速上升,达峰后下降,各时点CPP均明显高于T0(P〈0.05);HSH组、HS组CPP的上升速度快于HES组;HSH组CPP在复苏处理后各时点均高于HES组(P〈0.05),达峰后明显高于HS组(P〈0.05)。各组Da-jvO2和OER在T0时较T01时增大(P〈0.05),复苏处理后各时点较T0时降低(P〈0.05);HS组和HSH组的OER于T60降至T01水平(P〉0.05),但HS组T120时的OER又高于T01(P〈0.05)。HSH组、HS组复苏处理后各时点的血Na+浓度和OSM较T0均明显升高(P〈0.05),峰值出现于T15。结论小剂量(约6.6 mL/kg)HSH40在有效纠正猪脑外伤合并失血性休克MAP的同时,可以降低升高的ICP,提升CPP,恢复性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简称高渗盐复合液,HSH)对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犬的治疗作用机制 。 方法 20条犬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林格氏液组(RL)和 HSH4 ,8 ,12 ml/kg 3个剂量组,每组5只,采用硬膜外球囊注水和动脉放血的方法复制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模型,各组分别按上述分组顺序在休克1h后输入3倍失血量RL、4 ml/kg HSH(HSH4)、8 ml/kg HSH(HSH8)、12 ml/kg HSH(HSH12),观测复苏后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的变化,并检测实验前,休克后,复苏后30 min、1 h、4 h的血钠(Na+)和血浆渗透压(OSM)水平. 结果 复苏前各组MAP,CPP,ICP无统计学差异(P>0.05); 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各组均能显著提高MAP(P<0.01),且均能维持4 h;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各组均能显著提高CPP(P<0.01), 4 h后RL组CPP明显低于HSH12组(P<0.05);与复苏前相比,复苏后RL组ICP显著上升(P<0.01), HSH3个剂量组显著降低ICP(P<0.01),2 h后HSH4组回升至复苏前水平,其它两组在4 h后仍接近最低值水平。 复苏后HSH3个剂量组血Na+浓度和血浆OSM比复苏前明显升高(P<0.05),升高幅度为HSH12>HSH8>HSH4,4 h后有所恢复。 结论 对于急性颅内高压伴失血性休克的犬模型,HSH能有效纠正休克和降低颅内压,且以4~8 ml/kg较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快速通道在急性脑卒中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快速通道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时间、干预前后评分指标、抢救成功率。结果:试验组确诊时间、静脉给药时间、抢救时间、急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程度(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NIHSS、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急诊护理中实施快速通道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0%高渗盐水(HTS)联合呋塞米治疗脑梗死后高颅压的疗效和对血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至2023年桂林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住院部诊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死合并高颅压患者6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1组、观察2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观察1组(A组)使用10%HTS 60 mL静脉滴注联合呋塞米40 mg微量泵入治疗(具体频次参照颅内压调整),观察2组(B组)使用10%HTS 60 mL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C组)使用125 mL甘露醇(MT)静脉滴注治疗。连续监测三组患者用药前后颅内压(ICP)和平均动脉压(MAP),并根据ICP和MAP计算相应的脑灌注压(CPP)。记录入组患者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持续时间、颅内压的最大降低幅度及持续时间,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2 h、6 h的血钠值。结果 三组患者的ICP、MAP、CPP、血钠在不同时间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2 h、6 h, A组的ICP低于B组和C组(P<0.05),MAP、CPP均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的血钠值低于B组(P<0.05)。结论 10%HTS可有效降低急...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3%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降低高血压脑出血(HICH)术后颅内高压的效果。方法将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5例予以3%高渗盐水治疗,对照组15例予以20%甘露醇治疗;用药前至用药6h连续监测患者的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用药前至用药后3h测量患者血钠浓度及尿量。结果给药后观察组降颅压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灌注压(CPP)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给药后3h,观察组患者的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3%的高渗盐水可有效降低颅内压力,降颅压持续时间比20%甘露醇长,可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降颅压使用。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193-1195
目的:探讨脑室型颅内压(ICP)检测探头和单纯型ICP检测探头在临床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探头监测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研究组使用脑室型ICP检测探头,对照组使用单纯型ICP检测探头。两组均进行降颅压、机械通气、控制体温、血糖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甘露醇使用天数、甘露醇使用量、脱水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使用甘露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平均每位患者使用甘露醇总量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脱水时间、ICU时间、总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GOS预后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脑室型ICP检测探头对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对控制颅内高压有积极作用,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0例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手术患者,术前随机分为颅内压(ICP)监护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ICP监护组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常规治疗组根据经验进行常规神经外科治疗。结果 ICP监护组术后甘露醇应用时间、剂量及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损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应激性溃疡和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CP初值对预后评估有指导作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持续ICP监护有利于及时调整治疗措施,对降低并发症、改善和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急诊重度脑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输注高渗盐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选择2010年8月-2012年8月间进行诊治的126例急诊重度脑外伤合并休克的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的64例患者在治疗早期即应用7.5%高渗盐液来降低颅内压,对照组的62例患者在治疗早期应用浓度为20%的甘露醇溶液来降低颅内压.结果 在降ICP方面,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基本一致,在维持降颅压的时间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在维持MAP基本不变时,观察组的HR、CPP、UPD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渗盐液适合用于重度颅脑外伤合并创伤性休克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外伤后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45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ODS)分为ODS组和非ODS组,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损伤程度(GCS评分)、合并伤、脑挫伤、脑疝、颅骨骨折、低血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清除、甘露醇使用剂量等指标差异.结果:45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11例,发生率2.44%;单因素分析表明,ODS组年龄大于对照组,重度损伤、合并伤、脑挫伤、脑疝、低血压、血肿清除高于非ODS组(t=9.584,χ2=4.877~9.58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高龄、GCS评分(3~8分)、脑挫伤、低血压、血肿清除为重型颅脑外佃租后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的危险因素(β=0.032~0.754,S.E=0.007~0.302,Wald=5.324~28.302,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发生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与年龄、损伤程度、损伤类型等因素有关,应加强对高危因素的预防,减小渗透性脱髓鞘综合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β-七叶皂苷钠联合甘露醇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营养神经及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七叶皂苷钠进行降颅内压(IC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ICP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情况,并于治疗后3、6个月进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治疗组治疗后ICP及GC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两组GO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七叶皂苷钠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起到理想效果,两药合用不仅能够明显降低颅内压,而且对早期GCS及远期GOS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颅内压监测对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的作用。方法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GCS评分〈9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监测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2d内均给予降颅内压治疗,其中监测组加用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伤后14d的死亡率。结果监测组患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降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死亡率(OR=0.63,95%可信区间:0.41-0.94,P=0.020)。结论颅内压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颅内情况变化及指导治疗,可能改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重型颅脑损伤手术病人80例按营养方式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营养支持前ALB与P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ALB与PA在两组都明显升高,其中治疗组升高更加明显(P<0.05)。结论用鼻肠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颅脑损伤病人更好地获得必需的营养物质,促进脑损伤后胃动力恢复,是重型颅脑损伤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渗盐水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高渗盐组和甘露醇组,分别静脉滴注7.5%的高渗盐水和20%甘露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AP、CPP以及APACHEⅡ评分和GC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AP、CPP、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渗盐组患者的MAP、CPP均显著高于甘露醇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d和5 d,高渗盐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甘露醇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CS评分均高于甘露醇组且第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渗盐水治疗方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合并休克,明显升高患者的MAP、CPP,无反跳现象,显著降低APACHEⅡ评分、显著提高GCS评分,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