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红注射液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几乎占糖尿病患者的47%~91%[1],临床表现以疼痛、感觉障碍、麻木为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尚缺乏对该病的特异性治疗方法.从2007年以来,笔者应用丹红注射液配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1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系统的个体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护理教育方法的建立、实施与效果评价,观察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DPN的护理效果。方法将308例DPN患者随机分为空气波压力治疗护理教育干预组(教育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4例。教育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并接受DPN的护理课程教育及护理干预,一对一具体指导下肢皮肤护理的方法,对照组通过集中患者讲课进行宣教,发放教育手册供患者阅读学习。评价两组患者的足部皮肤改善情况、自觉症状、神经症状评分、10g尼龙丝试验和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结果教育干预组患者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两个疗程并接受课程教育、护理干预,6个月时足部皮肤改善情况、MNSI评分、10g尼龙丝试验和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DPN疗效显著,配合护理教育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避免足部损伤,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水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水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结果:3个月后通过观察,治疗组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41.9%)相比P<0.05,疗效显著.结论:中药水疗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4)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合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已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合并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50例。A组为常规治疗组,在A组基础上,B组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0.6静滴1次/d,C组给予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患肢,治疗时间30min/次,2次/d,D组同时给予IPC+ALA治疗,疗程均共4周。观察和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踝肱指数(ABI)、足背动脉血流量的差异。结果: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4%,60%,96%。治疗后,A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B、C、D组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ABI、足背动脉血流量较前有显著改善(P<0.05),ALA联合IPC组改善更明显。疗效优于A、B、C组(P<0.01)。结论:ALA联合IPC可显著改善DPN合并PA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明显增加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同时下肢血管缺血状态得到显著的改善,疗效更优于单独应用ALA和IP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葛根素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选择46例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予以葛根素注射液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加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共14天。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1%,其中明显改善39例,改善94例。结论:葛根素与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足浴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并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9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足浴组、中药封包组和联合组各30例,3组控制病情均采取中西医治疗和护理常规,中药足浴组给予患者中药足浴,中药封包组给予患者中药封包,联合组给予患者中药足浴联合中药封包,治疗采取7 d...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探讨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的临床治疗效果的研究。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5月收治入院的60例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情况、临床效果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法,均有明显效果,其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IPC治疗后,其间歇性跛行、下肢静息痛、坏疽、行走距离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前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控制血糖无明显影响,但对下肢血管病变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足、坏疽情况的发生及恶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系统损害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生率为15~25%。如果用精密的仪器检查,可以证实60~9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周围神经损害。其治疗的困难性以及晚期不可逆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随着对慢性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药问世,目前对此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A波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83例2型糖尿病(DM)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检测,观察A波出现情况。结果:83例DM患者中共有53例检出周围神经损害,占63.86%;F波合计异常52例,占62.6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DM组A波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波异常的DM组和对照组A波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神经A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正中神经(P〈0.05)。结论:临床上当患者出现A波时,提示患者可能存在脱髓鞘性神经病变,A波对诊断早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学森 《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24(5):16-18
目的观察弥可保与葛根素联合应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9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联合组采用弥可保联合葛根素治疗,口服弥可保糖衣片0.5 mg,每日3次,葛根素氯化钠注射液250 mL(葛根素0.5 g、氯化钠2.25 g)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3月。对照组单纯应用弥可保治疗,用量、用法及疗程同联合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传导速度均有显著改善,以联合组改善尤为显著。联合组疗前、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显著,两组治疗后比较具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弥可保联合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优于单纯弥可保治疗,其机理可能是通过改善血流变从而实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与步态变化.方法 纳入住院的3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无周围神经病变组(DC组)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DPN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使用FootScan系统收集足底压力及步态相关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Spearman秩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与DC组相比,DPN组左足第3、4跖骨的峰值压力降低[(13.15±4.22)N/cm2 vs(11.96±3.94) N/cm2,P <0.05;(10.21±4.22) N/cm2 vs(9.14±3.66) N/cm2,P<0.05],右足第1、2、3跖骨峰值压力降低[(6.02±2.79) N/cm2vs(5.04±2.87) N/cm2,P< 0.05;(9.95±2.69) N/cm2 vs(9.18±2.77) N/cm2,P <0.05;(10.90±3.23)N/cm2vs(9.93±3.09)N/cm2,P<0.05],其余区域峰值压力、总应力、总接触面积、总应力-时间积分、各区域压力-时间积分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C组相比,DPN组右足的整足接触阶段[56.8%(50.22%~62.45%) vs 59.5%(54.25%~64.15%),P<0.05]延长,离地阶段[31.25% (25.475% ~ 35.775%)vs 29%(24.95% ~33.65%),P<0.05]缩短,总时间[(858±12)ms vs(900±127)ms,P<0.05]延长,步行速度[(2.58±0.67) km/h vs(2.28±0.66) km/h,P<0.05]减慢.步行速度与多个区域的足底压强呈正相关(P<0.05),支撑相中的整足接触阶段与峰值压力呈负相关(P<0.05),离地阶段与峰值压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峰值、压力-时间积分未见升高,步行速度减慢,整足接触阶段延长,离地阶段缩短.对糖尿病患者足底压力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对步行速度及步态进行矫正,使用压力-时间积分指标更能反映足底承受压力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将我院80例DPN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金钠多(银杏叶提取剂)和甲钴胺(即弥可保);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功能改善情况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治疗组治疗后所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治疗DPN,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末梢神经的代谢、传导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笔者应用高压氧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60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周围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56.3±7.9)岁,糖尿病病程(8.6±7.4)年,DPN病程(5.3±1.9)年,伴有其他并发症28例. 相似文献
18.
崔凤魁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1(3):36-36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临床症状以肢体疼痛、麻木为主,目前缺乏疗效显著的治疗手段.通过针灸与刺五加注射液联合应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空气波压力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 60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神经病变患者坚持应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2次/d,一个疗程后给予双下肢圆周封闭拉练腿套间歇脉冲式压力无创伤按摩。结果应用糖尿病空气波压力治疗仪治疗前后经四肢多普勒仪检查后发现,患者下肢血管血流量、皮肤温度、痛疼感、振动感有所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早地关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动、静脉)病变是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措施。应用IPC治疗仪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状况有改善,对于糖尿病足有预防作用,在护理工作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匀速直线平地行走状态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鞋内压力的特点。方法:根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神经病变组及合并神经病变组。入组患者在恒定速率(Ikin/h)及斜率(0度)的跑步机上行走,取行走中间过程的6次步态周期。通过F—Scan分析软件对6次步态取足底压力各个参数的平均值。除常规足底分区外,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特点,本文将足底重新分为前足、中足、足跟及外侧足、内侧足。结果:二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升高。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走中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明显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分别97.6~29.9em。和80.2~20.2em。,P=0.021),接触时间亦显著大于无神经病变组(分别829.8±85.3ms和768.1~69.1ms,P=0.002)。但峰值压力、峰值压力出现的时刻、体重矫正后的最大应力、应力出现的时刻及压力时间积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力时间积分在神经病变患者中显著升高(分别69.7±8.5%BW/s和61.6±10.7%BW/s,P=0.003)。周围神经痛变患者中足/足跟应力、外侧足/内侧足以及前外侧足/前内侧足应力比值均显著升高。特别是外侧足与内侧足应力比值在神经病变组中上升最为明显(0.73±0.21V8.0.90±0.30,P=0.009)。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平地匀速行走中足底压力向外侧足倾斜,外侧应力与内侧应力的比值较能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足底压力分布的异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