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胸背部PHN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B组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注射混合镇痛药10 mL(1%罗哌卡因10 mL+维生素B12500μg+去炎舒松25 mg);A组采用盲探神经阻滞,注射相同药物,2组治疗周期均为1周1次,3周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幅度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B组VAS评分降低幅度显著高于A组(P<0.01);在饮食、睡眠、情绪、日常、生活兴趣等生活质量评分增幅显著高于A组(P<0.01);B组痛疼缓解情况亦显著优于A组(P<0.01).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PHN安全有效,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后方入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超声引导下行肋间神经阻滞治疗我院疼痛门诊收治的胸背部带状疱疹68例。结果:治疗后VAS评分、疼痛缓解度、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有效率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属于较剧烈的顽固性疼痛之一,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病人,以往临床多采用消炎镇痛药和理疗或者单纯肋间神经阻滞治疗,但效果多不理想。笔者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对18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肋间神经阻滞复合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比利时杨森制药公司生产,批号:4HB0500)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肋间神经阻滞疗法在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收治的10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50例,口服抗病毒药+受损神经支配区域皮内注射消炎镇痛液,B组50例,口服抗病毒药+受损的脊神经支配区内肋间神经阻滞+皮内注射消炎镇痛液。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观察比较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内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7天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内治疗后第7天与第3天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治疗后第7天及第3天比较差别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肋间神经阻滞是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安全、有效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柳霞  张弘  刘桂玲  朱秀梅 《医学争鸣》2007,28(10):929-931
目的:研究神经阻滞配合紫外线照射与单纯药物治疗对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确诊为带状疱疹的44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n=245)接受神经阻滞和紫外线照射治疗;Ⅱ组(n=198例)接受单纯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在治疗5 d前后的疼痛VAS评分,止痛、止疱、结痂时间以及有无后遗神经痛.结果:在治疗5 d后患者疼痛VAS评分,Ⅰ组较治疗前降低(P<0.05),Ⅰ组低于Ⅱ组(P<0.05);Ⅰ组的止痛、止疱、结痂时间优于Ⅱ组(P<0.05).治疗5 d后痊愈率、总有效率Ⅰ组高于Ⅱ组(P<0.01).Ⅰ组后遗神经痛11.02%,Ⅱ组后遗神经痛高达 61.11%(P<0.01).结论:神经阻滞配合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将恩纳(eutectic mixture of local anesthetics,EMLA)涂抹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疼痛皮肤上同时并用神经阻滞,探讨治疗PHN的新方法。方法选择PHN患者40例,用随机、单盲法分成两组。Ⅰ组为试验组,Ⅱ组为对照组。Ⅰ组在疼痛部位涂抹EMLA软膏;Ⅱ组在疼痛部位涂抹红霉素软膏。两组根据疼痛部位所属的脊神经实施肋间神经阻滞或椎间孔阻滞。结果治疗1 h后VAS评分:Ⅰ组0分18例,1-3分2 例;Ⅱ组0分18例,1~3分2例。两组镇痛结果在第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36h 后VAS评分:Ⅰ组0分9例,1-3分11例;Ⅱ组0分1例,1-3分6例,4-6分13例。两组镇痛效果在治疗6-3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疗程后Ⅰ组治愈19例(95%),Ⅱ组治愈14例 (70%),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随访Ⅰ组总有效率为100%(20例),Ⅱ组总有效率为90%(18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LA疼痛部位涂抹加神经阻滞治疗PHN比单用神经阻滞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腰丛神经阻滞常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下肢手术与治疗.其传统方法是通过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进行神经阻滞,但目前超声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腰丛神经阻滞中.由于超声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整个穿刺过程完全在直视下显示出来.因此,可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目前已证实超声实时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技术能极大地提高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超声技术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到股神经的阻滞中.由于其可以实时显示局部麻醉药物的扩散情况,因此对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很好地评估其阻滞效果,并且超声引导下可以相对容易地将导管置于股神经旁,能达到相对完善的术后镇痛效果.并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王韦玮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2):1607-1609
目的:比较等剂量不同浓度的左旋布比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单侧乳房肿块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在超声引导下行2~5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3组使用等剂量不同浓度的局麻药,分别为0.25%左旋布比卡因24 mL(A组),0.375%左旋布比卡因16 mL(B组),0.5%左旋布比卡因12 mL(C组)。观察3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手术开始切皮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手术中牵拉深部组织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镇痛维持时间以及麻醉镇痛不全发生率和局麻药中毒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麻醉起效、麻醉完善时间随左旋布比卡因浓度上升而缩短,镇痛维持时间延长(P<0.05~P<0.01)。结论:等剂量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时,适当提高浓度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及完善时间,延长麻醉镇痛维持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7月石家庄中医院收治的78例胸背部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行皮内注射阻滞及普瑞巴林药物治疗,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二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30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以评价疼痛缓解程度,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效果情况,比较二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负性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前VAS评分、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7天及30天后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皮内注射阻滞及普瑞巴林药物治疗,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治疗胸背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更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总的有效治疗效果,并能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7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神经阻滞结合围刺)和对照组(单纯药物)。疗程为10 d。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39.5%,对照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结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神经阻滞时机与控制带状疱疹疼痛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关系.方法将73例病程〈15 d且采用数字评分法(NRS)评分≥6分的患者,按病程分为Ⅰ组(病程≤7 d,37例)和Ⅱ组(病程〉7 d,36例).两组经常规治疗同时行责任神经阻滞及皮损区浸润治疗:颈椎、胸椎、腰椎椎旁神经分别用浓度为0.40%、0.40%、0.80%利多卡因液5 ml,加维生素B12 0.25 mg、地塞米松0.5 mg;神经丛和神经分支阻滞采用浓度为1.00%利多卡因液,加维生素B12 0.50 mg、地塞米松2.0 mg,剂量随部位而定;局部浸润用0.25%的利多卡因40 ml.比较两组治疗前、整个疗程完成后3 d时及1个月复诊时NRS评分的变化以及Ⅰ、Ⅱ组治愈率、有效率及治疗次数的差异.结果Ⅰ组、Ⅱ组患者经神经阻滞治疗后NR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整个疗程结束后3 d时,Ⅰ组从治疗前(7.37±1.43)分下降为(0.92±0.40)分(t=27.30,P〈0.01),Ⅱ组由(7.16±1.41)分下降为(0.75±0.39)分(t=29.62,P〈0.01);Ⅰ组、Ⅱ组患者治愈率、有效率及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73例患者NRS评分均〈3分.结论 神经阻滞能有效控制带状疱疹早期疼痛,可有效预防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在治疗带状疱疹及后神经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选自于2016年1~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症检查确诊为带状孢疹神经痛以及带状孢疹后神经痛。按照随机抽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成效、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痛感消失时间、疱疹彻底消失时间及药物治疗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带状疱疹神经痛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阻滞联合聚肌胞治疗,取得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很大程度的改善患者的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4.
王良琪  阚志勇  黄菲  管东权 《四川医学》2012,33(7):1190-1191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在带状疱疹早期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符合带状疱疹急性期诊断标准的患者62例,根据是否配合神经阻滞疗法分为两组:A组32例,口服药物治疗且在皮疹出现48h内给予神经阻滞;B组30例,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结果 A组治愈率93.75%;B组60.00%。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状疱疹一经诊断,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应及早配合神经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单次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择期行单膝置换术患者8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闭孔神经阻滞组(A组)和连续股神经阻滞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均在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随后A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行闭孔神经后支与前支阻滞,分别注射0.5%罗哌卡因各7.5 mL.B组使用同样方法注射生理盐水各7.5 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与注药后15 min阻滞侧大腿内收肌肌力,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态与动态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 A组患者的闭孔神经阻滞成功率为90.0%,显著高于B组的30.0%,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态VAS评分分别为(2.5±0.5)分和(2.8±0.9)分,明显低于B组相应时间点的(2.8±0.5)分和(3.3±0.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24 h动态VAS评分分别为(3.1±0.8)分和(3.0±0.9)分,明显低于B组的(3.5±0.7)分和(3.7±0.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头晕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术后满意度A组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与单纯连续股神经阻滞比较,连续股神经置管联合闭孔神经阻滞对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且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枸橼酸芬太尼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患者疼痛评分影响。方法选择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73例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止痛药;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枸橼酸芬太尼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法。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同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疼痛对睡眠的影响(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情况,并记录和观察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0时间点,2组的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1、T2、T3、T4时间点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均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1、2、3和4周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1、2、3和4周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P〈0.05);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枸橼酸芬太尼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疗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患者是安全可靠的,不但可以有效地减少疼痛的产生,也可以有效的改善疼痛对睡眠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抗凝患者行大隐静脉剥脱与高位结扎术的可行性。方法 顺序选择行单侧大隐静脉剥脱与高位结扎术的抗凝患者(NB组)和非抗凝患者(CSEA组)各30例,抗凝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非抗凝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两组麻醉效果、血压变化、输液量、局麻药用量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与手术,两种麻醉方法成功率均为100%。麻醉后,NB组患者比CSEA组患者的血压平稳(P<0.01);NB组无需应用升压药,CSEA组有7例静注盐酸麻黄碱;NB组术中平均输液量少于CSEA组[(878±68) mL vs (1226±269) mL,P<0.01];NB组、CSEA组患者每例使用罗哌卡因的量分别为150mg和15mg。NB组患者术后无恶心呕吐和尿潴留等并发症,CSEA组术后8例发生恶心呕吐,5例因尿潴留而导尿。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可以完全满足抗凝患者大隐静脉剥脱加高位结扎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两种类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神经阻滞疗法对两种类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患者43例分为激惹触痛型组(A组)及痹痛型组(B组)。A组28例,年龄(70.7±6.2)岁;B组15例,年龄(71.1±5.3)岁。两组均采用椎旁神经阻滞加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的方法。使用药物为0.3%利多卡因50m1、曲安奈德15mg和维生素B12 1mg混合液。每周1次,4次为1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及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A组又较B组更低(P〈0.01);治疗后3个月优良率在A组为96.4%(27/28例),B组为73.3%(11/1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神经阻滞疗法治疗激惹触痛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较痹痛型患者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平面内方法,经外侧肋间入路行胸椎旁阻滞技术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 选取27例择期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于术前进行胸椎旁阻滞。超声探头置于脊柱旁8 cm左右,平行肋骨长轴在第5肋间隙进行扫描,以肋间内肌和肋间最内肌之间的间隙作为穿刺目标进针,穿刺针到达目标区域后,推注0.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20 mL后置管,在超声下评估导管头端位置是否良好,记录给药后10、20、30 min冷触觉阻滞平面。术后连接镇痛泵经导管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6 mL/h进行镇痛,记录术后1、6、24、48 h冷触觉阻滞平面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1次置管成功率81.48%(22/27), 另5例患者分别在第2次置管和第3次置管后成功。给予负荷剂量给药后10、20、30 min冷触觉阻滞平面数中位数分别为2、3、4,术后1、6、24、48 h冷触觉阻滞平面数及疼痛程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5、5、5、4以及1、1、2、2,无患者发生双侧阻滞、气胸及误穿血管等并发症。结论: 采用上述外侧肋间入路技术进行胸椎旁阻滞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