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霍星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3,(4):320-320,F0003
他,孜孜不倦,从医六十多年来从未放弃过对医学的探索和追求,至今八十多岁高龄仍笔耕不辍。他,就是我的导师曲仁海教授。  相似文献   

2.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2,(3):240-240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天津疼痛培训基地”授牌仪式于2012年5月5日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举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于布为教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天津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泰达心血管病医院麻醉科主任薛玉良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前麻醉科主任邓翅封教授.  相似文献   

3.
我与疼痛学     
我与疼痛学的起因要从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麻醉科说起。我院始建于1973年,当时称为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医生主要来自天津医学院总医院一部分专家为科主任,总医院和天津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从626医疗队返回天津的专家为医院骨干,再加上天津医学院应届毕业生作为住院医生,就是这三部分人员组成主体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4.
郝健英教授,男,1929年1月生,辽宁省锦县人,1953年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医学本科大学生,也是哈尔滨医科大学本科一期毕业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外科两年工作后,一直从事麻醉学与疼痛治疗学研究。1964年晋升为讲师,1978年晋升副教授。1985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时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5.
王春亭简介     
王春亭,1938年出生于河南省西平县,1962年毕业于河南医学院医疗系,留校从事麻醉专业。曾任河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现为主任医师、教授。曾任河南省麻醉学会副主委、主委、省疼痛学会名誉主委。现担任省麻醉医师协会会长,中国麻醉医师协会委员,省麻醉学会名誉主委及中华麻醉学杂志几届特邀审稿专家及其它杂志编委。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硬膜外置管注药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及硬膜通透性实验研究”;“肺围术期高压氧治疗的意义”;“硬膜外持续注药治疗晚期癌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是我敬爱的导师王源昶教授离开我们的第10个年头。作为王教授“文革”后培养的3名硕士研究生中唯一的女生(1982届师兄刘凡在海外,1983届师弟李成病故),1986年我从天津医科大学麻醉与复苏专业毕业至今也有22年了。回忆起与他老人家共同工作学习的时光我充满了对他的敬仰和感激。  相似文献   

7.
李文硕,男,汉族,天津市人,1930年5月23日生,1957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一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麻醉科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至1998年3月退休;1983年晋升副教授,1986年晋升主任医师,1991年晋升教授;1981~1998年担任天津总医院麻醉科主任和麻醉学教研室主任;1985~1998年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1985~1989年担任天津市麻醉学会主任委员,1987年当选全国麻醉学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92~2001年担任中国高等麻醉学教育研究会副主任委员;2000~2008年担任天津市麻醉质控中心主任;2009年担任天津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任期3年);1990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  相似文献   

8.
我的恩师李杏芳教授是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已改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广慈医院(现称瑞金医院)麻醉科的创始人,是我国老一辈著名麻醉学专家,是我国麻醉学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当时我国麻醉界五位学术带头人之一。她在上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近40年间为我国麻醉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我怀着万分敬重的心情缅怀我国著名的临床麻醉学家、麻醉学奠基人之一吴珏教授。1954年7月,我刚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就被分配到附属仁济医院外科。仅仅上班一个多月,被教研室主任叶衍庆教授(我国著名骨科专家)唤去,征求我的意见是否愿意做麻醉科,从帅李杏芳教授(麻醉科主任,我国心血管麻醉开创者),  相似文献   

10.
我于1931年5月出生于山东蓬莱。1948年抚顺解放后考入中国医科大学,从此走上从医之路;1950年转入哈尔滨医科大学继续学习;1952年1月因“抗美援朝”形势的需要提前毕业,留校工作至今.历任外科教研室副主任、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1986年被批准为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11.
李杏芳教授,女,湖南长沙人。生于1916年,1942年毕业于上海女子医学院。1944年赴美国学习,1947年回国,就任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1957年全国教育改革,上海第二医学院院系调整,她接任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等职。1954年2月首例二尖瓣闭合分离术获得成功,李教授开创了我国心脏麻醉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董铁立简介     
《实用疼痛学杂志》2010,6(2):152-152
董铁立,男,1959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伊川县,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983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医疗系(原河南医科大学),从事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工作二十余年。现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科医师分会委员、河南省麻醉学会主委、河南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麻醉科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华麻醉学杂志通讯编委、实用疼痛学杂志与河南外科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3.
胡同增教授,男,天津市人,1924年出生。1949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医疗系,同年到昆明市护国医院任住院医师,1951年到昆明医学院附属医院(现在的第一附属医院)任外科助教,1952年参加谢荣教授在昆明主办的为期3个月共11人参加的麻醉训练班,结业后即专业从事临床麻醉工作。退休前胡同增教授为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麻醉学教研室教授、麻醉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编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麻醉科医师与患者在麻醉前谈话的目的、谈话前需要掌握的情况、谈话时应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的情况以及谈话的忌与宜等,从而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5.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手术科2008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约睨范化麻醇翰学习班于2008年12月7日在昆明连云宾馆圆满落幕.为期2d的《走见范化麻醉》学习班盛况空前,其高水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和精心周到的会议组织为云南麻醉在2008年岁末年终奉献了一场令人震撼的学术盛宴,成为云南麻醉界的共同记忆.这次学习班参会人员达300余人,会议邀请到了全国麻醉学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麻醉科主任吴新民教授、全国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于布为教授、  相似文献   

16.
孟祥中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087-1088,1094
1950年10月22日,在兰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杨英福教授使用沃尔夫.辛德半屈式胃镜,开始对胃部疾病患者进行检查。这是兰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首次开展消化内科的胃镜检查,同时也是我国开拓内窥胃镜检查的肇始。本文将对杨英福教授的生平及学术成就作一总结,以纪念中国开展胃镜检查60周年,并旨在对中国胃镜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庄心良教授,男,1934年4月生,江苏武进人。1953年江苏省立常州中学高中毕业。1953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即今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求学,毕业后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任住院医师,1962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麻醉学系研究生,师从吴珏教授,1965年毕业。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本禄教授,男,1923年11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医科大学教授、麻醉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麻醉学专业学科的创建者,曾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及中华疼痛学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一任至第三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福建省分会常务理事,福建制冷学会副理事长。现为福建医科大学美国校友会首席顾问,纽约分会会长,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9.
谭蕙英教授1919年出生于云南省,194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医学院,曾任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她抱着科学救国的美好愿望,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于1945年赴法国留学,195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医科大学麻醉学院,任巴黎FOCH医院麻醉医师。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卫生部第227号公文承认疼痛科为一医学专科并鼓励二级以上的医院开展疼痛科工作。这两年在全国各地疼痛科之建立如雨后春笋,欣欣向荣。基于过去科室的特色,目前国内的疼痛科医师多来自麻醉科,但亦有不少的同仁对此转型感到困惑和惶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