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复杂的消化道畸形,是婴儿急性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收治并经手术证实的32例婴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治疗分析,认为本病多在出生后数日至1月内出现症状,以反复呕吐带有胆汁的胃内容物为首发症状,腹部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有肠梗阻表现时需要手术治疗,Ladd术式为基本手术方法.术中发现其它胃肠道畸形时应同时手术纠正.本病除合并肠扭转、肠坏死危及生命以及大段肠管坏死切除后可能发生短肠综合征或全肠坏死造成死亡外,预后良好.本组1例死于大部分小肠坏死,31例治愈出院.21例获随访3月~4年,生长发育好.  相似文献   

2.
不到5%的先天性巨结肠(H D)病例会累及整个结肠,而广泛性H D合并肠旋转不良者更为罕见。这种复合症状导致诊断和治疗的延迟。1例婴儿从新生儿期开始即表现为间断性肠梗阻综合征,经放射检查诊断为肠旋转不良,在该患儿2月龄时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然而慢性梗阻症状继续存在。直肠和阑尾活检表明肠丛中缺乏神经元。在该患儿17月龄时对其进行了回肠造口术并手术切除H D受累肠段(结肠和回肠末端),在29月龄时进行了回-直肠吻合术,预后良好。在低龄儿童,对肠旋转不良经治疗后肠梗阻症状持续存在应当考虑可能合并有H D。广泛性先天性巨结肠合并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年龄1h~10个月的十二指肠梗阻病例,十二指肠膜式闭锁14例,占25.9%,其中6例合并肠旋转不良;其他型十二指肠闭锁3例,占5%;十二指肠周围异常索带3例,占5%;肠旋转不良22例,占40.7%;环状胰腺12例,占22%,其中4例合并肠旋转不良.伴发其他畸形17例.全组行Ladd's术31例,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13例,隔膜切除14例,十二指肠端端吻合术2例,异常索带松解术3例.结果 1例中肠旋转不良合并肠扭转、广泛肠坏死患儿术后即自动出院;1例因胎粪性腹膜炎,术中肠管广泛粘连无法手术放弃治疗.其余52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膜式闭锁、环状胰腺,多伴发其他肠道畸形,早期诊断、合理选择手术方法、避免漏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对我院1979年~2006年收治的68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随年龄而异,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期,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本组全部采用Ladd抯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合并其它畸形12例,占17.6%.治愈60例(88.2%),死亡8例(11.8%). 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6~2003年12例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男10例,女2例,就诊时出生7~75d,平均45d,术前均经泛影葡胺口服及灌肠造影确诊后行Ladd术,附加阑尾切除术。结果本组1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二次手术行粘连松解术,其余11例无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并发急性肠扭转所致高位十二指肠的梗阻,主要临床特点是反复间断性胆汁性呕吐,口服和灌肠的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最可靠依据。Ladd式手术是本病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79年~2006年收治的68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随年龄而异,大多数发生在新生儿期,且以男性为多。主要临床表现为肠梗阻,本组全部采用Ladd抯手术附带阑尾切除术,合并其它畸形12例,占17.6%.治愈60例(88.2%),死亡8例(11.8%)。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漏诊和误诊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不足,早期准确诊断和手术治疗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9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78例,女18例,年龄4d~17岁。新生儿期以胆汁性呕吐为特点。非新生儿期以复发性呕吐、慢性间歇性腹痛及营养不良、发育障碍为主,可出现便秘、腹泻、血便或黄疸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发现十二指肠梗阻、十二指肠空肠曲或空肠位置异常和盲肠位置异常等征象,可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本组均行Ladd's手术,12例绞窄性肠扭转患儿均作肠切除。其余合并症同期手术。术后痊愈87例,治愈率9l例,5例死亡,4例病情恶化放弃治疗。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肠扭转导致肠坏死或合并其它严重畸形。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其认识不足,缺乏重视是发生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叶桓  黄河  刘翔  左伟  张振强 《安徽医学》2008,29(1):26-28
目的分析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35例行Ladd术的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患儿,所有病例术前均行腹部平片检查,16例行钡剂灌肠造影检查,12例行上消化道造影,7例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33例患儿合并中肠扭转,33例患儿存活,无严重术后并发症,2例放弃治疗。结论肠旋转不良易并发急性肠扭转,肠梗阻,口服和灌肠的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最可靠依据。Ladd式手术是本病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9.
肠旋转不良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但对那些呕吐不重或在新生儿期以后才发生呕吐常自行缓解的病例.特别容易误诊.延误诊断可因肠扭转导致肠坏死造成死亡,故将我院31例住院病例加以分析,以便更好认识本病,及时作出诊断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并发症及原因,探讨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8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和再次手术情况等。结果: 8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10例患儿术中发现合并畸形,其中合并环状胰腺6例,合并十二指肠隔膜4例。术后发生肠扭转3例(3.7%),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时行开腹手术,术中证实肠扭转大部分中肠坏死,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1例于术后6个月因肠扭转再次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未再发肠扭转。术后发生盲肠穿孔1例(1.2%),术中电刀烧灼阑尾残端过程中阑尾根部结扎处可见气泡产生,可能与局部受热或电灼伤有关。术后发生乳糜腹1例(1.2%),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3例(3.7%),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是切实可行的方法。腹腔镜操作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围手术期管理的加强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上消化道梗阻原因之一,是指胚胎时期肠道以肠系膜上动脉为轴心旋转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生异常和肠系膜附着不全而引起的不全性肠梗阻,80%在新生儿时期发病。肠旋转不良易并发中肠扭转,中肠扭转时间长或严重者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绞窄性肠梗阻及肠坏死,病死率高。现就我科收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新生儿先天性高位肠梗阻的诊断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近 8年来经手术证实先天性高位肠梗阻 45例。 45例中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19例 ,十二指肠空肠闭锁及狭窄 10例 ,肥厚性幽门狭窄 11例 ,幽门前瓣膜 2例 ,环状胰腺 3例。结果 死亡 4例 ,放弃 3例 ,术后并发症 8例 ,治愈 38例。近远期疗效满意。结论 提出放射学检查在高位肠梗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静脉高营养和保温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措施 ,低体重儿、合并畸形、术后并发症等是死亡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治3个月以下小婴儿肠重复畸形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渐进性肠梗阻和便血三大症状。B超、腹平片和99锝可协助诊断。本组术前诊断率为47%高于文献报告的20%~30%.本文认为小婴儿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或血便伴有腹部肿块时应高度怀疑肠重复畸形同时与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和美克尔憩室出血相鉴别。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畸形肠管为主。  相似文献   

14.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Ladd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术式,效果良好.但不少缺乏小儿外科专门训练的外科医生,并不熟悉该病的病理改变和标准术式,面对术中不能识别的解剖异常,束手无策,或处理不能完善到位,术后症状依旧.本文简要介绍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简要诊断方法和手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总结11年来收治31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有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或排便.恶心、呕吐占60%、腹痛相对较轻.25例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生素等保守治疗而痊愈.6倒手术,其中2例有肠坏死、腹膜炎及时手术治愈,1例术手第5天再次手术,行肠切除吻合术致术后再次梗阻但保守治愈,1例术后第25天经腹腔镜探查,未行处理,后保守治愈.余2例治疗4周才手术解除黏连治愈.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开始经非手术治疗,尽量以保守治疗4周后若有梗阻再行手术为佳.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密现症状、体征、CT、腹部平片、碘油造影等检查,有肠坏死、腹膜炎应及时手术,同时对术后炎性肠梗阻很少有肠坏死和肠缺血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3个月以下小婴儿肠重复畸形(附1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收治3个月以下小婴儿肠重复畸形19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渐进性肠梗阻和便血三大症状。B超、腹平片和^99锝可协助诊断。本组术前诊断率为47%高于文献报告的20% ̄30%。本文认为小婴儿如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或血便伴有腹部肿块时应高度怀疑肠重复畸形同时与先天性巨结肠、肠套叠和美克尔憩室出血相鉴别。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畸形肠管为主。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炳  陈宗义 《河北医学》2000,6(8):695-697
目的:探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和手术。方法:回顾分析1981年1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3d ̄30d 10例,1 ̄2月5例,1 ̄3岁3例。诊断方法有腹部直立位平片、结肠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全部病例作了Ladd氏手术,其中3例同时处理合并畸形。结果:15例存活,随访时无症状。3例术后死亡。结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和X线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18.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指在胚胎时期肠道以肠系膜动脉为轴心的旋转运动不完全或异常,使肠道位置发生变异和肠系膜的附着不全而引起的肠梗阻,是婴儿时期和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消化道先天性疾病。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5年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行彩色多普勒检查,并经手术确诊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共计44例,其中男孩30例,女孩14例。1.2仪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能强  陈琦 《河南医学研究》2007,16(1):51-52,73
目的:总结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常见合并畸形,降低二次手术风险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二十年间本院收治的136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临床资料,调查其常见合并畸形,分析近十年收治的患儿与前十年相比二次手术率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136例患儿有33例合并有一种或多种畸形,以合并十二指肠膜状狭窄最多见;和前十年相比二次手术率和死亡率下降,二次手术原因发生改变。结论:肠旋转不良常合并其他消化道畸形,类型复杂;中肠扭转、小肠坏死和合并其他畸形是主要死因;我们可通过早期诊断、及时手术、仔细探查并处理合并的消化道畸形来降低本病的二次手术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王德刚  陈红  喻建  余倩  周洪艳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4):237-237,239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为较常见的消化道畸形,国内报道占消化道畸形的第4位。该病多发生于新生儿期(占74%),极少病例发生于婴儿或较大儿童[1]。而妊娠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罕见,笔者诊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