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脑瘫是指患儿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大脑在尚未发育成熟阶段受到了损伤,而出现了以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可伴有智力低下、肢体瘫痪和不随意运动等[1]。临床上根据运动障碍的性质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强直型、软瘫型;根据肢体受影响的范围分为:单肢  相似文献   

2.
运动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葵  胡莹媛 《中国医刊》2001,36(2):49-51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母亲怀孕到婴儿出生后1个月内,婴儿大脑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某种损伤而造成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及永久性的姿势异常。患病率为186‰,并且每年以46万人的数量递增。为了脑瘫患儿的自立和自理、回归家庭和社会而进行的康复治疗就非常重要了。对脑瘫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前首先是进行分类,其次是评价、制定治疗计划,然后进行训练和治疗。1 脑瘫分类目前临床治疗中常用的分类有两种,一种是按病理性分类,即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混合型。另外一种是按瘫痪的部位分类,可分为单肢瘫、双下肢瘫、偏瘫、三肢瘫…  相似文献   

3.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并发症。主要分为痉挛型和迟缓型。痉挛型腩瘫是小儿脑瘫中较为常见的类型,占全部脑瘫的60%~70%。痉挛型脑瘫患儿因下肢肌张力增高,跟踺挛缩,足跟不能着地而致走路时呈剪刀步态,给忠儿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小儿脑瘫简称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导致我国儿童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现代医学临床上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共济失调型、强直型、混合型5型。本病基本临床表现是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有的伴有精神发育迟缓,视力、听力、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性瘫痪是脑组织发育时期受到损伤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常伴有智力落后、感觉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及言语行为障碍.如能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提高小儿脑瘫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我们运用高压氧联合康复疗法治疗脑瘫患儿,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小儿脑瘫临床上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及混合型5种,其中,痉挛型占60%~70%,是造成儿童肢体残疾的最主要脑瘫类型。脑瘫一旦确诊多采用综合的治疗方法包括功能训练,物理疗法,中医针刺,按摩,药物治疗等。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广泛使用毒杆菌毒素A(botulinum toxin A,BTX-A)局部注射治疗痉挛型脑瘫儿童,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安全、有效,但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严格掌握使用该药的适应证,禁忌证,而剂量的选择和靶肌的准确定位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小儿脑发育完成以前,也就是从胎儿期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任何原因使大脑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肢体永久性运动障碍临床上造成脑瘫最常见的三大原因为窒息、早产、核黄疸。儿童脑瘫是造成患儿残疾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8.
崔艳丽  郭慧  郭巧会 《中外医疗》2008,27(29):73-74
小儿脑瘫是指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以内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脑瘫的治疗方法有神经发育疗法、生物力学疗法、手术治疗等.推拿按摩是传统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小儿脑瘫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娟 《广州医药》2009,40(6):60-62
小儿脑瘫是指从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是小儿肢体致残的主要原因,给患儿造成极大的痛苦,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了解导致脑瘫的致病危险因素,探索其干预措施,对降低脑瘫发生率和减轻其残障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儿童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后大脑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CT可有效地显示颅脑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脑瘫”的早期诊断、病因分析、治疗及预后判断,本文分析42例临床诊断为脑瘫的小儿CT图像,旨在对临床及早提供帮助。 资料与方法:42例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1岁9例,1—2岁9例,2—3岁12例,4—6岁9例,7—10岁3例。根据1988年全国儿童脑瘫座谈会标准,痉挛型35例,共济失调型1例,肌张力下降型2例,混合型4例。瘫痪部位:单瘫1例,双瘫9例,三肢瘫2例,四肢瘫30例。合并症:34例占81%,其中智力低下25例,癫痫5例,行为异常2例,语言障碍1例,听力障碍1例。病因:新生儿窒息15例,早产儿4例,新生儿感染5例,母孕感染4例,妊娠中毒2例,先兆流产3例,原因不明9例。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各种原因所致小儿早期发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症状在婴儿期出现,可伴有或不伴有智力低下、癫痫、行为异常及感知觉障碍.目前,世界各国脑瘫的发病率维持在2‰左右,在我国1-6岁小儿脑瘫患病率为1.92‰[1].脑瘫早期诊断困难,为提高对脑瘫早期诊断及预防的认识,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1月诊治的56例脑瘫患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瘫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妊娠至出生后 1个月内的新生儿 ,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而致姿势异常 ,肢体运动障碍 ,肌力异常 ,肌张力改变的一组症候群。它的脑损伤是非进行性的 ,姿势异常和运动障碍是可以变化的。小儿脑瘫的发病率各国报道不一致 ,我国各地报道也不尽相同 ,据我们 1998  相似文献   

13.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小儿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内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伤残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可伴有智力低下、癫痫、和各种感觉障碍[1]。本文分析195例脑瘫小儿的病因及头部CT改变。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5例脑瘫小儿来自1994年~1999年我院小儿脑瘫康复中心。诊断按1989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修订标准[1]。1.2方法:对195例脑瘫儿进行一般情况分析及病因分析,全部进行头部CT检查,据临床病情部分进行智力测试、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2.结 果2.1一般情况:男144例,女51例。年龄:<1岁87例(44.6%),1岁~…  相似文献   

14.
小儿麻痹症累及的肢体瘫痪大多是单侧肢体,双下肢甚至上下肢均受累的则较少,故对严重小儿瘫的手术矫治报道尚不多。我院自开展矫治小儿瘫手术以来,收治小儿瘫病人306例次,其中有35例属严重型或较重型。现就其中的7例广泛性瘫病人的治疗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7例中男5例...  相似文献   

15.
黄真 《继续医学教育》2006,20(30):34-37
1概述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根据2004年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讨论结果,定义为: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各种原因所引起的脑损伤或发育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它的诊断条件包括:(1)引起脑瘫的脑损伤为非进行性;(2)引起运动障碍的病变部位在脑部;(3)  相似文献   

16.
<正>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小儿脑发育完成以前,也就是从胎儿期到出生后1个月内,因任何原因使大脑受到损伤而造成的肢体永久性的运动障碍。脑瘫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由于脑损伤导致的综合征。现在已不把癫痫、智能障碍、行为异常、情绪障碍、精神障碍、中枢性视听觉障碍、语言障碍等看作是脑瘫的合并症,而看作脑受损伤的必然结果。儿童脑瘫是造成患儿残疾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的病因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指在妊娠到新生儿期之间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的非进行性病变为基础,形成永久的,但可以变化的运动和姿势异常.其症状在2岁前出现.应除外进行性疾病所致和一过性运动障碍,以及将来可能正常化的运动发育落后[1].其临床表现以发育迟缓、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而且常常并发癫痫、语言障碍、智能和感觉障碍等各种各样中枢性疾病.小儿脑性瘫痪是当前小儿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2],严重影响着儿童的身心健康,且给社会、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对脑瘫患儿的病因分析是进行脑瘫防治研究的先决条件.笔者将近年来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的文献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脑瘫是指小儿自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的发育期间出现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觉等多种障碍。脑瘫是当代患病数最多的小儿运动功能障碍性疾患之一。目前我国有几十万脑瘫患儿,它是造成肢体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严重地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和生活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  相似文献   

19.
赵书瑜 《中原医刊》2003,30(12):55-56
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 (AH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较常见的小儿脑血管病变。本文 30例AHS患儿采用尼莫地平辅佐治疗 ,收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收住院的AHS患儿共 5 9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对照组2 9例。两组病人中 ,男 45例 ,女 14例。发病年龄最小 11个月 ,最大 11岁 ,其中小于 3岁 42例 ,3~ 11岁 17例。属首次发病者 46例 ,二次发病者 11例 ,三次发病者 2例。临床特征 :全部病例均有肢体瘫痪症状 ,其中左侧肢瘫 2 7例 ,右侧肢瘫 30例 ,两侧交替瘫痪 2例 ,多为单肢…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瘫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102例小儿脑瘫患儿主要运用头针,配合体针、推拿、捏脊及康复手法和方法综合治疗。结果:102例患儿中,临床治愈11例,显效57例,有效31例,无效3例。有效率97.06%。结论: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脑瘫,就是依据中医理论"标本兼治"的原则,使脑瘫患儿的智力、语言、运动、姿势和能力等障碍得到根本改善和提高,临床效果显著,是治疗小儿脑瘫的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