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产的临床相关因素,寻找预防早产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12月引起早产334例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显示早产发生率12.18%,引起早产因素前六位分别为胎膜早破(35.63%)子痫前期、子痫(17.07%)不明原因(7.78%)前置胎盘(7.49%)多胎妊娠(7.19%)臀位(7.19%)围产儿死亡率<34周(21.21%)≥34周(1.26%)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孕期多种因素与早产有关.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发生早产的原因及临床份析.方法 自2009-2011年在我科分娩的总数610例,其中早产97例(15.9%),对97例早产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对其中97例28-34周的早产随机进对,对照组97例足月,单纯应用促台肺成熟,预防感染,预防宫缩.观察组97例在原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500ml,符合维生素0.5g,脂肪乳500ml,对照观察新生儿出生1分钟进行比较.统计方法用foxbase数据库,应用SPSS软件进行X2检验.结果 早产各相关因素:引起早产的相关因素中居前5位的分别是胎膜早破56例(57.7%),阴道出血、不明原因早产14例(14.4%),子痫前期11例(11.3%),前置胎盘9例(9.3%),多胎妊娠7例(7.22%).胎膜早破所引起的早产远高于其他因素.孕期合并妊娠高血压病及妊娠合并贫血65例、肝炎7例、肾脏疾病5例、心脏病1例、糖尿病11例、甲亢1例、子宫肌瘤5例、阑尾炎2例等)、偏食/剧吐、孕晚期外伤史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的发病原因中胎膜早破居首位,其次不同孕龄早产对母儿的影响、胎儿畸形与早产的关系、母亲身高、体重及孕期增重、产前检查次数与早产的关系等.对于34周后的胎膜早破,短期内未临产应予引产.治疗早产示除预防感染,促胎成熟,抑制宫缩外,加用营养疗法.  相似文献   

3.
80例早产并胎膜早破母婴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早产并胎膜早破80例.结果:80例早产并胎膜早破中71.25%有发病因素,28.75%为原因不明.比较孕28~34 6周,与孕35~36 6周的新生儿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前者高于后者,而剖宫产率前者低于后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早产并胎膜早破应积极治疗,尽可能延长胎龄至≥35周,则可明显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加强监护,降低母体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499例未足月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国产儿病率和病死率.方法 对49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同孕周胎膜旱破发生的早产其围产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孕周>34周者其围产儿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存活率明显增加.因阴道炎、早产(流产)史、多胎妊娠、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胎膜早破导致早产者分别占33.9%、27.3%、14.7%、5.9%和2.4%,其中阴道炎比例最高.结论 加强对上述高危妊娠者的监测和管理可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孕妇早产的原因,加强对早产的认识及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以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2月来我院分娩的91例早产孕妇临床资料.结果胎膜早破是引起孕妇早产的主要原因,本组引起孕妇早产前5位因素分别为胎膜早破46例(50.5%)、不明原因11例(12.1%)、妊高症7例(7.7%)、多胎妊娠6例(6.6%)、前置胎盘5例(5.5%);不同孕周的早产对母亲的影响无显著差别(P>0.05),不同孕周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孕妇早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加强孕期宣教及定期产前检查,积极预防可能引起早产的相关因素,切实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孕妇早产的发生率和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1年1月~2002年12月分娩的早产143例分成孕28~34周与孕34^ 1~37周两组进行临床相关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母儿的影响。分析人工早产与自然早产的病因。结果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IH)、多胎妊娠、臀位是早产的重要因素,早产使母体产后出血增加,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增加,而孕34周前的早产使新生儿的危险明显增加。结论做好孕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可望降低早产的发生,减少对母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产胎膜早破影响临产时限的相关因素,旨在确定影响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以提高母儿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人民医院2009-2011年住院分娩孕妇,以孕周小于37周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n=1399)为研究对象,其中孕周小于34周的患者307人。研究临产时限超过24h的早产胎膜早破患者,通过Mann-Whitney U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因素。结果羊水过少(OR值3.041,95%CI:1.43~6.45)、绒毛膜羊膜炎(OR值2.095,95%CI:1.44~3.04)、孕周小于34周(OR=2.402,95%CI:1.336~4.320)是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娩孕周与临产时限延长呈负相关(R2=0.096)。结论羊水过少、绒毛膜羊膜炎、孕周小于34周是造成早产胎膜早破临产时限延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早产及足月分娩的临床特征差异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院住院并分娩的GDM孕产妇238例,其中发生早产65例(GDM早产组),足月分娩173例(GDM足月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方法 分析GDM孕妇早产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早产史、IVF-ET、双胎及多胎妊娠、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以及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妊娠期并发症是GDM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既往早产病史(OR=2.318,95%CI为1.096~12.596,P=0.035)、子痫前期(OR=3.597,95%CI为2.308~19.167,P=0.000)、胎膜早破(OR=2.839,95%CI为1.254~6.692,P=0.000)是GDM孕妇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M早产组和GDM足月分娩组在临床特征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既往早产病史、子痫前期、胎膜早破是GDM孕妇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积极筛查GDM、对GDM孕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尽早发现相关妊娠期并发症是减少GDM早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危险因素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 3例早产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及对母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 8~34周,34+ ~37周两组作分析比较。结果:78%的早产胎膜早破有易发因素,下生殖道上行感染是主要原因,多数为亚临床感染。不同孕周的两组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 <0 .0 1)。结论:定期产检,注意下生殖道感染的筛查、治疗。对于孕2 8~34周的早产胎膜早破宜采取期待治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未足月妊娠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临床处理方法及预后影响.方法 对我院自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未足月的胎膜早破患者24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妊娠28~34周围产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孕周>34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妊娠28~34周胎膜早破合并早产的病例宜加强孕期宣教,加强抑制宫缩、促肺成熟、预防感染等治疗,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陈秀华  陈文 《河北医学》2005,11(2):112-115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ROM)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早产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37周二组作分析比较。结果:感染、臀位、多胎、早产流产史及妊高征占据PPROM病因的前五位。不同孕周的二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差别;在新生儿死亡、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低体重儿发生率有显著差别(P0.01)。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重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早产并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围产医学质量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对母婴的影响,总结经验,提高围生儿的存活率.方法对我院2009年-2011年45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胎膜早破的因素主要有流产引产史、感染、臀位、阴道炎等;妊娠28~34周新生儿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妊娠34~37周者.结论早产胎膜早破容易引发早产,并极其容易伴生很多并发感染症状,对早产并胎膜早破孕妇应加强监护,给予正确处理,以减少对母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张妹玉 《基层医学论坛》2004,8(12):1069-107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治疗。方法对232例早产胎膜早破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周组围产儿死亡率及 RDS 发生率(20.8%和15.6%)明显高于≥34周组(1.9%和1.3%);而在<34周组中,保胎≥48小时后出现的新生儿死亡率及 RDS 发生率(38.5%和28.2%)较保胎<48小时者(8.8%和7.0%)明显下降。结论早产胎膜早破期待治疗应当“因人施治”,对于孕周小者,应尽量延长妊娠至孕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生儿早产相关的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437例产妇,494例早产儿病例的临床资料,筛选早产相关的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结果:引起早产的相关疾病因素中依次为胎膜早破(49.5%)、妊高征(17.6%)、胎儿窘迫综合症(14.0%)、前置胎盘(11.5%)和多胎妊娠(6.8%).胎膜早破、妊高征和前置胎盘多见于阴道分娩方式,明显高于剖宫产(P<0.05);负性事件、经济收入低和职业是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检查是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4.43、2.37、2.28和0.47.结论:针对新生儿早产相关的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李莉 《中原医刊》2011,(6):81-81
目的 探讨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和对新生儿的影响及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孕妇早产的原因及对新生儿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4周、34+1~36+6周两组)做分析比较.结果 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臀位、双胎、胎盘因素占据早产病因前五位.不同孕周的两组早产在新生儿死亡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轻,其死亡率越高,提高早产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刘娟 《中外健康文摘》2013,(11):178-179
目的探讨孕妇早产的高危因素,寻求正确的处理方法,进一步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方法2012年7月~10月来我院分娩的1958例孕妇中有130例孕妇早产,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起孕妇早产前5位因素分别为胎膜早破65例(50%)、不明原因26例(20%)、多胎妊娠13例(10%)、妊高症13例(10%)、前置胎盘7例(5.38%);胎膜早破是引起孕妇早产的主要原因.结论加强孕期宣教及孕妇定期产前检查,防范各种高危因素,提高早产的预防及治疗水平,可降低孕妇早产的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范跃  黄良富  李伟 《当代医学》2012,18(21):69-70
目的 研究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的变化,为降低其死亡率提供方法.方法 将66例NEC患儿分为两组,对其临床资料、出生情况、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前5年相比,近5年NEC的致病因素中,早产(胎龄<33周)、低出生体重(<1500g)和胎膜早破(时间>24h)更为突出.结论 早产和感染仍是NEC重要的致病因素,早产儿胎膜早破是发生NEC的高危因素.减少早产和积极控制感染,是目前预防NEC发生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危险因素、对母儿的危害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早产胎膜早破的发生原因及对母婴的影响,并对不同孕龄组28~32+6周、33~34+6周、35~36+6周3组作分析比较。结果:胎位不正(臀位和横位)、多胎、早产流产史、妊高征占据PPROM病因的前4位。不同孕周的3组早产对母亲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及新生儿病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产并胎膜早破是新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提高早产并胎膜早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水平,对提高产科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00例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早产胎膜早破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1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并就其临床妊娠结局进行研究对比。结果:100例早产胎膜早破病例中,xx例胎膜早破合并有早产易发因素,孕周34周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34周的围生儿,且孕周34周新生儿死亡率也显著高于≥34周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孕期在28-34周之间的胎膜早破合并早产患者以及时采取保胎治疗的措施,有效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和新生儿死亡率,提高新生儿质量。  相似文献   

20.
崔蓉  王蕾 《中华全科医学》2012,(8):1229-1231
目的分析研究早产有关的危险因素及早产儿发病及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住院分娩237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的237例进行相关对照。比较孕28~31+6、32~34+6、35~36+6周和足月孕龄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的差异。结果不明原因早产,胎膜早破,重度子痫前期,多胎妊娠,产前出血为早产原因的前5位;早产还与孕期母亲未做产前检查相关。早产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和死亡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早产是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重视早产的临床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