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中华内科杂志》2000年9月39卷第9期报道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陈纪林等,为探讨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病机制,指导临床治疗,收集了1995年~1999年6月住院的67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发作特点及与缺血相关血管狭窄病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杨春万  古志辉  邓斌  冯新武 《广东医学》2001,22(11):1062-1063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生与溶栓治疗和血管病变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25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发生早期心绞痛的68例患者,分析溶栓治疗组与未溶栓组早期心绞痛发生率的异同和冠状动脉造影在有和无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异同和对近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溶栓治疗组早期心绞痛发生率为36.1%,未溶栓组则为17.1%;有早期心绞痛发生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较对照组病变更严重且多累及2支以上血管;有早期心绞痛发作组4周内病死率较无心绞痛发生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溶栓治疗发生早期心绞痛与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但相关血管严重残余狭窄有关。发生早期心绞痛患者冠状血管病变较无心绞痛发生者更严重和更广泛,有早期心绞痛发生的4周内病死率较无心绞痛发生者低,但极易发生再梗死。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早期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雪松  夏勇 《当代医学》2011,17(7):117-118
冠心病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或堵塞从而引起心肌缺血或梗死的心脏病,因此又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在临床上分为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慢性稳定性冠心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性狭窄导致心肌缺血,临床表现为一定运动量下诱发心绞痛;而ACS则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急性狭窄或闭塞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包括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又分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类。ACS的病理生理机制更复杂,主要是在有或无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病变的基础上,由于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所致。临床上部分患者冠状动脉并无严重狭窄,发病前亦无明显症状,但也可以突发ACS,例如近一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无任何冠心病史而突发。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是一种发生于急性心肌梗死后24h-8周之内,再次出现的心绞痛。提示冠状动脉病变较为严重或有多支冠脉病变。梗死后心绞痛除有冠状动脉闭塞病变外,尚有相应部位的冠状动脉缺血性病变。梗死后心绞痛是再梗死的危险因素。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后,大多患者在24h内胸痛停止。若在发病24h后或50天内发作心绞痛,称梗死后心绞痛(PIA)。其发生率较高,一般占全部急性心梗的20%~60%,其中,无Q波型患者占80%以上。PIA往往是发生梗死扩展或再梗死的先兆。因而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正确的治疗。[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艺玲 《广西医学》2003,25(11):2313-2315
梗死后心绞痛是急性心肌梗死后 1个月内反复发作的心绞痛〔1〕,表明缺血但尚未坏死的心肌存在或新的缺血发作。梗死后心绞痛是非常严重的心绞痛发作形式 ,易发生心肌梗死范围的扩展或近期发生再次梗死 ,存在有严重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现谈谈我院 1997年 1月~ 2 0 0 2年 12月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中发生梗死后心绞痛 32例的护理体会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均为住院病人 ,经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其中男 2 9例 ,女 3例 ,年龄 36~ 82岁 ,平均 6 4 4岁。经静脉溶栓者 6例。有糖尿病史者 18例 ,高血压病史 2 1例 ,…  相似文献   

6.
国内报告约34.8%的心肌梗死患者可发生梗死后心绞痛,如不积极治疗,有可能使病情加重,或再次发生梗死。本文观察了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50例,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郭舜奇  陈平  王良玉 《广东医学》2004,25(8):962-963
目的 观察急诊经皮血管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治疗青年 (≤ 4 5岁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8例发病时间 12h以内 ,4 5岁及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 ,并与同期 32例发病时间 12h以内 ,未行溶栓或PTCA的 4 5岁及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和短期随访。结果  2 8例患者术后即刻血流皆达TIMIⅢ级 ,手术成功率达 10 0 % ,全部治愈出院 ,未再出现梗死后心绞痛 ,对照组死亡 2例 ,13例有梗死后心绞痛 ,治愈率为 94 % ,3个月后随访PTCA组心功能明显较对照组为优。结论 急诊PTCA治疗青年 (≤ 4 5岁 )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高 ,能更好地消除梗死后心绞痛和保护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高艳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4,(14):1769-1771
目的观察比较瑞替普酶与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瑞替普酶治疗组(66例)和重组链激酶治疗组(67例),分别对2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KillipⅢ级以上心功能、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发生率及30 d病死率和出血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溶栓后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瑞替普酶组明显高于重组链激酶组(P〈0.05),2组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发生率及30 d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替普酶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静脉溶栓治疗,其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重组链激酶。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绞痛、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3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其中病变血管6支,回旋支远端狭窄1例,左前降支完全闭塞1例,左前降支近端狭窄3例(其中1例合并右冠状动脉中段狭窄)。分别行PTCA或PTCA加支架术。结果:PTCA成功4例,失败1例。PTCA后有3例发现内膜撕裂和血管壁塌陷,随即行支架植入。术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0-1级,术后均恢复TIMI血流3级。术后随访1-3个月,患者均无心绞痛发作。结论:PTCA和支架植入,是冠状血管再通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致使冠状动脉狭窄、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和梗死的病理现象,是临床常见的心脏血管急症,可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非ST段升高的心肌梗死、ST段升高的心肌梗死,容易造成急性死亡。心肌缺血是ACS最常见的发病原因,临床上常根据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钠尿肽(BN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心肌梗死初期脑钠尿肽浓度将132例急性心肌梗死分为两组,A组58例:BNP浓度〉100ng/L;B组74例:BNP浓度≤100ng/L。将两组冠脉造影结果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多支血管病变48例(83%)、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42例(72%)、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37例(64%)、心力衰竭24例(41%)、严重心律失常16例(28%)、梗死后心绞痛14例(24%),左室射血分数(43±12)%,病死率14%。B组多支血管病变39例(53%)、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16例(22%)、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19例(26%)、心力衰竭9例(12%)、严重心律失常6例(8%)、梗死后心绞痛5例(7%),左室射血分数(52±9)%,病死率3%。两组分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钠尿肽浓度升高的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血管多为前降支,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端病变,预后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梗死前心绞痛发作组”48例、“无梗死前心绞痛发作组”34例。均于入院后测定心肌酶谱,并对比两组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观察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及病死率。结果梗死前心绞痛组患者的CK,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P〈0.01),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病死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组(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其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经胸超声心动图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对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选择117例患者.其中有胸痛但造影正常组45例;心绞痛组37例;急性心肌梗死组35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经胸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测定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及造影评价.结果 ①三支血管显像率:前降支(LAD)为89%,左旋支(LCX)为76%,右冠脉(RCA)为82%.②心绞痛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明显低于造影正常组(P<0.01);并且心绞痛组罪犯血管CFR与管腔狭窄程度明显相关,两者呈负相关关系(r=-0.662,P<0.001);但急性心肌梗死组梗死相关动脉(IRAs)的CFR与管腔狭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152,P>0.05).结论 CFR测定可协助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判断;但微循环功能的损伤,可影响CFR对冠脉狭窄病变的评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期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远期左室功能和预后的疗效。方法选择AMI 1~2周内的42例患者行PCI(冠状动脉腔内血管形成术 支架植入术),设同期住院的仅药物治疗的31例AMI患者作对照组,观察两组心肌梗死后1个月、6个月的死亡,再梗死、心绞痛再发(包括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介入治疗组1个月时较对照组左室收缩功能明显改善(P<0.01),6个月时更进一步改善(P<0.01),并且无死亡、再梗死,仅有1例心绞痛复发(术后5月时),而对照组死亡2例,再梗死1例,心绞痛再发4例(其中心肌梗死后心绞痛2例)。结论AMI患者经延期PCI治疗,显著改善其预后、延长无心血管事件生存期及左室功能,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蒙秋云 《微创医学》2007,2(5):431-43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PCI)影响心电图ST段早期回落的相关因素。方法测量并计算6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和术后1h梗死相关导联最大ST段抬高幅度。按术后1h内ST段回落幅度分为A组(ST段回落≥50%)、B组(ST段下降<50%),对比分析两组相关临床特征与ST段回落幅度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P>0.05);在糖尿病、梗死前反复心绞痛症状、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积分、Killips心功能分级方面有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梗死前反复心绞痛症状、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心肌梗死面积积分、Killips心功能分级可能是影响AM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程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心绞痛(UA)是指介于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症,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劳累性心绞痛和各型自发性心绞痛在内.其病理基础是在原有动脉硬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内膜下出血、斑块破裂、破损处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集形成血栓、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或在狭窄基础上进一步阻塞所致,可能有小的梗死.其病情复杂、凶险,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故应引起重视,积极救治.现就不稳定心绞痛的治疗体会作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和无心绞痛两组,观察其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后心绞痛和病死率.结果:心绞痛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和LVEF高于无心绞痛组,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Ki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近期沈阳民航系统在各有关医院诊治的10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梗死前心绞痛发作组”58例、“非梗死前心绞痛发作组”46例。均于入院后测定心肌酶谱,并对比两组CK,CKMB峰值。通过冠状动脉照影、常规多体位投照确定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加以比较。结果:梗死前心绞痛组患者的CK,CKMB峰值浓度显著低于无梗死前心绞痛组(P〈0.05),冠脉病变支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可减少其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心肌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梗死前心绞痛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结果 心绞痛组多部位梗死、肌酸磷酸激酶峰值、泵衰竭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对AMI后梗死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可降低泵衰竭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詹莉 《中国热带医学》2013,(10):1280-1281,1296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患者梗死部位、冠状动脉病变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将2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血钾水平分为两组:A组(低血钾组,血钾〈3.5mmol/L);B组(血钾正常组,血钾3.5~5.5mmol/L)。将两组的梗死部位、并发症、预后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低血钾者97例(占45.8%),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53例(占59.8%)、梗死相关血管为前降支的45例(占46.4%)、严重心律失常41例(占42.3%)、心力衰竭27例(占27.8%)梗死后心绞痛32(占33%),与血钾正常组分项比较差异显著(均为P〈O.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低血钾的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端病变,梗死相关血管多为前降支,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