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商陆营养器官中蛋白质量与生长龄动态变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商陆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光学显微技术、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美洲商陆Phytolacca decandra不同生长龄的根、茎和叶进行解剖结构研究。结果除幼根外,不同生长龄的营养器官中均有活性蛋白质分布,薄壁细胞是活性蛋白质分布的场所。结论幼茎中蛋白质的量最为丰富,颗粒也较大,与老叶、幼叶、老茎和老根中蛋白质的数量及大小差异极显著;二年生的贮藏根中不含蛋白质,额外形成层中几乎不含蛋白质。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2015,(5)
目的:对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皮层和木质部的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野黄芩苷5种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同时对黄芩根部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比较,研究不同生长年限黄芩根部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扫描电镜观察1~4年生黄芩根横断面的微观结构特征;利用HPLC进行活性成分含量的测定。结果: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木质部导管的排列方式不同,1年生呈径向排列,2年生呈团状排列,3年生呈切向和团状排列,4年生呈切向排列,可以根据年轮的有无和多少区别黄芩根的生长年限;5种活性成分总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逐年增加,皮层的活性成分含量比木质部的高。结论: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在微观结构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具有鉴别意义。木质部活性成分的含量以4年生黄芩最高,其次是3年生,2年生最低;皮层活性成分的含量以4年生最高,其次是2年生,1年生最低。1~4年生黄芩根5种活性成分中苷和苷元的比例分别为15.7∶1、16.4∶1、13.9∶1和14.5∶1,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黄芩根中苷和苷元的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虎杖根状茎与根不同组织结构中虎杖苷、白藜芦醇、蒽苷B、大黄素、大黄素甲醚5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分布积累规律,在植物解剖的基础上,采用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对虎杖中的蒽醌类、白藜芦醇、苷类活性成分进行显色反应,同时采用HPLC测定虎杖根状茎及根的不同组织结构中5种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虎杖根状茎和根直径的增大,其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所占比例增大。白藜芦醇及其苷类化合物主要集中在根状茎的髓部、次生韧皮部、周皮中以及根的次生韧皮部和周皮中;大黄素、蒽苷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虎杖根状茎的次生木质部、次生韧皮部和髓部以及根的次生韧皮部。不同粗细虎杖根状茎和根中,较细的根状茎和根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总和相对最高。  相似文献   

4.
不同株龄明党参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明党参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明党参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运用HPLC,GC-MS和比色法对不同株龄明党参根中多糖、甘露醇、胆碱、生理性灰分、水溶性成分及茎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并用夹角余弦法计算水溶性成分的相似系数。结果:不同株龄明党参根中水溶性成分、甘露醇、胆碱和生理性灰分含量均差异显著,多糖含量差异不显著。甘露醇、生理性灰分和多糖含量成年株高于幼年株;水溶性成分和胆碱含量幼年株高于成年株。随生长年限的增长,根中水溶性成分和茎叶挥发油成分具有集中转化的趋势,主要成分越来越突出。结论:生长年限对明党参化学成分有显著性影响,合理采收年限在明党参移栽后的2~4年内。  相似文献   

5.
张惠  赵雨  杨菲  李晓华  陈雨 《中草药》2012,43(12):2494-2498
目的 研究不同生长时期人参根中3种氧化还原同工酶的变化规律.方法 以5年生人参根为供试材料,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得到人参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过氧化氢酶(CAT)同工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同工酶的电泳胶片,并生成指纹图谱叠加图,对不同生长时期人参根中上述3种氧化还原同工酶图谱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生长时期人参根中SOD同工酶和CYT同工酶的酶带条数存在明显差别,而CAT同工酶的酶带条数无明显变化,3种同工酶均具有各自的主要特征酶带.结论 SOD同工酶和CYT同工酶在人参果后参根生长期和枯萎期活性升高,CAT同工酶在人参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活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独活冰冻切片的新方法,并利用荧光成像技术对不同时期独活根中的香豆素类成分进行组织化学定位、定量研究,明确独活中活性成分香豆素的组织分布及其动态积累规律。方法:以不同时期的独活根为材料,考察不同保护剂、不同切片厚度对独活根最佳制片的影响,以此建立独活根的最佳制片条件。此外,利用显微成像测量技术对不同部位分泌组织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荧光成像对香豆素成分集中分布部位的荧光强度进行测算,以荧光强度对不同时期的独活根中香豆素成分进行相对定量研究,分析不同时期香豆素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独活根经15%甘油保护剂的处理,切片厚度为25 μm时切片效果最佳。通过组织化学定位显示,独活香豆素类成分主要分布在韧皮部的分泌腔及分泌道中。不同时期香豆素类成分总体变化趋势呈S形增长,8月、10月含量变化明显,10月香豆素含量达到最大。结论:首次使用了独活根冰冻切片及荧光成像新方法,研究了香豆素成分的产生、分布以及积累规律。发现独活香豆素成分主要分布在韧皮部的分泌腔中;不同时期独活根中香豆素成分动态积累变化趋势呈S形增长,且10月香豆素含量积累达到最大,为拓宽中药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氮素是中药材有效成分积累的重要影响元素,为探讨不同氮源对丹参Salviamiltiorrhiza和藏丹参Salvia castanea毛状根生长和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硝酸铵、水解乳蛋白、蛋白胨、牛肉浸膏、酪蛋白和酵母提取物6种氮源处理对丹参和藏丹参毛状根的影响,分析毛状根生长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变化。结果硝酸铵最有利于2种丹参毛状根的生长。水解乳蛋白能够显著促进丹酚酸类成分的积累,与硝酸铵对照相比,丹参迷迭香酸和丹酚酸B含量分别提高了2.94倍和3.27倍,藏丹参二者含量分别提高了13.74倍和2.01倍。酵母提取物对2种丹参毛状根二氢丹参酮Ι和隐丹参酮积累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水解乳蛋白能显著促进丹参根中丹参酮IIA的积累,牛肉浸膏则对藏丹参中丹参酮IIA积累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结论硝酸铵是2种丹参毛状根生长的最佳氮源,水解乳蛋白是丹酚酸积累的最佳氮源,不同氮源对4种丹参酮的影响不一致,丹参和藏丹参对不同氮源的响应也不一致。该研究不仅对丹参毛状根规模化培养及活性成分工业化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对藏丹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补肾阴方左归饮和补肾阳方益肾宝对老年前期小鼠抗衰老的机制。方法 :用 1 4月龄雄性小白鼠为肾虚模型 ,观察左归饮及益肾宝对其肝、脑、肾、睾丸的细胞核体外RNA转录活性及无细胞提取液蛋白质合成活性的影响。结果 :老年前期对照组小鼠 4种脏器的细胞核体外RNA转录活性及无细胞提取液蛋白质合成活性明显低于青年组 (3月龄 )小鼠。经灌服左归饮和益肾宝 2个月后 ,两给药组小鼠 4种脏器的细胞核体外RNA转录活性及无细胞提取液蛋白质合成活性均明显高于老年前期对照组小鼠 ,而两给药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补肾阴与补肾阳方剂均可提高老年前期肾虚小鼠的RNA转录活性及蛋白质合成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阶段麦冬根部的内生真菌。方法:采集不同生长阶段的麦冬根段,切片染色法观察麦冬根内真菌显微结构及真菌侵染的特征,分析麦冬内生真菌与麦冬发育的关系。结果:麦冬根内含有丰富的内生真菌,苗期根内逐渐出现菌丝并形成大量菌丝团,块根发生初期菌丝连续分枝形成丛枝,块根生长和块根膨大期内存在大量泡囊。结论:麦冬根内的真菌为丛枝菌根真菌,不同生长阶段,根内出现内生真菌的菌丝、丛枝、泡囊,显示内生菌可能与麦冬生长、活性成分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生物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究不同氮磷钾配方营养液对一年生甘草生物量和活性成分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氮磷钾采用"3414"试验方案,根施不同配方营养液。动态观测地上鲜重、根鲜重的变化,并采用HPLC法测定根中活性成分含量。结果:不同配方施肥处理对一年生甘草生物量、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处理组N_2P_2K_1、N_2P_3K_2的根鲜重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56.7%和50.0%,甘草酸含量比对照组提高了29.6%和65.4%,甘草酸单株产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03.0%和141.7%。结论:适宜水平的氮磷钾配合施用能促进盆栽一年生甘草的生长,显著提高甘草的生物量和活性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孙世芹  阎秀峰 《中草药》2008,39(8):1231-1234
目的分析当年生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幼苗各部位中喜树碱的量及其生物合成途径中色氨酸合酶(TSB)和色氨酸脱羧酶(TDC)的活性。方法用HPLC检测温室内不同氮素形态下砂培喜树幼苗各部位中喜树碱的量及TSB和TDC活性。结果不同氮素形态下喜树幼苗幼叶中喜树碱量明显高于其他器官(P<0.01),其次为茎皮和成叶,根中的最低。TSB活性在不同氮素形态下以幼叶最高,茎皮、成叶和根依次减弱,与喜树碱量呈现良好的器官对应性。不同氮素形态下TDC活性的最高部位为茎皮,其次为幼叶,成叶和根很低,与喜树碱的量缺乏器官对应性。结论当年生喜树幼苗喜树碱量以及TSB和TDC活性存在明显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喜树碱的量和TSB活性最高部位为幼叶,茎皮中TDC活性最大。  相似文献   

12.
中华芦荟组织培养物的芦荟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芦荟的根、茎、叶为外植体,探讨了诱导的愈伤组织与芦荟素积累的关系.分别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在MS NAA 1 mg/L 6-BA 0.5 mg/L培养基上,以叶为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化程度最高,芦荟素含量也高(0.35%);以茎为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芦荟素含量次之(0.08%);以根为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不含芦荟素.在MS 2,4-D 1 mg/L 6-BA 0.5 mg/L培养基上,以根、茎、叶为外植体产生的愈伤组织,分化程度低,均不含芦荟素.  相似文献   

13.
鸡骨草与毛鸡骨草不同部位总皂苷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鸡骨草、毛鸡骨草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为鸡骨草和毛鸡骨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鸡骨草,毛鸡骨草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结果鸡骨草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分别为:根为0.817%,茎为0.599%,叶为0.939%;毛鸡骨草不同部位总皂苷的含量分别为:根为0.995%,茎为0.507%,叶为0.882%。结论鸡骨草茎、叶中总皂苷的含量比毛鸡骨草中的高,但鸡骨草根中总皂苷的含量比毛鸡骨草中的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野生与栽培肿节风不同部位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福建将乐野生与栽培肿节风不同部位中迷迭香酸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HPLC,以外标法测定样品中迷迭香酸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野生肿节风根、茎、叶中迷迭香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8%,0.22%,1.07%,栽培肿节风根、茎、叶中迷迭香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09%,0.24%,0.96%。结论:肿节风根、茎、叶3个部位中迷迭香酸含量差异较大,叶中含量最高,根中最低,但栽培与野生肿节风的相同部位迷迭香酸的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5.
鸡骨草总黄酮含量测定及其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鸡骨草总黄酮的超声提取条件、含量测定方法以及含量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鸡骨草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用比色法测定不同生长期鸡骨草不同部位的总黄酮含量。结果:乙醇用量和超声提取次数是影响鸡骨草总黄酮超声提取效果的主要因素;鸡骨草茎蔓的总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根系,叶片含量最低;鸡骨草根系、茎蔓总黄酮含量有相似的累积变化规律,即随着植株生长,鸡骨草根系和茎蔓的总黄酮含量逐渐增加,到10月份达高峰值,随后缓慢降低,但10~12月份的含量差别不显著;受低温影响,到第2年2月份含量显著降低;叶片在脱落前总黄酮含量达最大值。结论:以药材20倍量的80%乙醇作为溶剂,用超声波提取3次每次持续30 min 即可获得最佳的鸡骨草总黄酮提取效果;在植株自然落叶前采收鸡骨草,容易获得最大的生物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6.
陈垣  邱黛玉  郭凤霞  王恩军  柳福智 《中药材》2007,30(10):1214-121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甘肃栽培麻花秦艽不同部位、产地和采收期样品的龙胆苦苷含量。结果表明:3年生秦艽的龙胆苦苷含量稍高于2年生,但差异性不显著;根、茎和叶的平均龙胆苦苷含量依次为13.3%、2.95%和2.24%;同一生长年限随采收期延后,茎、叶中龙胆苦苷含量逐渐降低,而根中含量却逐渐上升;不同产地的根样品,依海拔由低到高的,陇西、康乐和临潭分别为10.23%、13.12%和15.54%。本探讨获初步结论:甘肃栽培的麻花秦艽茎和叶的龙胆苦苷均已达到药典的2%标准,宜加以开发利用;从龙胆苦苷产量及生产成本综合考虑,以种植两年较好,根的采收期宜在10月以后封冻前;而以茎叶为生产目标可在8月下旬至9月初采收为佳;高海拔区栽培秦艽有利于秦艽根中龙胆苦苷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药用植物金荞麦不同生育期各器官中黄酮类化合物积累的时空分布规律,为金荞麦合理采收、资源化利用和高价值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根茎繁殖不同生长年限的金荞麦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育时期采集根、茎、叶、花器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器官样品中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结果 随着金荞麦生育期推进,植株不同器官的黄酮类化合物积累增加,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的含量最高;不同生育时期叶片中的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均显著高于根茎和茎秆(P<0.05)。不同器官间儿茶素、表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花中儿茶素、芦丁和总黄酮含量最高;表儿茶素含量在茎秆中最低。黄酮类物质含量在根茎不同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儿茶素和总黄酮含量在根茎不同组织部位表现为须根>韧皮部>根茎(不含须根)>木质部(P<0.05),儿茶素和芦丁分别在须根和韧皮部含量最高。1年生与2年生金荞麦植株不同器官的黄酮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不考虑产量的前提下,根茎繁殖金荞麦种植1年即可采收,适宜采收期为11月上旬。  相似文献   

18.
雒晓鹏  白悦辰  高飞  李成磊  陈惠  吴琦 《中草药》2013,44(11):1481-1485
目的 获取金荞麦总黄酮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查尔酮异构酶(chalcone isomerase,CHI)基因的全长序列,并进行序列分析;对花期金荞麦CHI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与总黄酮量进行分析.方法 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金荞麦查尔酮异构酶基因(FdCHI)的cDNA序列;采用半定量RT-PCR对CHI表达量进行分析,并采用AlCl3法测量总黄酮量.结果 金荞麦FdCHI基因cDNA包含一个750 bp的ORF,编码249个氨基酸,命名为FdCHI.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编码蛋白与其他植物CHI氨基酸序列同源率较高.FdCHI在花期金荞麦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分析表明,其表达量花>根>叶>茎,总黄酮量为花>叶>茎>根.结论 在金荞麦中首次获得CHI基因的cDNA序列,编码蛋白具有CHI同源蛋白的典型特征.FdCHI基因在金养麦茎、叶和花中的表达量与总黄酮量具有相关性,但在根中表达量与总黄酮量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不同采收途径及不同部位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寻找富集白花丹醌的药用部位和白花丹的最佳采收途径。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途径白花丹和不同部位中白花丹醌的含量:色谱柱为Hypersil ODS(25cm×4.6mm,2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13nm,柱温30℃。结果:白花丹醌在0.01μg~0.32μg含量范围呈线性关系,Y=18211600X+10434.57758,r=0.99946,RSD=1.28%(n=6);新鲜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26%、0.006%和0.014%;干燥的白花丹根部、茎部及叶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324%、0.082%和0.174%;枯萎的白花丹茎部、叶及穗中白花丹醌的含量分别为0.002%、0.001%和0.003%。结论:干燥组白花丹中白花丹醌含量高于新鲜组和枯萎组,白花丹根部的白花丹醌含量最高,其次是穗,叶、茎。本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花丹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