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探讨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在检测冠状动脉畸形的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该院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945例患者的CTA资料,以DSA为金标准,总结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和CT表现。结果 945例患者共检出各类冠状动脉畸形9例,发病率为0.95%,其中发生于左冠状动脉3例,右冠状动脉4例,冠状动脉瘘2例。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准确展示冠状动脉畸形,可成为筛查冠状动脉畸形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2.
彭泽华  白林  蒲红  陈加源  蒋瑾 《四川医学》2009,30(9):1468-1470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检出率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5月~2008年9月行心脏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资料(2314例)进行分析,总结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发生率及其CT表现。结果2314例中发现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170例,检出率7.35%,冠状动脉主支起源异常27例,冠状动脉瘘6例,副冠状动脉9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7例,左窦房结动脉起源异常121例。结论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全面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可作为先天性冠状动脉变异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畸形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2007年5月在我院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85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统计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病率,并分析冠状动脉畸形的CT表现.结果 852例接受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中.发现冠状动脉畸形8例,检出率为0.9%.其中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3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3例,右冠状动脉-右房瘘1例,冠状动脉瘤1例.结论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能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畸形的存在以及相互间的解剖关系,可作为冠状动脉畸形的早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造影是为临床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资料,冠状动脉疾病准确的诊断资料以及评价冠状动脉内介入性治疗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正逐渐成为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也用于观察治疗效果和估计预后。我院于1997年1月~1997年6月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和治疗冠心病4例,  相似文献   

5.
自从1977年Grunting首次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以来,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指进行心导管检查的同时完成PCIo2001年12月-2004年6月我们对6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施行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旨在探讨同期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最准确的方法。我院1960年开始做主动脉造影同时即有冠状动脉显影,即一般性冠状动脉造影,直至1982年开始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动物实验,在此基础上,1983年由美国专家指导,在东北三省首次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从而使我省成功地开展了第1例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997年11月至2004年12月2596例在我院所行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检出57例冠状动脉先天异常,占2.2%。其中36例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占63.2%,并以右冠状动脉的先天性异常为多见。检出冠状动脉瘘21例,检出率为0.81%,并以冠状动脉一肺动脉瘘最为多见,占81%。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或缺如,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各种冠状动脉先天异常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CCTA )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78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统计其准确率。结果:所有患者均确诊为冠状动脉疾病,准确率为100%。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具有较高安全性,且无创伤性。 CCTA可以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其起源的异常性、走行异常化及终止异常性,为介入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该院收治的550例冠状动脉疾病或怀疑为冠心病的患者,均给予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诊断,对两种方案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①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的病变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中,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56层CT对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11月至2016年12月间收治的256层CT冠状动脉CTA检查1006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用容积再现(V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重建方法观察有无冠状动脉瘘,分析冠状动脉瘘的CT血管造影(CTA)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 10068例CTA中检出冠状动脉瘘(CAF)28例,检出率为0.28%,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1例,冠状动脉-右心房1例,冠状动脉-右心室1例,冠状动脉-左心室4例,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1例.结论 256层CT血管造影能够准确显示冠状动脉瘘的血管异常和瘘口,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韩金杰  李全忠 《华夏医学》2012,25(3):429-432
Tambe等[1]于1972年首次提出,在排除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溶栓治疗、冠状动脉成形术、冠状动脉内气体栓塞、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扩张、心肌病等可能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减慢的因素之后,冠脉造影显示冠脉远端出现血流速度延迟的现象,称为冠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形态,分析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分支,提高临床手术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行双源CT检查的2530例受检者的影像资料,通过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后处理技术方法,对冠状动脉正常走向与变异进行分析.结果 225例患者检查显示冠状动脉先天变异284支.变异包括冠脉主干起源变异121例,其中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35例、左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4例、右冠状动脉发自左冠状窦17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右冠状窦4例、左冠状动脉发自后冠状窦2例、单支冠状动脉2例、副冠状动脉37例;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8例;冠状动脉瘘9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4例、右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136例.1720例患者左窦房结动脉异常起源818例.结论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以提高冠状动脉先天性变异检出率,准确评价冠状动脉正常及变异改变,清晰显示变异血管分支细节,对手术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超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的诊断及治疗监测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8月临床诊断为川崎病的37例患儿超声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冠状动脉扩张与非冠状动脉扩张两组的超声征象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37例患儿冠状动脉损害中,LCA扩张12例,RCA扩张8例,LCA、RCA同时扩张16例,冠状动脉瘤1例。冠状动脉扩张和非冠状动脉扩张两组征象有明显差异。结论彩超不仅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提供诊断依据,而且对治疗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董艳秋  杨玉芝 《吉林医学》2009,30(10):911-911
经皮腔内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送导管前端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的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程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并测定左室功能及使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置入内支架达到血流通畅的目的,这项技术是一种微创诊治冠心病的非外科手术治疗,现将我院2006年3月~2008年6月经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统计该科2004年7月~2009年6月的1658例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的住院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做分析.结果 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1658例,成功率98.5%.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513例,成功率97.5%.国手术期发生各种并发症114例,6.9%.结论 老年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成形术疗效确切安全,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冠状动脉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2年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的54例老年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的症状、体征,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4例冠状动脉扩张症患者均由冠状动脉造影确诊,随访1~2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4例,其中再梗死1例,猝死1例;发生急性左心功能衰竭2例.结论 心绞痛为老年人冠状动脉扩张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是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85-87
目的通过螺旋CT行冠脉血管造影结果分析成人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016年本院2427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 40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中,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9例(47.5%),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5例(37.5%),单左冠1例(2.5%),冠状动脉肺动脉畸形引流5例(12.5%)。结论 CT血管造影对发现冠状动脉起源异常与确定其类型、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帧数(CTFC)方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流缓慢患者血流速度的可行性,分析引起血流缓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0年10月至2008年9月心血管内科住院疑诊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血流缓慢者78例;同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血流正常者78例为对照组,两组入选者均采用CTFC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组CTFC帧数明显大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h)明显升高,吸烟的比率增大.结论 应用CTFC方法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缓慢者是可行的,吸烟和LDL-Ch升高可能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缓慢的危险因素,戒烟和积极调脂治疗有助于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64层CT血管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斑块处血管顺应性及斑块处冠状动脉弹性重塑情况。方法选取2008年9月~2009年12月间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共117人。测量冠状动脉节段共468节段,存在斑块节段共114处。分析冠状动脉斑块处血管顺应性,及其与脉压、平均动脉压斑块厚度变化率及斑块处冠状动脉弹性重塑指数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斑块处血管顺应性与正常冠状动脉血管顺应性之间存在差别,P〈0.001;斑块处冠状动脉血管顺应性与脉压及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斑块处冠状动脉弹性正性重塑(ERI〉0)32节段,无明显重塑者(ERI=0)20节段,负性重塑者(ERI〈0)62节段。结论冠状动脉斑块处血管顺应性可较好反映冠状动脉血管壁弹性改变。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检出及造影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及冠状动脉造影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1年我院开展冠状动脉造影以来所有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与表现形式. 结果:1524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患者21例,检出率为1.38%,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1例)与冠状动脉瘘(10例),这两种畸形的发生率相似,男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瘘,女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结论:冠状动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畸形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