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中的蛋白水解酶[1],特别是肝、胆、胰等,当这些部位产生病变时,LAP活性会升高[2],我室测定了50例正常人和270例肝病患者血清中LAP活性,以了解和探讨LAP在辅助诊断肝病中的意义。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肝病患者按病情分组,检测血清LAP及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结果各类肝病患者血清LAP活性均升高,以原发性肝癌组(HCC)增高最为显著,不同疾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血清LAP水平随肝炎程度加深而升高。LAP对HCC诊断意义较大,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LAP与多项肝功能指标呈明显正相关。结论血清LAP检测对各类肝病的诊断及病情估计均有一定价值,特别是HCC,可作为肝癌鉴别诊断的一项初步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Olymp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16例各种肝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ADA、LAP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项指标在各种肝病中均有升高,其中ADA在肝硬 化时升高幅度最大,而且阳性率最高。LAP在肝癌时升高幅度最大,阳性率也最高。结论:ADA对肝硬化有较好的诊断价值,LAP对肝癌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亮氨酸氨基肽酶测定对肝病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铁成 《医学争鸣》1993,14(3):233-233
  相似文献   

5.
亮氨酸氨基肽酶在肝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晓林  胡雅贤 《吉林医学》1998,19(4):196-196
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如此繁多的检查在一个医院难以全部开展和完成,且过多的检查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为了筛选临床上诊断价值高、操作方便的试验,达到利于普及推广的目的,本研究采用LAP—AUTO试剂检测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随机选择70例健康人做对照,其结果为:肝病组LAP活性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其增高幅度及阳性率顺序为:阻塞性黄疸>肝癌>活动性肝炎,本方法为肝病早期诊断及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并逐步建立本地区健康成人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参考值.方法 对体检健康者904例采用罗氏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LAP水平.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各年龄组间LA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8~岁人群LAP检测结果最高为(43.67±8.17) U/L,而≥60岁人群最低为(35.75±7.41) U/L.男性LAP水平为(44.39±9.31) U/L,高于女性的(38.42±7.9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取中间分布的95%可信限((-x)±1.96s)作为参考范围计算结果为:成人男性血清LAP参考值为(26~63) U/L,成人女性参考值为( 23~54) U/L.结论 建议不同性别使用不同的正常参考值,男性(26~63) U/L,女性(23~54) U/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am inopeptidase,LAP)同工酶Ⅱ(LAP-Ⅱ)对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不连续缓冲体系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LAP-Ⅱ。对95例肝癌和90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LAP-Ⅱ进行检测,并与60例正常人及20例孕妇行对照研究;同步对比分析LAP总活性、AFP、GGT-Ⅱ(γ-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Ⅱ)。结果LAP-Ⅱ在正常人及孕妇中均为阴性。LAP-Ⅱ在肝癌及良性肝病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8.4%(65/95)和27.8%(25/90),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LAP总活性在肝癌组与良性肝病组无差异(P>0.05);AFP≥50μg/L及AFP<50μg/L肝癌患者LAP-Ⅱ阳性率分别为70%(49/70)和64%(16/25);GGT-Ⅱ阳性及GGT-Ⅱ阴性肝癌患者LAP-Ⅱ阳性率分别为75.8%(47/62)和54.5%(18/33);单项LAP-Ⅱ、AFP、GGT-Ⅱ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8.4%、73.7%、65.3%;LAP-Ⅱ、AFP及GGT-Ⅱ联合检测诊断敏感性分别增至89.5%和84.2%;三项指标同步检测诊断敏感性达95.8%。结论LAP-Ⅱ为肝癌相对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肝癌的诊断。LAP-Ⅱ、AFP和GGT-Ⅱ对肝癌有互补诊断价值,联合检测可提高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在胃切除术后骨质疏松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4例胃切除术后继发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组,将其中行胃大部分切除术者40例设为大部切除组,行胃全切术者44例设为全切组。回顾性分析84例因胃切除手术继发骨质疏松患者的资料,收集患者初诊时血清钙(Ca2+)、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检测结果,并选择同期10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BGP、ALP、LA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Ca2+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为P <0. 001)。大部切除组与全切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 05)。研究组LAP的含量与Ca2+呈显著负相关(r=-0. 783,P <0. 05)。研究组LAP、BGP的含量与ALP呈显著正相关(r=0. 682,r=0. 802,均为P <0. 05)。结论:对于胃切除术后的患者,在排除肝病等原因引起的LAP升高外,要警惕骨质疏松以及其他骨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化疗药物阿糖胞苷对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亮氨酸氨基肽酶(leucine aminopeptidase,LAP)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肿瘤机制。方法阿糖胞苷(终浓度442μmol/L)处理细胞48 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及细胞凋亡数目,RT-PCR方法检测LAP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阿糖胞苷处理细胞48 h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凋亡细胞数显著增多;LAP基因mRNA的表达(0.429±0.061)明显低于对照组(0.789±0.059)(P<0.05)。结论减少白血病细胞株LAP的表达可能是阿糖胞苷致白血病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与腺苷脱氨酶(AD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72例HBV感染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中LAP与ADA水平,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肝脏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程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LAP、ADA水平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LAP与肝功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呈正相关(r=0.398、0.191、0.514、0.242、0.781,均P<0.05);与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呈负相关(r=-0.375、-0.289,均P<0.05).血清ADA与D-Bil、I-Bil、球蛋白(GLB)、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P及GGT呈正相关(r=0.417、0.319、0.367、0.491、0.382、0.512、0.781,均P<0.05),与ALB和Che呈负相关(r=-0.229、-0.341,均P<0.05).血清LAP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及炎症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425、0.281、0.382,均P< 0.05);ADA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0.561、0.398、0.371、0.671、0.726,均P<0.05).结论 LAP、ADA可以作为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检测指标,可以用于诊断、检测、评估及判断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李玉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3):4521-4522
目的:探讨了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甘氨酰脯氨酸二肽氨基肽酶(GPDA)和甲胎蛋白(AFP)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生化法和放免法对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GPDA和AFP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DA和AF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且GPDA与AF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815,P<0.01)。结论: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GPDA和AFP水平的变化对诊断、治疗和预后观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病专科医院1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谱变化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肝病专科医院1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谱的变化,分析肝癌病例的某些危险因素,期望在肝病高危人群中早期诊断肝癌。方法:对住院的25840例肝病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25840例肝病住院病人中男性占83.54%.女性占16.46%;其中急性肝炎占41.55%,慢性肝炎占30.62%,肝硬化占22.08%,肝癌占5.75%。(2)青年组慢性肝炎比例上升占同病种病人的68.48%(5419/7913),中年组肝硬化比例占同病种病人的54.34%(3100/5705),老年组肝硬化、肝癌的比例均较高,其肝癌占所有肝癌病例的21.00%。(3)前后5年收治疾病谱比较:近5年急性肝炎收治数下降,慢性肝炎、肝硬化在上升,肝癌的比例亦在上升。结论:肝病医院中,中青年慢性肝炎、肝硬化乃至肝癌的收治率在上升。应在传染病医院开展对慢性肝炎,尤其是肝硬化病人的跟踪监测和预防,以期能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对中青年组慢性肝炎病人应及早进行抗病毒和抗肝纤维化治疗,阻断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匹格列酮对大鼠酒精性肝病的预防作用。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模型组(40只)、匹格列酮组(40只)。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酒精性肝病模型组给予从5%递增到22%及54%浓度的梯度酒精;匹格列酮组在给予5%递增到22%及54%浓度的梯度酒精的同时,给予匹格列酮(5mg·kg^-1·d^-1)。于5周及10周后检测血清ALT、AST水平,并分别处死每组一半大鼠,取肝脏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模型组5、10周后,血清ALT、AST分别为(63.0±9.9)、(84.0±10.6)和(82.0±12.5)、(163.0±21.4)U/L,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均〈0.05);5周后,45%(9/20)大鼠发生肝脂肪性变性;10周后,90%(18/20)大鼠发生肝脂肪变性,50%(10/20)大鼠出现酒精性肝炎的病理变化。匹格列酮组5、10周后,血清ALT、AST分别为(48.0±8.6)、(64.0±7.9)和(62.0±13.6)、(83.0±16.1)U/L,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均〈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升高(P均〈0.05);5周后,30%(6/20)大鼠发生肝脂肪变性;10周后,70%(14/20)大鼠发生肝脂肪变性,30%(6/20)大鼠出现酒精性肝炎的病理变化。结论匹格列酮在一定程度上对大鼠实验性酒精性肝病具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酶比色法检测83例各种肝病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浓度。结果表明:各类肝炎、尤其是甲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酸异常率最高且与血清白蛋白呈负相关。提示血清总胆汁酸是一种较灵敏的肝功能指标,尤其是在肝功能常规指标改变不明显时,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色氨酸耐量试验检测118例病理确诊的慢性肝病及77例对照者的肝功能,显示其对慢性迁延性肝炎的检出率96.6%,慢性活动性肝炎95.5%,肝硬化100%;统计敏感度90.6%,特异度92.2%,阳性预测值94.6%,阴性预测值86.5%,准确率91.2%。55例患者自身对照证实本试验敏感度优于吲哚氰绿、血清胆酸和常规肝功能试验。受试者无不良反应,建议临床试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灌注异常在肝脏外科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33例肝脏外科疾病的临床影像资料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28例发现肝脏灌注异常影像表现(21.1%, 28/133),以原发性肝细胞癌为多见(22.5%, 20/89),尤其是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肝癌病例(46.2%, 12/26).结论:肝脏灌注异常反映了肝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加强对肝脏灌注异常的认识,有助于肝脏疾病的诊断鉴别、治疗选择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7.
用凯氏定氮法、高速液相色谱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分析荔枝病发病区靖西县的鲜荔枝果肉蛋白质含量和各种氨基酸组成,并与非病区产品作对照比较,结果表明:(1)发病区的荔枝蛋白含量平均为0.958g%,非病区的为1.050 g%,两区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2)各种氨基酸含量,以亮、谷、蛋三种氨基酸含量最高。其中发病区的亮氨酸含量为364.9mg%,占总氨基酸含量的30.3%;而非病区对照组的亮氨酸含量为159.4mg%,占总氨基酸的13.7%,两者比较,P<0.05,亮氨酸含量发病区高于非病区。高含量亮氨酸极有可能是荔枝病致病物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典型肝脓肿(AHA)的螺旋CT表现,着重其增强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穿刺抽吸证实的14例不典型肝脓肿的螺旋CT平扫及增强资料.结果不典型肝脓肿平扫多呈低密度肿块,其增强后可见"实质充填征","蜂房征","环内环征","一过性强化征".结论不典型肝脓肿平扫缺乏特异性,增强后以及动态增强后可见一些特征性表现,可提高不典型肝脓肿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ELISA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及82例不同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免疫反应性脯氨酰羟化酶(SIRPH)及AST和γ-GT。结果表明SIRPH在肝病组明显高于正常人;在肝硬化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时SIRPH与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关系,SIRPH在肝硬化、肝癌时与γ-GT有一定相关,其他各病组间SIRPH与AST及γ-GT皆不相关。提示AST、γ-GT、SIRPH在肝病的诊断中这些血清学指标只能起相互互补作用,而不能相互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