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3例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胃瘫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均治愈,最短9天,最长45天,经过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胃瘫,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非手术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营养支持、适当应用胃动力药物及激素等完全可以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9-2008年我院腹部手术后胃瘫1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15例,均发生于术后4-11d。病人经严格保守治疗,术后2-5周内全部治愈。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采用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动力药物的综合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3.
李凤军 《河北医药》2010,32(9):1100-1101
目的探讨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8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潜在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手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采用非手术疗法,时间5—50d。经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术后7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由多种因素诱发,诊断时必须排除机械性、器质性病变。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采用促动力药物在内的保守支持治疗是治疗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有效手段,应避免再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发生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1998年1月~2002年12月腹部手术后发生胃瘫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发生胃瘫13例。1例怀疑吻合口梗阻再次手术 ,术后恢复时间更长 ,余12例采取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 :胃瘫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 ,胃瘫确诊后应采取保守治疗 ,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近5年来胃大部切除术后手术后发生胃瘫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临床表现、胃镜检查及胃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手段。胃瘫多出现在胃大部切除术后的3—12d,经综合保守治疗后,胃肠动力可在术后2~8周内恢复正常。结论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方法,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资料.结果:胃瘫多发生于腹部术后4~10 d.经综合治疗后胃肠动力一般可在6周内恢复.本组22例经非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胃手术后PGS治疗以综合性和保守治疗为主,尽量避免手术,以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7.
腹部手术后胃瘫是指各种腹部手术后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胃功能性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称术后胃瘫综合征[1]。由于诊断时间的标准不同,术后胃瘫的发病率为0.3%~10%[2]。本病治疗方法众多,均能取得一定效果。笔者在临床上采用针刺脏腑图穴位治疗腹部术后胃瘫,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游宁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305-1306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t gasstroparesis syndrome,PGS)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PG-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6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胃动力药、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后痊愈.治愈时间3周14例(53.85%),4周8例(30.77%),5~7周4例(15.38%).结论 腹部手术后PGS的发生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PGS的可靠方法,保守治疗为其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将12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为资料,分析出现胃瘫综合征的原因,并给予促胃动力药等积极的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12例患者均在9周内恢复正常。结论年龄、麻醉以及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等均是导致胃瘫发生的原因,需要给予综合的治疗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致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常见于胃部手术后[1]。本研究拟通过对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手术指标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找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胃癌根治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340例胃癌根治术患者中,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26例,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0例实施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中,26例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7.65%。26例患者均经过保守治疗痊愈,5例于1周内康复,9例于2周内康复,8例于3周内康复,4例于4周内康复。患者病情恢复期间,上腹部阻塞感消失,经钡剂透视检查证实胃蠕动正常,吻合口通畅。结论胃癌根治术后胃蠕动减弱及吻合口水肿是发生胃瘫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依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胃动力药物、激素联合营养支持及心理疗法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胃肠手术后发生胃瘫综合征的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诊断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 胃肠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方法 ;胃瘫综合征多发生于胃肠术后37 d;33例患者中,给予保守的综合治疗后,胃肠功能均有明显的恢复,没有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恢复半流食1周后所有患者均未复发,全部出院。胃动力恢复时间107 d;33例患者中,给予保守的综合治疗后,胃肠功能均有明显的恢复,没有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患者恢复半流食1周后所有患者均未复发,全部出院。胃动力恢复时间1026 d,平均(18.96±2.46)d。结论给予胃肠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保守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再次进行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5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28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瘫均发生于腹部手术后5~12天。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0~41天恢复并痊愈出院,其中3周内治愈14例(50%),4周内治愈25例(89.3%)。结论腹部手术后胃瘫是由综合因素引起,体质差、手术创伤大和高龄可能为主要因素,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瘫的重要手段。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瘫,不应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镜介入在腹部术后胃瘫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1例腹部术后胃瘫患者进行胃镜检查、胃镜下置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胃瘫患者均采用非手术疗法治愈。胃镜检查对术后胃瘫诊断及治疗有确定性意义,经鼻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对病人的恢复极其重要。结论:胃镜介入不但对术后胃瘫诊断有确定性意义,而且对胃瘫有一定的直接治疗作用,另外内镜下置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对病人的治疗极其重要,胃镜介入在腹部术后胃瘫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很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胃瘫综合征患者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需要时间较长,常导致原发病病期延长,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对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护理方法对胃癌术后胃瘫的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22例胃癌手术后胃瘫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经过保守治疗,本组22例胃瘫患者中,术后三周内胃动力恢复12例,术后三.四周胃动力恢复6例,术后四周-三月胃动力恢复4例,22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收到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结论采用完善的综合治疗及护理方法,可以协助胃癌术后胃瘫患者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单纯性胃动力性因素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理、临床诊断、治疗措施及预防。方法总结近10年来我院上腹部手术后32例典型的胃动力因素引起的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的回顾研究。结果本组32例患者均经过胃镜和胃钡餐X线检查证实为动力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3~7d,经过7~45d保守治疗,胃的蠕动功能恢复,胃的排空障碍消失,患者康复出院。结论上腹部手术后胃动力性排空障碍,保守治疗效果良好,一般无需手术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多因素分析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184例,统计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人数,并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男性、有高血糖症、术前营养不良、伴有焦虑、术前幽门梗阻、临床分期Ⅲ~Ⅳ期、采用远端根治性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伴有低蛋白血症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可知,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术前幽门梗阻、临床分期Ⅲ~Ⅳ期,P<0.05,OR>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瘫综合征为胃癌术后较易发生的症状,导致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多,临床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时,应十分注意这些危险因素,给予有效预防,降低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靳喜斌 《医药论坛杂志》2008,29(3):89-89,92
目的:探讨胃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时1995-2006年我院胃部手术后胃瘫2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胃瘫20例,均发生于术后3~10d.病人经严格保守治疗,70%于术后3周内治愈,31d内全部治愈.结论:术后胃瘫综合征是胃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易与机械性梗阻混淆,往往延长术后恢复时间并会增加治疗费用.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不需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腹部术后胃瘫的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老年人上腹部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采用76%泛影葡胺100ml进行胃管灌注,持续0.5h后排除,每天进行2次,直至患者胃动力恢复,观察患者临床特点,对比2组胃动力恢复时间。结果临床特点为多数患者表现有精神压力大、胃体完整性受损、手术时间长、全肠外营养持续时间≥3d、术后镇痛泵的应用、重症腹腔感染。观察组胃动力恢复时间为(17.02±14.6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31±8.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年人腹部术后胃瘫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非手术综合治疗,采用76%泛影葡胺进行胃管灌注,有利于缩短患者胃动力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