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研究人博卡病毒(HBoV)在呼吸道感染中致病性及机理.方法 利用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进行HBoV分离及培养,通过电镜对培养细胞中HBoV的形态及感染细胞进行研究,并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检测HBoV在细胞中转录产物mRNA,同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及分析.结果 将含有HBoV阳性痰液标本无菌接种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系,出现2例致使细胞发生明显的病变(CPE).电镜观察在细胞质中散在六角形或圆形的病毒粒子,大小18~26 nm之间,大部分是20nm.RT-PCR扩增产物经电泳检测与预期结果相符是295 bp,扩增产物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HBoV序列比较,核苷酸同缘性99%,氨基酸同缘性100%.结论 HBoV感染人支气管上皮细胞后能够在该细胞内增殖,并产生特征性生物学改变.本研究为今后HBoV致病性及免疫应答谱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采用定量荧光PCR(quantitative fluorescent PCR,QF-PCR)技术复合扩增多个短串联重复序列快速检测染色体数目异常疾病,评价该方法在常见染色体畸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为对照,对80份脐血样本,54份羊水样本,140份门诊外周血样本共274例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分别针对21、X、Y染色体上7个位点和13、18染色体上8个位点应用QF-PCR方法进行复合扩增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 274例样本中染色体核型分析218例为正常核型,56例异常.QF-PCR结果中,除1例45,X和1例21-三体(嵌合型)外,其余结果均同核型分析结果吻合.结论 多位点复合扩增定量荧光PCR技术是一种简单、快速和可靠的染色体多倍体基因诊断技术,可应用于21、13、18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畸变的快速基因诊断和遗传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基因的方法,并用于检测临床样本.方法 通过在线软件设计工具Ptimer Explorer V4设计HBoV NP-1基因的LAMP引物,建立LAMP检测方法,并评价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与传统PCR方法相比,LAMP法检测灵敏度更高,可达到10拷贝,特异性较强;在76份呼吸道感染儿童的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到5份阳性.结论 建立HBoV LAMP检测方法灵敏特异,简单快速,有望进行临床检测HBoV.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双重荧光定量RT-PCR技术同时快速检测A、B型流感病毒,并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方法 在A型流感病毒M基因和B型流感病毒HA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建立优化双重荧光RT-PCR反应体系,评价所建双重RT-PCR反应体系的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并应用于疑似流感含漱液标本检测.结果 该方法对A、B型流感病毒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检出限分别为0.1TCID50和0.01TCID50,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可从疑似流感患者含漱液中直接检测到流感病毒核酸.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可以同时准确分型A、B型流感病毒,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是一种快速检测流感病毒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人博卡病毒母婴感染的临床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本地区人博卡病毒母婴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检测母婴血清人博卡病毒IgG抗体及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母婴血清人博卡病毒DNA。结果316例母婴配对标本中,孕妇血清人博卡病毒I蜘抗体阳性的有127例,阳性率为40.20%(127/316);新生儿脐带血人博卡病毒IgG抗体阳性有93例,阳性率为29.43%(93/316)。新生儿人博卡病毒IgG抗体阳性占母亲人博卡病毒IgG抗体阳性的百分比为73.23%(93/127)。母婴同时人博卡病毒IgG抗体阳性为93例。316例母婴配对标本人博卡病毒DNA均为阴性。结论人博卡病毒IgG抗体可从孕妇经胎盘传给新生儿,但是否存在人博卡病毒母婴垂直传播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引导区扩增获得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D抗体的可变区基因, 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提取1株分泌抗-D抗体的人B淋巴细胞株的总RNA, 从引导区设计引物, RT-PCR扩增抗-D抗体的可变区基因, 分别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和测序。结果:用重链引物和轻链引物分别扩增出440bp和410bp的特异带。序列分析表明, 其核苷酸及其所推导的氨基酸(AA)序列符合人Ig可变区基因的序列特征。结论:获得了抗-D抗体可变区基因, 为基因工程抗-D的研制及Rh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的人细小病毒——博卡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TI)是婴幼儿和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400万5岁以下婴幼儿和儿童死于ARTI[1]。多种病原可以引起ARTI,但最常见的还是呼吸道病毒。这些呼吸道病毒主要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但是,仍有相当比例的呼吸道感染患者用现有的方法检测不到特异性的病原[2]。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呼吸道病毒不断被发现,包括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人冠状病毒,如SARS、NL63、HKU1等病毒[3,4]。Alland…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一种新的短串联重复序列 (short tandem repeats,STR)基因座复合扩增方法即嵌合引物 STR复合扩增法。方法 采用公共引物和基因座特异性嵌合引物的复合扩增技术 ,扩增 4个STR基因座 ,用聚丙烯酰胺电泳对 PCR产物分离 ,银染。结果 建立了法医 STR基因座嵌合引物复合扩增方法 ,可正确分型。结论 这种方法扩增条件易于优化 ,不同基因座扩增条件的齐同性要求不高 ,对引物二聚体有一定程度的包容性 ,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法医 STR基因座复合扩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通用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不同型别的登革病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特异抗体吸附的登革病毒,经含TritonX-100的裂解缓冲液处理,释放出基因组RNA,在同一管中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扩增反应。采用这种方法利用保守性引物可检测出登革1型、2型和4型病毒参考株及我国海南岛登革2型病毒分离株的基因组序列,扩增产物约为550bp。用^32P-标记的分子克隆的登革2型病毒基因探针进行Southern印迹杂交分析证实了护增产物的特异性。利用这种技术还可从感染后24h的C  相似文献   

11.
腮腺炎病毒疫苗株与野毒株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腮腺炎病毒疫苗株与野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差异。方法腮腺炎病毒疫苗株S79株和JerylLynn株在鸡胚细胞上从第5代连续传至第25代,采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法,从传代前后的腮腺炎病毒疫苗株以及野毒株的基因组中扩增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基因片段(HN)、融合蛋白基因片段(F)和小分子疏水蛋白基因(SH),并利用双脱氧核苷酸链终止法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传代之前第5代的两种疫苗株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传至第25代的S79株的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比25代的JerylLynn株显示了更高的突变率。比较现行疫苗株与野毒株的核苷酸序列后发现,1995年分离的野毒株的核苷酸序列与疫苗株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推测S79株可能与JerylLynn株同源,同一地区可能有两种以上的腮腺炎病毒野毒株导致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汉滩病毒Z10株G1糖蛋白编码区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汉滩病毒浙10(Z10)株G1糖蛋白编码区的克隆、核苷酸序列分析,提供我国应用最为广泛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疫苗株序列资料。方法 反转录PCR法扩增G1基因片段,克隆入pGEM-T载体,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 测定1449个核苷酸,可编码483个氨基酸。与I型76/118、Lee、Hojo株比较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86%、86%,与Ⅱ型R22株同源性为67%。比较氨基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地区不同人群TTV核酸检测及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贵州地区TTV感染状况,分析TTV贵州株的基因特点。方法 以公布的TTV第1读码区序列设计两对寡核苷酸引物,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nested—PCR)检测贵州地区不同人群血清中TTV核酸(TTV DNA),并对3份TTV DNA阳性血清的PcR产物,用直接测序法测定核苷酸序列。结果 62例正常人,37例志愿献血员,50例血液透析患者,107例静脉药瘾者及139例肝病患者血清中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6.45%(4/62),8.1%(3/37),26.0%(13/50),25.23%(27/107)和16.55%(23/139)。在肝病组中,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的TTV DNA阳性率分别为35.71%(5/14),14.15%(15/106)和15.79(3/19)。测定的282个核苷酸中,3株贵州株的同源性均高于99%,与日本株N22相比,同源性都为98%。结论 贵州存在TTV感染,血透患者中有较高的TTV感染率,TTV可能是重型肝炎的病原因子,3株贵州株可能为同一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部分幼儿TT病毒DNA检测及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幼儿人群中TT病毒的流行率及基因判别。方法 设计、合成引物,采用半套式聚合酶链反应(hemi-nested PCR)方法检测幼儿血清标本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110份幼儿血清中,TTV DNA总检出率为12.73%。在107名ALT正常,抗HAV-IgM、HBsAg、抗HCV阴性的幼儿血清中,TTV DNA检出率为11.2%(12/107);从1名ALT升高幼儿血清中检出TTV DNA,从2名HBsSg阳性幼儿血清中检出TTV DNA阳性血清1份。对2株TTV DNA阳性株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日本分离株N22、TA278(G1a)、TX011(G1b)、TS003(G2a)、NA004(G2b)和中国株CHN1相应位置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3%/86.0%、84.2%/87.8%、93.7%/98.6%、67.6%/67.1%、64.9%/64.4%、83.8%/88.3%,经系统发育分析它们属于G1b型。结论 幼儿人群中存在TTV感染,TTV流行率为12.73%。TTV感染可能存在血源传播途径外的其他传播途径,并存在健康携带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中国分离株(即新疆出血热病毒,XH-FV)BA66019、BA8402及BA88166糖蛋白(M)基因的全部序列并分析各毒株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病毒RNA在只与其末端互补的特异引物PCM-Tag和随机引物的共同引发下逆转录成cDNA,以单一PCM-Tag和高保守末端互补的特异引物PCM-Tag和高保真DNA聚合酶扩增出完整的M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作为模板进行序列测定,并将所得序列经计算机辅助分析其种系发生与编码策略。结果 XHFV代表株BA6019的M基因与国际原型株IbAr10200的M基因比较多个5个碱基,为5365bp;比BA8402、BA88166多个4个碱基,即5364bp。3株XHFV长ORF起始于M基因的第78位碱基,比IbAr10200株提前15bp。编码的前体蛋白共1689个氨基酸,比IbAr10200株多6个。4株病毒之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0.9%(IbAr10200-BA66019),80.2%(IbAr10200-BA8402),80.2%(IbAr10200-BA88166),83.7%(BA66019-BA8402),83.6%(BA66019-BA88166),99.0%(BA8402-BA88166);对应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5.1%,86.3%,86.6%,87.8%,88.0%,98.8%。它们与Dugbe病毒在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较低,大约是55%和37.7%。结论 XHFV BA66019、BA8402和BA88166与国际原型株IbAr10200的M基因在进化上形成各自单独的分支,人源分离株BA88166可能是来自蜱的BA8402株的变异株,提示20世纪80年代在新疆疫区可能只流行一种XHFV。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研究哈尔滨市庚型肝炎病毒(HGV)非结构(NS5)区基因结构特征。方法对阳性标本进行了庚型肝炎病毒NS5区186核苷酸的基因扩增、分子克隆和序列分析,并利用基因分析软件处理结果。结果分离出的2株HGVNS5区基因序列之间同源性为952%,而与国外报道的3株HGV序列比较同源性在844%~924%,变异较大。结论提示HGV有不同的基因型,这有待于对各区基因序列进行全面检测,综合判断之后才能确定。分离出的阳性株为从1984年肝炎患者血中分离,肯定了我市在80年代就有庚型肝炎病毒感染存在  相似文献   

17.
单克隆抗-D细胞株的建立及抗-D抗体Fab段的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建立分泌抗-D抗体的人B淋巴细胞株,分析编码一株人单克隆抗-D抗体Fab段的基因序列。方法:以EB病毒(EBV)转化分泌抗-D抗体的人B淋巴细胞,建立分泌抗-D抗体的淋巴细胞株。设计扩增人lgM重链Fd段及κ轻链的引物,以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扩增,对扩增产物进行分子克隆及测序。结果:分别用轻链引物和重链引物从一分泌lgM抗-D的单克隆细胞株扩增出一约650bp和700bp的特异带。序列分析表明,其核苷酸及其所推导的氨基酸(AA)序列符合人lgFab段的序列特征。结论:获得了抗-D抗体Fab段基因,为基因工程抗-D的研制及Rh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庚型肝炎病毒(HGV/GBV—C)NS3区基因序列的多变性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用RT-PCR方法从非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人血清中检测庚型肝炎病毒。采用56个循环周期的减温PCR方法对NS3区基因进行扩增,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了克隆、测序。在NS3区,HGV与样品之间核苷酸的同源性在82.0%~91.4%之间;而GBV-C与样品之间的同源性为78.4%~84.2%之间。NS3区变异较大,这种变异可能与HCV的基因变异的趋势相类似。  相似文献   

19.
散发性戊型肝炎病毒部分核苷酸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阐明戊型肝炎病毒(HEV)毒株的地理分布、流行特征以及研制血清学诊断试剂和基因工程疫苗提供资料。方法选择1例浙江仙居山区散发性HE患者,从其血清中分离HEVRNA,通过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法(RT-nPCR),扩增该散发性HEV(Z-33株)ORF2区部分cDNA片段(497bp),然后进行直接序列分析,并与HEV各主要代表株序列作比较。结果Z-33株与新疆流行株CH1.1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6.7%及98.2%;与缅甸流行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4.2%及99.1%;与缅甸散发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5.2%及99.1%,与墨西哥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1.8%及94.5%。结论浙江仙居散发性HEVZ-33株和新疆流行株CH1.1一样,与HEV缅甸株可能为同一亚型。  相似文献   

20.
采用PCR、基因克隆及次克隆和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一例46,XY女性SRY基因的开读框架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例患者SRY开读框架未发生突变,提示后者不是造成此类性反转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