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新生儿复苏管理模式及其在落实新生儿复苏指南中的作用。方法:成立有医疗行政管理人员参加的医院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规范新生儿复苏培训,制定复苏人员考核和上岗前资格认可制度。比较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所属3所镇级医院加强医院复苏管理前后新生儿复苏的规范操作、复苏用药、窒息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加强医院复苏管理前新生儿窒息年发生率为3.48%,加强医院复苏管理后第1年和第2年新生儿窒息年发生率分别为2.34%和2.13%,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强医院复苏管理前后,规范复苏率分别为57.65%、71.25%和82.53%,逐年增加,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强医院复苏管理后复苏用药减少,不合理用药和滥用药物情况逐年减少,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行政干预下规范复苏培训和考核制度的医院复苏管理模式,是落实新生儿复苏指南的重要手段,是基层医院易于操作的提高新生儿复苏质量的有效方法,值得在镇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苏效果的相关性,寻找降低婴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回顾法对浏阳市妇幼保健院1998~2003年出生的249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调查,并对参与窒息复苏人员接受培训情况及转儿科进一步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苏效果显著相关,未接受过复苏培训者窒息发生率为7.82%,接受过强化培训者为2.2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及时转儿科进一步处理与否对其生存结果有影响(P<0.01)。 【结论】 要加强对参与复苏人员的技能训练,并强调实习操作以及复苏后处理,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平明  刘正平  梁颖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60-2562
目的:探讨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现状及改进措施。方法:由行政领导、产科、新生儿科专家组成调研小组深入被调查的14间医院,查看原始分娩记录,与新生儿窒息复苏相关人员座谈、提问、答卷,实地考察产房、手术室、产科、儿科等部门。结果:佛山市镇级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75%,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分娩数多的医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分娩数少的医院。在所调查的8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存在严重问题,分别是复苏的认知程度、复苏人员的组织、复苏人员的培训计划、复苏药物的规范使用、气管插管技术、复苏的实际效果。结论:采取行政、技术双向指导是提高基层医院、特别是分娩数少的医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实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效果的相关性,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与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以《新生儿复苏教程》为培训资料,于2002年~2003年对全体产、儿科及相关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推广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采用回顾法对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01年~2005年出生的693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培训前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效果。结果:2001年活产新生儿1643例,新生儿窒息160例,复苏成功率95.00%,死亡率4.90‰。2004年活产新生儿1760例,新生儿窒息123例,复苏成功率99.19%,死亡率0.57‰。2005年活产新生儿1820例,新生儿窒息119例,复苏成功率99.16%,死亡率0.55‰。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后,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2001年与2004年相比,χ2=3.9,P<0.05,2001年与2005年相比,χ2=3.78,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2001年与2004年相比,χ2=6.0,P<0.05,2001年与2005年相比,χ2=6.25,P<0.05。且新生儿复苏培训与复苏效果显著相关。结论:加强参与复苏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复苏技术,并强调实习操作。加强产、儿科协作是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臧贤玲  王珏  汤振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65-1766
目的:通过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效果,为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制度提供依据。方法:用分级培训方法,对辖区内助产医疗的相关医务人员作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统一培训,并进行测试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使医务人员复苏知识技能明显提高,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测试成绩都有显著改善,培训前总体平均成绩为66.67分,培训后平均成绩为85.69,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培训后各助产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培训前下降8.83%,复苏成功率提高16.33%,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下降30.77%。结论: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制度;医务人员复苏技能培训常态化,复训考核规范化,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李杰  苗秀芳  张兆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5):5076-5077
目的: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方法,探讨复苏管理要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北京市朝阳区19家助产机构推广新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建立高危儿转诊网络。结果:全区新生儿窒息率由3.40%降低到2.22%,围产儿死亡率由10.22‰降低到7.93‰;分析2008年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和民营医院3个级别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2.02%、1.87%、3.38%。结论:建立培训基地,定期复训,将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纳入产科质量管理,行政干预,注重基层医院培训与管理是降低全区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效果,提升医护人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以第5版《新生儿窒息复苏》为培训资料,于2010-2011年对贵阳市及周边具备接生条件的46家医疗机构妇产科、儿科共计238名医务人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推广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结果培训前医护人员理论及操作考核不合格率分别为86.13%和85.29%,接受培训后理论及操作考核不合格率分别为35.29%和33.61%。培训前后医护人员有关新生儿窒息复苏知识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相关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能显著提升医护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水平,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中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实施四年以来,医疗保健机构的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药品配备及人员复苏技术掌握情况.方法 在20个项目省中,每省随机抽取4所不同级别的医院进行调查,共调查80所医院;对医院的产房、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和药品配备情况进行调查;每所医院随机抽取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各一名进行操作考核,共调查240名医务人员.结果 80所医疗保健机构产房新生儿复苏气囊、新生儿面罩、辐射保温台以及新生儿咽喉镜的配备率均在95%以上,而手术室有13.7%未配备新生儿复苏气囊、16.3%未配备辐射保温台.胎粪吸引管的配备率普遍较低,产房为47.5%,手术室仅为28.8%.医务人员操作考核总合格率为72.7%,其中助产士的合格率最高.医务人员在羊水污染时进行气管插管、初步复苏、正压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环节的得分率较低.结论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项目的 实施促进了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的实施.采取措施普及胎粪吸引管的使用,提高产房新生儿窒息复苏设备的配备率.重视复苏理念的建立、增加操作训练是今后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方法,探讨复苏管理要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北京市朝阳区21家助产机构推广新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建立高危儿转诊网络.[结果]全区新生儿窒息率由3.40%降低到1.53%,围产儿死亡率由10.22%降低到6.67%;分析三个级别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率,2009与2008年比较,三级医院、一级和民营医院分别下降了35.64%、37.57%;二级医院上升了2.67%.[结论]建立培训基地,定期复训,将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纳入产科质量管理,行政干预,注重基层医院培训与管理是降低全区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探讨复苏管理要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2年北京市朝阳区23家助产机构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建立高危儿转诊网络。 结果 全区新生儿窒息率由3.40%降低到1.01%,围产儿死亡率由10.22‰降低到5.76‰;分析三个级别助产机构新生儿窒息率,2012年与2008年比较,一级和民营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新生儿窒息率的降幅分别为69.53%、42.08%、51.48%。 结论 建立培训基地,政府主导,建立长效机制,注重基层医院培训与管理是降低全区新生儿窒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袁雪  王惠珊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5):1938-1939
目的:了解北京市新生儿窒息死亡的状况。方法:分析1998~2002年北京市新生儿窒息死亡的监测资料。结果:北京市新生儿窒息死亡专率总体水平趋于下降,地区分布显示,城区占17·02%~22·22%,近郊区占39·68%~48·94%,远县占30·77%~38·00%;93%以上的窒息新生儿死前在市、县级医院就诊,92%以上的窒息新生儿死前经住院治疗。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对北京市新生儿窒息死亡专率的下降起了重要作用;近郊区、远县窒息新生儿死亡构成比高于城区,提示应在此地区建立转运体系,并进行危重病儿征象识别的培训。建议在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同时,加大力量开展对产前防治窒息的应用性研究,力争在提高人口素质的前提下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乡镇卫生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玲  芦春爱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188-2189
目的:了解目前乡镇卫生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现状。方法:通过转运病人到各乡镇卫生院调查27家乡镇卫生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现状。结果:复苏药品准备充足27家,复苏器具准备欠缺27家,窒息判断标准(Apgar评分)不能正确应用10家,窒息复苏步骤方法正确25家。结论:乡镇卫生院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现状仍较差,需加强产科人员新法复苏培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救治流程体会,窒息复苏术与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我院儿科收治108例新生儿进行复苏过程中应用ABCDE复苏方案救治情况。结果108例窒息儿复苏成功103例,抢救成功率为95.3%,抢救成功患儿转儿科治疗后存活儿为101例,抢救时间均在30分钟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复苏时间呈正比关系。结论加强基层医院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技术的培训工作,争取在有效治疗,实现减少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脑损伤的发生,减轻后遗症提高当地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法复苏的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以《新编新生儿窒息复苏》为培训教材,全院妇产科、儿科医务人员为培训对象,从2006年1~12月进行系统培训,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培训前后2005年、2007年出生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结果:①新生儿窒息发生率,2005年为9.56%,2007年为3.83%,培训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P<0.01);②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2005年为87.34%,2007年为98.56%,培训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P<0.01);③新生儿窒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5年为86.71%,2007年为59.42%,培训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8,P<0.01);④新生儿窒息死亡率,2005年为10.13%,2007年为1.45%,培训后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结论:新法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有效方法,熟练掌握复苏技术是关键所在,重视复苏后处理是减少及减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模式. [方法]对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培训前后新会区基层医疗机构以及新会区妇幼保健院1 836例窒息新生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培训,全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死亡率由1998年的3.8%、2.77‰下降到2007年的1.27%、1.22‰;本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窒息死亡率由1998年的5.92%、3.44‰下降到2007年的1.82%、0.99‰.[结论]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培训可显著降低全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以及窒息死亡率,卫生行政部门干预、制定和不断完善培训计划是推广的关键,产儿科紧密合作是推广实施新法复苏培训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推广5年总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推广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术,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于2002年起采用建立转运网络系统的方法,在成都市20多家基层医院推广新生儿新法复苏技术。结果:推广应用新法复苏技术5年后,全市新生儿窒息死亡发生率由3.10‰下降到1.43‰,下降了16.7%。新生儿死亡率由7.12‰下降到3.35‰,下降了37.7%。结论: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训练的新法复苏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及产儿科合作,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发生及窒息后并发症,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兵团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的现状,为今后更好地在全兵团推广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新技巧、新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兵团14个师中抽取有师医院的11个师为调查单位,11个师中再随机抽取3~4所团场医院,共有49所医院。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汇总资料。结果调查的49所医院中,Ⅰ甲医院22所,占44.90%,Ⅱ甲医院20所,占40.82%,Ⅲ甲医院仅有2所,占4.08%。产科、儿科、麻醉科共有复苏人员633人,接受过培训的有329人,占复苏人员的51.97%,能熟练复苏的人员共有422人,占66.67%。在49所医院中,有36个单位没有新生儿窒息复苏必备的胎粪吸引管,复苏气囊和辐射保温台也有近一半医院没有。产科急救药品中,49所医院没有一个单位符合国家“降消”项目县级急救中心必备急救药品的要求。结论应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培训复苏人员,提高复苏人员的复苏技能及理论水平。购置必备的复苏设备,改善各级医院现有的复苏条件。加强产科、儿科的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基层推广"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的方法。方法 1选取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高的山区县和川区县各一个作为研究地区,选择经济基础相当的山、川区县各一个作为对照地区;2采取问卷调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地区和对照地区进行调查;3对两个地区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产儿科、麻醉科医护人员统一进行规范化"新生儿复苏"培训,培训后完成理论和操作考核;4对研究地区采取驻县专家蹲点的形式,定期深入助产机构,对业务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技术现场培训,对制度的建立进行督导,对照地区无上述措施。结果 1培训后业务人员知识知晓率(t=6.223,P=0.000)及复苏流程操作的掌握程度(t=6.538,P=0.000)与培训前相比明显提高。半年后,研究地区业务人员知识知晓率(t=1.848,P=0.076)及复苏流程操作(t=1.364,P=0.185)保持较好,对照地区业务人员知识知晓率(t=7.41,P=0.000)及复苏流程操作(t=13.82,P=0.000)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研究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由2.07%下降至1.48%(χ2=7.41,P=0.006),窒息死亡率由164.43/10万下降至54.63/10万(χ2=4.03,P=0.0447);对照地区上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3研究地区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复苏设备配备齐全,建立了院内新生儿复苏制度,对照地区部分机构手术室设备不全,尚未建立院内新生儿复苏制度。结论采取驻县专家蹲点的形式,有助于基层人员新生儿复苏技能的提高,促进院内新生儿复苏制度的建立,有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过程进行评价分析.方法 选择3个省的8所医疗保健机构进行调查,对调查期间发生的共143例出生窒息新生儿进行现场抢救后,使用"新生儿复苏抢救记录表"进行评估记录,对复苏抢救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复苏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窒息新生儿中早产儿比例省级医院显著高于市级和县级医院,重度窒息的比例县级医院高于省级和市级医院.复苏抢救过程中出现不符合窒息指南操作的病例数占全部窒息病例数的45.5%,其中出现不规范的正压通气操作病例数占31.5%.对68.2%的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新生儿未进行气管内胎粪吸引,其中不规范操作比例县级高于市级和省级.22.4%的复苏处理在新生儿出生30秒内未进行初步复苏步骤即进行了气囊面罩正压通气,其中不规范操作比例县级高于市级和省级.结论 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工作亟待进一步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重点是医务人员临床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可试用"新生儿复苏抢救记录表"对窒息新生儿的抢救过程进行常规记录,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窒息复苏临床工作的开展和评价.  相似文献   

20.
周树林 《现代保健》2010,(32):21-22
目的分析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的效果,评价新指南在抢救窒息新生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按新指南的复苏策略、要点,对笔者所在医院全体产科、儿科及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要求复苏人员在抢救窒息新生儿的过程中规范操作并详细记录,包括复苏的时程、气管插管的指征及次数、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胎粪吸引的实施以及用药等。结果执行新指南后窒息新生儿的复苏效果与执行新指南前比较,窒息新生儿的平均复苏持续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的一次性成功率提高,用药明显减少,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另外,窒息新生儿的病死率从8/312(2.51%)减少至4/324(1.23%)。结论执行新生儿复苏新指南能有效提高窒息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