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淀粉型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是美国新推出的可吸收型止血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且能被体内完全降解吸收目前已用于临床。 目的:观察来源于淀粉的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对术后肠粘连的预防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6/2008-06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两种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PerClotTM由美国Starch Medical Inc 公司提供、AristaTMAH由美国Medafor Inc.公司提供。透明质酸钠由上海建华精细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 方法:48只SD雄性大鼠建立肠粘连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其中PerClotTM、AristaTMAH和透明质酸钠组分别以相同剂量(1 g)药物完全覆盖创面,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14 d后剖腹取材。 主要观察指标:①大体观察动物伤口和腹腔感染情况,比较各组药物体内残留情况。②半定量的分级评定法观察腹腔粘连情况。③组织病理学观察浆膜创面修复情况。 结果:AristaTM AH、PerClotTM和透明质酸钠组腹腔粘连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但3者之间抗粘连效果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PerClotTM组、AristaTMAH组术后腹腔中均无多聚糖膜残留,但透明质酸钠组腹腔内有大量积液。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肠管浆膜面有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而AristaTM AH、PerClotTM和透明质酸钠组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 结论:两种来源于淀粉的可吸收多聚糖止血粉与透明质酸钠均有预防术后肠粘连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伊班膦酸钠是第3代二膦酸盐的典型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抗骨质吸收作用。 目的:验证骨折局部及全身应用伊班膦酸钠对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10在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健康6~8月龄新西兰兔36只,体质量2.1~2.6 kg。伊班膦酸钠注射液(1 mL∶1 mg)由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提供。 方法:新西兰兔36只,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全身组和局部组,每组12只,建立兔桡骨骨折标准模型。建模后对照组不予处理,全身组和局部组分别通过静脉和局部途径予以伊班膦酸钠0.1 mg。于建模后2,4,6,8周通过X射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分;于骨折模型建立后的第1,2,3,4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5b);于建模后2,4,6,8周分批处死兔,摘取骨痂标本,进行病理学观察和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Ⅰ型胶原的表达。 主要观察指标:①骨折愈合评分。②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变化。③骨痂成分面积百分比。④破骨细胞指数。⑤免疫组织化学积分吸光度。 结果:36只兔全部进入分析。第2周,全身组和局部组X射线评分较对照组高(P < 0.05),第4,6周,局部组较对照组和全身组评分评分高(P < 0.05)。各周局部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水平较对照组和全身组低(P < 0.05)。4周,局部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 < 0.05);6周高于对照组和全身组(P < 0.05)。各周局部组破骨细胞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和全身组(P < 0.05)。2,4,6周,局部组Ⅰ型胶原表达均高于全身组和对照组(P < 0.05)。 结论:局部应用伊班膦酸钠能够促进兔骨折愈合,相同剂量下(0.1 mg)比全身应用效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背景: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具有促进骨缺损修复的能力,但单独应用均有其不足,拟将两种材料结合使用以期达到理想效果。 目的:观察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自体微小颗粒骨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采用自体对照方法在大耳白兔颅骨中缝两侧利用磨骨术各制备标准一致的骨缺损,即刻于一侧骨缺损处回填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与自体微小颗粒骨混合物作为实验组,另一侧只填充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软X射线摄片与组织病理切片观察。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骨小梁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骨愈合程度均优于对照组,骨小梁密度、形态、新生骨质的量及结构、成骨细胞数量均优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说明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自体微小颗粒骨复合材料较Choukroun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具有更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生物功能的发挥受多种因素的控制,如个体差异、富血小板血浆的使用浓度、富血小板血浆载体、富血小板血浆激活方式等均可影响富血小板血浆的作用。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凝血酶对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颅骨缺损的影响。 方法:抽取兔耳中央动脉全血制备富血小板血浆,稀释富血小板血浆,使其中血小板最终计凝数约为全血的5倍。在16只新西兰兔颅骨顶部分别制备4个直径为8 mm的全厚层骨缺损,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 U/mL凝血酶+富血小板血浆+β-磷酸三钙、1 000 U/mL凝血酶+富血小板血浆+β-磷酸三钙、富血小板血浆+β-磷酸三钙与单纯β-磷酸三钙植入4个缺损区域内。术后1,3个月X射线、光镜观察颅骨修复情况,计算各组新骨生成面积百分数。 结果与结论:术后1个月,各组缺损边缘较清晰,缺损周边有不同程度新骨生成,β-磷酸三钙颗粒部分降解,降解处由新骨代替,仅见少量骨陷窝,缺损中心β-磷酸三钙周围可见纤维包绕,仅少数标本可见新骨生成;X射线显示边界清晰,缺损区密度较为均一;各富血小板血浆组新骨生成百分数均高于β-磷酸三钙组(P < 0.05),但富血小板血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术后3个月,各组缺损边界不清,新骨生成量增加,缺损周边β-磷酸三钙颗粒部分或全部降解并由新生骨所代替,部分区域出现骨小梁,新生骨中骨陷窝增多,多数标本缺损中央有新骨生成;X射线显示各组缺损边缘模糊不清,缺损周边部分密度高于缺损中心部位,与其他正常部位骨密度相当;各富血小板血浆组新骨生成百分数亦明显高于β-磷酸三钙组(P < 0.05),富血小板血浆+β-磷酸三钙组高于其他3组(P < 0.05),两凝血酶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新西兰兔颅骨缺损修复,60,1 000 U/mL凝血酶对富血小板血浆修复新西兰兔颅骨缺损的作用无影响,可能与并未找到凝血酶的最佳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中药治疗骨折既经济、而且疗效比较确切,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 目的:监测家兔骨折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指标,评估复方丹参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设计、时间及地点:完全随机分组对照动物实验,2005-03/12在广东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及药理教研室完成。 材料:普通级雄性新西兰兔36只,体质量(2.1±0.2) kg,用于制作桡骨骨折缺损动物模型。大连美罗中药厂生产伤科接骨片,批号为200405209。自制复方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淫羊藿、黄芪、白术。 方法:将动物模型随机分成模型组、复方丹参组、伤科接骨片组。模型组给予普通饲料,复方丹参组给予含复方丹参13 g/kg的特殊饲料,伤科接骨片组给予含伤科接骨片17 g/kg的特殊饲料。 主要观察指标:造模成功后21 d和35 d各组模型桡骨骨痂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分析。 结果:模型兔36只进入结果分析。骨折后21 d复方丹参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和骨小梁厚度均比模型组增加(P < 0.05)。骨折后35 d复方丹参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P > 0.05)。复方丹参组与伤科接骨片组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复方丹参促进家兔骨折中期骨愈合,效果与伤科接骨片相当。  相似文献   

6.
背景:临床应用的金属内固定材料初始弯曲强度及弹性模量约为皮质骨的4倍及20倍,其力学性能不能随骨愈合过程动态变化,出现医学上的“应力遮挡效应”,影响骨愈合且需要二次手术取出。 目的:观察β-磷酸三钙与聚L乳酸复合可吸收内固定材料在动物体内降解后的生物力学特性。 方法:在30只新西兰大白兔腰背部左侧皮下植入聚L乳酸可吸收棒状材料为对照组,右侧植入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棒状材料作为实验组。于术前及术后4,8,12,16,24周观察两组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扭转强度。 结果与结论:降解过程中两组材料的弯曲强度、剪切强度及扭转强度随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趋势;术后12,16,24周实验组材料弯曲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材料(P < 0.05)。术后4,8,12,16,24周实验组材料剪切强度均高于对照组材料(P < 0.05)。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材料扭转强度均稍高于对照组材料,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说明聚L乳酸/β-磷酸三钙可吸收材料的体内降解速度较纯聚L乳酸慢,其力学强度能维持较长时间,可满足松质骨骨折的固定及骨组织愈合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2012-05—2013-09于我院治疗的57例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试验组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处理,对照组分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处理。观察并记录2组一般情况、治疗前后神经系统评分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瓣游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OS评分、GCS评分、Fugl-Meyer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上述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良好率(58.62%)明显高于对照组(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9,P=0.0042);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9%(2/29),对照组为35.72%(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P0.05)。结论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同期行V-P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背景:生物衍生支架材料具备与自身骨相似的结构和微环境,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目的:探讨生物衍生骨复合成骨诱导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桡骨的节段性骨缺损的可行性,并与单纯生物衍生骨进行比较。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1/2008-01在南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同种异体骨经脱脂、脱蛋白、部分脱钙和冻干等方法处理后制备生物衍生骨支架材料,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制备组织工程骨支架材料。 方法:25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制备中段15 mm的骨缺损,随机取其中20只兔右侧桡骨为实验组植入组织工程骨,左侧为对照组植入单纯生物衍生骨,不做内外固定;另5只兔双侧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组。 主要观察指标:应用X射线放射学检查及组织学观察比较3组骨缺损修复的能力。 结果:X射线显示随时间延长骨折处骨痂逐渐增多, 实验组8周基本愈合,12周塑形完成;对照组骨痂少,愈合时间推迟;空白组术后12周骨缺损未见骨性修复,最后形成骨不连。术后2,4,8,12周实验组放射学检查评价新骨生成优于对照组 (P < 0.05)。组织学检查显示实验组术后4周时材料开始吸收,8周基本降解吸收被新生骨取代,12周完全修复;对照组明显推迟,新骨生成速度、生成量低于实验组(P < 0.05);空白组各时点均无新骨形成,最后缺损由纤维组织充填。 结论:成骨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生物衍生骨复合构建组织工程化骨植入修复兔桡骨缺损能够加速新骨形成,其修复能力明显优于单纯生物衍生骨。  相似文献   

9.
背景:为颌骨缺损患者选择适宜的骨移植材料替代自体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用于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能力,比较其与自体骨修复及单纯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修复的差异。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3/10在锦州市中心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复合骨髓基质干细胞填充组(简称复合组)、自体骨填充组、单纯支架材料填充组及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 方法:在兔下颌骨体部制造大小为15 mm ×15 mm的全厚骨缺损模型。复合组于缺损处植入骨髓基质干细胞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体外联合培养14 d的复合物;自体骨填充组于缺损处植入自体髂骨;单纯支架材料充填组于缺损处植入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植入。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植入后1,3,6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测及组织学染色观察,根据检测结果评价骨修复效果。 结果:复合组与自体骨填充组骨密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 0.05),且均高于单纯支架材料充填组及空白对照组(P < 0.01)。复合组和自体骨填充组材料植入后6个月时见,新生骨组织渐成熟,呈大块状,桥接缺损断端,支架材料已所剩无几。单纯支架材料充填组植入后6个月时见,植入区骨小梁增多,但仍见较多纤维组织嵌于其中,易见未降解完全的支架材料。 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聚乳酸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与自体骨修复相似,均优于单纯支架材料修复。  相似文献   

10.
背景:有研究表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降低是骨丢失的早期标志。 目的:测定大鼠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的活性,探讨丹参素防治牙槽骨骨质疏松症的可能机制。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卵巢组和丹参素组,后两组行双侧卵巢切除,对照组和去卵巢组用蒸馏水灌胃,丹参素组用丹参素12.5 mg/(kg•d)灌胃。给药90 d后取大鼠牙槽骨,检测牙槽骨量、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性。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去卵巢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减少33.88%(P < 0.05),骨小梁分离度增加43.58%(P < 0.05),牙槽骨骨量明显减少,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变少、变弱(P < 0.05)。与去卵巢组相比,丹参素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增加了45.45%(P < 0.05),牙槽骨骨量明显增多,牙槽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表达增强(P < 0.05)。结果证实,丹参素能促进牙槽骨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性,防止去卵巢大鼠牙槽骨的丢失。  相似文献   

11.
背景:淫羊藿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中药,但对骨折愈合的治疗尚缺乏依据。 目的:观察中药淫羊藿对家兔骨折愈合的作用。 方法:建立家兔单侧桡骨3 mm骨折动物模型,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实验组。空白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加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予中药淫羊藿熬制液灌胃加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灌胃加骨折局部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术后2,4,8周,每组各取4只兔子通过X射线摄片、骨密度测定、生物力学测试(仅8周时)以及组织切片等评价骨折愈合的程度。 结果与结论:在各个时期段,X射线摄片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骨痂的形成、改建及髓腔再通等均比空白组要好。实验组骨密度均优于空白组(P <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实验组生物力学性能优于空白组(P < 0.05),对照组数值介于两者之间。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胶原纤维、软骨组织、骨小梁及骨基质的形成时期均早于空白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淫羊藿能促进家兔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2.
背景:自体骨髓经皮移植促进骨折愈合已经成为临床一种治疗手段,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局部微环境下所起到的作用已经得到共识。但是如何提高其在移植骨髓中的含量仍是目前面临的难题。已经有研究报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G-CSF)可动员外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速增殖。 目的:探讨rhG-CSF干预的自体骨髓移植对兔桡骨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 方法:制备桡骨中段3 mm宽骨折模型白兔5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术后1 h,rhG-CSF组,自体骨髓组与PBS对照组均在白兔背部皮下注射rhG-CSF,1次/d,连续5 d。模型组皮下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5 d,自体骨髓组抽取自体骨髓经皮回植骨折部位,PBS对照组在骨折处注射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14,28 d取材进行影像学、组织学、组织形态计量学检测与分析。 结果与结论:rhG-CSF,自体骨髓,PBS对照组新生血管、骨小梁形成、4种骨痂记分、外骨痂厚度均优于模型组,尤以自体骨髓组效果最显著(P < 0.01或P < 0.05)。说明rhG-CSF干预能够促进骨折愈合,结合自体骨髓移植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背景:将低强度脉冲超声波与中药相结合,即中药超声透入疗法,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中用于骨折的治疗并取得了确切的疗效,然而其促进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却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中药超声透入对新西兰大白兔桡骨中段骨缺损愈合过程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的影响。 方法:84只兔构建双侧桡骨中段骨缺损的骨折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成3组:中药组给予以接骨Ⅰ号为耦合剂的低强度脉冲超声透入治疗,超声组每日于骨折部位予以普通超声耦合剂的低强度脉冲超声治疗,对照组行假刺激。分别于术后第3,6,9,12,15天取骨痂行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骨形态发生7 mRNA表达和平均吸光度值变化,第4和6周行X射线片检查以观察不同治疗方法对骨缺损愈合的疗效。 结果与结论:X射线检测结果显示中药组骨折愈合效果最好。中药组骨形态发生蛋白7 mRNA表达和平均吸光度值均高于超声组和对照组(P < 0.05),在术后第9和12天最较明显(P < 0.01)。结果证实,中药低强度脉冲超声透入疗法能促进兔桡骨骨折的修复、缩短骨折修复时间,其修复作用与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7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背景:骨髓单个核细胞为一组多潜能干细胞的混合体,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心肌间质重塑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10/2007-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完成。 材料:普通级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30只,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阿霉素为深圳万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602E1。 方法:30只兔均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造模后存活兔取10只用于模型观察,剩余2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对照组,10只/组。移植组兔抽取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于造模2周后经塑性的4F造影导管模拟临床冠状动脉内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2 mL。对照组兔同样接受骨髓液采集以平衡手术操作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完成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后,经造影导管注射2 mL生理盐水。 主要观察指标: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评价心肌间质重塑,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脑钠素浓度评价心功能的变化。 结果:移植组脱落2只,对照组脱落1只。细胞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胶原纤维增生进程延缓,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 < 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t=4.45,P < 0.01),左心室收缩压、压力变化速率最大值均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下降(t=9.12,P < 0.01),血清脑钠素浓度明显降低(t=6.05,P < 0.05)。 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应激性改变而延缓心肌间质重塑中胶原代谢进程,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国内关于环磷酰胺对骨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骨质疏松的研究。 目的: 验证环磷酰胺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3在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 材料: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8只,体质量3.0~3.2 kg。环磷酰胺为江苏恒瑞医药公司产品,国药准字H32020857。 方法:48只新西兰大白兔于右侧胫骨中段造成3 mm缺损,随机分成环磷酰胺、生理盐水2组,每组24只。术后第2天对环磷酰胺组动物进行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每次20 mg/kg,生理盐水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只。注射1次/d,连续2周。 主要观察指标:术后2,4,8周,行X射线摄片骨密度测试,分别抽取兔耳缘静脉血,测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两组各随机取8只兔处死,取双侧胫骨断段行组织学检查、机械力学测试。 结果:环磷酰胺组2,4,8周后从X射线以及骨密度和骨密度比率可以看出环磷酰胺抑制骨痂的形成,组织形态学也能证实骨痂形成的缺乏,血钙血磷以及碱性磷酸酶也明显降低。8周后环磷酰胺组力学测试的4项参数平均化为对侧完整胫骨参数值的百分比后比生理盐水组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P < 0.01)。 结论:环磷酰胺可延迟骨折的愈合,引起软组织水肿,导致骨缺失,减少骨折愈合后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16.
白花丹对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白花丹的主要成分是白花丹醌,它的活性主要是抗白血病、抗癌(肝癌)、抗菌、抗生育、祛痰等,对心血管也有一定的作用。 目的:观察白花丹对实验性家兔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12/2007-02在广西桂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完成。 材料:日龄80~85 d新西兰家兔8只,体质量2.1~2.5 kg,雌雄各半。白花丹全草浸膏,1 mL相当于生药5.5 g,临用前以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按2∶1的比例配制,由广西桂林医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制备。 方法:取家兔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白花丹水提取液给药组,每组4只。2组于右前肢小腿中段前内侧,尺桡骨结合点上方用骨钳横行截断桡骨,造成家兔实验性右前肢骨折模型。给药组家兔右前肢骨折处外用白花丹全草浸膏的体积分数为0.5的乙醇稀释液,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次/d,连续15 d。 主要观察指标:分别测定给药前,给药后15,30 d家兔血清碱性磷酸酶、血Ca2+、P3+及微量元素K+、Na+、Cl-、游离钙、总钙浓度,并观察右前肢骨折X射线影像学检查。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骨X射线影像学检查显示给药组家兔骨折愈合较快,且血清学检查表明给药组家兔血清Ca2+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给药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结论:白花丹可以明显增加骨折家兔血钙浓度,对家兔骨折愈合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再生氧化纤维素已成功应用于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等手术止血中,效果确切,但应用于心脏手术胸骨止血尚未见报道。 目的:对比观察再生氧化纤维素与传统胸骨止血材料骨蜡在减少老年女性心内直视术后胸骨出血中止血及预防胸骨感染效果的差异。 方法:纳入68例60岁以上女性接受正中开胸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患者,分为2组:再生氧化纤维素组胸骨创面及骨髓腔内填充并覆盖再生氧化纤维素,对照组涂抹医用骨蜡。记录手术时间、关胸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出血再次开胸例数、平均住院时间、胸骨裂开例数、胸骨感染例数、切口拆线时间以及切口感染例数。 结果与结论:两组术后在手术时间、关胸时间、引流量、输血量、出血再次开胸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再生氧化纤维素组更有优势;其余指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再生氧化纤维素作为新型胸骨止血材料,可常规用于体外循环后胸骨创面止血,效果确切,近期结果观察显示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8.
陈伟  江毅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9,13(34):6650-6654
背景:脂肪基质细胞经诱导后具备成骨活性已被实验证实,因此,脂肪基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研究已成为目前的热点,但脂肪基质细胞修复负重骨缺损修复的相关实验报道较少。 目的:通过兔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培养为成骨细胞,并与牛脱钙骨复合培养,对兔胫骨骨缺损修复情况的观察,探讨脂肪基质细胞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8-01/09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动物实验室完成。 材料:取新生小牛四肢长骨干干骺端的松质骨置于脱钙液中脱钙、脱脂、去细胞、去抗原和去蛋白等程序处理制备成脱钙骨支架。 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选取1只提取腹腔内脂肪组织15 mL,体外分离培养脂肪基质细胞并行诱导培养证实为成骨细胞后,以1×109 L-1浓度种植于脱钙骨支架上,继续培养1周,制成组织工程骨。将12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制成双侧胫骨骨缺损模型,左下肢植入单纯脱钙骨作为对照组,右下肢植入组织工程骨作为实验组。 主要观察指标:X射线、CT检查观察骨缺损处骨痂形成情况,取材后行大体、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修复情况。 结果:大体观察及X射线显示实验组术后12周骨缺损区缺损消失,已骨性愈合,对照组术后12周骨缺损区缺损仍存在,未见完全愈合。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术后12周可见新生骨小梁形成,对照组术后12周未见新生骨小梁形成。测量CT值行配对t检验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脂肪基质细胞经诱导培养具备成骨活性,与细胞支架复合具备修复骨缺损的能力。 关键词:脂肪基质细胞;诱导培养;脱钙骨;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内含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新骨生成,加速愈合的作用,对牵张成骨的作用尚无公识性结论。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上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08在中山大学北校区何母实验楼生理实验室完成。 材料:3~5月龄健康家兔1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4~1.7 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自制上切牙带环、外置式前牵引面具、牵引橡皮圈。凝结剂由1 000 U牛凝血酶溶于1 mL 100 g/L 氯化钙制成。 方法:分别在家兔左侧前颌缝的两侧置入钛钉(直径1.5 mm),戴自制前牵引装置,试验组在牵张开始时,注射V(富血小板血浆)∶V(凝结剂)= 9∶1混合的凝胶样物质至左侧前颌缝内。两组分别持续牵引1周和3周,每个时间点4只家兔。 主要观察指标:牵引结束后测量骨缝两侧钛钉间距离的增加值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家兔上颌均向前移位。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缝标志钉间距离增加值较大,新骨生成与矿化较快,血管分布较多,牵张间隙中骨小梁较为粗壮和成熟。 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有助于骨组织再生,对兔上颌牵张成骨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