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癫痈儿童合并孤独症的相关危险因因素及该症的早期征象。方法对本院43例癫痫伴孤独症患儿(A组)与50例不伴孤独症的癫痫患儿(B组)进行对照研究,分析癫痈儿童合并孤独症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早期临床表现。结果癫痈合并孤独症患儿较一般癫痫患儿的相关危险因素增多,孤独症早期表现明显,大多数癫痫伴孤独症患儿的父母在2岁前就发现自己的孩子与同龄儿童有明显不同。结论多种因素与癫痈儿童合并孤独症相关。加强儿童保健,减少围产期及发育期存在的一些相关危险因素,可能减少孤独症的伴发。强调对癫痫合并孤独症患儿的早期诊断,并尽早进行干预治疗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围孕产期危险因素,为孤独症的病因预防和预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已确诊的3~6周岁的101例孤独症儿童及202例对照儿童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围孕产期危险因素与孤独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地、母亲育龄、父母关系、母亲孕期吸烟、孕期被动吸烟、孕早期睡眠、叶酸补充、严重恶心呕吐、严重情绪问题、感染、孕期体质量变化、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重症黄疸、产时孕周、喂养方式、出生头围、出生体质量、母亲孕期辐射接触、孕期手机携带位置是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产时孕周、喂养方式、家庭居住地、叶酸补充、严重恶心呕吐、严重情绪问题、父母关系是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围孕产期保健,减少孕期危险因素接触可预防儿童孤独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危险因素与孤独症病因学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孤独症围产期危险因素与孤独症发病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1)双生子孤独症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研究;(2)孤独症患者的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研究;(3)围产期危险因素是孤独症的病因吗?(4)围产期危险因素与孤独症关系的几种理论假说。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孤独症围产期危险因素与孤独症发病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献,主要包括:(1)双生子孤独症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研究;(2)孤症患者的围产期危险因素的研究;(3)围产期危险因素是孤独症的病因吗?(4)围产期因素与孤独症关系的几种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5.
苑金美  神艳 《中国保健营养》2012,(18):4130-4131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与妊娠围产期不良因素的关系及中医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自制儿童心理卫生调查表对孤独症患者128例与正常儿童对照组120例进行分析,研究孤独症与妊娠期不良因素的关系;从128例孤独症患儿中随机抽取40例应用头针治疗,来分析研究中医有效疗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孤独症组有明显高的妊娠围产期不良因素出现率;应用头针治疗的40例患儿中,32例有显著性恢复。结论孤独症的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先兆流产、出生时窒息、剖宫产等因素有关;头针治疗可使患儿的孤独感、语言重复、感情淡漠等有极大的改善,完全解除理解障碍等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圳市龙岗区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现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深圳市龙岗区3所小学2156名6~12岁儿童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检出率为20.6%,男童(23.5%)高于女童(17.1%),A行为得分男童高于女童,N行为得分女童高于男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期住院、新生儿期黄疸、父亲饮酒、父亲抽烟、母亲生育年龄过小、母亲不良妊娠史、非父母带养人和溺爱等是学龄儿童行为问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不可忽视,与父母不良行为习惯、新生儿期疾病、带养人溺爱等有关.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儿童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孤独症患儿父母压力和情绪变化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SI)、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孤独症患儿父母进行评定;采用PSI、SDS和SAS量表对正常儿童父母进行评定。 【结果】 1)孤独症患儿父母PSI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0.000);2)患儿父、母亲SDS和SAS分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父母(P= 0.000)。患儿母亲SDS和SAS分均高于患儿父亲得分(P=0.000),患儿母亲抑郁发生率高于父亲(P=0.000);3)患儿父母的压力与患儿症状严重度正相关(P<0.01);4)多元回归结果表明孤独症患儿ABC量表分、孤独症患儿母亲的焦虑以及患儿年龄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压力,解释了总变异的54.9%。 【结论】 孤独症患儿父母承受着较高的压力、焦虑和抑郁水平,孤独症患儿母亲比患儿父亲及正常儿童父母更易发生抑郁,患儿行为问题是父母压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儿童孤独症父母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42名儿童孤独症父母进行为期1年的自我管理教育干预,干预前后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健康调查表(SF-36)和应对方式问卷(CSQ)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患儿孤独症严重程度明显减轻,患儿父母的SF-36各维度得分显著提高,CSQ四个维度(自责、求助、幻想、合理化)得分显著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缓解孤独症患儿父母的心理压力和改变应对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行为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城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行为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铜陵市区21所幼儿园3559名3-5岁儿童进行研究,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和儿童及其父母有关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用EPI-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0.0for windows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儿童孤独症行为的检出率为11.8%,男性高于女性。儿童出生月份为12月和1月,过期出生,早生,新生儿期住院。父亲年龄35岁以上,母亲孕期盆身,孕晚期下肢浮肿及父母亲化程度低等,为儿童孤独症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儿童孤独症行为与父母化程度,儿童出生季节,是否足月出生,新生儿期是否住院等自身因素及有关环境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孤独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营造更有利的家庭环境。方法使用90项症状清单、应对方式问卷对72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和64例健康儿童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少于对照组,幻想、退避的应对方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应对方式对SCL-90的总分及各因子均有影响。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他们的应对方式会增加出现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精神症状的危险。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975名4~14岁儿童行为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城市儿童心理发育状况,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方法 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中国标准化版,调查了武汉市975名4~14岁儿童.结果 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5%.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为父母间关系、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期望、管教方法、教育态度、居住地区社会风气、居住条件、学习环境、学习成绩、父母是否给孩子购买图书等10个因素有关,对其中居住条件、学习成绩、父母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结论 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社会综合措施,从围产期开始建立心身保健卡,开展父母学校、心理咨询门诊,利用各种宣传媒介进行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家庭职能,尽量改善住房条件,为孩子创造安静、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孤独症患儿母亲养育压力的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父母压力指数量表(Parenting Stress Index,PSI)对ADHD患儿(n=150,7~12岁)及孤独症患儿(n=131,7~12岁)母亲进行评定。结果孤独症组母亲每个分量表得分及父母、儿童方面总分均高于ADHD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放任自流的教养方式可能是孤独症患儿母亲父母领域总分和压力总分的影响因素。结论孤独症患儿母亲较ADHD患儿母亲承受着较高的压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ASD儿童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采用睡眠习惯问卷(CSHQ)和症状自评问卷(SCL-90)对207名ASD儿童和204名对照组儿童的一般情况、睡眠问题、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展开评估,采用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ASD儿童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定。比较儿童睡眠问题及其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是否存在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SD儿童睡眠的危险因素。结果 睡眠不良在ASD组和对照组儿童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6.47%和7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2.251,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有ASD(OR=2.41)、父母SCL-90总分(OR=1.15)、视屏时间>2h/d(OR=3.07)的儿童更可能出现睡眠问题。进一步将研究人群限制在ASD儿童中,结果发现,CARS评定结果为重度(OR=6.81)、视屏时间>2h/d(OR=9.02)、儿童入睡前父母接触电子屏幕(OR=9.10)的ASD儿童更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4.
4~14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4~14岁儿童行为问题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CBCI。)及自制儿童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对735名4~14岁儿童的行为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7%.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学龄期儿童。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居住条件、社会风气、母亲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对子女期望、子女在家劳动情况共7个因素影响着儿童行为发育。【结论】要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家庭、学校、社会必须联合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中文版量化的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Q-CHAT)的信度和效度,以期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早期筛查提供合适的工具.方法 2019年7月—2020年1月分别采用量化的婴幼儿孤独症筛查量表(Q-CHAT)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符合《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5版(DSM-5)ASD诊断标准的9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武汉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克氏孤独症行为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儿童及家长有关情况问卷,对武汉市8 695名3~7岁幼儿园儿童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孤独症筛查阳性率为5.26%,男童(6.52%)检出率高于女童(3.7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文化程度高、教育态度一致、说服教育、母亲孕期情绪良好是儿童孤独症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75、0.71、0.61、0.49、0.70),男童、胎膜早破、贫血是儿童孤独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77、1.47、1.35)。结论: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已经成为需要迫切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对孤独症儿童的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孔玲莉  王世佳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83-1485
目的 对淮安市孤独症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且在康复机构进行康复训练的180例孤独症患儿的父亲或母亲为病例组,同时按照1∶2匹配的原则,选取与孤独症患儿性别、年龄、成长环境相同的360例健康儿童父亲或母亲为对照组。对其进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心理健康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析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的因素。 结果 ⑴ 共调查孤独症病例儿童家长180例,其中父亲42例,母亲138例,病例组家长年龄30以上所占比例大于对照组(χ2=41.37,P<0.05),没有工作的家长比例高于对照组(χ2=72.960,P<0.05),家庭月收入低于对照组(χ2=95.514,P<0.05);⑵ 病例组家长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其他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⑶ 病例组家长生活质量调查中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四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⑷ 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父母有工作(OR=2.125)、文化程度高(OR=1.936)及家庭月收入高(OR=2.014)的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相对较高。 结论 孤独症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生活质量水平较低,家长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是影响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应提高对孤独症儿童父母的关注,必要时对孤独症儿童父母进行心理干预,改善孤独症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健全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经济压力,提高孤独症儿童父母生活质量,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积极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统计2017-2019年永康市儿童孤独症患病情况,并初步探讨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17-2019年永康市15 484名儿童进行筛查,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基本情况,筛查方法选择6个月以上的早期警示指标、孤独症行为量表(ABC)和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统计2017-2019年永康市儿童孤独症患病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患病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17-2019年永康市15 484名儿童中,共46名确诊患有孤独症,占0.30%。孤独症组与非孤独症组在性别、新生儿并发症、婴幼儿患病史、新生儿喂养方式、家庭月收入、父亲性格、母亲性格、主要抚养人、出生体质量、分娩方式、足月分娩、家族精神病史、母亲孕期是否服药、母亲孕期是否接触电脑工作、有无人流史及有无先兆流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户籍、儿童年龄、父亲生育年龄、母亲生育年龄及产次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生儿并发症、婴幼儿患病史、家族精神病史、母亲孕期服药、先兆流产是2017-2019年永康市儿童孤独症患病情况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2017-2019年永康市儿童有一定孤独症患病率,新生儿并发症、婴幼儿患病史、家族精神病史、母亲孕期服药及先兆流产均是孤独症患病的危险因素,有效规避以上危险因素可能会减少孤独症患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家庭因素在儿童孤独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符合DSM-Ⅳ孤独症诊断标准的80名儿童孤独症者为病例组,具有可比性的160名正常儿童为对照组,进行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儿童比较,病例组儿童父母的文化程度和职业层次较高,家庭的亲密度、娱乐性得分较低,而矛盾性得分较高(P<0.05);单亲或重组家庭,主要由(外)祖父母照顾、过分溺爱、放任自流、让孩子独自玩耍、家长不予理睬是儿童孤独症的促进因素,而经常与孩子玩耍、带孩子看书、讲故事,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是儿童孤独症的抑制因素。结论:儿童孤独症的发生与家庭诸多因素有关,应加强对儿童抚养人孤独症防治知识的普及,创造和谐稳定的生活环境,采取适当的教养方式,减少儿童孤独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在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过程中,患儿父母起关键的主导作用,其心理健康直接关系着患儿能否坚持康复治疗及其疗效水平。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孤独症儿童父母照护压力、负性心理损害、创伤后成长及其对患儿影响的相关研究,聚焦患儿父母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开展孤独症患儿父母身心健康维护、进而促进孤独症患儿疗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