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采用 Meta 分析总结 WT1基因 rs16754位点多态性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预后的关系。方法以英文检索词“WT1”“polymorphism”“Leukemia,Myeloid,Acute”检索 PubMed 数据库,同时以中文检索词“WT1”“多态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时限截至2015年12月1日。结果共纳入11篇英文文献,样本量共计2789例。 Meta 分析结果显示, WT1基因 rs16754位点多态性与 AML 患者化疗完全缓解情况无相关性(RR=1.02,95% CI 0.99~1.06, P=0.20),与总体生存(OS)(HR=0.68,95% CI 0.45~1.02,P=0.06)、5年 OS(RR=1.10,95% CI 0.90~1.34,P=0.37)及无复发生存期(RFS)(HR=0.80,95% CI 0.54~1.19,P=0.27)也无相关性。结论 WT1基因 rs16754位点多态性与 AML 预后各指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有NRAS基因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5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内科的225例初诊AM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突变检测,分析NRAS基因突变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共有36例(16%)患者检测到NRAS基因突变,全部为错义突变,33例突变位点位于2号外显子12、13号密码子,2例位于3号外显子61号密码子,1例位于4号外显子109密码子。中位突变比例为21.99%(1%~49.85%)。伴有NRAS基因突变的患者中位年龄为44(9~85)岁。年龄分布、前期血液病史、初诊时外周血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与无NRAS患者差异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伴有NRAS突变组的患者一疗程诱导化疗完全缓解率高于NRAS野生型组(P=0.033),但复发率也较高(P=0.055)。伴NRAS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22个月,无NRAS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OS时间为28个月,两组OS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485);两组患者的RFS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6)。采用“3+7”方案诱导治疗的患者中位OS时间40个月,8例采用DEC+CAG方案诱导化疗的患者中位OS时间为15个月(P=0.027)。36例患者中31例伴有其他基因突变,生存分析显示NRAS同时伴DNMT3A突变组患者的预后更差(P=0.019)。结论:AML患者NRAS突变率16%,均为错义突变,大部分位于2号外显子12、13号密码子。伴有NRAS突变的患者CR率高,复发率也高,RFS时间短于无NRAS突变组。“3+7”方案诱导治疗缓解率更高。NRAS伴DNMT3A突变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TET2基因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年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突变对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1年4月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23例初诊AML成年患者(除外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采用二代测序方法检测包括TET2突变在内的24种AML相关基因突变情况。根据有无TET2基因突变将患者分为TET2基因突变型组及TET2基因野生型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近期疗效和生存差异。结果:123例患者中,28例(22.8%)检测到TET2突变。与TET2基因野生型组患者相比,TET2基因突变型组患者的年龄更高[(59±15)岁比(49±16)岁, t=2.984, P=0.003],更易出现法、美、英(FAB)协作组分型的M 4、M 5型[75.0%(21/28)比51.6%(49/95), χ2=4.838, P=0.028],AML患者CD34阳性率更低[46.4%(13/28)比72.6%(69/95), χ2=6.685, P=0.010];TET2基因突变更易伴发ZRSR2突变[10.7%(3/28)比1.1%(1/95), P=0.037]和NPM1突变[35.7%(10/28)比17.9%(17/95), χ2=4.008, P=0.045],而较少伴发IDH1/2基因突变[0比17.9%(17/95), P=0.012]。两组间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细胞遗传学及欧洲白血病网络(ELN)危险度分层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1个疗程化疗和去甲基化治疗的总有效率(OR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5.0%(12/16)比66.7%(42/63), χ2=0.410, P=0.522;66.7%(4/6)比44.4%(8/18), P=0.640]。TET2基因突变型组和野生型组总生存(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位OS时间:23个月(95% CI 5~41个月)比35个月(95% CI 18~52个月), P=0.498]。 结论:在AML成年患者中,TET2基因突变与高龄、M 4和M 5亚型、AML细胞低表达CD34相关。TET2基因突变易伴随ZRSR2、NPM1基因突变,而不易伴随IDH1或IDH2基因突变。TET2基因突变对未进行危险度分层AML患者的总体疗效和生存可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成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Ph+ALL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治疗效果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49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5例;中位年龄38岁(15~77岁),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组血液学完全缓解(CR)率、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率及完全分子生物学缓解(CMR)率均高于单纯化疗组(96.8 %比72.2 %,64.5 %比16.7 %,25.8 %比11.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08,P=0.038;χ2=10.468,P=0.001;χ2=4.250,P=0.039).生存分析提示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24个月(3~70个月),3年OS率及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32.7 %、21.4 %;TKI治疗组3年OS率及1年RFS率高于单纯化疗组(40.3 %比11.1 %,67.8 %比11.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25, P<0.001;χ2=17.401,P<0.00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组3年OS率及RFS率高于非移植组(62.5 %比25.7 %、41.7 %比1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6,P=0.013;χ2=8.032,P=0.005);经2个疗程治疗后达MMR组3年OS率及RFS率分别为45.1 %和28.9 %,高于未达MMR组(17.6 %和11.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46,P=0.020;χ2=6.484,P=0.01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联合TKI治疗(HR=0.227,95 % CI 0.094~0.550,P=0.001)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联合TKI治疗(HR=0.225,95 % CI 0.082~0.618,P=0.004)及移植(HR=0.275,95 % CI 0.077~0.983,P=0.047)是R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联合TKI治疗能提高患者CR、MMR及CMR率,提高长期生存,为患者接受移植提供更多机会;在TKI时代,移植仍是治疗Ph+ALL的重要方法,尤其那些经化疗联合TKI治疗但早期未达MMR者预后差,应尽早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体质量指数(BMI)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关于BMI与DLBCL患者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各研究的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的风险比( HR)及95%置信区间(95% CI)等数据进行分析,同时评估纳入文献质量、偏倚风险及异质性。 结果:共12篇文献纳入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体质量(BMI 18.5~24.9 kg/m 2)患者相比,超重(BMI 25.0~29.9 kg/m 2)患者OS和PFS时间更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OS: HR=0.93,95% CI 0.78~1.11, P=0.42;PFS: HR=0.89,95% CI 0.67~1.20, P=0.45);低体质量(BMI<18.5 kg/m 2)患者(OS: HR=1.97,95% CI 1.41~2.74, P<0.01;PFS: HR=1.89,95% CI 1.19~3.03, P<0.01)和肥胖(BMI≥30.0 kg/m 2)患者OS和PFS时间更短,但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S: HR=1.15,95% CI 0.88~1.51, P=0.31;PFS: HR=1.32,95% CI 0.90~1.94, P=0.15)。漏斗图对称,纳入文献无发表偏倚。 结论:一定范围内BMI升高是DLBCL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术中阿片类药物剂量对胶质瘤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接受肿瘤切除术的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阿片类药物剂量中位数(2.1 mg),将患者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影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lapse-free survival, RF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之间OS和RFS的关系。结果: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高、低剂量组之间在RFS(HR:1.082,95%CI:0.914~1.280,P=0.360)和OS(HR:1.099,95%CI:0.925~1.305,P=0.282)方面无差异。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中阿片类药物剂量与RFS(HR:0.807,95%CI:0.537~1.212,P=0.301)和OS(HR:0.908,95%CI:0.599~1.378,P=0.650)无关。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高、低剂量组之间的RFS(P=0.525)和OS(P=0.332)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缓解后应用中剂量阿糖胞苷(MDAC)巩固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1例2个疗程内达完全缓解(CR)的老年AML(M3除外)患者,分别应用MDAC和常规剂量阿糖胞苷(SDAC)进行巩固强化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DAC组26例,SDAC组35例,MDAC组与SDAC组的无复发生存(RFS)时间分别为42.7和16.0个月(P=0.002),总生存(OS)时间分别为44.6和18.2个月(P=0.004),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6.9%(7/26)和54.3%(19/35)(x2=4.567,P=0.033),3年生存率分别为23.1%(6/26)和8.6%(3/35)(x2=2.496,P=0.11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AML患者应用MDAC巩固强化治疗,可延长早期达CR患者的RFS及OS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与SDAC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Meta分析比较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与单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在Pub 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检索1965年1月至2014年4月发表的相关文献。制定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以保证纳入研究的同质性。由2名评价者独立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符合标准的研究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客观缓解率(ORR)选择比值比(OR)作为效应尺度指标,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风险比(HR),同时计算95%可信区间(CI)。结果:17个随机对照实验符合全部纳入标准,含4514例NSCLC患者。Meta分析显示,接受靶向治疗和化疗组的PFS(HR 0.94,95%CI=0.79-1.12,P=0.511)、OS(HR 0.98,95%CI=0.89-1.08,P=0.699)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在EGFR基因状态未知人群中,靶向治疗ORR好于化疗(OR 1.53,95%CI=1.02-2.31,P=0.040)。同时对于EGFR基因状态的野生人群,靶向治疗OS好于化疗(HR 0.75,95%CI=0.57-0.99,P=0.044)。结论:对于EGFR基因状态未知人群,靶向治疗和化疗组的PFS、OS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而靶向治疗缓解率ORR好于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WT1基因水平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HSCT的115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动态检测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患者移植前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中位数,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中位数组和≥中位数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15例患者男性52例,女性63例,年龄(39±10)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0.45×10^9/L[(0.5~355.9)×10^9/L],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为0.60±0.28,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水平为87×10^4。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3~79个月)。115例患者中19例患者复发,对缓解组(96例)及复发组分别进行随访,在移植后1、3、6、12个月进行骨髓穿刺监测WT1基因水平,发现复发组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其中移植后6个月[缓解组(187±50)×10^4,复发组(871±211)×10^4,t=2.519,P=0.014]、12个月[缓解组(51±9)×10^4,复发组(1 797±312)×10^4,t=4.000,P<0.05]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均高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复发率低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水平是影响OS(HR=4.12,P=0.046)及PFS(HR=5.95,P=0.001)的独立因素。19例复发患者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1~60个月)。复发患者在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时均首先减停免疫抑制剂,其中6例患者对干预无效,余13例患者中仅5例对干预有效。结论正常核型AML患者移植前的WT1基因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复发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可对复发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系统性评价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前接受不同治疗方案对移植后长期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检索Ovid、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从建库至2019年12月MDS患者行allo-HSCT前接受不同方案治疗的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独立进行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按治疗方法,将纳入文献中的病例分为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或阿扎胞苷)治疗组(去甲基化治疗组)和传统方案治疗组(包括化疗和支持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RevMan 5.3软件对各组总生存(OS)、复发、无复发死亡率(NRM)、无复发生存(RFS)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传统治疗组中,化疗组与支持治疗组间3年OS率[44.6%(146/327)比35.5%(138/389); OR=0.93,95% CI 0.38~2.27, P=0.87]、复发率[32.4%(106/327)比37.3%(145/389); OR=1.00,95% CI 0.49~2.05, P=0.99]、NRM[26.3%(86/327)比27.0%(105/389); OR=1.05,95% CI 0.75~1.49, P=0.77]、RFS率[9.2%(30/327)比12.6%(49/389); OR=0.74,95% CI 0.26~2.10, P=0.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去甲基化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间3年OS率[40.7%(165/405)比45.9%(290/632); OR=0.98,95% CI 0.71~1.36, P=0.28]、复发率[32.6%(132/405)比38.3%(242/632); OR=1.05,95% CI 0.79~2.05, P=0.25]、NRM[27.2%(110/405)比24.8%(157/632); OR=0.81,95% CI 0.59~1.11, P=0.68]、RFS率[46.7%(189/405)比42.2%(267/632); OR=0.84,95% CI 0.63~1.12, P=0.8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去甲基化治疗组与化疗组间、还是去甲基化治疗组与支持治疗组间,3年OS率、复发率、NRM、R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MDS患者allo-HSCT前接受不同方案治疗对于移植后生存和复发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复杂染色体异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报道1例具有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诱导治疗后,达细胞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完全缓解。结论伴复杂染色体异常的APL少见,复杂染色体异常对APL预后的影响尚不确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MPL基因突变可见于1%~5%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其热点突变常发生于第10号外显子,以W515、S505位点突变为主。近年来,在三阴性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发现多种不典型MPL突变,包括获得性突变和胚系突变,但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已发现这些不典型MPL突变在MPN致病能力方面存在差异,提示临床上检测到的不典型MPL突变并非均为MPN真正的驱动突变。文章就不典型MPL基因突变在MPN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PD-L2及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有详细随访记录的68例DLBCL患者存档石蜡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D-L1、PD-L2和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DLBCL患者PD-L1蛋白阳性率为22.1%(15/68),与是否为生发中心B细胞(GCB)亚型(χ^2=5.591,P=0.018)、临床分期(χ2=3.969,P=0.046)、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χ^2=4.178,P=0.041)和治疗缓解率(χ^2=6.587,P=0.010)有关;PD-L2蛋白阳性率为14.7%(10/68),与是否结外转移有关(χ^2=6.772,P=0.009);p-AKT蛋白阳性率为61.8%(42/68),与年龄是否≥60岁(χ^2=6.227,P=0.01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χ^2=4.005,P=0.045)、B症状(χ^2=10.187,P=0.001)和治疗缓解率(χ^2=4.096,P=0.043)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低于阴性表达组(均P<0.05).非GCB亚型患者PD-L1蛋白阳性表达组的OS率及PFS率均低于阴性表达组(均P<0.05).p-AKT蛋白阳性表达组较阴性表达组有较差的OS率及PFS率(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D-L1蛋白表达与PD-L2、p-AKT蛋白表达相关(r=0.380,P=0.001;r=0.273,P=0.025),且PD-L1、p-AKT共表达提示预后更差(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D-L1和p-AKT蛋白高表达均是DLBCL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PD-L1和p-AKT蛋白表达可能参与了DLBCL的发生发展,阻断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相关配体的通路或联合阻断可能为临床治疗带来更多希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ML-RARα不同亚型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3年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78例初诊AP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结果78例患者中,女性32例,男性46例,中位年龄40岁(13~68岁)。最常见的PML-RARα融合基因为L型(48.7%,38/78),其次为S型(46.2%,36/78)和V型(5.1%,4/78)。S型患者中白细胞计数>10×10^9/L(高危)者最多见(61.1%,22/36),与V型、L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83,P<0.05)。78例中,合并CD34阳性8例(10.2%),合并FLT3-内部串联重复(ITD)突变17例(21.8%),合并DNMT3A突变12例(15.4%),附加染色体异常9例(11.5%);3种不同亚型间CD34阳性、FLT3-ITD、DNMT3A以及附加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型患者治疗期间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最多见(21/36),L型及V型较少发生(χ^2=7.633,P<0.05)。PML-RARα不同亚型患者间完全缓解率以及无病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ML-RARα不同亚型APL患者临床特点不尽相同,L型最常见,V型、S型中高危者多见,S型治疗期间合并RAS多见,不同亚型对完全缓解率及无病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慢病毒介导的连锁的泛素特异肽酶9(USP9X)基因RNA干扰对人胰腺癌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方法将靶向USP9X基因的干扰小RNA(siRNA)慢病毒(LV-siRNA-USP9X)和阴性对照慢病毒(LV-siRNA-NC)转染至SW1990细胞,并分别作为siUSP9X组和siNC组,未转染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将3组细胞系接种至裸鼠皮下,比较3组裸鼠接种第30天的移植瘤生长情况和瘤体重量。蛋白质印记(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染色检测3组裸鼠皮下移植瘤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siUSP9X组USP9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siNC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扰效率约为90%。siUSP9X组裸鼠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siNC组和对照组裸鼠,且随着接种时间的延长,差异越来越明显。在接种第30天时,siUSP9X组裸鼠瘤体重量均小于siNC组和对照组裸鼠,抑瘤率为52%。siUSP9X组survivin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低于siNC组和对照组,AI均高于siNC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病毒介导的USP9X基因沉默可明显抑制人胰腺癌细胞系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该现象可能与其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促进细胞凋亡有关,USP9X有可能成为胰腺癌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周围神经病变(MMPN)患者的临床和神经电生理异常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8年6月山西省人民医院诊断的35例MMPN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神经传导速度(NCV)及皮肤交感反应(SSR)。结果 MMPN患者最常见周围神经受累的表现为感觉异常(25例,71%),包括根性疼痛(3例,9%)、双下肢或上肢痛觉减弱(18例,51%)、运动障碍(15例,43%)、双下肢膝反射或踝反射减低或消失(13例,37%)以及自主神经障碍症状(20例,57%)。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和(或)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共29例(83%)。上肢NCV异常13例,上肢潜伏期延长5例,波幅降低10例;下肢NCV异常8例,下肢潜伏期延长6例,波幅降低4例。SSR检查发现17例(49%)异常。仅上肢SSR异常8例,上肢潜伏期延长2例,波幅降低7例,波形消失1例;仅下肢SSR异常6例,下肢潜伏期延长1例,波幅降低4例,波形消失2例;上下肢SSR均异常3例。结论 MM最常见的周围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袜子和手套样"分布的感觉减退,自主神经也可累及;NCV检查是诊断MMPN的一种基本方法,SSR对于检测MMPN自主神经障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M)是一种少见的以血清单克隆IgM为主要特征的惰性淋巴细胞肿瘤,首发症状多为发热、体质量减轻、血细胞减少或脏器肿大等.IgM型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IgM MGUS)和冒烟型WM(SWM)是疾病的早期阶段.WM治愈率低,但随着对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各种新药的研制,患者预后得到显著改善.研究表明90%以上WM患者存在MYD88基因突变.MYD88基因编码是一种衔接蛋白,该蛋白衔接了TLR9和白细胞介素(IL)-6R信号,进而激活核因子(NF)-κB和mTOR的活性.依布替尼(ibrutinib)是首个被批准用于治疗WM的Bruton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MYD88基因突变的WM具有显著疗效.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关于WM的研究涵盖了多个方面,文章主要就第60届ASH会议关于WM的最新研究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为首发症状的脾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例以AIHA为首发症状的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以溶血为首发症状,经实验室诊断为AIHA,最初激素治疗有效,后病情进行性加重,予外科脾切除,术后病理示DLBCL。结论恶性淋巴瘤合并AIHA临床较少见,患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改变,临床预后差,需提高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线粒体DNA突变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017年2月至6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住院的5例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线粒体DNA进行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校正剑桥标准序列(rCRS)和人类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库(mtDB)进行比对,分析其突变情况.结果 共发现42个突变位点,其中D-loop区占52.38%(22/42),ND4L区占9.52%(4/42),ND5区占2.38%(1/42),Cytb区占26.19%(11/42),ND1区占7.14%(3/42),COⅡ区占4.76%(2/42).结论 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线粒体DNA存在较高突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CYP2D6基因多态性与他莫昔芬药物代谢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样本,检测CYP2D6基因上rs16947,rs1065852和rs28371725三种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基因型及他莫昔芬代谢产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应用非参数检验中的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YP2D6基因上rs16947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间他莫昔芬代谢产物4-OH-N-D-TAM和4'OH-N-D-TAM在血液中的浓度具有统计学差异(P=0.049),表明CYP2D6基因上的rs16947位点影响他莫昔芬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结论 乳腺癌患者CYP2D6基因rs16947位点的基因型与部分他莫昔芬代谢产物的血液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