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该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收集该院2017年1至12月上报的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9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患者人群发生率最高,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发生ADR的药物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物和中成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伤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为主。结论 医疗机构要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定期分析ADR特点,以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59例住院药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杨英  陈学军  段西凌  宋翔  李灵  杨瑞 《四川医学》2011,32(7):1109-1111
目的探讨住院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回顾分析59例住院药疹患者临床资料,信息来源于住院病历。结果 59例患者男女比例1:2.47,平均年龄37.3岁,主要致敏药物排序前三位为头孢类/青霉素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物和甲硝唑。药疹主要表现为多形红斑型(39.7%),其次为麻疹样型(29.3%)和荨麻疹型(15.5%)。重症药疹共6例,5例重症多形红斑型,1例中毒表皮坏死松解型,主要由卡马西平和别嘌呤醇所致。糖皮质激素治疗剂量相当于泼尼松50~150mg/(kg.d),平均1~2.5mg/(kg.d)。59例患者,1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痊愈率96.6%。结论药疹发病率逐年升高,致敏药物主要是抗生素类和解热镇痛类药。老年人重症药疹发病率高,致敏药物多为抗癫痫和抗痛风类药,早期及时应用足量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各型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重症药疹的合理防治、减少其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126例重症药疹中,男女比例为1:1.38;住院时间为(12.7±9.8) d。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最凶险的类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死亡2例。抗生素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别;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 物为卡马西平,其次为别嘌呤醇。结论:本地区重症药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最常见类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死率最高,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住院时间最长。及时停用致敏药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 质激素,适时联合使用非激素治疗手段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血浆置换、血液透 析,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NI)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内科病区118例发生NI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1∶1条件配比非感染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NI患者住院天数延长,住院费用增加,P<0.01;各分项费用中除其他费用外,两组患者花费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NI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采取有效措施控制NI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入院疟疾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8年3月入院收治的疟疾患者51例,对患者治疗的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0例重症疟疾患者的治疗中,根据病情调整蒿甲醚用量,治疗效果良好。在19例恶性疟疾患者治疗中,应用了青蒿素类注射剂及青蒿素类复方,治愈率高,但单用青蒿素类注射剂方案有待优化。对于20例间日疟和2例卵形疟,3例患者使用磷酸氯喹加磷酸伯氨喹八日方案,15例患者选用青蒿素类联用伯氨喹,两种方案的效果均良好;4例患者单用青蒿素类方案,有1例间日疟复发。对症治疗及辅助用药较为合理。结论 入院的51例疟疾患者的药物治疗总体合理、规范,治愈率高;但对间日疟和卵型疟的根治及疟疾复发的预防,治疗方案有待优化,需关注联合用药问题,特别是伯氨喹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我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例3792例,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持续时间等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2013年到2015年,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率分别为48.2%,78.9%,90.1%,医院专项整治成效显著。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愈趋规范,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指征把握不严、术后使用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贯彻落实抗菌药合理应用的相关规定,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毕连红 《当代医学》2010,16(32):24-2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9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5例。致敏药物以解热镇痛药为首位。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儿童给药引起药疹的问题,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8.
强勇  吕和坤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6):157-158
目的 了解所应用药物和药疹发生的关系以及药疹的防治方法.方法 选取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月诊治的110例药疹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致敏药物、潜伏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根据药疹类型将患者分为重症组和非重症组两组,并观察两组患者机体状况和致敏药物类型.结果 重症组17例,非重症组93例.两组患者的发热情况、外周血、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异常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例患者中,共有27例患者有应用过两种或以上的药物,因此致敏药物不易确定,将他们所应用的药物列入可疑药物,而剩下的83例单一用药导致药疹的患者用药情况也各不相同.结论 特别注意使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和抗癫痫药物患者的病情,以防药疹发生,一旦出现药疹,应立即停药并进行积极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利用HIS医院信息管理软件调查某院泌尿外科前列地尔的使用情况,分析其临床应用合理性。方法 纳入2018年3月31日至2020年4月1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使用前列地尔的272例出院患者,并统计其临床诊断、前列地尔注射液的用法用量。结果 前列地尔注射液在泌尿外科临床应用中存在问题较多,其中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超适应症用药136例(50%),溶媒选择不适宜66例(24.26%),用法用量不适宜8例(2.94%),给药频次不适宜2例(0.74%)。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在临床应用种出现超说明书用药时应引起重视。利用点评标准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老年人药疹的特点,现将17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预防或减少药疹的发生。1临床资料共172例,均来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本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92例,女80例,年龄60~85岁,平均66.3岁。致敏药物累计35种,其中83例发病前用药单一或再次发病时有接受同类药物治疗而发疹的记录。其余病例往往用药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后发病,难以确切明了致敏药物,仅能按其治疗原发病用药情况及药疹发生时间推断致敏或可疑药物。皮疹与致敏药物之间无特定关联,或同药异疹,或异药同疹。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分析方法,一旦确诊为药疹,立即停用致敏或可疑致敏药…  相似文献   

11.
相秀英  董杰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30-133
目的调查比较《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出台前、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5种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切除术、乳腺手术、腹外疝手术、内固定物取出术、白内障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整群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4月734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1年6月-2012年4月1198例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抗菌药物应用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限、住院天数及费用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学干预后围术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11.30±1.25)d比(9.79±1.12)d,P〈0.05];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药品总费用、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均明显减少(均P〈0.05),平均药品费用占平均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31.26%降至26.00%,平均抗菌药物费用占平均总药费的比例由40.06%降至22.36%;抗菌药物平均使用天数也明显缩短[(4.6±1.2)d比(1.9±0.3)d,P〈0.05)],使用率由100%(734/734)下降至61.51%(737/1198);抗菌药物种类由7类16种下降至6类12种。结论临床药师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但与《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中的相关要求仍有差距,须进一步加强整治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干预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效果及应对措施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163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药师是否参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将163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观察两组患者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手术切口感染率、平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等指标. 结果 干预组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为83.5% (71/85),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5.3% (81/85),平均住院时间为(11.4±2.3)d,治疗费用为(3 784.5±211.8)元;非干预组抗菌药合理应用比例为57.6% (45/78),切口愈合优良率为82.1% (64/78),平均住院时间为(18.5 ±2.1)d,治疗费用为(5 329.7 ±115.6)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普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导,能显著提高抗菌药合理使用比例,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医保费用定额结算干预对临床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12月患者住院费用未实施定额结算管理模式的子宫平滑肌瘤、腹股沟疝及胆囊炎病例各200例(非定额组);选取2016年1~6月患者住院费用实施定额结算管理模式的子宫平滑肌瘤、腹股沟疝及胆囊炎病例各200例(定额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基本药物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子宫平滑肌瘤、腹股沟疝定额组住院费用、药品费用、药占比均低于非定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炎组药品费用、药占比定额组[(4001.25 ±929.83)元、0.34 ±0.06]低于非定额组[(6121.23 ±993.01)元、0.51 ± 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平滑肌瘤、胆囊炎平均住院日定额组[(8.96 ±1.03)天、(6.46 ±1.48)天]短于非定额组[(10.04 ±1.01)天、(8.25 ±1.7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胆囊炎组基本药物合理使用率定额组(98.00%、94.00%)高于非定额组(91.50%、8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股沟疝、子宫平滑肌瘤和胆囊炎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定额组(99.50%、93.50%、92.00%)高于非定额组(89.00%、81.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本药物不合理使用类别中未首选国家基本药物占30.56%排在首位,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类别中无指征用药占38.46%排在首位.结论 医保费用定额结算方式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同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医疗及药品费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外科围术期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的情况,评价临床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为做好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东营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进行口腔颌面手术且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患者320例为观察组;选取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进行口腔颌面手术且未进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患者32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单一用药和二联用药比例;记录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机以及两组患者术后平均用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使用抗菌药物者314例,对照组使用抗菌药物者301例.观察组患者单一用药比例[37.58% (118/314)]高于对照组[20.26%(61/301)],二联用药比例[62.42%(196/314)]低于对照组[79.74%(240/3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术前0.5~2 h预防用药比例[68.15%(214/314)]多于对照组[28.90%(87/301)],术后使用抗菌药物≤24 h比例[27.71% (87/314)]高于对照组[0.00%(0/301)],使用抗菌药物超过3d比例[49.36%(155/314)]低于对照组[86.38% (260/3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4.7408、97.1398、95.9543,P=0.0000、0.0000、0.0000).③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使用抗菌药物时间[(3.24±1.87)d]短于对照组[(5.26±2.4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5793,P=0.0000).两组住院时间和术后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207、1.0449,P=0.5348、0.3067).结论 口腔颌面外科围术期患者实施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能够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应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与监控,促进抗菌药物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5.
尹会义  刘瑾琨 《四川医学》2012,33(4):689-691
目的 了解我院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2010年12月的475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106例,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联合用药、用药时间以及不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6例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00%,其中抗茵药物使用率较高的药品为甲硝唑、氨曲南、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结论 我院行阑尾炎术的患者,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但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预防性用药时间偏长、起点偏高,少数药物联用方式不当的问题,因此应加大医院的管理力度,逐渐改善抗菌药物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北京同仁医院皮肤科2004年1月2006年6月,门诊药疹患者的致敏药物及临床分型。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6年6月间的药疹门诊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致病药物及药疹类型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药疹病例186例,常见致敏药物中抗生素类占38.7%,中成药类占26.9%,多种药物合用致敏占19.9%,解热镇痛类占3.8%,生物制品和精神神经类各占2.1%,原因不明占6.5%。主要的药疹类型为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占69.4%、荨麻疹型占18.8%、固定型占7.0%。引起麻疹及猩红热样发疹型、荨麻疹型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均为抗生素类,分别占34.9%和45.7%,其次是中成药,分别占27.9%和34.3%。重症药疹如重症多形性红斑、剥脱性皮炎主要由抗生素引起,也可以由中药引起。结论本组病例中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和中成药。由中药引起的药疹比例大幅度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宁超  朱萍  苏天照  王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105-2110
背景 药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因药品使用不当引发医疗纠纷事件层出不穷,关注药品使用不当相关医疗纠纷是保障医疗质量、促进医患和谐的重要举措。目的 分析药品使用不当相关医疗纠纷,以指导临床上合理用药的安全管理。方法 于2018年7月从中国裁判文书网(http://wenshu.court.gov.cn/)进行高级检索,共纳入41例以药品使用不当为诉因的判例,对其进行文本分析,提取立案年份、地区、医院级别、医疗事故、诉讼原因、医疗损害鉴定、责任程度(参与度)、判决结果、索赔金额、赔偿金额、药品使用不当原因等信息,计算审判时间、赔偿系数、参与度、赔偿比重。结果 41例以药品使用不当为诉因的判例中,一审22例,二审19例,申请医疗损害鉴定72次,平均每例鉴定1.76次,4例为医疗事故,34例存在不同程度参与度;41例平均索赔金额为704 220.60元,37例平均赔偿金额为211 865.10元,赔偿比重为30.1%;实际以药品使用不当为原因的医疗纠纷共29例,包括用药差错25例、药物不良反应2例、原因尚不明确2例,其中抗菌药物、激素、镇静镇痛药品、解毒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剂量、时间、联合用药、方案调整等多方面差错。结论 药品使用不当相关医疗纠纷形势不容乐观,通过信息化、制度化、流程化的方法加强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进一步理清纠纷处置的鉴定、赔偿程序,保障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延长抗凝药物使用时间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效果,初步探索髋部骨折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药物预防时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43例髋部骨折患者,分析抗凝药物使用时间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及用药期间出血发生率的关系,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药物预防具体方案均按照2016版《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建议执行,随访两组患者在骨折后5周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情况及用药期间出血情况。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有症状及无症状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所有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均需有血管彩超结果取得明确证据,以血管彩超结果为确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依据。出血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消化道出血、伤口出血、颅内出血、椎管内血肿、眼底出血。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肺动脉血栓栓塞症,抗凝药物延长至术后2周组和4周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分别为22.09%和8.77%(P=0.037),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时间分别为术后(17.32±7.75) d和(29.20±0.17) d,两组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期间均出现1例出血情况,用药期间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75%(P=0.769)。结论 抗凝药物使用时间延长至术后4周可显著降低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病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存在出血风险的患者应仔细评估药物预防的风险及收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