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肠疾病致消化道出血是指在Treitz韧带至回盲部之间小肠疾病所致的消化道出血,较为少见,其主要的病因包括小肠良恶性肿瘤、克罗恩病、肠道血管畸形、感染及小肠憩室、炎性肠病、缺麻性肠病及门脉高压性肠病等,但因常用的诊断技术无法达到该部.且该病缺乏特异性临床规律,故术前明确出血部位和决定手术比较困难。就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诊治的小肠出血性疾病作一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2.
<正>小肠解剖学上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及回肠。从狭义上来说小肠出血是指Treitz韧带以下的空肠和回肠出血;因十二指肠出血相对常见且可直接通过胃镜检查,故并不包括在小肠出血范围内。小肠出血为消化道系统的少见疾病,且小肠活动度大,位置多不固定,出血时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故诊断存在一定困难。随着推进式小肠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气钡双层造影、核素现象及选择性动脉造影等技术的发展,小肠出血的诊断准确性有所  相似文献   

3.
С����Ѫ�Լ����IJ������ν�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肠出血性疾病是指以慢性、间歇性便血为主要表现的一大类疾病,包括血管畸形、良恶性肿瘤、炎症性疾病及其他少见疾病等。发生率约占同期消化系统疾病的0.3%~5.0%,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的主要原因。由于发病率低、症状隐匿及小肠本身解剖特点的限制,临床上漏诊、误诊、误治的比率较高。因此,这方面的诊治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小肠疾病诊治中的某些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民华  马君俊 《腹部外科》2006,19(6):324-325
小肠疾病主要包括肿瘤、炎症和出血性疾病三大类。上述疾病在临床上多无特异性症状,且由于小肠系膜短、肠管长、腹腔内活动度大等解剖特点,传统检查方法不能对小肠进行全面而充分的检查,因此诊断有一定的困难。而小肠疾病从最初的就诊、获得诊断到完成治疗往往需要结合消化科、内镜室、影像科、外科、病理科等诸多学科的一系列工作。因此,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治,临床相关学科业务水平的共同提高,以及学科间的密切协作非常重要。一、合理选择术前诊断方法小肠疾病起病多隐匿,临床上多表现为腹痛、黑便、贫血等,没有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因此,…  相似文献   

5.
小肠良性疾病致消化道出血12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肠良性疾病致消化道出血12例诊治分析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310006)朱玮小肠良性疾病致消化道出血病例临床报道较少,主要因为本病发病率低。大约占消化道肿瘤的0.1%~0.2%[1],其次由于缺乏有效的检查方法,往往诊断困难。一些出血原因不明的...  相似文献   

6.
小肠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定位颇为困难,普通内窥镜难以达到病变部位。钡餐、同位素扫描、选择性动脉造影、最多只能提示病变的位置,确切的定位仍需在术中断定。作者于1979年~1985年共收治因小肠疾患引起消化道出血者共25例,包括肿瘤、溃疡、动静脉畸形、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出血是指血液由于各种原因经过胃肠道丢失,常见的病因包括消化道本身的炎症、机械性损伤、血管病变、肿瘤、胃肠道邻近脏器疾病等。不同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其临床特点有显著差别。因此,充分认识消化道出血原因和特点有利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出血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根据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以来,为小肠无创性、可视化性检查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并已成为诊断小肠疾病的重要手段。小肠出血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占一定比例,胶囊内镜的应用使小肠疾病及出血的诊断率得到很大提高。但胶囊内镜在确定病变具体位置和鉴别病变性质上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14/37),良、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7/37)、小肠憩室(6/37)及血管病变(3/37)。全组患者均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小肠出血原因肿瘤占首位,其次分别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患者也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小肠出血治疗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主要为包括病变在内的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10.
小肠出血性疾病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性疾病的病因,寻求最可行、有效的诊疗手段。方法:总结21年间收治并经手术治疗和病理学诊断的小肠出血性疾病32例,就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手术治疗及疾病分类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人仍以肿瘤为多见,其次为血管畸形、憩室炎和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分别以大出血、间歇性出血和程度不等的腹痛为多见。肿瘤病人兼有明显的消耗症状。结论:在多种诊断方法中,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在诊断上有决定性意义。手术为最合适的治疗手段,可达到去除病灶、彻底止血之目的,但应严格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11.
小肠肿瘤并出血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性分析近5年间收治的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原发性小肠肿瘤并消化道出血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规检查包括钡餐、纤维内窥镜、B超、CT等的诊断价值不大,对疑为小肠肿瘤出血者,需进一步行DSA、X线全消化道钡餐、小肠气钡双重造影等辅助检查。在定位小肠出血后,应积极果断地择期或急诊手术处理,勿将时间耗费在过多过久的术前检查诊断上。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医务工作者对小肠生理和病理方面的认识逐渐丰富,对小肠疾病的治疗亦有了进展。在小肠非肿瘤性疾病中,需外科手术治疗者主要有:肠道畸形及其他原因的新生儿肠梗阻、小肠穿孔、肠道出血、坏死性肠炎、克隆氏病等等。致于一般肠梗阻疾病,包括肠套叠、肠扭转等专著甚多,在此不多赘述。  相似文献   

13.
小肠出血66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肠出血一直是临床上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我们总结了1983~1998年以下消化道出血收治并诊断为小肠出血的病人共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常见的出血病因和各种检查手段,以提高对本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断。1临床资料本组共收治66例以“小肠出血”为诊断的病人,男43例,女23例。年龄10个月至70岁,平均41.3岁。发病距就诊时间6小时至21年。全部病人都有程度不同的下消化道出血,从黑便到大量鲜红色血便。首先经胃镜排除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再经结肠镜排除结直肠出血并确定出血来源于回盲部以上部分,以“小肠…  相似文献   

14.
小肠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邱钢  黄庆荣 《腹部外科》2004,17(1):32-33
目的 探讨小肠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作者回顾分析自 1 979~ 2 0 0 0年收治的小肠出血性疾病 4 5例 ,均经单项或多项检查手段及手术探查证实。结果 采用动脉造影、核素扫描、小肠钡灌、小肠镜等手段发现良性疾病 38例 ,恶性疾病 7例。肿瘤占小肠出血比例最大。结论 血管造影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并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本组血管造影 2 0例 ,1 5例阳性。对诊断不清 ,一次出血量不大的病例剖腹探查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下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原因较复杂,特别是小肠段出血较少见,约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3%~5%[1],且病因难以确定。尽管内镜和影像诊断水平不断提高,但小肠出血的诊断仍是一棘手问题。为加强对小肠出血的认识,现将我院2例少见病例结合文献分析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6.
小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急性出血腹部少有阳性体征,临床上诊断较难。虽然目前有胶囊内镜及双气囊小肠镜能够对小肠出血作出诊断,但急性出血期亦很困难,治疗也很棘手。  相似文献   

17.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的3%~5%,主要发生在小肠部位。传统的检查方法常常难以到达出血部位,而小肠镜,特别是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的问世,不断增加了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确诊率,并且可直接在镜下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小肠出血约占全消化道出血病例的3%-5%.其常见的病理改变包括:血管畸形、肿瘤、息肉、憩室、溃疡、感染和药物等所致的小肠出血.由于小肠出血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各异,距消化道两端较远,加之缺乏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故临床上往往长时间得不到确切定位诊断。我们自1996年7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急性小肠出血患者45例,其中急症手术20例,急症手术患者均采用亚甲蓝经肠系膜上动脉注入方法判断定位小肠出血位置,  相似文献   

19.
小肠出血通常指Treitz韧带至回盲瓣之间的肠道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较少见,约占消化道出血的3%~5%。其中,小肠大出血约占消化道出血的0.4%,是消化道出血诊断的难点。  相似文献   

20.
小肠出血6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肠出血的原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小肠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小肠出血原因中肿瘤占首位(29/67),良、恶性肿瘤差异不明显,其他原因依次为炎性肠病(15/67),小肠憩室(12/67)及血管病变(7/67),分别有18、17和10例病人经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素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确诊,18例剖腹探查确诊,全组病人均经手术治疗,以肠段切除为主要手术方法。结论:小肠出血原因肿瘤占首位,其次分别为炎性肠病,小肠憩室及血管病变,小肠气钡双重造影,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及核素扫描为诊断小肠出血的主要手段,剖腹探查对常规检查难以确诊且又高度怀疑小肠出血的病人也是一种主要诊断手段。小肠出血治疗以药物,内镜治疗为首选,如效果不佳则行手术治疗,主要为包括病变在内的肠段切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