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形成原因的阶段性研究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多角度研究及探讨胆管色素结石的成因。方法1997—2006年10年间围绕原发胆管结石成因的研究包括对胆管结石及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电镜观察:对胆管结石术后病人,放射性核素检测肠胆反流;同样利用该同位素,检测胆系病人肠道通透性;使用金黄地鼠制造胆囊色素结石模型,观察内毒素含量及二胺氧化酶变化,评价肠道黏膜通透性与胆结石的关系;调查胆管结石与胆囊切除术间的关联;观察门奇静脉断流术前后Oddi括约肌运动功能的变化;研究肠胆反流及胆汁排出速度的变化对胆管结石形成影响;钡餐造影研究十二指肠降段憩室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间的关联;观察药物对Oddi括约肌收缩及胆道压力的影响。结果对原发性胆管结石病人结石及胆汁细菌培养表明,胆石中需氧菌阳性率29/30(96.7%);胆汁中需氧菌阳性率33/35(94.2%)。经扫描及透射电镜亦观察到结石内有细菌存在。放射性核素检查发现胆道残石病人中44/123(35.8%)存在明显的肠液反流。胆管色素结石病人肠壁通透性明显升高。胆囊色素结石模型提示金黄地鼠血清中内毒素含量显著高于造模前水平,二胺氧化酶测试亦表明肠黏膜通透性显著升高。调查发现618例胆管结石病人中既往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者约占12%。切断迷走神经可使消化间期Oddi括约肌张力减低,餐后Oddi括约肌舒张延迟。核素显像对EST前后胆汁排出情况的研究发现,Oddi括约肌切开后胆汁排出明显加快。钡餐造影显示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在胆管色素结石病人中的发生率较高。多种药物可影响Oddi括约肌的运动功能。结论Oddi括约肌受神经体液因素影响,其结构、功能异常是诱发肠胆反流、胆道感染乃至胆管色素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肠道黏膜通透性增高、细菌易位亦与胆管色素结石的形成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Oddi括约肌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u SD  Yu H  Wang HL  Su Y  Zhang ZH  Sun SL  Kong J  Tian Y  Tian Z  Wei Y  Jin HX  Jin JZ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8-61
目的探讨Oddi括约肌结构及功能异常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胆道术后留有T型管的患者123例,使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判断是否存在肠胆反流,以此将患者分为反流组及非反流组,检测空腹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随机选取53例使用胆道镜测压。采用钡餐透视观察胆管色素结石、非胃肠胆道疾病、胆囊息肉、胆囊胆固醇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发生率;十二指肠镜观察原发性胆管色素结石、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继发于胆囊结石的胆管结石、胆管末端和乳头部炎症狭窄、胆管末端癌和乳头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患者的十二指肠憩室内(旁)乳头的发生率。结果123例行胆道取石T型管引流术后的患者中有44例检测到十二指肠胆道反流(35.8%),反流组Oddi括约肌基础压(SOBP)、收缩波幅(SOCA)、胆总管压(CBD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反流组血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低于无反流组及对照组(P〈0.01)。血胃动素与SOBP、血胃泌素与SOBP及CBDP呈正相关。钡餐摄影显示胆总管色素结石患者十二指肠降段憩室发生率达36.62%,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胆管胆色素结石患者十二指肠憩室内(旁)乳头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于胆囊结石的胆管结石组、胆管末端和乳头部炎症狭窄组及胆管末端癌和乳头癌组(P〈0.05)。结论胆管色素结石患者存在明显的肠胆反流和胆系感染,Oddi括约肌结构与功能状态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密切相关,其解剖及功能异常是胆管色素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胆源性胰腺炎指各种胆道疾病引起的胰腺炎,包括胆道系统结石等引起的胆石性胰腺炎和胆胰合流异常、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等引起的非胆石性胆源性胰腺炎。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指南和学者建议行胆囊切除术。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仍发生胰腺炎。随着胆胰外科和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完善,我们对这一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发现部分非结石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隐匿性胰胆反流和其他胆胰汇合部疾病,内镜下胆胰分流等手段措施可取得良好效果。胆源性胰腺炎病因多样,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多思考胆囊以外病因,行胆囊切除应理性,应遵循个体化诊治原则进而使患者获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1 标准①胆管与胰管十二指肠壁外合流;②共通管>15mm;③胆汁中淀粉酶高,大于1000U。分为:①胆管进入胰管;②胰管进入胰管;③合流异常与先天性胆管扩张、胆囊癌、胆石症、胰腺炎、胰腺结石有一定关系。2 胆囊管合流异常发生率166%;低位合流;胆囊管长;胆汁淤滞———胆石形成,引起Mirizzi综合征及分叉口部结石;胆囊管合流部与胰管开口部距离短,胰液易经胆囊管逆流→胆囊管扩张胆囊癌胆胰管合流异常@何振平1.BoydenEA .Theanatomyofthecholedochoduodenaljunctioninman .SurgGynecolObstet,195 7,10 4:6 41.…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LRCL)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术前胆囊最大收缩率≥30%的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行LC(LC组)和LRCL(LRCL组),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管损伤、胆总管内径、肝功能异常、脂肪泻、胆汁反流性胃炎、腹痛等情况,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漏、胆管损伤、残余结石,无死亡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CL组术后胆总管内径、胆总管结石发生率、肝功能异常、脂肪泻、胆汁反流性胃炎及腹痛发生率均明显小于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LC后胆囊功能丧失,术后3年内腹胀、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等消化道症状,以及胆总管结石、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增高;而LRCL保留了胆囊功能,术后3年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6.
27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2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对2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施行胆囊切除并经胆囊管切开、扩张,置入纤维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并用网篮套取结石。 患者均于术后约1周痊愈出院。无胆瘘、黄疸及胆管内残留结石等并发症。17例随访6~8个月,无结石残留或复者。提示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切开行胆总管取石手术简单、易掌握,是安全、有效的胆管结石取出方法,特别是对于继发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可减少T型管引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对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在轻至中度胆石性胰腺炎的作用尚有争论,术前常规ERCP可检出胆总管结石的存在,但有并发症危机而延误胰腺炎治疗;选择性术后ERCP仅在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总管结石病例中施行,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常规术前ERCP,又且也有经内镜取石失败的可能。作者进行随机前瞻性临床研究以评估手术前后ERCP在轻至中度胆石性胰腺炎中的作用。取美国加州Harbor-UCLA医疗中心于1994~1996年收治的胆石性胰腺炎病例随机分成(1)术前ERCP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和术中胆管造影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管结石嵌顿的经验。方法:对42例患者行腹腔镜探查/治疗,7例中转开腹,35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1例术后出血,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结石落入胆总管,术后行EST取石痊愈;4例术后出现胆漏,经通畅引流痊愈。29例随访0.5~5年,无胆管炎、胆管狭窄及残余结石情况发生。结论: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管结石嵌顿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急性胆石性胰腺炎82例的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82例急性胆石性胰腺炎早期手术时的胆道系统和胰腺病理改变。结果表明:重症胰腺炎病理改变占20.9%,住院期间死亡率3.7%。胆囊结石发现率为85.5%,其中多数性结石占71.1%,胆总管结石发现率为36.8%,胆管扩张占53.8%;胆囊管明显变粗,推测曾有过胆囊排石者占26.4%;68例术后造影发现有胆-胰汇合异常长型通道者占20.1%,胆管远段狭窄占9.3%。以上资料说明急性胰腺炎诱发因素与反复胆囊排石导致胆管结石梗阻和胆管狭窄有明显关系,也与胆胰汇合异常有关(三种因素共占64.4%)。作者认为若胆石性胰腺炎诊断明确,早期手术对愈后有利。  相似文献   

1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处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14例LC术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胆囊管残端漏2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管残余结石10例,胆管损伤1例.5例胆管残余结石,均于术后3~5d行内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0年11月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的患者58例。结果 58例患者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术后胆管狭窄,1例再手术,1例钛夹夹闭不全致胆囊动脉出血,立即开腹止血;55例随访1~18个月,平均6个月,无胆管炎症状等相关并发症及结石再形成。结论经腹腔镜行胆囊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痛苦轻、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但也存在出血、胆瘘、胆管损伤、感染及邻近大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其机率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LC后并发8例胆漏的诊治经验。结果 LC后8例胆漏病例中肝外胆道损伤2例,肝总管壁电凝烧灼伤1例,胆囊床毛细胆管渗漏3例,迷走胆管漏1例,胆囊管钛夹脱落1例。均经相应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迷走胆管损伤及胆囊管残端钛夹脱落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主要原因,建立通畅的腹腔引流,行胆总管修补、T管支持引流或胆肠吻合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漏、预防并发症出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1例非肝移植胆管铸型患者的诊治过程。方法 对1例非肝移植胆管铸型患者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1例非肝移植胆管铸型患者经生化检查、胆胰管水成像(MRCP)、上腹部CT等检查诊断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胆总管结石伴低位胆管梗阻。采取开腹胆道探查、胆道镜检查取石、胆囊切除、T管引流手术治疗。术中见胆囊缩小,与周围大网膜膜性粘连,肝十二指肠韧带水肿,胆总管扩张呈充盈状态。胆道镜下见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肝外胆管壁炎性水肿较重,大量纤维素附着;胆总管末端通畅,可见胰管开口,进而诊断为胆胰合流异常。以胆道镜从胆总管内取出1枚结石,约2.0 cm×1.5 cm× 1.0 cm大,质硬,表面光滑;另取出1枚胆管铸型,约3.5 cm×0.3 cm×0.3 cm大,质脆易碎,表面粗糙。该患者的手术顺利,切除胆囊术后病理学检查示慢性胆囊炎改变。术后恢复良好,未出现胆汁漏、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复查上腹部CT提示无结石复发,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结论 非肝移植胆管铸型较少见,胆胰合流异常是非肝移植胆管铸型和胆管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胆道镜是清除胆管铸型和观察胆管内结构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急诊胆囊切除(LC术)中行胆道造影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本院接受急诊胆囊切除术的15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5例患者施行LC术,其中1例为胆肠内瘘(胆囊管与十二指肠形成内瘘),予以开腹行胆囊切除+肠修补手术。17例患者在造影时发现胆总管结石,即行胆总管探查,后置入"T"管引流。另10例胆道造影时未见明显胆管内结石及胆管解剖走行异常。结论在术中发现胆囊三角解剖不清晰或怀疑有胆管结石患者,首先考虑行胆道造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5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后胆外瘘的临床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2013年9月5例肝内胆管结石行肝切除术后发生胆外瘘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胆外瘘患者行瘘管空肠襻式吻合术,均痊愈出院。随访10~26个月,无反流性胆管炎发生,无胆瘘再次发生。
  结论:瘘管空肠襻式吻合术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肝切除术后胆外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逆行胆道引流术在原发性胆管结石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在原发性胆管结石手术中保留胆囊的手术方法。方法:对21例原发性胆管结石病人在手术中逆行经胆道置管引流术。其中10例肝外胆管结石者在明确胆道远端通畅、结石已取净、胆囊无增厚粘连及结石后,逆行穿刺经右肝置管外引流。另11例肝内胆管结石者,行肝部分切除,经肝断面胆管残端或联合总胆管切开探查取石,从肝断面胆管残端置管逆行引流,切开的总胆管原位缝合关闭。结果:术后经引流管造影显示肝外胆管无明显狭窄及成角,胆囊显影良好。术后随访6个月-9年,B超检查无胆管狭窄及复发结石,所有保留的胆囊未形成结石。结论:两种逆行引流术式对肝外胆管及保留的胆囊无不良影响;原发性胆管结石术后保留的胆囊内不易形成结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胆胰管内窥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21例急、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或可疑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者,在开腹胆囊切除术中应用德国PolyDiagnost公司组合式、软性、可旋转纤维内窥镜(外径F8)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结果 2例肝内胆管结石,用套石篮顺利取出。胆总管结石14例,其中6例经胆囊管顺利取出,4例钬激光击碎结石取出,2例行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微切开取石,未成功2例,行传统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5例未见明显结石及十二指肠乳头狭窄。术后胆漏1例,无胆道残余结石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应用胆胰管内窥镜经胆囊管进行肝内外胆管探查,避免了胆总管切开和放置T管,提高了胆道结石诊断的准确率,是一种安全简便、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内镜在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病因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86例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病人行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明确病因后,对胆管结石者行括约肌切开术(EST)和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后取石;对乳头炎性狭窄者行EST或EPBD治疗;对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和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SOD)者行EPBD治疗;对乳头肿瘤和肝门胆管癌行胆管内支架(EMBE);对化脓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总管多发结石、结石难以一次取净及术后胆瘘、胆管中段狭窄者行ENBD。结果 371例(96.1%)ERCP成功。未发现异常30例。胆管结石243例,235例经1-3次内镜取石后取净。乳头炎性狭窄39例,经EST或EPBD治疗1次成功。乳头旁憩室压迫乳头开口9例,SOD 7例,行EPBD治疗1次成功。胆管中段狭窄16例,11例行ENBD成功。乳头肿瘤6例,肝门胆管狭窄5例,行内支架治疗后黄疸减退。胆囊切除术后胆瘘6例,行ENBD治疗成功,避免再次外科手术。胃十二指肠溃疡6例。胆囊管结石残留4例。总的并发症发生率5.7%。结论 ERCP能及早发现胆囊切除术后问题确切病因并给予相应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前认为胆色素结石的成因与胆汁淤积,加上胆道细菌产生的外源性β-葡萄糖苷酶分解胆汁中的结合胆红素等诸多因素有关,而且许多研究都认为胆道细菌的来源与Oddi括约肌松弛导致肠胆反流有着密切的关系。笔者总结目前研究现状并结合自己的相关研究与思考,探讨肠胆反流与胆管色素结石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胆管良恶性梗阻或先天性扩张行胆肠Rouxen-Y吻合术是临床常用的术式,既可解除胆道梗阻,又可避免胆肠反流的发生,疗效确切可靠。然而胆管横断后的远端残余胆管作为引流胰液的通道,可出现胰液聚集,甚至形成胰源性结石而影响胰液的排出,笔者近期收治了1例胆肠吻合术后远端残余胆管形成胰源性结石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患者,经十二指肠镜下手术治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