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细胞DNA倍体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细胞DNA倍体变化的特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1 805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细胞DNA的含量.结果在1 805例恶性实体瘤患者的外周血细胞中,有51例出现了DNA异倍体细胞,其检出率为2.83%.在这51例患者中,DNA异倍体的DI值为1.21±0.25,DNA异倍体细胞在血细胞中所占百分比为28.87%.DNA异倍体患者的肿瘤转移率、未手术率和未化疗率均显著高于二倍体患者(P<0.05).结论恶性实体瘤患者外周血液中确实存在一定比例的肿瘤细胞,而且其检出率与恶性实体瘤的某些临床生物学行为及临床治疗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以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0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均为复治病例.化疗方案均选用多西他赛加DDP方案,合并脑转移患者再联用司莫司汀.每例化疗持续2个周期以上,共68个周期.结果30例化疗患者CR 1例,PR 20例,SD 7例,PD 2例,总有效率(CR+PR)70%.主要剂量限制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3.3%.结论多西他赛是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安全可靠的抗癌药物之一,毒副反应轻,患者易耐受,疗效满意,可以作为第二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3.
消化系统双原发癌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双原发癌 (doubleprimarycarcinomas)是指同一个体先后患 2种原发性恶性肿瘤 ,它属于多原发癌的范畴。 1998年 8月至 2 0 0 0年 8月我院收治了 10例发生于消化系统的双原发癌患者 ,现将其发病特点及诊治原则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消化系统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见表 1,其发病时间及生存状况见表 2。表 1  1 0例消化系统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性别年龄 (岁 ) 第一原发癌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第二原发癌部位病理类型治疗方法  1 男 65胃窦低分化腺癌根治术乙状结肠腺管癌肠段切除术 化疗2 女 54胃窦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淋巴瘤合并实体瘤的多原发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省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4例淋巴瘤合并实体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例患者均经术后多部位标本或多部位穿刺标本病理学检查确诊, 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例, 霍奇金淋巴瘤1例;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2例, 肾透明细胞癌1例, 前列腺腺癌1例。给予不同方案化疗后, 2例完全缓解, 1例部分缓解, 1例正在治疗中。结论淋巴瘤合并实体瘤少见, 主要依靠病理学诊断, 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需提高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1 化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1.1 适应症 (1)病变范围不宜以局部手段(手术或放疗)治疗者,如已有远处转移的Ⅳ期患者行姑息性治疗; (2)具有手术或放疗指征,但因某些禁忌症不能实施手术或放疗者,如肺癌患者心、肺功能严重受损; (3)全身性肿瘤,如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及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或有广泛亚临床微小转移灶的实体瘤如小细胞肺癌等应以化疗为首选治疗,或某些化疗效果较好的实体瘤进行根治性治疗;  相似文献   

6.
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总结恶性胸腺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superiorvenacavasyndrome,SVCS)的外科治疗经验,回顾性分析30例恶性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采用胸骨正中劈开切口;术中尽量切尽肿瘤及受侵组织;术后局部放疗加含DDP的全身化疗。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失访3例,5例分别于术后20~31个月死亡,22例存活至今。初步研究结果提示,手术治疗是恶性胸腺瘤合并SVCS的首选方法,术后应辅助局部放疗及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7.
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Wu GH  Chen FJ  Zeng ZY  Li H  Lin GW  Song M  Wei MW  Xu GP  Yang AK  Chen WK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3):275-277
目的 探索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08例鼻咽癌患者因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小组108例患者中,鳞状上皮癌43例,占39.8%;肉瘤类26例,占24.1%;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4例,占13.0%;腺样囊性癌12例,占11.1%;甲状腺乳头状腺癌8例,占7.4%;恶性黑色素瘤5例,占4.6%。手术治疗50例,放射治疗32例,全身化疗18例,诱导化疗并手术治疗8例。手术组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4.0%和36.0%,放疗组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4.4%和18.8%。结论 放射诱发的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如具备手术适应证,应首选外科治疗。与治疗第一原发癌一样,积极治疗第二原发性恶性肿瘤同样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纵隔原发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年至2013年收治的生殖细胞瘤患者,筛选纵隔原发恶性生殖细胞肿瘤,采集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预后.结果:经病理确诊生殖细胞瘤患者共1 523例,原发于纵隔163例,其中恶性14例,包括精原细胞瘤6例,非精原细胞瘤8例.病人接受手术、放疗及化疗的综合治疗.精原细胞瘤患者生存时间优于非精原细胞瘤患者(P=0.015).结论:精原细胞瘤患者生存优于非精原细胞瘤患者.手术对纵隔原发恶性GCT的价值仍难以断定,需要仔细评估疾病的具体情况.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应当是此类病人的主要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合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特点、有效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HIV感染合并APL及1例HIV感染合并CM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患者为26岁男性,彝族,同时诊断HIV感染合并APL,采用亚砷酸诱导缓解治疗,在治疗第8天因脑功能障碍死亡.另一例患者为45岁男性,汉族,同时诊断HIV感染合并CML,采用羟基脲及干扰素治疗,3个月后病情进展至急变期,进行联合化疗后病情进行性加重,后期死于肺部多重感染(真菌合并卡氏肺囊虫)、呼吸衰竭.结论 HIV感染合并急、慢性白血病患者治疗效果较差,并发感染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以多西他赛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30例晚期实体瘤患者均为复治病例。化疗方案均选用多西他赛加DDP方案,合并脑转移患者再联用司莫司汀。每例化疗持续2个周期以上,共68个周期。结果:30例化疗患者CR1例,PR20例,SD7例,PD2例,总有效率(CR PR)70%。主要剂量限制毒性为骨髓抑制,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3.3%。结论:多西他赛是治疗晚期恶性实体瘤安全可靠的抗癌药物之一,毒副反应轻,患者易耐受,疗效满意,可以作为第二线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阻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0、200、400、800、1600 nmol/L的STAT3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JSI-124作用于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用半数抑制浓度的JSI-124作用于Raji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 3)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随着JSI-124作用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为(615.62±52.98)nmol/L,故后续选用600 nm/L的JSI-124作用于恶性淋巴瘤细胞。600 nm/L作用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0 nm/L作用组(P﹤0.01)。600 nm/L作用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0 nm/L作用组,G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0 nm/L作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 nm/L作用组p-STAT3、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0 nm/L作用组,cleaved 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0 nm/L作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阻断STAT3信号通路可促进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联合足量长疗程预激方案诱导缓解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8年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2例复发难治AML患者,采用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其中15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AG预激方案治疗,17例采用地西他滨联合CHAG预激方案治疗,具体为:地西他滨25mg,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3天;阿糖胞苷10~15 mg/m^2,静脉滴注,每12 h 1次,第4天至第17天或更长;高三尖杉酯碱1 mg/m^2,静脉滴注,第4天至第10天或更长;阿柔比星8~10 mg/m^2,静脉滴注,第4天至第11天或更长;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00~200 μg/m^2,皮下注射,化疗前1 d开始,根据血象调整。观察疗效和患者不良反应。结果3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29例(90.6%),部分缓解(PR)3例(9.4%),总反应(CR+PR)率为100.0%(32/32)。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组CR 13例,地西他滨联合CHAG方案组CR 16例,两组患者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及发热等,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媛  惠双  张成辉  郭宏强  贺海发  杨如玉 《癌症进展》2019,17(8):965-967,985
目的分析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98例宫颈癌患者和同期2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GINS2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并探讨GINS2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P<0.01)。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织中GINS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TMN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INS2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3年生存率高于GINS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P<0.05),生存期长于GINS2蛋白阳性患者(P<0.05)。结论 GINS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和阳性表达率较高,其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促进作用,并且其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TMN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的预后均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典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误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DLBC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全血细胞减少,无浅表淋巴结肿大,影像学检查可见脾大及全身多发骨质代谢增高,无法进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及脾切除病理诊断,结合多次骨髓穿刺、活组织检查、流式免疫分型、基因重排、影像学检查等诊断为DLBCL,给予联合化疗后病情快速缓解.结论 以全血细胞减少为首发表现的DLBCL较为少见,应注意鉴别原发骨髓的DLBCL及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全面准确地应用各种实验室技术明确诊断,并在治疗后及时评估疗效,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5.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临床治疗以传统化疗为主,但疗效有限,部分患者因体能状态差及合并疾病而不能接受化疗。近年来,免疫治疗在AML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文章对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ASH)年会报道的AML免疫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研究发现,基因改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分子靶向治疗提供了靶点。由于传统化疗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进入临床或正在开展临床试验。文章就第60届美国血液学会年会报道的几种分子靶向药物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是由浆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一系列溶骨性改变,包括骨骼疼痛、高钙血症、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起病隐匿、误诊率高,预后差。其核心机制主要是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成骨细胞被抑制导致的骨模型稳态失衡。近期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骨细胞是调节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的中心,且MMBD的发生受某些因子调控。文章对MMBD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玲  张安姌  李潜 《癌症进展》2019,17(13):1515-1518
目的探讨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影像特征和相关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单纯型黏液癌患者,分析其乳腺超声声像图特征和乳腺钼靶检查结果,以及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表达水平。结果超声诊断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符合率为59.62%,肿块多表现为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完整,边界清晰,肿块内部较少出现钙化,但大多数肿块内部可见较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RI)较高,平均RI 为(0.81±0.13);67.31%(35/52)的患者肿块周边出现回声增强表现,17.31%(9/52)的患者检查时发现腋窝淋巴结肿大。39 例患者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其中Luminal B 型患者的比例最高(74.36%,29/39),其次为Luminal A 型(20.51%,8/39),HER2 阳性型的比例较低(5.13%,2/39),未出现三阴性患者。Luminal A型患者合并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比例为25.0%,高于Luminal B型及HER2阳性型患者的13.79%和0%。结论肿块后方或周边回声明显增强(“亮环征”)、肿块内部血流较丰富及RI 值较高是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特征性表现。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单纯型黏液癌的超声表现不同,Luminal A型患者更倾向于良性结节的超声表现,HER2 阳性型患者更倾向于恶性结节的超声表现,Luminal B 型患者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他莫昔芬和来曲唑对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数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将53例接受术后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他莫昔芬组(接受他莫昔芬治疗)22例和来曲唑组(接受来曲唑治疗)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患者内分泌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外周血MDSC的相对数和绝对数;应用体外培养体系分析并比较两组MDSC对T细胞增殖水平的影响。结果内分泌治疗前,他莫昔芬组与来曲唑组患者的MDSC相对数、绝对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来曲唑组患者的MDSC相对数、绝对数分别为(3.09±1.91)%、(1.73±0.35)×106/ml,均明显低于他莫昔芬组的(9.65±3.50)%、(2.92±1.18)×10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来曲唑组患者的外周血经MDSC处理后CD3+T细胞的增殖水平为(65.93±17.48)%,明显高于他莫昔芬组的(30.25±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他莫昔芬比较,乳腺癌患者术后接受来曲唑治疗,可降低MDSC的数量并抑制其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在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效果及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48例接受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治疗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昂丹司琼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手术前及术后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手术前后,比较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 h,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观察组患者IFN-γ、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手术前,IL-10水平明显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IL-10、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嗜睡及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肺癌术后患者的镇痛效果较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免疫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