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Kasai术式在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 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间,对7例Ⅲ、Ⅳ型肝门胆管癌行Kasai术式进行手术.结果 3例胆漏,其中2例量少,引流5~7天后停止,1例较多,每日约100~ 200 ml,4周后自行愈合.1例切口感染,2例出现腹水,给予营养支持、保肝、利尿等治疗后痊愈.结论 选择性Kasai胆肠内引流术式应用于Ⅲ、Ⅳ型肝门胆管癌切除中方法简易、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2.
BismuthⅢ型肝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肝BismuthⅢ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时,需要伴同切除肝脏的范围。方法:对两家医院近两年半来收治的BismuthⅢ型肝门胆管癌31例进行分析。其中21例行根治性切除者,伴同左半肝切除11例,伴同右半肝切除5例,胖同右三叶切除2例Ⅳ肝段切除3例。与上述各种肝切除合并作尾叶切除者9列。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并发膈下脓肿2例,经穿刺置管引流治愈;并发肝衰腹水8例,其中右半肝切除后3例,左半肝切除后3例,右三叶切除后2例,均经强化护肝治疗、反复多次输注血浆和白蛋白治愈;并发胆漏3例,经保守引流而愈。施行Ⅳ肝段+尾叶切除的3例顺利恢复,无并发症。结论:BismuthⅢ型肝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伴同肝切除的范围应根据肿瘤所在的确切部位以及同侧门静脉有无受侵犯而定,尽量避免大范围的肝切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初步治疗经验。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1个医疗组收治的20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中及术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例中行手术切除15例,切除率为75%。其中行根治性切除术10例,非根治性切除术5例;行左三肝+尾叶切除(右前右后肝管成形、肝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7例,行扩大右半肝切除+尾叶切除(左外左内肝管成形、肝管-空肠吻合+空肠-空肠Roux-en-Y吻合术)6例,行肝方叶切除(左外内、右前后肝管分别整形后行2个胆-肠吻合术)2例;其中2例因总胆红素>400 mmol/L而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和门静脉栓塞(PVE)后再手术,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另1例行非根治性切除术。不能切除者5例,其中3例因发生肝脏及远处广泛转移,行术中PTCD,另2例因肿瘤侵犯门静脉左右支,行术中T管引流、联合术后PTCD。行手术切除者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术后生存时间1~3年,平均1.5年;肿瘤未切除者生存3~6个月,平均4.2个月。本组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对于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术前应精确评估,力争切除肿瘤,解除胆管梗阻;如不能一期切除则行PTCD和PVE,力争二期切除。  相似文献   

4.
肝门部胆管癌也称高位胆管癌或近端胆管癌,发病率占肝外胆管癌的58%~75%,且呈逐年上升趋势[1]。其生长特点为在胆管黏膜下层沿胆管壁纵向生长,透壁性浸润并向胆管周围组织放射状扩散,同时造成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2]。由于起病隐匿,解剖关系复杂、恶性度高,早期发现困难,患者就诊时病变往往发展为中晚期,近一半患者失去治疗性切除机会[3]。未切除肿瘤患者通常诊断后1年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胆道梗阻导致肝衰竭或胆道败血症。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但肝门部胆管癌仍被认为是肝胆外科领域的一个严峻挑战。对于Ⅲ、Ⅳ型肿瘤,即使采用局部肿瘤切除术加半肝或尾状叶切除术,胆肠吻合,效果仍较差[4];且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手术创伤大、花费高昂,而总生存期并未明显延长。本文就近年来Ⅲ、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新的进展、认识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术前门静脉栓塞(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在Ⅳ型肝门胆管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肝胆脾外科术前行PVE的2例Ⅳ型肝门胆管癌进行分析。结果 2例均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解除梗阻性黄疸,PVE诱导剩余肝体积代偿增生后,未来剩余肝(future liver remnant,FLR )与全肝体积(total liver volume,TLV)之比分别为49.7%、43.7%,较PVE前分别增加7.9%,5.4%。2例行右半肝及尾状叶切除、肝门胆管癌根治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至今分别无瘤生存18、19个月。 结论 PVE能够安全有效增加FLR,从而增加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肝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胆肠桥式吻合治疗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的治疗方法。方法 1992年1月至1997年1月采用胆肠桥式吻合术治疗该病12例。结果 该术式简单、实用、减黄效果满意。结论 胆肠桥式吻合是治疗不能切除的肝门胆管癌的较理想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方法对12例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施行包括部分肝脏、受侵门静脉和肝动脉在内的整块切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9例(75%)获根治性切除,3例(25%)为姑息性切除。术后发生胆漏、肝功能不全和肺部感染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中位随访5年。9例获根治性切除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8.8%(n=8)、55.6%(n=5)和44.4%(n=4),最长存活已达9年。获姑息性切除(n=3)和同期仅放置胆道内支架者(n=5),平均中位生存8.2和9.1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左肝叶和受侵门静脉干联合整块切除能显著提高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只有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才有可能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根治性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根治性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术中及术后情况,并随访观察。结果 15例肝门部胆管癌病人中13例行完全腹腔镜手术,2例病人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404.3±62.8)min,术中出血(502.0±133.8)mL,术后住院时间为(9.6±2.7)d,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3.2±0.8)d。术后淋巴结检出数目为(9.5±2.6)枚,1例发现N2淋巴结转移。术后发生胆漏1例,大量腹腔积液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所有病人均获得随访,截至2018年5月,随访时间为6~60个月,死亡4例。结论 通过术前充分评估及术中探查制定相应手术策略,并且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由具备丰富腹腔镜手术经验的医生主持操作,腹腔镜技术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病人相对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术中淋巴结清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0%以上。以往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低,治疗效果差。近年来联合肝叶切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的根治性手术理念被广泛接受和采用,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治疗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7年间诊断肝内胆管癌(ICC)并接受手术治疗病人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探讨术中淋巴结清扫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经手术治疗的265例ICC病人资料。结果 共纳入265例病人,男性175例,女性90例。年龄22~86岁,中位年龄56.5岁。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全部病人1、2、3年无瘤存活率分别为50%、29%、20%,中位无瘤生存时间11.9个月;1、2、3年总存活率分别为 77%、47%、36%,总中位生存时间22.8个月。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人无瘤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糖尿病史、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肿瘤周边子灶、淋巴结是否清扫;病人总体生存的影响因素包括术前CA19-9高水平、肿瘤直径≥5 cm、血管侵犯、淋巴结是否清扫。分组对比经倾向评分匹配(PSM)后,淋巴结清扫组及未清扫组各77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组68%、47%、36% vs.未清扫组31%、13%、6%(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组22.2个月 vs.未清扫组9.2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组91%、75%、56% vs.未清扫组71%、30%、21%(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组46.8个月vs.未清扫组17.0个月。剔除清扫组淋巴结阳性病人,比较清扫组中淋巴结病理学诊断阴性与未清扫病人生存情况,PSM后:清扫淋巴结阴性组及未清扫组各50例。1、2、3年无瘤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77%、60%、52% vs.未清扫组32%、22%、15%(P<0.05),中位无瘤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38.1个月vs.未清扫组9.0个月。1、2、3年总存活率:清扫淋巴结阴性组94%、82%、74% vs.未清扫组68%、40%、28%,(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清扫淋巴结阴性组54.0个月vs.未清扫组18.9个月。病人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术前CA19-9高水平是影响病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中淋巴结清扫可改善ICC病人预后。术前无法明确淋巴结转移,但评估肿瘤可行根治性切除的ICC病人,伴随术前CA19-9水平较高、肿瘤直径较大时,术中应积极常规进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评价肝门部胆管癌扩大肝切除术前行门静脉栓塞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门静脉栓塞手术切除术与非门静脉栓塞手术切除术后结果.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10月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57例,分为两组,将预保留肝占全肝体积<50%、术前接受门静脉栓塞(PVE)者设为PVE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56.48...  相似文献   

14.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与发展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肝外胆管癌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向 ,原因是多方面的 ,而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的 50 %以上 ,误诊率高 ,尚是外科治疗上的难题。1 957年Klatskin描述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具有临床特征的肿瘤 ,外科治疗可能收到较好效果。在我们的经验中 ,只有很少情况下肝门部胆管癌有十分缓慢的进程[1 ] ,而就绝大多数患者而言 ,手术后复发率很高 ,长期治愈的极少。解放军总医院 1 986~2 0 0 2年间治疗 2 91例肝门部胆管癌 ,1 986年 1月至1 9 99年 1月 ,共 1 57例 ,1 999年以后为 1 34例。我们对确诊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治疗抱有积极态度。无手术禁忌证的患…  相似文献   

15.
16.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管系统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其位于左右肝管或其汇合部及肝总管部位,可沿胆管向近远端生长或浸润胆管壁至周围组织,且淋巴结受累比例也较高。有文献[1-2]报道,淋巴结阳性率在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中为31%~58%,故在董家鸿等[3-4]提出的针对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手术的“围肝门切除”中区域淋巴结清扫是其基本内容;与此同时,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已被证实为影响肝门部胆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如Bagante等[5]报道,淋巴结转移阳性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2.9%、25.4%和15.4%,而淋巴结转移阴性者上述生存率分别为80.2%、44.8%和22.4%,差异明显。因此,淋巴结清扫对判断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预后及是否需要辅助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然而肝门部胆管癌的淋巴结清扫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②最少应获取的淋巴结数量;③最适合作为预后评估的指标。笔者就上述问题进行回顾分析并介绍笔者自己的淋巴结廓清的原则和流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如何选择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适当的治疗方法,并总结手术技巧,延长生存时间,保证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及术式选择等。结果:手术切除率为26/32(81.2%),1,2,3年存活率别为6/7(85.7%),4/6(66.7%),(3/6)50%;7/9(77.8%),3/7(42.9%),1/7(14.3%);6/10(60%),2/10(20%),0;三组之间均成呈显著差异(P<0.01),其中,R21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5.5±6.1m,行内引流及外引流的15例,1年存活率分别为33%。结论:Ⅳ型肝门部胆管癌部位特殊,手术力争行联合尾状叶的扩大半肝或中肝叶切除,如供体许可,也可选择肝移植,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18.
19.
肝门部胆管癌(Klaskin瘤)起源于左右肝管汇合处或左右肝管,邻近肝动、静脉和肝实质,易侵犯肝门部血管、神经、淋巴和周围肝组织,故根治性切除率低。临床上常用Bismuth-corlette分型,Bismuth-corletteⅢ型是指肿瘤已侵犯右肝管(Ⅲa)或左肝管(Ⅲb)。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经联合肝切除治疗的Ⅲ型肝门部胆管癌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Ⅲ型肝门胆管癌的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0例Ⅲ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0例患者中,行手术切除60例,行姑息性支架或u管支撑引流49例,行经皮经肝胆管外引流14例,未治疗47例。60例手术切除患者中,R0切除50例,R1切除10例。手术切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手术切缘(HR=4.621,95% CI:1.907-11.199,P=0.001)、肝叶切除(HR=3.003,95% CI:1.373-6.569,P=0.006)及淋巴结转移(HR=2.792,95% CI:1.393-5.598,P=0.004)与预后均相关。所有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显示,治疗方法【R0切除(HR=0.177,95% CI:0.081-0.035,P〈0.001),未治疗(舰=5.568,95% CI:2.733-11.342,P〈0.001)]及血管侵犯(HR=I.667,95% CI:1.152-2.412,P=-0.007)与预后均相关。结论治疗方式与血管是否受侵犯与Ⅲ型肝门胆管癌的预后相关;可行手术切除患者中联合肝叶切除、R0切除及无淋巴结转移者的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