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隐匿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的发病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经治的12例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且均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为腋下肿块切除术1例,腋下肿块切除加单纯乳房切除1例,乳腺癌根治术6例,改良根治术4例。11例获随访1—15年。随访期间行腋下肿块切除和加行单纯乳房切除的2例分别于术后18个月和22个月死于全身多器官转移;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者于术后3年出现腋淋巴结转移而再次手术,于再次术后4年死于肺转移;其余患者仍存活,其中已生存3年以上2例,5年以上2例,10年以上4例。结论 对原因不明的腋下肿块,应考虑到隐匿性乳腺癌的可能,同时应予切除并送检病理确诊。腋下淋巴结转移癌的组织学结构对肿瘤来源能提供重要线索。一经确诊,本病宜选择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予辅助性放疗、化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6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肿块,术前均诊断为乳腺癌。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乳腺癌根治术2例,改良根治术12例,乳房单纯切除术2例。术后病理诊断浸润性导管癌87.5%,I期2例,II期4例,III期8例,IV期2例;5年生存率50.0%。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年龄大、病程长、预后差、容易发生转移。该病以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治疗方法,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4年5例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术后组织学病理诊断.4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房单纯切除术.5例均行化疗及放疗. 结果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手术时间60~120 min,平均80 min;乳房单纯切除术加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手术时间75 min.术中出血量150~250 ml,平均200 ml.术后病理组织诊断均为弥漫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为B细胞来源.且均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全组病例随访6个月~12年,平均4.5年.2例II期,均死于肿瘤多器官转移;3例I期,肿瘤无复发. 结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无明显特异性表现,术前诊断困难.钼靶X线照相,对诊断有帮助. 治疗可选择手术、放疗、化疗或单纯给予化疗和放疗.  相似文献   

4.
Y管负压引流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 997年 7月以来 ,我院在乳腺癌根治手术中 ,创面采用Y管负压引流技术 ,代替腋窝引流和胸部绷带加压包扎。效果显著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32例 ,均为女性。年龄 35~ 6 2岁 ,平均 5 3 4岁。均为Ⅱ、Ⅲ期乳腺癌病人 (按 1 988年国际抗癌联盟分期法 ) ,其中Ⅱ期病人 1 7例 ,Ⅲ期病人 1 5例。肿瘤位于乳腺内上象限 3例 ,外下象限 1例 ,外上象限 1 6例 ,近乳头部1 2例。术式选择 :本组均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式 ,其中乳腺癌根治术 3例 ,改良根治术Ⅰ式 (Auchincloss) 2例 ,改良根治术Ⅱ式 (Patey) 2 7例。病理检查结…  相似文献   

5.
男性乳腺癌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焦占江  措羊  王烈 《临床外科杂志》2009,17(10):669-670
目的 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1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辅以术后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结果 本组21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生存5年以上者11例,占52.4%,其中Ⅰ期3例,Ⅱ期4例,Ⅲ期4例.生存10年以上3例,占14.3%,其中Ⅰ期2例,Ⅱ期1例.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者仅1例存活5年以上,10年以上无生存,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者9例,其中胸壁复发2例,肺转移3例,骨转移3例,脑转移1例.结论 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年龄大,病程长,临床分期较晚,预后较差,易早期转移,治疗上应采取以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其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与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3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乳腺单纯切除术2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例,根治术1例。 结果13例术前均明确了诊断,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6例,Ⅳ期2例。术后生存10年以上1例,占7.69%,为Ⅱ期;生存5年以上6例,占46.15%,其中Ⅰ期1例,Ⅱ期3例,Ⅲ期2例。 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率低,患者年龄大,病程长,预后差,容易发生转移,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07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 12例妊娠期乳腺癌患者中,有8例患者于术前行B超检查,3例患者行钼靶检查,均有阳性发现。1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2例行乳腺癌根治术;7例在妊娠期间确诊的患者中,仅1例行人流术,另外6例行剖宫产;所有患者乳腺癌术后并妊娠结束后均行化疗,5例化疗后再行放疗,1例在妊娠结束后行内分泌治疗。随访期间(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1例患者出现胸壁结节,2例盆腔多发转移并死亡,余9例均未出现复发和转移。结论妊娠期乳腺癌可行乳腺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妊娠结束后可行化疗,妊娠期间不应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伴Paget病临床诊治分析--特殊临床表现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乳腺癌伴Paget病4例特殊临床表现:例1乳腺有肿物,无Paget病表现,病理为乳腺癌伴Paget病;例2乳头乳晕有Paget病样改变,病理诊断无Paget病;例3乳头溢血治愈,2年后发现乳腺肿物,病理检查乳腺癌伴Paget病;例4临床和病理均为乳腺癌伴Paget病,但发病年龄80岁.对特殊病例的诊治说明:对乳腺癌行保乳手术时要注意无临床表现的Paget病;对乳头乳晕有Paget病样改变的病人,诊断不明确时要取活检;对乳头溢血的病人要行乳管镜检查;确诊为乳腺癌伴Paget病时要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但对高龄病人要结合全身情况并根据病理检查结果辅助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隐匿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常规病理学技术观察5例OBC的病理形态学特征,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免疫表型.4例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1例手术方式不详.1例根治术前实施了化疗,4例根治术后实施了化疗.结果 5例OBC的平均年龄55.8(34~78),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周至1年.病变在左腋窝4例,右腋窝1例.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表达C-erbB-2,C,CDFP-15,CK7,CK19和E-cadherin100%阳性,ER60%阳性,PR40%阳性,CK5/6和CK20均为阴性.除1例在乳腺内发现2.0 cm×1.0 cm×0.5 cm结节2枚外,其余4例在乳腺内未发现原发灶.2例在腋窝处查到6~12枚淋巴结,均未见癌组织浸润,1例查到6枚淋巴结均见癌组织浸润,1例未查到肿大的淋巴结.5例均有完整的随访结果,随访3例5~10个月存活,1例全身化疗后12个月死亡,1例经短期化疗后,随访30个月后死亡.结论 OBC的发病特点与常规乳腺癌类似;联合应用免疫组化指标有助于OB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部分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仍无法查见原发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腋下副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86~2000年期间收治的4例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根治术,术后辅以放、化疗。随访资料表明,1例Ⅱ期患者术后3年死于肿瘤广泛转移,1例Ⅲ期患者术后8个月肿瘤局部复发,另2例Ⅲ期患者分别存活4年及10年。结论手术为腋下副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应辅以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为改善预后.应提高对此病的重视并及时行手术活检以明确副乳腺包块性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意外性胆囊癌的二次手术方式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自1995年1月~2005年1月因诊断为胆囊良性疾病而行胆囊切除,因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而二次行胆囊癌根治术17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7例均因胆囊良性疾病行开放性单纯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术后病理:胆囊腺癌13例,鳞癌3例,鳞腺癌1例。初次手术Nevin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4例,Ⅲ期8例,Ⅳ期3例。二次手术发现淋巴结转移11例,3例有肝转移和远处转移,胆囊床转移2例,胆管转移1例,二次手术Nevin病理分期:Ⅰ期2例,Ⅱ期3例,Ⅲ期1例,Ⅳ期8例,Ⅴ期3例,术后随访半年到5年,6例死亡,存活11例。结论术中对于胆囊标本的仔细检查可以减少意外性胆囊癌的发生率。二期根治性手术对于部分意外性胆囊癌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为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至2009年Ⅰ期、Ⅱ期、Ⅲ期、Ⅳ期共16例男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为54岁,其中Ⅰ期1例,Ⅱ期10例,Ⅲ期2例,Ⅳ期3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有11例患者行综合治疗(包括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10例患者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显示:共4例死亡,其中3例死于复发及转移,1例死于心血管疾病,生存期为3~14年。结论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高,晚期病例多,预后差,应以手术根治或改良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方向,也是乳腺癌治疗成功的关键.内分泌治疗是辅助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江宁医院2002-01—2016-12间收治的1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及回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男性乳腺癌生存情况。结果本组60岁以上患者有10例(66. 7%),60岁以下的有5例(33. 3%)。1例以腋窝肿块就诊,14例以乳房肿块就诊。60%肿块位于乳晕区。浸润性导管癌有14例(93. 3%),乳头状癌1例(16. 67%)。TNMⅠ~Ⅳ期的患者分别为4例、5例、5例和1例。15例患者激素受体均为阳性,其中分子分型为Luminal A型的7例(46. 7%)、Luminal B型8例(53. 3%)。14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93. 3%),其中改良乳腺癌根治术12例(85. 8%)、1例行全乳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1例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术后11例实施化疗,7例给予放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内分泌治疗。随访期间术前有肺转移的患者死于术后1. 5 a。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出现复发和转移而死亡;其余患者中,共有5例复发,4例转移(其中2例死亡);还有2例死于原发性肺癌。结论男性乳腺癌患者发病年龄较晚,肿块多位于乳晕区,病理类型多为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激素受体阳性者占绝大多数。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其中以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最为多见。内分泌治疗标准与女性乳腺癌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预后的关系。达到早期诊断、治疗和改善预后。方法:回顾1970年至1998年13例男性乳腺癌病例,从肿块大小、组织分型、淋巴转移及激素受体加以研究分析。结果:TNM分期1期2列,2期7例血透3期3例,4期1例。7例病人行乳癌根治术,5例病人行改良根治术。1例病人行肿块切除术及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10例患者(76.9%)腋淋巴结阳性,3例病人行改良根治术。1例病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II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临床I,II期乳腺癌部分腋窝淋巴结清扫组(PAL)及全腋窝淋巴结清扫组(TAL)各1 1 0例。P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部分腋窝淋巴结(I,II组淋巴结)清扫术,TAL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加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术后远期复发及上肢功能状况。结果随访5~1 0年,PAL组胸部局部复发4例,占3.8%(4/1 0 6),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1例;TAL组胸部局部复发5例,占4.9%(5/1 0 3),无腋窝淋巴结复发转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 5)。PAL组发生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5例,占4.7%(5/1 0 6);TAL组1 2例,占1 1.7%(1 2/1 0 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两组5年和1 0年生存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I,II期乳腺癌实施使PAL可减少患肢的术后功能障碍,不增加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定位及其微转移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多研究表明 ,约 9%~ 30 %淋巴结存在常规病理检查无法检测到的微转移灶[1] 。本研究采用术中美蓝注射定位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 ,SLN) ,并用巢式RT PCR法检测淋巴结中mam maglobinmRNA的表达 ,探讨这两种技术联合使用在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诊断、预后判断及术式选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1.资料与方法 :2 4例乳腺癌组织和172枚腋淋巴结取自我院 1999年 1月~2 0 0 0年 1月外上象限乳腺癌根治术后标本 ,Ⅰ期 9例 ,Ⅱ期 15例 ,平均年龄 5 5 5岁。10枚正常淋巴结取自女性非肿瘤患者。麻醉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行改良根治术的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经改良根治术治疗208例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资料,统计术后截止2019年11月患者随访情况,并记录患者术后5年肿瘤转移、复发情况,以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次研究中208例患者均获得确切随访,无失访病例。其中复发、转移28例(13.5%),无转移复发180例(86.5%),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86.5%;将单因素分析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Cox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年龄<45岁、组织学分级为III级、术后放疗、Ki-6 ≥30%为行改良根治术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 结论年龄<45岁、组织学分级为III级、术后放疗、Ki-67≥30%是T1-2N1M0期乳腺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增加患者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18.
男性乳腺癌的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2年间收治的11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就诊时已属晚期,活检后分别存活6个月和8个月。其余9例均手术治疗,其中3例失访,1例术后5年肺转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根治术后5年发现同侧腋下结节,活检为癌复发,予放疗及化疗,至今存活已逾7年,另4例术后已生存0.5~7.0年,仍在治疗中。结论重视男性乳腺癌早期诊断,行积极手术治疗和其他辅助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隐匿性乳腺癌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的诊断、治疗和愈后.方法 回顾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大兴区人民医院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1995年6月~2006年6月共12例OBC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OBC共12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52.7岁,均单侧发病,绝经前4例,绝经后8例;左侧病变1O例,右侧病变2例,占同期诊治各型乳腺癌患者0.5%(12/2385);12例均以腋下肿块为首发症状;10例行腋下肿块切除活检证实淋巴结转移性腺癌,2例术前行细针穿刺检查为淋巴结转移性腺癌;12例中3例行淋巴结转移性腺癌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测定,均为阳性;10例术前行乳腺X线钼靶照相检查,2例可见有细小钙化灶,不除外乳腺癌;11例行乳腺B超检查、10例行近红外线扫描,均未发现乳腺内病灶;10例术前胸片、腹部B超,5例胸腹部CT及全身骨扫描和2例胃镜检查未发现全身其他部位病变;1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例行乳腺癌根治术,1例患者行姑息手术;9例术后病理检查发现乳腺原发病灶,浸润性导管癌6例、导管内癌3例;术后均予以放射治疗和化疗;3例雌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化疗后接受口服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随访3~10年,11例均生存且未见复发或转移,1例死亡,其中5例已生存5年以上,5年生存率为41.66%(5/12).结论 OBC是临床较为少见的特殊类型乳腺癌之一;左侧乳腺多见,比一般原发癌浸润能力强,早期即出现腋窝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对肿大淋巴结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或切除行组织学检查有助于诊断;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为常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进一步评价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疗效。方法 1995年3月至2002年10月共施行该手术38例,其中I期22例,Ⅱ期16例,35例符合作者制订的手术适应证,3例略超出手术适应证。结果38例病人中,术后发生乳头表皮部分坏死1例,1个月后乳头皮肤痂下愈合;皮下积液3例,经穿刺抽液治愈;34例切口甲级愈合,顺利出院。全部病例乳头基底部切线病理检查均无癌浸润。术后38例全部随访,最长随访时间9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9个月。1例肿瘤直径为4cm者术后49个月发生乳头基底部复发,行乳头乳晕复合体切除后随访26个月无瘤生存。其余37例病人均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 保留乳头改良根治术可作为Ⅰ、Ⅱ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