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目前伊马替尼是转移或不可切除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药物。近10年随着伊马替尼进入GIST的治疗领域,以往不可治愈GIST病人的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然而,多数伊马替尼初始治疗有效的晚期GIST,会在2~3年内发展成伊马替尼继发耐药,原因可能与肿瘤中存在继发c-kit基因突变的多细胞克隆有关。舒尼替尼和新近的瑞格非尼均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分别用于伊马替尼治疗失败的GIST二线和三线治疗,从而拓展了伊马替尼耐药GIST的治疗选择。对于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基础上出现局部进展的转移GIST,减瘤手术可使病人获益。对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穿孔或出血的晚期GIST,手术可减轻病人症状。  相似文献   

2.
复发转移性胃肠间质瘤(GIST)的处理是目前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国际上一些大型临床试验显示.伊马替尼治疗可显著改善复发转移GIST患者的生存期。而手术联合伊马替尼已成为转移GIST的理想治疗方法。然而.两者如何联合应用尚存在争议。伊马替尼可能影响凝血机制.因此,建议术前1周停药。细胞减灭术在复发转移性GIST中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可与靶向药物联合应用。而复发转移GIST的临床试验尚需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改变了胃肠间质瘤(GIST)病人的治疗策略。但目前伊马替尼等的应用已从单纯药物治疗模式向与外科治疗联合应用的模式转变。PET?CT显像结果与临床症状缓解相一致,可早期评价GIST病人的疗效。动态增强超声造影已成为GIST靶向药物治疗疗效评价新的功能成像方法。对于高危的GIST病人,术后应采用伊马替尼辅助治疗1~2年。新辅助治疗在GIST中的应用已被广泛接受。目前认为对于伊马替尼耐药的病例,应用舒尼替尼治疗是安全可接受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的进展,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以手术切除为主的胃肠间质瘤(GIST)治疗模式。对于局部进展期或晚期GIST,术前治疗的应用可能提高手术切除率,保存器官功能,降低复发率,甚至带来生存获益。然而GIST的术前治疗仍缺乏大样本的前瞻随机研究数据。各研究在病人入排标准、药物剂量、时间、评效及辅助治疗方面差异较大。关于GIST术前治疗的持续时间及手术时机仍存在广泛争议。  相似文献   

5.
对于原发性局限性胃肠间质瘤(GIST).外科手术结合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已成为中高危患者的治疗共识。而对于一些手术切除困难、部位特殊或需要联合脏器切除的原发局限性GIST.术前伊马替尼治疗可以使肿瘤降期而降低手术风险.提高切除率.甚至保留脏器功能。而对于进展期GIST,靶向药物是治疗的首选,外科手术干预尽管在一些回顾性的病例分析中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仍缺乏前瞻性对照试验的证据支持。如何在两类患者中更好地结合靶向治疗和外科手术已成为GIST综合治疗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胃肠间质瘤(GIST)具有潜在的恶性倾向,易转移、复发,规范化治疗后的GIST病人需要进行系统性的随访,尤其是复发风险度为中、高危者,手术或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者。伊马替尼是治疗复发性GIST的首选药物,治疗过程中可切除者应争取手术切除,其关键的环节在于判断药物治疗后的GIST能否达到可切除标准,而可切除标准不等同于疗效的评价。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以进一步改善预后,对标准化治疗失败者,增加伊马替尼剂量或以舒尼替尼、瑞格非尼等药物继续治疗仍可取得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术前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作用。 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研究伊马替尼术前治疗GIST的文献加以综述。 结果 伊马替尼术前治疗是进展期GIST的有效治疗手段,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延长总体生存时间。 结论 术前伊马替尼治疗转移性或局部进展期GIST疗效较好,应参考GIST基因分型结果个体化术前给药,值得进一步深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8.
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的难题.虽然伊马替尼治疗延长了晚期胃肠道间质瘤的生存期,但如何个体化地选择治疗剂量以及最佳药物治疗时间仍不清楚.手术联合伊马替尼治疗在一些回顾性病例分析中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仍缺乏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证实.而且,对于适宜手术人群,围手术期伊马替尼治疗时间等诸多方面均存在争议.这些争议需要针对晚期GIST基础和临床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如何更好地联合手术和伊马替尼治疗成为晚期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进展期胃肠间质瘤(GIST)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就近年来关于进展期GIST的诊断及治疗进展情况进行综述。结果进展期GIST的诊断主要依靠CT、MRI等影像学以及内镜或超声内镜等辅助检查,考虑术前行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可以行穿刺活检确定诊断。目前,对于进展期GIST患者来说,伊马替尼为一线靶向治疗药物,其次为舒尼替尼和其他新型靶向药物。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手术、射频消融、栓塞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能给进展期GIST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结论 GIST易转移,临床医生应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2009年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8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产生继发耐药,采取手术切除复发和转移灶(特别是耐药病灶)联合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死亡,存活96个月;其余7例仍存活,目前存活时间65~145个月,平均98.6个月。结论 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GIST,选择手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参考肿瘤的基因状态,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2009年对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8例GIS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原发肿瘤后,肿瘤复发和(或)转移,口服伊马替尼治疗产生继发耐药,采取手术切除复发和转移灶(特别是耐药病灶)联合伊马替尼等靶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模式,均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例死亡,存活96个月;其余7例仍存活,目前存活时间65~145个月,平均98.6个月。结论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复发和转移的晚期GIST,选择手术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向治疗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参考肿瘤的基因状态,采取个体化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胃肠间质瘤(GI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间叶源性肿瘤.伊马替尼和舒尼替尼等小分子靶向药物是除手术外治疗GIST有效治疗方法。然而部分肿瘤对伊马替尼和(或)舒尼替尼存在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基因突变类型的差异以及继发基因突变是导致耐药的主要原因。临床上一旦出现肿瘤耐药.应根据耐药种类、耐药原因以及肿瘤具体情况.制订合理而个体化的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胃肠间质瘤(GIST)完整手术切除后出现复发是临床常见问题,包括局部原位复发、腹腔播散种植和远隔脏器转移3种类型。伊马替尼等靶向药物的问世改善了复发性GIST的治疗方式和结局。应用影像学手段精确评估复发病灶状态,仔细了解病人服药情况和一般身体状况有助于科学选择治疗策略。伊马替尼是复发性GIST的首选治疗,但很少出现病理学完全缓解,连续治疗应持续到病人无法耐受或疾病出现进展。结合靶向治疗,适宜的外科手术切除复发或转移病灶能给病人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4.
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改变了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模式.伊马替尼400 mg/d被推荐为转移性GIST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伊马替尼标准剂量治疗失败后,增加伊马替尼剂量或换用舒尼替尼治疗可进一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同时新的分子靶向药物显示出了治疗GIST的潜在活性.GIST完整切除术后,伊马替尼辅助治疗可改善中高度复发风险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伊马替尼术前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但是否使患者生存获益尚未得到最终证实.c-kit和(或)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基因突变可以预测伊马替尼与舒尼替尼的疗效,同时亦有助于辅助治疗获益人群的筛选.  相似文献   

15.
靶向药物是治疗复发转移胃肠间质瘤(GIST)的首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伊马替尼耐药后,特别是外显子9突变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疾病控制率。TKI联合手术切除可能延长GIST肝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TKI联合手术可能是目前治疗复发转移GIST的最佳模式。多激酶抑制剂regorafenib和帕唑帕尼(pazopanib)对标准治疗失败的GIST患者仍可获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伊马替尼治疗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56例接受伊马替尼靶向治疗的高危GIST患者临床资料,并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19例无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经伊马替尼(400 mg/d)治疗6~8个月后,无完全缓解(CR)者,部分缓解(PR)14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1例;7例(36.8%)PR患者获得手术切除机会。35例行手术切除后服用伊马替尼(400 mg/d)1年,随访3例复发,1年复发率8.6%;2例终断服药,无法评估疗效。结论:伊马替尼治疗GIST疗效肯定,对于高危GIST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能让无法手术切除的肿瘤获得手术机会,术后辅助化疗可能提高无瘤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17.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的c-kit或PDGFRA受体酪氨酸激酶异常活化是大多数GIST发病的关键因素。伊马替尼及舒尼替尼等分子靶向药物可特异性抑制酪氨酸激酶受体活化.其作为治疗晚期GIST及高危GIST术后辅助治疗的一线治疗地位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并成为了实体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经典模型。但同时以上药物的耐药问题一直是临床治疗中的棘手难题和研究热点。许多因素与发生伊马替尼或舒尼替尼耐药有关,其中.KIT/PDGFRA的基因突变是决定耐药与否的主要原因。此外,可能还涉及基因扩增、杂合性丢失和近膜热点区域之外的旁路激活及药物血浆浓度等原因。对于出现肿瘤耐药的患者,应根据不同的耐药原因,采取相应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对于伊马替尼治疗后晚期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术前予以伊马替尼治疗,然后接受手术切除的晚期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伊马替尼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患者中,有3例为局部晚期原发肿瘤,10例为复发或转移患者。治疗有效(RD组)的5例中有4例、疾病进展(PD组)的8例中有1例共计5例(38.5%)患者肿瘤获得完全切除。RD组无疾病进展生存(PFS)为24.8个月,PD组的PFS为2.8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D组和PD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伊马替尼治疗有效的晚期GIST患者中,伊马替尼治疗后再行外科手术切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梁寒 《腹部外科》2013,(6):369-370
影像学检查是复发转移GIST最常用的诊断方法.Chio标准更能客观反映靶向治疗后肿瘤的有效率.PET和MRI的扩散加权成像可以用于早期评估靶向治疗的疗效.靶向药物是复发转移GIST的首选,伊马替尼耐药后,特别是外显子9突变者接受舒尼替尼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疾病控制率.荟萃分析显示晚期GIST靶向治疗进展者接受手术治疗仍可延长生存,手术切除可能是可以手术的GIST肝转移病例最佳选择,射频治疗的效果次之.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手术可能是目前治疗转移复发GIST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0.
胃肠间质瘤(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多数GIST发病机制是c-Kit基因发生功能获得性突变,表达Kit蛋白并持续激活其下游信号通路使肿瘤细胞持续增殖。作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在GIST中的应用使得靶向治疗成为手术治疗以外最为重要的治疗方式,已深刻影响了GIST的治疗模式。Foxp3~+Treg是体内重要的调节性T细胞,通过抑制CTL、NK细胞等肿瘤抑制细胞的功能,负向调节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显示,伊马替尼不仅可通过靶向治疗机制,也可能通过抑制Foxp3~+Treg细胞而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从免疫途径发挥治疗GIST的作用。笔者就伊马替尼对GIST患者外周血中Foxp3~+Treg细胞及其亚群影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