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目的 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效果.方法 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6例,其中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组38例、股静脉临时导管组46例、动静脉内瘘组42例,比较不同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限、并发症、透析充分性.结果 股静脉临时组使用时限明显低于长期颈内静脉组与动静脉内瘘组(P<0.05);动静脉内瘘组局部/全身感染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各组间血栓形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静脉临时组最高,动静脉内瘘组最低;股静脉临时组透析充分性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动静脉内瘘组的综合使用情况最优,而对无法行内瘘手术的患者,长期颈内静脉导管留置同样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留置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 56例尿毒症患,26例行颈内静脉插管,30例行股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观察不同插管途径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相关并发症、血尿素氮(BUN)重复循环率、评价透析的充分性(KT/V值)。结果 留置中心静脉双腔导管建立血管通路方便快捷,取得良好效果。经颈内静脉途径留置导管与经股静脉途径相比,留置时间长,并发症少,BUN重复循环率及KT/V值无明显差异。结论 经中心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是进行血液透析的一条重要血管通路,具有显优越性。两种不同插管途径各有其优缺点,经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相对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两种封管方式对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62例使用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25 000 U/ml尿激酶加25 mg/ml肝素溶液24 h停留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25 mg/ml肝素生理盐水封管,两组患者均连续观察9个月.结果 两种不同封管方案对患者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观察组实际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25 000 U/ml尿激酶加25 mg/ml停留封管24 h,可以有效预防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血栓形成,改善导管功能,且无明显副作用及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代替临时中心静脉导管作为临时过渡血管通路在老年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本文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住院并行血液透析治疗资料完整的老年糖尿病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在该期间置入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简称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患者共38例,并选择同期置入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包括股静脉、颈内静脉等中心静脉临时导管,简称临时导管组)的老年糖尿病透析患者共61例作为对照组。所选取的2组患者的自体动静脉内瘘手术均在置管2周内完成,对2组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前的透析充分性、导管通畅率、通路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等5个方面进行1~3个月观察比较。结果 (1)在透析充分性上,分别对2组患者透析后的Kt/V值进行比较,结果提示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在透析充分性方面优于临时导管组[(1.39±0.05)比(1.25±0.04),t=21.750,P=0.001];(2)在导管通畅率方面,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导管通畅率明显高于临时导管组(94.7%比80.3%,χ~2=4.004,P=0.045);(3)在透析导管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上,主要以导管感染及血栓栓塞最为常见,其中股静脉半永久导管导管组发生导管感染需要住院拔管1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6%;临时导管组发生导管感染需要住院拔管5例、血栓堵管需要住院拔管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4%,2组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6%比16.4%,χ~2=4.690,P=0.037);(4)在透析导管留置时间上,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临时导管组[(74.0±8.2)d比(51.7±9.9)d,t=11.630,P=0.001]。(5)在卫生经济学指标方面,2组患者在内瘘使用前实际产生的总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异[(15636.3±2148.7)元比(14634.1±4208.1)元,t=-2.027,P=0.177],但在总住院时间方面,股静脉半永久导管组实际住院时间要少于临时导管组[(8.3±2.7)d比(10.4±5.1)d,t=1.360,P=0.04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中,特别是血管条件差、内瘘成熟缓慢的患者,隧道式带涤纶套股静脉导管作为血液透析临时过渡血管通路,不仅留置时间更长,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未显著增加住院费用,并且在透析充分性及导管通畅率方面优于中心静脉临时导管,可替代中心静脉临时导管作为首选过渡通路。  相似文献   

5.
张丽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910-1911
目的观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栓塞后使用尿激酶溶栓后的效果。方法对32例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合并栓塞的患者行尿激酶溶栓效果进行临床观察与护理。结果32例患者溶栓后均能恢复正常血流量,接受正常血液透析。结论采用合适的尿激酶溶栓方法可以延长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接受颈内静脉留置双腔透析导管行透析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置管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治疗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置管时间长,对治疗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液透析患者留置深静脉双腔透析导管治疗进行护理可提高护理的质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三种静脉插管行血液透析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永铭  杨铁城 《新医学》1999,30(5):271-271,296
目的;比较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颈内静脉插管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106例尿毒症患者,40例行股静脉插管,36例行锁骨下静脉插管,30例行颈内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血透)。观察三种不同插管途径的血流速度,评估透析的充分程度,血尿素氮重复循环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与导管相关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使用效果,总结长期留置导管经验。方法随访自2003年8月至2008年2月68例长期留置深静脉双腔导管的透析患者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结果实施长期深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手术68例,均经右侧颈内静脉一次性成功(成功率为100%);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12.8~7.3个月,退出原因:分别为死亡、感染、血栓形成、导管破裂、肾移植、内瘘;导管使用期限:平均(16.4±8.14)个月,使用时间分别为大于36个月1例,大于24个月8例,大于12个月29例,大于6个月19例,小于6个月11例。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透析效果:导管血流量、透析充分性KT/V值和内瘘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长期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适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以达到充分透析;成功的置管,严格的管理,有效处理并发症是延长导管使用期限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双腔留置透析导管置入左、右颈内静脉和股静脉以及锁骨下静脉作临时透析通路,已广泛应用于短期血液透析患者中。近年又有永久性双腔透析导管置入左、右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成功用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给长期透析患者增加了生存机会。我科对1例自身血管条件差,且腹透又不顺畅的84岁高龄的尿毒症患者,在再次行左、右颈内静脉和左、右锁骨下静脉置管均失败的情况下,于右股静脉内置入永久性双腔留置导管作长期血液透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对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6例颈内静脉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大于3个月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观察组在常规导管护理的同时,每月定期1次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导管护理方法.观察比较两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结果 观察组透析前抽吸导管通畅情况、透析中血流速度、回路静脉压、血流不畅需导管干预的例数及因栓塞更换导管的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律性尿激酶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维持长期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的功能,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透析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针双腔股静脉临时导管反接在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7例初始血液透析病人,合并活动性出血或高危出血倾向,或处于围手术期,予单针双腔临时股静脉导管置管和无肝素透析,随机分为反接透析组(17例)和正接透析组(20例)。比较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管路和透析器凝血情况、血浆渗透压改变以及尿素清除指数(KT/V)。【结果】比较两组透析失衡综合征发生率、血浆渗透压改变、KT/V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反接组严重凝血(Ⅱ级和Ⅲ级)发生率低(P〈0.05)。【结论】单针双腔股静脉临时导管反接用于初始血液透析合并活动性出血或高危出血倾向,或处于围手术期病人,较正接方式疗效相当,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符晓  朱笑萍  吴鸿  袁芳  陈星 《中国血液净化》2009,8(6):309-310,311-312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和处理,总结其经验。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7年9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1251例,留置中心导管1269例次。其中,置入股静脉409例,颈外静脉544例,颈内静脉285例,永久性置管31例。结果导管留置时间:股静脉平均3周,颈内、外静脉平均4月,永久性置管平均11月。置管过程中主要的并发症为误穿动脉(2.36%)、局部血肿(2.13%)和渗血(1.26%)。导管留置过程中的主要并发症为感染(6.38%)和导管流量不足(5.04%)。感染包括局部感染(6.38%)和导管感染(2.83%),股静脉置管者感染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10.27%和3.67%,是股静脉留置时间最短的主要原因。颈内、外静脉留置导管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局部感染者每日消毒换药,导管感染者采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尿激酶1万单位封管,封管2~3次症状缓解者继续封管2周,无效则拔管。导管流量不足原因有导管贴壁、打折或导管内血栓形成,以双腔导管多见。导管异位以颈外静脉置管者多见(2.57%),主要和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有关。结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血管通路,但应注意其适应症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预防和处理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Permcath导管长期并发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和并发症,延长其使用期限。方法随访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记录导管使用终点。结果共计106例患者,实施深静脉留置permcath导管112例次,6例次为再次置管;其中右颈内静脉置管术102例,左颈内静脉置管5例,锁骨下静脉3例,股静脉2例。导管平均使用时间为(10.6±8.9)个月,最长时间为52月。10例患者因栓塞拔管;6例患者因感染拔管;3例导管拔脱;11例患者接受肾移植;27例患者虽导管通畅,但患者因原发病等原因死亡;转入其他医院治疗及失访22例。结论深静脉留置permcath导管可长期保留,感染率低,栓塞率低,可满足透析要求,适合于用传统方法无法建立长期透析通路的患者和准备近期行肾移植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股静脉穿刺留置在ICU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静脉穿刺留置在ICU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92例微循环障碍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研究组(股静脉穿刺留置)和对照组(颈内外静脉或周围静脉穿刺)各46例,观察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率及人均穿刺所需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穿刺前后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针头脱落、皮下淤血、针头阻塞及深浅静脉炎的患者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股静脉穿刺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7.8%)高于对照组(80.4%),两组人均穿刺所需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静脉穿刺留置能达到及时抢救和迅速补液的效果,是微循环障碍患者抢救过程中建立静脉通道的一条安全、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一种处理纤维鞘的新方法以改善透析患者的血流量.方法 6例无法建立动静脉内瘘并有多次多部位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史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 (DSA)证实存在导管相关纤维鞘.对纤维鞘行经皮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然后经颈内静脉或股静脉途径置入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术后应用导管透析,1例患者第2次透析时血流量为220ml/min,其余患者血流量均在250ml/min以上,随访2~6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及感染.结论球囊破坏纤维鞘可以改善导管的通畅性及血流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经中心静脉置管的血透患者,其中颈内静脉置管43例,股静脉置管74例,分析不同置管方法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防治方法。结果导管留置时间3~115 d,出现的并发症:出血或血肿2例(1.71%),导管相关感染7例(5.98%),导管堵塞8例(6.84%),导管滑脱1例(0.85%),血流量差39次(3.77%),两种置管方法的血流量和透析效果均满意,而颈内静脉置管归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能提供稳定的血流量满足透析要求,是理想的临时血液净化通路。若患者条件许可,可优先选择颈内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管(internal jugular vein catheter,JVC)、股静脉置管(femoral vein catheter,FVC)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07年3月至2011年7月在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2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其置管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JVC组(n=108)、FVC组(n=63)和PICC组(n=156),比较三种静脉置管方法在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和患者舒适程度方面的差异。结果FVC组和PICC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3.65%和93.59%,三种静脉置管方法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留置时间最长,平均为(119.78±33.52)d(P〈0.05);三种置管方法在误入动脉、气胸、导管堵塞、血肿、静脉炎和感染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CC组患者舒适度最好(P〈0.05)。结论PICC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临床病例资料的回顾性研究,探讨使用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related infections,CVC-RI)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以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临时中心静脉插管的13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分析CVC-RI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 ①132例患者中,共行中心静脉置管术149例次,符合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人31例,CVC-RI发病率为23.5%.②置管后发生感染的时间最短9d,最长41d,不同置管时间的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的感染分别为13例(41.9%)和18例(58.1%).二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CVC-RI患者相关培养中革兰阳性菌17例(54.8%)和革兰阴性菌14例(45.2%),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⑤年龄、留置时间、穿刺过程是否顺利、有无他处感染、糖尿病、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均是导致CVC-RI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①年龄、留置时间、穿刺过程是否顺利、有无他处感染、糖尿病、是否使用免疫抑制剂是导致CVC-RI的危险因素.②静脉置管时间大于2周的患者CVC-RI发生率明显增高.③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患者CVC-RI的发生无明显差异.④CVC-RI患者中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发生感染的比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颈静脉和股静脉留置针在NICU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颈静脉穿刺组和股静脉穿刺组各80例.观察两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首针穿刺成功率和各种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 颈静脉穿刺组患儿留置套管针的时间为(7.26±2.16)d,股静脉穿刺组为(9.87±2.9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P<0.05);首针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炎、堵管、脱管、外渗、渗血、局部感染发生例数股静脉穿刺组均少于颈静脉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8.41,7.83,4.10,4.78,5.77,5.77;P <0.05).结论 NICU患儿选择股静脉留置套管针可以延长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也降低了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中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初级通畅率(从置管到第1次干预)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实施中心静脉长期留置带涤纶套导管30例,均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根据置管后3个月内是否出现导管功能不良(连续3次血流量低于200ml/min,需要调整体位、反接透析管路,甚至溶栓治疗等干预措施),计算出3月内初级通畅率;并将其分成通畅组和非通畅组;记录置管时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以及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血小板(platelet,Plt)、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白蛋白(albumin,Alb)等指标;达到干体重并行规律透析后分别记录3次透析时血流量、超滤量、管路静脉压、透析前后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取其平均值;通畅组与非通畅组间连续变量的差异比较使用t检验,分类变量的差异比较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从中找出影响导管初级通畅率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患者30例,3个月内出现导管功能不良7例,出现时间从17d至89d;其余23例3个月内均血流通畅,导管3个月内的初级通畅率为76.7%;30例患者中通畅组与非通畅组的年龄、男女比、糖尿病所占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58,χ2=0.142,χ2=0.419,均P0.05);通畅组比非通畅组具有较低的Hb和Hct,具有较高的APTT和透析前C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之间血压、平均超滤量、透析中血流量、平均管路静脉压、透析后平均CVP以及PT、Plt、TC、TG、LDL-C、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涤纶套中心静脉留置导管3个月内的功能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过高的Hb、Hct,过低的APTT,以及过低的透析前CV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