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间歇导尿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承梅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426-1426
我院2004年4月~2006年3月收治50例脊髓损伤而致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采取不同方法进行治疗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脊髓损伤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2~65岁,平均38.5岁;受伤时间30~70d,平均50d。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两组一般资  相似文献   

2.
电针治疗神经原性排尿障碍40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张保朝 《中国针灸》2003,23(6):343-343
神经原性排尿障碍临床上系因排尿中枢或其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 ,包括大脑疾患、脊髓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由于患者长期需要导管排尿 ,不仅增加了尿路感染机会而且也使患者身心痛苦。笔者自1 998年 3月~ 2 0 0 1年 1 2月对临床确诊的神经原性排尿障碍患者 40例 ,在常规治疗及膀胱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应用八穴电针治疗。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40例神经原性排尿障碍患者均为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 ,其中男 3 0例 ,女 1 0例 ;年龄最小 1 8岁 ,最大 70岁 ,平均 5 6岁 ;病程最短 8天 ,最长 48天。临床疾病脑血管病 5例 ,脊髓炎 1 0例 ,多发性硬化 …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介绍近年来国内外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分别从体针、电针、点穴推拿、穴位注射、穴位贴敷及其他疗法等几方面对针灸治疗此类疾病的方法进行归类分析。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常用腧穴为八、三阴交、中极、关元等;刺激方式为针刺、电针、点穴推拿、穴位注射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原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其他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尚需要更多的设计严谨、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相似文献   

4.
神经原性排尿障碍为排尿中枢或其周围神经病变所致,是在非阻塞状态下膀胱内大量尿液不能随意排出的一种状态.由于患者长期需要导管排尿,不仅增加了尿道感染机会,而且也使患者身心痛苦.笔者自 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治疗本病 7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清肺饮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3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夏世澄 《新中医》2005,37(6):41-42
目的:观察清肺饮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7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根据中医辨证,予清肺饮(由麦冬、茯苓、车前子、沙参、黄芩、桔梗、柴胡、栀子、冬葵子、通草、猪苓、桑白皮等组成)加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4例,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59%,愈显率为59.46%。结论:清肺饮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有助于缓解神经传导异常,恢复自主神经的支配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灸组56例,采用电针肾俞、会阳穴进行治疗,对照组55例,为空白对照组,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评测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程度,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尿失禁程度各组组内比较(P0.01),各组疗后均优于疗前,各组组间比较(P0.01),针刺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无抑制性神经原性膀胱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脊髓损伤后,膀胱失去神经支配出现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和尿失禁,从而成为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膀胱常常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而且极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反复的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肾衰竭是造成后期脊髓损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间歇导尿被国际尿控协会推荐为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首选方法[2]。根据文献报道中医的灸法可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膀胱功能[3]。笔者对30例脊髓损  相似文献   

8.
针灸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38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比较隐袭,主要是由于糖代谢紊乱所致植物神经病变而引发的排尿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表现为排尿次数减少,尿流无力,排尿启动延迟,膀胱排空不全,晚期则排尿困难,有排不净感,甚至尿潴留,B超显示膀胱残余尿量增加.1999年5月-2003年5月,笔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NB)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后NB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应用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单纯腹针治疗。2组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治疗前后残余尿量及膀胱容量变化;比较2组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生活质量评分及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LUTS)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残余尿量低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膀胱容量高于本组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76.7%,对照组5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日平均排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及LUTS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后日平均单次尿量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日平均排尿次数、生活质量评分及LUTS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单次最大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联合间歇性导尿对脊髓损伤后NB患者膀胱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补肾益气法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卫惠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2):1267-1268
目的:观察补肾益气法对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补肾益气中药配方颗粒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瑞博思片,治疗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补肾益气法中药配方颗粒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可以明显减少其膀胱残余尿量,这是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比较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歇导尿配合针灸对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86例SCI后NB患者的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技术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加予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中医症状积分,评估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的膀胱功能改善情况、膀胱逼尿肌波幅、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病例。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小腹坠胀、排尿困难共两项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6.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44%(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膀胱RU及膀胱功能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膀胱最大排尿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两组患者的肛门括约肌扩张或收缩波幅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者的尿流动力学指标中膀胱容量(VH2O)、膀胱的顺应性(BC)较治疗前显著提高,膀胱压(Pves)、逼尿肌压力(Pde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感染、肾结石的发生率为6.98%、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9.30%(P<0.05)。结论:间歇导尿配合针灸治疗SCI后NB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缓解小腹坠痛、排尿困难等症状,提高膀胱功能,增强逼尿肌兴奋性,促进尿流动力学改善,并降低泌尿系统感染和肾结石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李珊珊 《光明中医》2016,(22):3305-3307
目的探讨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采用排尿方联合艾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5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采用排尿方联合艾灸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夜尿多和尿不尽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尿失禁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5.7%;尿潴留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所有病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排尿方与艾灸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生存质量的改善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隔附子饼温和灸足三里、膝眼的方法,观察其治疗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隔物温和灸组用隔物温和灸治疗,穴取患膝犊鼻、内膝眼、足三里;药物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关节主症疼痛量表(VAS)、膝关节骨关节炎严重性指数(ISOA)量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严重性指数的改善都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隔物温和灸组止痛效果、病情严重性指数的变化均优于药物组(P<0.05).隔物温和灸组基本临床痊愈率为80.0%,起效时间为(10.91±4.17)天,药物组为53.3%、(12.28±4.60)天,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仙灵骨葆胶囊.  相似文献   

14.
艾灸加中药治疗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将88例糖尿病神经原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予艾条悬灸肾俞、三焦俞、气海、关元、阴谷、水道、委阳穴位,并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只予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残余尿量均有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和66.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5.
治疗哮喘的常用外治法有化脓灸,隔姜灸和穴位贴敷等,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部分报道缺乏严格的纳入标准,而且临床研究设计不完善,有待于在以后的研究中严格与完善灸法和穴位贴敷防治哮喘的临床研究设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20 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 60 例,予艾灸结合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对照组 60 例,予单纯静脉滴注盐酸倍他司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功能评分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愈显率及总有效率亦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灸法联合盐酸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疗效优于单纯盐酸倍他司汀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铺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铺灸组和西药组,每组29例。铺灸组采用铺灸加西药治疗;西药组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铺灸组总有效率为93.1%,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2.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和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Jth And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 Index,BASFI)均有所改善,而铺灸组BASDAI和BASFI的改善程度均明显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铺灸疗法结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且在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功能方面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顽固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 例,予艾炷灸脾俞、肾俞等穴治疗;对照组予口服中药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治疗慢性顽固性腹泻疗效优于口服中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