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Th1/Th2淋巴细胞类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中CD4^ 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情况,探讨Th1/Th2细胞类型与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复发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33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和15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细胞因子(IFN-γ,IL-4)和表面抗原(CD4)进行分析。结果: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较健康志愿者的Th1/Th2比值显著降低(P<0.01)。年复发4次以上组较年复发小于或等于4次组Th2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RGH的年复发次数与Th1/Th2比值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RGH患者Th2细胞占优势,复发频率与Th1/Th2平衡失调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Th1淋巴细胞类型免疫缺陷是RGH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IL-12与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检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不同病期外周血CD4+T细胞内IL-12,IFN-,γIL-4的水平,探讨IL-12,Th1与Th2亚群在疾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20例发作期、15例恢复期RGH患者和15名健康人外周血CD4+T细胞IL-12,IFN-γ和IL-4进行检测。结果发作期患者外周血IFN-γ+-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CD4+T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同时IL-12+-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患者外周血IL-12+-CD4+T细胞百分率仍显著低于正常(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Th1/Th2比例失衡和IL-12水平低下,而后者可能是导致Th1/Th2比例失衡和病情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4.
生殖器疱疹(GH)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由于HSV在人体内不产生永久性免疫力,故本病极易复发.HSV-2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大大增加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危险性,因此预防与控制HSV感染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5.
杨洁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9(5)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同阴道局部的Th1/Th2细胞的极化密切相关。念珠菌诱导局部产生的白介素(IL)-4、IL-10和IL-25等细胞因子,促使Th0细胞向Th2型细胞分化,并抑制Th1型细胞的增值,引起局部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导致阴道局部对念珠菌的免疫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6.
尖锐湿疣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 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分析Th1细胞因子和Th2细胞免疫活动。方法 首先用刺激物刺激细胞,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然后加入荧光标记的特异性抗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最后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CA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10表达水平较正常人对照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A患者Th1型反应模式处于弱势状态,相对地Th2型反应模式处于优势状态,Th1/Th2平衡失调,Th1/Th2平衡向Th2方向漂移。CA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可能是病毒发生免疫逃逸引起免疫损伤的一种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间歇性免疫调节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临床效果及对Th17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76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取间歇性免疫调节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独应用阿昔洛韦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显效率、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Th17细胞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5.8%、84.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42.1%和63.2%,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h17细胞水平和血清IL-17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h17细胞水平和血清IL-17水平均比治疗前显著减小(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Th17细胞水平和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0.23±0.10)%与(12.94±2.01)pg/ml,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0.41±0.16)%与(15.47±2.56)pg/ml,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6.3%和10.5%,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性免疫调节治疗可以降低Th17细胞水平,使临床疗效得到强化,具有较高安全性,患者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感染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27例经荧光定量PCR(FQ-PCR)筛选HSV-2型DNA阳性感染者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和IL-4水平。结果:(1)HSV-2型感染者血清中Th1型细胞因子IL-2的水平为(22.35±14.78)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96.88±30.25)pg/mL(P<0.01)。(2)Th2型细胞因子IL-4的水平为(15.36±9.47)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6.98±2.79)pg/mL(P<0.01)。结论:HSV-2型感染者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发生了显著改变,提示了HSV-2型感染者体内Th1/Th2型细胞亚群的飘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D4+T细胞(Th细胞)和CD8+T细胞(Tc细胞)亚群在梅毒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经三色荧光抗体染色的二期梅毒患者外周血CD4+/IFN-γ+(Th1),CD4+1/IL-4+(Th2),CD4+/IFN-γ+/IL-4+(Tho),CD8+/IFN-γ+(Tc1),CD8+/IL-4+(Tc2),CD8+/IFN-γ+/IL-4+(Tc0)细胞含量。结果梅毒组Th1细胞含量、Th1/Th2,Tc1/Tc2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c0和Tc2细胞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他细胞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二期梅毒患者Th1/Th2及Tc1/Tc2比值失衡,可能是机体不能完全清除梅毒螺旋体造成其潜伏体内形成长期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皮肤病的Th1/Th2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衡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1,27(5):274-276
Th1/Th2型细胞因子分别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当某一型出现优势应答,则称该疾病为Th1或Th2模式。许多皮肤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银屑病、特应性皮炎、念珠菌病、硬皮病等)均存在Th1/Th2失衡。本文就皮肤病中的Th1/Th2模式及相关的免疫治疗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树突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外周血树突细胞(DC)对疱疹病毒感染机体的反应和体外诱导成熟DC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荧光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20例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DC亚群(CD11c DC和CD123 DC)及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介素4、肿瘤坏死因子α体外联合培养体系诱导成熟的DC表型(CD11c、CD123、CD1a、CD80、CD86、CD40和CD83等)的表达,并以18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RGH患者外周血CD11c DC数量达2.54%±0.19%,比对照组(1.77%±0.83%)明显增高(P<0.05),CD123 DC(0.27%±0.16%)较对照组(0.43%±0.19%)显著降低(P<0.02);患者组CD1a、辅助刺激分子CD80及DC成熟的标志CD83等表达水平分别为0.21%±0.19%、0.28%±0.14%及0.18%±0.11%,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6%±0.03%、0.17%±0.11%及0.10%±0.06%,P值分别为<0.01、<0.02及<0.01。RGH患者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成熟的DC表面各种免疫分子CD11c、CD123、CD1a、CD80、CD86、CD40和CD83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RGH患者外周血CD11c DC摄取病毒抗原后被激活,表达高水平的辅助刺激分子,增强抗原提呈功能,直接启动抗病毒T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2.
生殖器部位皮损的单纯疱疹病毒检测及分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生殖器疱疹部位皮损的不典型表现及其与单纯疱疹病毒型别的关系。方法 对外生殖器部位及其周围有硬结或疖肿、裂隙、毛囊炎等非水疱性皮肤黏膜损害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和分析,并对皮损标本进行单纯疱疹病毒的分离培养、PCR检测和病毒分型。结果 105例有外生殖器部位非水疱性皮损的患者入选本研究,在硬结(或疖肿)、裂隙、毛囊炎、类似擦破、单个溃疡、非特异性红斑和红肿渗液性包皮龟头炎皮损中,PCR检测HSV的阳性率分别33.3%(6/18)、20%(3/15)、37.5%(6/16)、28.6%(2/7)、33.3%(4/12)、20%(5/25)和50%(6/12),总的检出阳性率为30.5%(32/105)。分离培养法检测HSV的阳性率分别为22.2%(4/18)、13.3%(2/15)、25%(4/16)、14.3%(1/7)、33.3%(4/12)、8%(2/25)和41.7%(5/12),总的检出阳性率为21%(22/105)。两种方法检测HSV的总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κ=0.095,P=0.114)。HSV-PCR分型结果与荧光单克隆抗体分型结果相符。在所有HSV阳性者中,HSV-1感染占9.4%(3/32),HSV-2感染占90.6%(29/32)。结论 生殖器HSV感染的皮肤黏膜损害多样,可为外生殖器部位的硬结(疖肿)、裂隙、毛囊炎、类似擦破、单个溃疡、非特异性红斑和红肿渗液性包皮龟头炎等不典型表现,而且主要由HSV-2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及白介素12、18及其受体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未经药物治疗的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亚群分布,白介素12、白介素18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方法 运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35例初发SLE患者、10例正常人Th1/Th2细胞亚群分布;ABI7700Real-TimePCR法同时检测38例患者和28例正常人IL-12、IL-18及其受体mRNA表达水平.结果 ①初发狼疮患者Th1较正常人明显减低(P<0.05),但Th1/Th2无显着性改变.②与正常人组相比,SLE组患者IL-12、IL-18mRNA及其受体表达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值均<0.05);③面部红斑组患者Th1/Th2、IL-12P35较正常人组降低(P均<0.05);④RNP阳性组患者IL-12P40较正常人组升高,IL-12P35、IL-18较正常人组降低(P均<0.05).结论 SLE是一种以Th1细胞下降,Th2细胞相对占优势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源于诱导向Th1细胞分化的一系列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减少和细胞因子间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窄谱UVB照射治疗银屑病前后患者外周血IFN-γ、IL-2及IL-4、IL-10水平,探讨窄谱UVB达到银屑病改善缓解的可能免疫学机制。方法:对28名静止期银屑病患者行窄谱UVB照射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外周血γ-IFN、IL-2和IL-4、IL-10水平的变化,并对其水平和皮损严重度作相关分析。结果: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FN-γ、IL-2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水平升高,分别为(95.17±8.96)pg/mL比(33.72±3.32)pg/mL和(33.54±2.95)pg/mL比(8.61±1.97)pg/mL(P<0.01)。银屑病患者外周血IL-4、IL-10水平较健康对照者水平降低,分别为(20.70±4.43)pg/mL比(25.42±4.12)pg/mL和(17.86±2.31)pg/mL比(20.92±4.83)pg/mL(P<0.01)。经窄谱UVB照射治疗后,Th1型细胞因子由治疗前的高于健康者的高水平下调,而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治疗前较正常人水平低,治疗后与治疗前改变无明显差异性。Th1型细胞因子水平和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和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呈负相关。结论:银屑病是以Th1型细胞因子水平升高Th2型细胞因子水平下降为特点的Th1/Th2免疫反应偏移的免疫性疾病,窄谱UVB可能通过抑制Th1免疫反应相对地逆转银屑病的Th1/Th2反应失衡从而达到临床上银屑病的缓解。 相似文献
15.
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分化状态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h1/Th2极化状态的变化。方法利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的比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一期梅毒患者外周血中,Th0和Th1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二期梅毒患者Th0、Th2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1);潜伏梅毒患者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固定组患者Th0和Th2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5),而Th1/Th2比值则明显降低(P<0.05);RPR滴度与Th1/Th2各项指标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早期梅毒患者在由一期向二期进展的过程中,外周血淋巴细胞存在着由Th1向Th2极化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复发与未复发女性尖锐湿疣患者Th_1/Th_2细胞因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复发与未复发女性生殖器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探讨CA复发与Th1/Th2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女性生殖器CA初发患者37例,经电灼治疗后随访3个月(期间不使用任何免疫制剂),再次复发者计入A组(15例),未复发者计入B组(22例)。用ELISA法测定电灼治疗前各组血清标本的细胞因子IL-2、IL-12、IL-4和IL-10的浓度,比较A,B两组血清细胞因子及Th1/Th2比值的差异,分析CA复发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结果A组治疗前的血清IL-2,IL-12,IL-4,IL-10分别为65.86±20.31,21.09±5.84,98.31±10.95,25.87±9.24,B组分别为82.81±27.24,25.74±10.63,89.02±13.80,25.62±9.84;用Th1/Th2比值来预测CA不复发的敏感性为86.4%,特异性为8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结论CA复发与否与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呈负相关,以Th1/Th2比值预测CA复发与否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Th/Th比值可作为评价CA复发与否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荧光定量PCR观察中药抗病毒胶囊对豚鼠HSV-2系统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方法用抗病毒胶囊治疗初发性生殖器疱疹豚鼠模型,然后对豚鼠的大脑、脊髓、宫颈、阴道进行HSV鄄2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在各组动物中,4个不同部位均有病毒DNA的存在;不同部位的病毒拷贝量有差异,不同组之间相应部位比较也存在差异。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脊髓、阴道处病毒拷贝量最高,大脑、宫颈处病毒拷贝量相当;生理盐水组与其它各组比较相应部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中药抗病毒胶囊组与阿昔洛韦组各处病毒拷贝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抗病毒胶囊治疗生殖器疱疹的作用机理可能为阻止HSV的潜伏和抑制HSV的复制增殖。 相似文献
18.
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4 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TLRs)的表达在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了34例RG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TLR1、TLR2的表达水平,并以3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RGH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TLR1的表达水平则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TLR2的表达水平在以上两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能上调单核细胞TLR4的表达,在病毒识别、增强信号传导、启动抗病毒的固有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