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桂洪 《吉林医学》2010,31(9):1172-1172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脾破裂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结果:脾实质密度不均84例,脾周及包膜下血肿82例,腹腔积血73例,3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其中肺挫伤6例、肝脏损伤17例、肾脏损伤18例),单纯平扫病例漏诊5例,增强扫描较平扫发现病变更多、病变显示更清楚。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脾破裂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应作为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检查对腹部外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对164例腹部外伤患者进行CT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4例腹部外伤患者中,肝破裂3例,脾破裂113例,肾破裂21例,复合伤19例,肠破裂8例,实质性器官损伤以肝、脾、肾多见,其CT共同特点表现在实质器官的破裂、血肿及包膜下、包膜外血肿和腹腔或腹腔后间隙积液.胃肠道破裂的CT表现为肠壁损伤征,受累肠壁局部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减弱,相邻肠管强化相对增强;腹腔及肠间隙积液,周围脂肪间隙或肠间隙模糊.结论 CT可为腹部外伤的正确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腹膜后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1例腹膜后纤维化的临床及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7岁:特发性8例,继发性3例。多层螺旋CT平扫及经多平面重建,病变表现为腹膜后间隙或盆腔间隙的低密度、不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弥漫性浸润病变6例,不规则肿块样病变5例,增强检查显示为病变呈不同程度强化。6例伴有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积水。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能很好显示腹膜后纤维化病变的各种表现,腹膜后间隙出现弥漫浸润性或不规则肿块样病变,并合并肾孟及输尿管扩张积水时应考虑到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4.
58例肾结核CT检查的诊断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明英 《重庆医学》2006,35(3):247-247
目的探讨CT检查对肾结核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肾结核患者的CT厦临床资料(其中23例有IVP结果)。结果单侧肾结核44例,双侧14例(共72个患肾)。典型CT表现有肾实质内围绕肾盂排列的多个囊状低密度区相邻肾皮质变薄(44/72),肾孟输尿管管壁增厚及管腔扩张积水(38/72),肾实质钙化(11/72)。不典型表现有肾实质内单或多发直径〈1cm左右略低密度结节(8/72),30例增强CT扫描示.患肾有不同程度强化,其CT上升值在20~120HU之间。腹腔大量淋巴结钙化者5例,合并肝、脾结核5例,腰椎结核骨质破坏井椎旁脓肿6倒,合并后腹壁脓肿2例。结论CT检查不仅可用于肾结核的诊断,同时可明确患肾功能破坏程度,惠肾周围情况以及是否合并腹腔其他脏器结核,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螺旋CT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CT影像资料,其中27例经手术证实,2例经保守随诊证实,3例死亡病例表现典型.所有患者均进行平扫,其中3例可疑及5例阴性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结果32例均行CT平扫,平扫可明确脾破裂的24例,可疑脾破裂的3例,未见明显异常的5例,诊断敏感性84.3%、特异性75.0%.其中增强扫描后可疑及完全阴性病例患者均能明确诊断为脾破裂(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病例中完全性脾破裂6例,中心性脾破裂8例,包膜下破裂17例,其他混合性脾破裂1例.结论 CT作为一种非损伤性检查手段,能迅速、准确评估脾损伤程度及出血的部位、大小以及腹腔伴随性损伤,对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增强扫描在外伤性脾破裂诊断中非常重要,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且能够进行正确的诊断和分型,也可同时发现脾脏周围器官的损伤,并对脾破裂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是外伤性脾破裂最重要的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对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急性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1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11例球后溃疡穿孔均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近侧,近球顶部(上曲部)4例,近十二指肠乳头7例。后壁穿孔7例,内侧壁穿孔4例。穿孔大小为0.5~1.5 cm。多层螺旋CT表现:局部肠壁缺损,造影剂外漏;穿孔处周围腹膜后积液积气,蜂窝组织炎;局部消化管壁增厚模糊。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多平面重建方便快捷,可清晰显示球后溃疡穿孔的直接征象及继发改变,准确做出定位定性诊断,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小肠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小肠间质瘤患者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表现。结果 21例病例中,十二指肠4例,空肠11例,回肠6例;其中良性6例,交界性5例,恶性10例。CT发现肿瘤坏死8例,侵犯周围结构4例,转移3例。肿瘤以腔外生长为主,增强扫描肿瘤实质有明显强化。结论螺旋CT检查对小肠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应用B型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检查对肾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4月收治的肾结核患者53例,收集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肾结核在经腹壁超声及多层螺旋CT检查中的图像表现,计算两种检查联合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超声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8.04%、85.86%,多层螺旋CT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21%、88.0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超声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肾结核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8.91%、97.82%,明显高于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表现可见实质回声不均匀,肾内、肾盏内出现液暗区及强回声团,集合系统紊乱分离;14例患者可见肾盂扩张,内部无回声透声差,部分见絮状沉积物;21例图像显示肾被膜不规则,肾实质回声不均匀,伴散在的点、团状强回声。CT平扫可见患者肾内出现低密度空洞,大小形态不一,围绕肾盂分布,CT值0-31Hu,增强后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无明显强化;20例患者出现肾脏形态失常,体积明显缩小,局部肾皮质厚度变薄,边缘不规整,内部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后出现稍增强。结论应用B型超声、多层螺旋CT检查均可有效显示肾结核影像学特征,两者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及治疗指导作用。方法:回顾分析48例手术或临床排石证实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48例患者均行非增强螺旋CT检查及B超检查,对CT扫描采集的数据进行二维、三维重建,比较其与B超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从不同的CT值范围预测结石的成分,CT值小于500 Hu的尿酸结石多采用碱化尿液,其它成分的结石多采用外科碎石手术治疗。结果: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和B超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3.3%,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检查。结论:非增强16排螺旋CT重建的影像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更直观,有助于影像诊断医生对病变的正确诊断,为临床手术提供立体直观的图像并从CT值范围预测结石的成分,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妇科急腹症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3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妇科急腹症术前急诊CT资料,23例均行腹部平扫及增强检查,手术证实9例输卵管妊娠破裂;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5例盆腔脓肿;2例卵巢囊肿破裂;1例输卵管扭转。结果 23例均表现为盆腔内包块,其中合并盆腔积液或积血15例。输卵管妊娠破裂CT表现:附件区不均匀强化的混合密度包块,盆腔积血,伴有轻中度强化的囊性区(6例)或异常强化密度影(2例);卵巢肿瘤蒂扭转:囊壁不同程度水肿增厚、密度升高,可见增粗的蒂(3例),囊壁、蒂、肿瘤实质均不同程度强化减弱或不强化;盆腔脓肿为盆腔内与周边广泛粘连的多发或单发囊性包块,囊壁呈"靶征"或呈环形、网格样强化;卵巢囊肿破裂后囊肿变形、张力下降、囊壁不完整,外漏液与囊液密度相当;输卵管扭转:输卵管积液扩张呈腊肠样并见分隔,管壁及分隔强化减弱。结论64排螺旋CT对妇科急腹症的诊断有十分重要价值,通常能于术前明确妇科急腹症的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