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p27蛋白在Ⅱ期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北京肿瘤医院57例Ⅱ期结肠癌组织中p27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Pearson X2检验其相关性,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在Ⅱ期结肠癌中p27蛋白的高表达率为60%(34/57),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远处转移有关(X2=5.97,5.93,5.05,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生长方式等无关(X2=0.64,0.49,0.33,P>0.05);p27蛋白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为94%(32/34),明显高于低表达患者的78%(18/23)(X2=3.86,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27蛋白低表达和肿瘤穿透浆膜累及癌周是Ⅱ期结肠癌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p27蛋白低表达是Ⅱ期结肠癌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之一,可以为临床筛选高危Ⅱ期结肠癌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为我国常见肿瘤,Ⅱ期结肠癌是否应接受术后辅助化疗仍存在争议。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有关临床高危因素和生物分子在指导Ⅱ期结肠癌辅助化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近期结肠癌复发的影响,确定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895例结肠癌患者,最终纳入62例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83例开腹结肠癌根治术作为队列研究,通过术后随访结局及GCC-mRNA、CEA分析,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结肠癌复发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BMI、肿瘤大小、分期、评分、病理类型及切除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年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腹腔镜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开腹组(3.2%vs.14.5%,P=0.024);两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与死亡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无瘤生存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93.5%vs.81.3%,P=0.040)。患者术后早期GCC-mRNA与CEA阳性率腹腔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对患者术后1年的结肠癌复发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发现,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术后1年内可明显降低结肠癌的复发率。分期及有无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的应用都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是安全的手术方式,较开腹手术可显著降低Ⅰ、Ⅱ期患者近期结肠癌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收治的345例结肠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肿瘤大小的临床最佳界值,分析肿瘤大小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45例结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为85.1%。根据ROC曲线分析,以肿瘤最大直径5cm作为肿瘤大小的最佳临界点。肿瘤直径大于或等于5cm者3年生存率为79.5%.小于5cm者为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P=0.004)、肿瘤大小(P=0.020)、区域淋巴结转移(P=0.000)和脉管癌栓(P=0.002)是结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预后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1).但对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并无明显影响(P=0.827)。结论以肿瘤最大直径5cm.为临界值.肿瘤大小是Ⅲ期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但与Ⅱ期结肠癌患者的预后无关。肿瘤大小对结肠癌预后的影响需根据不同的TNM分期来判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β-catenin表达与肿瘤芽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17例结直肠癌的肿瘤主体、浸润前缘及肿瘤芽β-catenin核表达情况,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的肿瘤主体、浸润前缘β-catenin核表达体阳性率(肿瘤主体分别为49.1%和42.3%、浸润前缘分别为45.3%和38.5%)高于黏液或印戒细胞癌(14.3%,P=0.003;17.9%,P=0.023)。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肿瘤芽(-)组5年累计生存率为78%.肿瘤芽(+)、β-catenin(+)5年累计生存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肿瘤芽(+)、β-catenin(+)组5年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肿瘤芽(+)、β-catenin。(-组(76%,53%,P=0.031)。结论β-catenin(-)、肿瘤芽(+)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转移淋巴结比值(metastatic lymph node ratio,MLNR)与术前血清CEA联合检测对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远处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325例Ⅱ〜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果表明,MLNR与肿瘤最大径、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P<0.05);血清CEA与肿瘤最大径、TNM分期、神经或脉管侵犯及远处转移均有关(均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低、TNM Ⅲ期、高MLNR及高血清CEA是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肿瘤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LNR与血清CEA联合检测对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肿瘤远处转移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防治术后复发提供指导建议。方法:选取实施结肠癌根治手术的208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3年随访患者是否发生转移、复发及死亡分为复发组(97例)和未复发组(111例),对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间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率、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是否发生复发转移作为因变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血管侵犯、脉管癌栓、术后辅助性化疗作为自变量,选择进入建立模型,结果显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OR=3.297、OR=3.098、OR=4.183、OR=4.875,P0.05),术后辅助化疗是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保护因素(OR=0.242,P0.05)。结论:进展期结肠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为低分化、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血管侵犯、发生脉管癌栓,术后采取化疗措施具有减少复发、转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结肠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的特点,并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结肠癌行根治术后转移复发率为23.2%(72例),其中3年内转移复发者占76.4%(55例)。肝转移28例(38.9%),多脏器转移16例(22.2%)。X^2检验显示,肿瘤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Stage分期与转移复发相关。本组5年生存率64.6%。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体类型、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瘤栓、Stage分期、有无化疗和门脉化疗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术后有无化疗和门脉化疗为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结论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转移复发多在3年内,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肿瘤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有无化疗和门脉化疗是结肠癌术后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与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哲  刘福坤  祁晓平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2):718-720,I043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表达水平与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及结肠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结肠直肠腺癌患者142例,术前纤维结肠镜直视下采集肿和正常结肠直肠粘膜的组织标本。以S-P法检测IGF-Ⅱ,多媒体图文分析系统定量阳性染色区灰度值。S-P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计算PCNA标记指数。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患者均作随访,观察并记录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的肿瘤芽殖是指显微镜下所见的位于肿瘤前缘的未分化的肿瘤细胞簇(单个肿瘤细胞或者肿瘤细胞数少于5个)。肿瘤芽殖数是指200倍放大倍数下单个视野下所见的肿瘤细胞簇的最大数目,它反应肿瘤的侵袭能力。有学者认为肿瘤芽殖数是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可用于选择高危的Ⅱ期结肠癌患者行辅助化疗。但是对于Ⅲ期结肠癌患者,肿瘤芽殖研究较少。本文针对肿瘤芽殖与Ⅲ期结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Ⅱ期结肠癌患者脉管癌栓浸润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结肠癌根治术的152例Ⅱ期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脉管癌栓浸润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73.7%,其中Ⅱa、Ⅱb、Ⅱc期患者分别为79.6%、73.3%、65.8%。统计学分析显示,脉管癌栓浸润与结肠癌肿瘤部位、分化程度和T分期明显有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切缘阳性、脉管癌栓浸润、淋巴结检出个数及T分期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切缘阳性和脉管癌栓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的患者(52.7%vs.85.6%,P0.05),并且脉管癌栓浸润阳性患者中化疗患者5年生存率高于非化疗患者(60.7%vs.44.4%,P0.05)。结论:Ⅱ期结肠癌患脉管癌栓浸润与肿瘤部位、分化程度、T分期有关,是影响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脉管癌栓浸润阳性的Ⅱ期结肠癌患者建议给予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WTX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5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与远癌组织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 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织WTX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远癌组织(1.00±0.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WTX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36±0.17和0.91±0.34,各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T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分别为0.27±0.11,0.64±0.23,0.72±0.19,各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WTX的表达降低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CEA与CA19-9水平在结肠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9例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静脉血清CEA和CA19-9水平与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及其他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结果:129例结肠癌患者中术后早期复发转移(术后12个月内)82例,晚期复发转移(超过12个月)47例;术前CEA阳性者74例中,早期复发转移56例(75.8%),术前CA19-9阳性者68例中,早期复发转移51例(75.0%)。统计分析显示,结肠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与术前CEA与CA19-9阳性密切相关;术前CEA和CA19-9阳性患者与T分期与TNM分期升高及淋巴结转移及脉管浸润比例增加;术前CEA与CA19-9阳性患者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分别高于各自阴性患者,且两者均阳性患者早期复发转移率高于单一阳性或双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血清CEA与CA19-9水平检测在结肠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和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术前两者均阳性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肿瘤大小对T3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408例L期胃癌患者施行胃癌D2根治术,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肿瘤大小进行最佳截点的筛选。对全组T3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并对大直径组及小直径组胃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408例T3期胃癌患者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肿瘤大小的最佳截点为8cm。肿瘤大于或等于8cm的胃癌患者(大直径组)85例.小于8cm的胃癌患者(小直径组)323例:大直径组和小直径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33.8%和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Boi Tmann分型和肿瘤部位是影响全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进一步按肿瘤大小进行分层预后分析显示,Borrmann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大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小直径组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1)。结论以8cm为界值进行B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判断准确性最高。肿瘤大小是影响B期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e tumor, nodes, metastasis (TNM) staging system has long been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rognosis of solid tumors. However, the TNM staging system is not without limitations. Prognostic heterogeneity exists within patients at the same stage. Therefore, the pursuit of other biomarkers with the potential to classify patients with cancer has never stopped. One of them, tumor budding (TB), has gained much success in colorectal cancer. In recent years, TB in gastric cancer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beginning to reveal the molecular and biological aspects of this phenomenon in gastric cancer, and ha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prognostic biomarker in gastric cancer, predicting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unfavorable survival. Therefore, it is time and essential to provide a holistic overview of TB in gastric cancer, which has not been achieved and i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皮层蛋白Cortactin在肿瘤组织的表达水平和肿瘤出芽程度与结肠直肠癌特征的相关关系。方法: 检测97例结肠直肠癌病人癌组织Cortactin的表达水平和肿瘤出芽程度,分析其与病人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Cortactin表达水平与结肠直肠癌病人T分期(P=0.017)和N分期(P<0.001)显著相关。结肠直肠癌Cortactin表达水平较高的病人年龄较小(P=0.043)。肿瘤出芽程度与病人T分期(P=0.031)、血浆CEA水平(P=0.038)以及结肠直肠癌高危因素(P=0.008)显著相关。Cortactin表达与结肠直肠癌肿瘤出芽程度显著相关(P=0.011)。结论: Cortactin表达水平与结肠直肠癌出芽显著相关,提示Cortactin可能促进结肠直肠癌细胞出芽、恶性进展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结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方式,而术后局部复发是决定结肠癌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并且是目前评价手术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因肠梗阻和肠穿孔行急诊手术是局部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T和N分期、肿瘤大体形态、神经血管是否受侵也是影响局部复发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对于有适应证的患者行再次手术仍可获得较好的预后,全部切除复发肿瘤并且达到阴性切缘(R0切除)是获得长期生存的首要条件.再手术后切缘病理状况、局部复发部位、复发肿瘤数目及大小、肿瘤分期、术前血清CEA的水平、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均是影响术后肿瘤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间皮素水平表达差异.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首次诊断为早期结肠癌患者125例(病例组)和健康者75例(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法检测病例组术前和对照组体检时血清间皮素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血清间皮素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分析生存资料.结果 对照组血清间皮素水平显著低于病例组[分别为(0.91 ±0.80) pg/ml和(7.63±3.25) pg/ml,t=17.57,P<0.001].病例组肿瘤大小、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患者的血清间皮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前血清间皮素预测结肠癌的最佳诊断界值为2.36 pg/ml,术前血清间皮素预测结肠癌进展的最佳诊断界值为8.62 pg/ml.以临界值8.62 pg/ml将125例结肠癌患者分为低血清间皮素组(n=56,间皮素≤8.62 pg/ml)和高血清间皮素组(n=69,间皮素≥8.62 pg/ml),两组生存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1,P<0.001).结论 间皮素可能足潜在诊断结肠癌及其进展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