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收集62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浅表广泛型EGC和224例一般型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本组浅表广泛型EGC位于胃体中部及全胃者占45.2%,混合型占48.4%(ⅡC加ⅡA5例、ⅡC加ⅡB16例、ⅡC加Ⅲ9例);全胃切除术者占16.1%,扩大手术者40.3%。单因素分析发现,浅表广泛型与一般型EGC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生长方式、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和胃切除范围及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浅表广泛型EGC术后10年无瘤生存率为91.4%,与一般型EG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P=0.282)。结论浅表广泛型EGC具有与一般型EGC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但预后与一般型EGC没有明显差异。防止胃切断端癌残留和胃内多发癌在残胃内遗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以施行标准根治术(D2)为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不同病理类型及不同临床分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规律。方法:膀胱癌组为膀胱移行细胞癌44例肿瘤组织保存腊块,其中病理分级I级16例、Ⅱ级16例、Ⅲ级12例;临床分期表浅型24例、浸润型20例;另取10例非肿瘤患者的正常膀胱黏膜做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 进行Survivin表达的定位和半定量检测。结果:正常对照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0%(O/10),44例膀胱移行细胞痛中34例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7.3%(34/44),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项统计中,肿瘤病理分级I级组(56.3%,9/16)、Ⅱ级组(87.5%,14/16)、Ⅲ级组(91.7%.11/12)及表浅型(79.2%.19/24)、浸润刚(75.0%,15/20)Survivin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相关分析表明,Survivin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密切相关(x^2=6.395,P〈0.05),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关系(x^2=0.108.P〉0.05)。结论:Survivin异常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表达检测可成为膀胱移行细胞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的因素。方法对2005—2008年间应用上皮内瘤变(IN)的概念诊断的250例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前内镜活检诊断可疑癌15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90例.胃癌145例。术后病理诊断浸润型早期胃癌224例,其中Ⅰ型5例(2.2%),均为黏膜下癌(Tsm)患者;Ⅱ型190例(84.8%),有82例为黏膜内癌(Tm),108例为Tsm;Ⅲ型29例,5例Tm,24例Tsm。未浸润性病变(Tis)26例。以高分化为主要组织学类型者184例(73.6%),其中26例Tis,58例Tm.100例Tsm。有淋巴结转移者21例.其中Tm组2例(2.3%),均发生在低分化组:Tsm组19例(13.9%):Ⅱ型病例淋巴结转移15例(7.9%),Ⅲ型病例6例(20.7%)。90例术前内镜活检诊断为HGIN的患者,术后病理检查24例为Tis,29例为Tm。37例为Tsm。结论高分化病变是早期胃癌的主要组织学类型。IN诊断概念的应用可能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199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9例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9例患者中胃神经内分泌癌14例,其中9例位于胃底贲门,5例位于胃体;另5例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者中2例位于胃底贲门,2例位于胃窦,1例位于全胃。根据2000年WHO肿瘤国际组织新分类标准.本组19例患者可分为Ⅰ型胃类癌2例(10.5%),Ⅱ型散发性胃类癌9例(47.4%),胃小细胞癌3例(15.8%),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5例(26.3%)。临床无特异性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8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手术采用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3例伴肝转移者行同时性肝转移灶切除:另1例胃体小细胞癌伴肝转移无耘.手术切除者予以单纯化疗。本组患者1年及3年生存率分别为73.7%和38.6%。结论胃神经内分泌癌好发于贲门、胃底部及胃体,胃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该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本病总体预后不佳.治疗应尽可能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2月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确诊的128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3.4:1),40岁以上中老年占86.7%。临床症状主要为:中上腹疼痛86例(67.2%),消瘦66例(51.6%)和贫血58例(45.3%)。128例中胃体及胃底部癌71例(55.5%);Bor-rmannⅡ型和Ⅲ型分别为41例(32.O%)和52例(40.6%)。56.3%(72例)组织病理学为腺癌;76.6%(98例)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120例肿瘤可切除,属根治性切除101例(78.9%)。结论 本组资料显示中老年胃癌发病率高,且中晚期病变多.根治性切除率仅为60%。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胃癌的认识,尽可能做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提高疗效及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肾盂癌36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肾盂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肾盂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11例。年龄43-89岁,平均66岁。肿瘤位于左侧18例,右侧18例。肿瘤直径0.8~8.0cm,平均3.5cm。TNM临床分期:Ⅰ期10例、Ⅱ期12例、Ⅲ期5例、Ⅳ期9例。移行细胞癌28例WHO分级:Ⅰ级2例、Ⅱ级12例、Ⅲ级14例。结果 3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口状切除28例,行单纯肾癌根治性切除术8例。手术无死亡或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7d。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3~82个月,平均49个月。失访4例。术后2、3、5年生存率分别为62%、56%和38%。Ⅰ~Ⅱ期患者的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5%和55%,Ⅲ~Ⅳ期患者2、3、5年生存率分别为33%、25%和8%。Ⅰ~Ⅱ期与Ⅲ~Ⅳ期患者的2、3、5年生存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8例移行细胞癌Ⅰ~Ⅱ级者2、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64%、57%,Ⅲ级者分别为43%、36%、29%。Ⅰ~Ⅱ级与Ⅲ级患者2、3、5年生存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肉瘤样癌1例及肾盂移行上皮癌合并同侧肾肉瘤样癌1例于1年内死亡,癌肉瘤1例及肾盂小细胞未分化癌并同侧肾低分化腺癌1例于2年内死亡。结论 血尿是肾盂癌的最常见症状,肾盂癌的诊断以尿路造影和CT检查为主。肾、输尿管全段及膀胱袖口状切除为标准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行化疗药物膀胱内灌注,防止膀胱内种植性肿瘤的发生。肾盂癌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和分级是最重要的预后指标,重视肾盂癌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对肾盂癌的长期存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00年3月至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7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78例TNB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岁(32-73岁),发病年龄≤35岁者9例(11.5%);绝经前患者47例(60.3%);有乳腺癌家族史(≥1个Ⅰ级亲属患乳腺癌)6例(7.7%),淋巴结阳性患者49例(62.8%),肿瘤最大径≥5cm者12例(15.4%),浸润性导管癌66例(85%);病理分级Ⅰ级12例(15.4%),Ⅱ级48例(61.5%),Ⅲ级18例(23.15%);病理分期Ⅰ期11例(14.1%),Ⅱ期40例(51-3%),Ⅲ期22例(28.2%),Ⅳ期5例(6.4%)。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者37例(78.7%),3年总生存率69.4%,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48.6%。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确诊时原发肿瘤较大、病理分期较晚、病理分级较高、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较高等特征,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不同Siewert亚型间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方面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接受外科手术切除的471例AEG病人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Siewert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方式及预后。 结果 全组471例病人中,SiewertⅠ型22例(4.7%),Siewert Ⅱ型237例(50.3%),Siewert Ⅲ型212例(45.0%)。病人的年龄、性别比和体重指数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型较Ⅱ型更容易出现胃壁深层浸润和胃周淋巴结转移,故Ⅲ型比Ⅱ型具有更晚的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为G3/4的病人在Ⅲ型中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Ⅱ型,脉管癌栓阳性率在Ⅲ型中同样明显高于Ⅱ型。不同的Siewert亚型通常选择不同的手术路径和切除方式。Siewert各亚型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8)。对于行R0切除的Ⅱ型和Ⅲ型病人,经腹手术病人的5年存活率优于经胸手术(49.1% vs. 23.3%,P=0.045),而行近端胃大部切除和全胃切除的病人相比,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1% vs. 42.5%,P=0.278)。 结论 Ⅱ型和Ⅲ型AEG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但两组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随访时间较短有关。对于Ⅱ型和Ⅲ型AEG,建议经腹实施手术,并根据肿瘤的浸润范围选择合适的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9.
91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发病率,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自1977年1月至1995年10月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91例,回顾性分析了发病率,组织发生,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以及治疗与预后。结果:91例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占同期肺癌的2.34%(91/3882例),占同期肺腺癌的11.04%(91/824例),不吸烟者占68.13%,全组手术切除率为96.7%(88/91例)。Ⅰ期62例(ⅠA期37例,ⅠB期25例),Ⅱ期10例(ⅡA期3例,ⅡB期7例),Ⅲ期9例(ⅢA期8例,ⅢB期1例),Ⅳ期10例。孤立结节型67例,弥漫型8例,肺炎型16例,X线胸片可见明显的空泡征29.7%(27/91例)和细支气管充气征13.2%(12/91例),占直径小于3cm孤立结节型病灶的39.0(16/41例)和21.9%(9/41例),胸膜凹膜征占孤立结节型的31.3%(21/67例),全组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和35.46%(I期62.91%,45.16%,Ⅱ期40.00%,20.00%,Ⅲ期11.11%,0,Ⅳ期10%,1;中心型为13.63%,4.54%,周期型53.63%,37.68%,孤立结节型53.74%,37.32%,弥漫型12.50%,0,肺炎型18.75%,12.50%)。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是一种特殊类型腺癌,女性所占比例较其他肺部癌症大,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无论是组织学,还是影像学,均有其特殊性,孤立结节型手术切除率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胃癌患者根治术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168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肿瘤部位分为胃上部癌(42例)、胃中部癌(57例)、胃下部癌(69例)三组,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胃上部癌男性患者比例较高(78.6%),平均年龄亦较中、下部癌高;上部癌、中部癌、下部癌中肿瘤直径≥4 cm的分别占71.4%、49.1%、29.0%(P<0.05);上部癌的全胃切除、联合脏器切除的比例显著高于中部、下部癌(P<0.05);术后3年,上部癌的生存率明显低于中部癌和下部癌(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高、上部癌均是胃癌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胃上部癌与中、下部癌临床病理特征明显不同,且其预后较差,结合肿瘤生长部位并据此选择合理的术式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行胃癌D2+根治术(联合No.14v淋巴结清扫)的128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应用软件SPSS 22.0进行处理,单因素分析等级计数资料行秩和检验,其他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多因素分析行Logistic回归分析;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并行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28例胃癌患者中,病理学检查发现No.14v淋巴结转移者19例(14.8%),No.14v淋巴结阴性者109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发现No.14v淋巴结微转移者5例(3.9%),No.14v淋巴结的总转移率为18.8%。单、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胃下部肿瘤、Borrmann分型Ⅲ-Ⅳ型、pN3期、脉管浸润及No.6淋巴结转移是胃癌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转移组与非转移组患者的累积总生存率(37.5% vs. 77.9%)及无病生存率(29.2% vs. 7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χ2=16.142、28.691,P=0.000、0.000)。 结论胃癌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与胃下部肿瘤、Borrmann分型Ⅲ-Ⅳ型、pN3期、脉管浸润、No.6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且伴有No.14v淋巴结转移或微转移的胃癌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Ⅲ期胃癌(按第7版TNM分期标准)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外科切除治疗的1007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Ⅲ期胃癌患者的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007例Ⅲ期胃癌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7岁,男女比例为2.6∶1.0;ⅢA期242例,ⅢB期403例,ⅢC期362例.手术接受R0切除者754例(74.9%),R1切除者56例(5.5%),R2切除者197例(19.6%);R0切除者5年生存率为37.8%,高于R1切除者(21.2%)和R2切除者(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N分期、pT分期和Borrmann分型是影响R0切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1).结论 Ⅲ期胃癌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治疗上应尽可能施行R0根治术.淋巴结转移数目、肿瘤浸润深度和Borrmann分型是影响接受R0手术的Ⅲ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IGF-2基因印迹状态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IGF-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2)基因的印迹状态及其与各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T-PCR及限制性内切酶(ApaⅠ)酶切等方法,检测33例胃癌组织中IGF-2基因的印迹状态,分析IGF-2基因印迹丧失(loss of imprinting,LOI)及其与胃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IGF-2基因印迹的丧失率为48.5%(16/33),癌近旁黏膜的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为21%(7/33),癌远旁黏膜的丧失率为12.1%(4/33)。同时,在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病例中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60.9%)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0.0%);TNM分期Ⅲ、Ⅳ期的胃癌IGF-2基因印迹丧失率(60.0%)明显高于Ⅰ、Ⅱ期者(12.5%)(P均0.05)。结论:IGF-2基因印迹丧失是贯穿于胃癌发生、发展全过程的表观遗传异常,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病人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PG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2月至2010年12月间天津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00例PG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中男110例,女90例,年龄19~80(中位年龄为54)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治疗前确诊130例,另70例分别误诊为胃癌(59例)、胃溃疡(5例)和慢性胃炎(6例).行单纯化疗24例,单纯手术治疗29例,综合治疗(化疗加手术)132例患者,另有15例患者未经任何治疗.本组200例患者均接受了1~246(中位时间26)个月的随访,1、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5.0%、57.5%、56.2%和55.0%.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消瘦(P<0.01)、肿瘤部位(P<0.05)、治疗方法(P<0.0l)、病理类型(P<0.05)及肿瘤分期(P<0.01)是影响PGL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 PGL的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治疗应首先考虑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影响Ⅲ、Ⅳ期胃癌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以126例Ⅲ、Ⅳ期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查阅病历获得临床和病理资料。比较早期复发组和晚期复发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复发者93例,占73.8%;晚期复发者33例,占26.2%。早期复发组的淋巴结切除数目明显少于晚期复发组(P<0.05),而Bormann分型属于Ⅲ、Ⅳ型,具有神经旁浸润和血管浸润的病例较晚期复发组更为多见(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神经旁浸润为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Ⅲ、Ⅳ期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多在2年内复发,术后2年应是重点随访阶段。常规病理报告中列出神经旁浸润对于判断预后、制定随访方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热休克蛋白90α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90α在人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46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HSP90α的表达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检测结果。结果HSP90α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6%,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21.7%);胃癌组织中HSP90α阳性表达率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等无明显相关性。HSP90α在肿瘤浸润至肌层或越过肌层者的阳性表达率(89.5%)明显高于肿瘤局限于黏膜或黏膜下层者(50.0%)。淋巴结转移7个以上(即N2、N3期)的病例中HSP90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为N0和N1的病例(96.2%vs65.0%,P〈0.05);TNM分期Ⅲ、Ⅳ期阳性表达率也要高于Ⅰ、Ⅱ期(92.9%VS66.7%,P〈0.05)。结论HSP90α在胃癌组织中呈现高表达,并且在浸润深的肿瘤或淋巴结转移多和越晚期的胃癌组织中表达越高。提示HSP90α可作为胃癌预后判定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临床病理因素,为早期胃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1年10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并经病理证实的498例黏膜内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评估影响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498例患者中有43例(8.6%)发生淋巴结转移.病灶大小(HR =1.525,95% CI:1.040~2.236)、肿瘤侵犯深度(HR=1.656,95%CI:1.158~2.368)和组织学类型(HR =8.149,95%CI:1.770~37.513)是影响黏膜内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根据临床病理因素可对黏膜内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进行预测并指导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7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收治的66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胃癌原发灶和骨转移灶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影响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接受手术治疗者4例,化疗28例,骨吸收抑制剂治疗32例,局部放疗8例,仅对症支持治疗23例。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5个月(95%CI:3.3~6.7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3.0%、1.5%。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性别、合并其他转移及化疗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O.05)。多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合并其他脏器转移是胃癌骨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O.011,RR=2.067,95%CI:1.178—3.626)。结论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很差,尤其是合并其他部位远处转移者;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有望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适宜的外科治疗方式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8月至200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83例老年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100%,手术死亡率为0,腹腔及切口感染率为0,无吻合口漏。5年生存率为98%、10年生存率为95%、15年生存率为92%。83例中黏膜癌61例,占74%,无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22例,占26%,淋巴结转移4例,多原发癌7例。结论对老年人早期胃癌多癌灶而言,即使病变较小也应作3/4胃切除;癌灶相距远者则应行全胃切除。淋巴结转移、多原发癌及肿瘤侵及黏膜下层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