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与Milligan—Morgan(MM)术治疗重度内痔对肛门功能的远期影响,回顾2004年5月至2007年4月96例重度内痔患者资料,其中42例采用PPH治疗(PPH组),54例采用MM术治疗(MM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远期肛门功能。结果显示,PPH组肛门闭合、控便及感觉功能异常患者少于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PH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年肛门闭合、控便及感觉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组术后3年存在肛门闭合、控便及感觉功能异常的患者多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PPH治疗重度内痔对远期肛门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环式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治疗脱垂性痔和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90例脱垂性痔和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5例,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治疗;实验组45例,采用TST治疗。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24h和初次排便的疼痛分数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肛门坠胀评分、肛缘水肿评分、初次排便急便感发生率和吻合口狭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前后肛门动力学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ST是治疗脱垂性痔和混合痔的有效方法,而且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前瞻性地将167例重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82例)和PPH组(85例),评估两组术后3个月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个月,在症状改善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组术后12h,24h,初次排便的疼痛评分低于P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第3d,5d,7d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肛门狭窄、大便失禁。TST组7例术后发生尿潴留,PPH组1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3个月的满意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T和PPH在治疗重度内痔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基本相似,但远期疗效仍有待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内痔的临床疗效,将576例内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8例。观察组采用TSI、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治愈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以及术后剧烈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坠胀感、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治愈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术后剧烈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术后尿潴留、出血、肛门坠胀感、吻合口狭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和PPH治疗重度内痔的总体疗效相当,但在术后并发症方面TST明显优于PPH。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患者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临床疗效及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肛肠科连续收治的260例Ⅲ或Ⅳ度内痔以及环状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肛门镜检查发现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PPH (改良组,132例);其余患者采用常规PPH (常规组,128例)。比较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常规组比较,改良组疼痛持续时间[(1.3±0.5) d比(4.8±0.7) d]、应用镇痛药频率[(1.1±0.3)次比(5.9±0.6)次]及住院时间[(5.2±0.8) d比(5.8±0.5) d]明显减少,吻合口狭窄(0比7.8%)、肛门坠胀感(0.8%比14.1%)及迟发性出血(0比7.8%)的发生率亦明显降低(均P<0.01)。结论对于截石位6点区域无明显内痔核的患者选择行保留直肠后壁黏膜的PPH,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长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10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行TST,对照组行PPH,对比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出血、尿潴留、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术后出血、尿潴留和肛门狭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治疗重度混合痔总体疗效与PPH相当,但TST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PPH。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和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术(TST)治疗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120例Ⅱ~Ⅳ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和PPH组,分别采用TST术和PPH术,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便血、肿物脱出、肛门疼痛、尿潴留、肛门功能、吻合口狭窄等情况,并根据疗效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ST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尿潴留、肛门功能、吻合口狭窄等方面明显优于PPH组(P<0.05)。结论 TST对Ⅱ~Ⅳ度内痔患者的治疗效果与PPH相似,且对肛门功能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能显著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痔病的临床效果,将240例痔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实验组采用TST治疗,对照组采用PPH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痔脱垂、出血总疗效方面疗效相当,但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等方面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TST治疗Ⅲ、Ⅳ期痔病的疗效与PPH相当,但TST术后并发症少,创伤小,手术安全、有效、微创,是符合肛门直肠生理特点的治疗痔病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在重度内痔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6例重度内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痔核,观察组切除痔核后在肛门镜下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对两组患者规律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3d手术部位疼痛、出血、坠胀、水肿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痔核切除基础上行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治疗重度内痔能够降低复发率,改善临床效果,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估选择性痔上黏膜吻合术,又称开环式微创吻合术(tissue-selecting therapy Stapler, TST)在重度内痔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将120例重度内痔的患者随机分至TST手术组(60例)和PPH手术组(60例),通过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中、术后情况,评估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短期预后。结果 两组患者流行病学资料相近,TST的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少于PPH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亦占明显优势。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相当,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而TST手术组的患者术后2天、4天的疼痛评分低于PPH手术组,而在术后1周时两者评分无差别。TST组术后1月的肛门狭窄发生率低于PPH组,排便情况及肛门出血的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结论 TST手术治疗内痔的患者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明显改善患者的主观感觉,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采用开环式微创痔吻合器(TST)治疗重度脱垂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Ⅲ期-Ⅳ期混合痔及内痔患者实施TST手术与痔上黏膜环形切除吻合术(PPH)60例进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TST方法较PPH有更少的术中出血(P<0.05);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PS)显示TST组和PPH组分别为1~3分和4~6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及直肠静息压无明显差异(P>0.05),达到手术的疗效标准。术后随访6个月,没有肛门狭窄及肛门直肠吻合口感染或肛周脓肿发生,未见痔核脱垂及其它病理征候。结论 TST治疗重度混合痔总体效果与PPH相当,具有安全、疗效可靠及低并发症,但有更少出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评价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偈T)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将2012年1—12月期间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收治的120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序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0例,分别行'rST(治疗组)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15.9±5.2)min比(22.6±7.1)min,P〈0.05],出院时肛门坠胀评分较低[(0.5±0.2)分比(1.5±1.4)分,P〈0.05],住院天数较短[(11.2±3.7)d比(14.8±3.7)d,P〈0.05];治疗组术后无发生吻合口狭窄者,而对照组有11例(18.3%,P〈0.05)。但两组术后第1次排粪时疼痛评分和治疗有效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1sT术治疗混合痔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PPH术治疗重度痔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112例重度痔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56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痔上粘膜环切术,观察组行改良的痔上粘膜环切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术后肛门疼痛及1个月内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性小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30天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狭窄、肛门溢液的发生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但在切口出血、尿潴留、痔核回缩率方面,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满意度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但临床疗效两组无差异。结论采用改良的PPH治疗重度痔病能够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术后肛门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病率,可作为治疗重度痔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程勇  王辉  张涛  韩亮 《临床外科杂志》2014,(12):931-933
目的:比较PPH联合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6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90例)和对照组(178例),分别采用PPH联合痔切除术和单纯痔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则无明显差别。其术后并发症中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痔切除术组,而术后出血、肛门狭窄程度差别不大。结论 PPH联合痔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具有出血少、疼痛水肿轻微、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与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治疗Ⅲ度混合痔术后肛管直肠压力。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问在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外科住院治疗的114例Ⅲ度混合痔患者,根据患者选择分别予以PPH术(63例)或DGHAL术(51例)。术后第2、6、12及18月对所有病例进行肛门直肠测压,测压指标包括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和肛管高压带长度。结果术后各随访时间点,DGHAL组患者肛管静息压均明显高于PPH组[术后2月:(56.2±2.6)mmHg比(43.2±3.1)mmHg;术后6月:(55.2±2.1)mmHg比(45.1±2.5)mmHg;术后12月:(53.2±3.0)mmHg比(40.2±3.2)mmHg;术后18月:(55.3±2.6)mmHg比(43.2±2.5)mmHg;均P〈0.01];肛管高压带长度亦明显长于PPH组[术后2月:(3.45±0.14)cm比(2.95±0.22)cm;术后6月:(3.46±0.12)cm比(2.94±0.26)cm;术后12月:(3.45±0.12)cm比(3.01±0.21)cm;术后18月:(3.56±0.12)cm比(3.02±0.23)cm;均P〈0.01]。但两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和直肠静息压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GHAL和PPH术均为治疗Ⅲ度混合痔的有效术式,但DGHAL术在缩短肛门功能恢复时间和维护肛门功能方面更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TST)与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将80例中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TST组与PPH组各40例,分别行手术治疗,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疗效、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ST组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吻合121狭窄、直肠阴道瘘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PPH组(P〈0.05)。结果表明,TST与PPH治疗中重度混合痔疗效相当,但TST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吻合口狭窄、直肠阴道瘘等并发症方面明显优于PPH。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开环式微创肛肠吻合器痔切闭术( TST 术)治疗Ⅲ°-Ⅳ°痔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 将100名Ⅲ°-Ⅳ°痔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 TST 组) 和对照组(PPH 组)各50例 ,治疗后比较疗效与并发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术后肛门坠胀、急便感、尿潴留实验组发生率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 TST术治疗脱垂性痔病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对肛门精细控便能力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