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慢性肠系膜缺血(CM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治疗的36例C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伴腹腔动脉(CA)和/或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或闭塞。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35例肠系膜上动脉(SMA)获得再通,1例CA获得再通。35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SMA病变后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成功开通SMA。12例未开通SMA的患者中,1例开通CA,3例行SMA取栓及内膜剥脱术,5例行顺行主动脉旁路术,3例行复合手术。1例未行DSA直接开腹行逆行主动脉旁路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进食后腹痛症状均消失。2例顺行主动脉旁路术患者出现淋巴漏,1例逆行主动脉旁路术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结论腔内治疗是治疗CMI的微创手段,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腔内治疗困难者可考虑复合手术,该术式结合开放手术及腔内治疗优势,成功率高、创伤较开放手术低。开放性旁路手术及内膜剥脱术作为传统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可作为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脉狭窄、闭塞引起的慢性肠系膜缺血(chronic mesenteric ischemia,CMU在临床上呈逐渐增加趋势。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04—2009年收治CMI患者6例.采用腔内及开放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9例门静脉高压症,创用肠系膜上动脉缩窄术进行治疗,其原理是通过减少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改善机体高循环动力状态.从而降低门静脉压力.该术式近、远期效果均比较满意,且操作简单、损伤小、适应证宽、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4.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32例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采用十二指肠空肠Roux-en-Y侧侧吻合加Treitz韧带松解术行手术治疗,术后病人症状均得到缓解,无死亡病例和并发症发生。结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主要确诊手段为X线钡餐造影;对保守治疗无效可采用手术治疗,十二指肠空肠侧侧Roux-en-Y吻合加Treitz韧带松解术为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肠系膜血管性疾病包括扩张性、狭窄性血管病及闭塞性血管病两类。前者主要指肠系膜上动脉瘤(SMAA),表现为因瘤体引起的压迫或破裂,以及分支血管的栓塞,进而导致肠管病变;后者主要指肠系膜上动脉或静脉的狭窄或闭塞,表现为慢性和急性小肠的缺血性改变。慢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CMI)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狭窄或闭塞以及慢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变(AMI)主要包括肠系膜上动脉栓塞(SMAE)、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SMAT)、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NOMI)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SMVT)。由于腹腔内脏循环存在广泛的解剖学沟通,肠系膜上血管缺血的转归不仅与病变形式、部位、诊断与治疗有关,还与腹腔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门一体静脉之间彼此沟通有密切的关系。多种因素决定肠系膜血管缺血的后果,可呈现肠道功能异常、黏膜坏死或肠梗死、坏疽。不同形式的肠系膜血管性疾病在病因学、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学、诊断治疗学等多个方面存在极其复杂的共性和个性,本文仅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状况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7例十二指肠血管前移位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6例治愈,1例因术式选择不当而未愈,文中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手术适应证与禁忌症及其对术式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ϵĤ�϶���ѹ���ۺ�������Ϻ�����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 对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收集1970年1月至2000年8月住院治疗,经X线钡餐检验或手术确认为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77例。结果 保守治疗38例,好转31例(81.6%),未愈和未治6例,死亡1例。手术治疗39例,痊愈35例(89.7%),好转4例。结论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除应具有上腹胀痛、呕吐等典型症状外,主要的确诊手段为X线钡餐造影;治疗上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无效者再行手术治疗。术式选择以采用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效果较为明显(P<0.0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直肠癌系膜切缘和盆腔侧方转移的规律,为合理施行外科手术提供病理学依据。方法运用大组织切片技术,研究62例手术标本,并分析随访资料。结果有8例(12.9%)标本判定为环周切缘肿瘤浸润(CMI),其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切缘无肿瘤者(P=0.003)。12例(19.4%)标本存在盆腔侧方区域肿瘤转移,其中有8例(66.7%)为单一区域受累,4例(33.3%)为多重区域受累;术后无病生存率低于直肠系膜转移及无转移者(P=0.026)。本组盆腔侧方区域肿瘤转移中以直肠中动脉根部受累率最高(6/12,50.0%),其次为髂内动脉部(4/12,33.3%)和闭孔动脉区(3/12,25.0%)。结论直肠系膜CMI和盆腔侧方癌转移对直肠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有影响,应合理制定手术清扫范围,选用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9.
探讨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20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患者采用经皮肠系膜上动脉插管溶栓+8 F导引导管或导管鞘取栓+留置导管微量泵溶栓治疗。血管开通18例,治愈率90%;2例治疗失败,转为外科手术。介入溶栓联合取栓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血栓疗效肯定,早期发现并及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左侧肾静脉移位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2例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是指左侧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所形成的夹角处受挤压而引起的一种不易被诊断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尿、蛋白尿、腹痛和精索静脉曲张等。该病的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肠系膜上动脉移位术和左侧肾静脉移位术等。近来我们采用左侧肾静脉移位术治疗NCS 2例,效果满意,现就其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逆向入路支架植入治疗肠系膜上动脉(SMA)闭塞的技术。方法:回顾2017年2月1例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行逆向开通SMA闭塞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为47岁女性,诊断为SMA闭塞引起的慢性肠系膜缺血(CMI),行腔内治疗再通SMA。由于SMA开口处完全闭塞性,无残端,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双侧入路均无法开通病变部位。利用腹腔干和SMA之间的胃十二指肠弓,通过此通路逆向开通SMA闭塞处;肱动脉入路导管和导丝对接后顺利正向通过病变,完成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CMI症状消失,3个月后随访CTA显示,支架定位良好,远端血管通畅。结论:对于常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失败的SMA闭塞患者,通过有效的侧支通路进行逆行开通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Solitaire FR型支架进行急性肠系膜上动脉取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例的治疗探索更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山东省滨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例借助Solitaire FR型支架行肠系膜上动脉腔内取栓或联合置管溶栓的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病人资料。结果 6例病人均成功取出肠系膜上动脉内血栓,无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等并发症;5例病人术后肠系膜上动脉恢复血流,无肠坏死;1例病人出现局灶性肠壁坏死,经开腹探查、肠坏死切除后恢复。结论 Solitaire FR型支架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可迅速恢复肠系膜上动脉血流,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急性栓塞较为安全、微创、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前,局部复发和肝转移仍是胰腺癌术后死亡的常见原因。组织病理学研究已证实。胰腺导管癌不仅沿区域淋巴结转移,而且向胰周结缔组扩散,即使在肿瘤相当小、局限于胰腺实质内时也发生该现象。肠系膜上动脉和腹腔动脉周围的神经丛是癌肿最常侵犯的部位。为此,日本大阪成人疾病治疗中心从1981年开始采用扩大的胰腺切除(D2术式)代替传统的胰腺切除(D1术式)施行大范围的淋巴和结缔组清除,并对大血管施行骨骼化手术。当癌肿侵犯门静脉(PV)和/或肠系膜上静脉(SMV)时,则予同时切除。并且于1987年开始,在D2手术的基础上通过肝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0-2007年收治的15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1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4例.入院后均行急诊剖腹探查术,其中2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1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术,2例放弃手术.术后均行肝素等抗凝治疗.4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7%.结论 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如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可能.早期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因十二指肠第三段位于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形成的夹角之内,在某些情况下,肠系膜上动脉可以压迫十二指肠而形成肠梗阻,称之为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对于其外科治疗,常用的术式有:1.屈氏韧带松解术;2.十二指肠空肠侧侧吻合术;3.  相似文献   

16.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yndrome,SMAS)由于发病原因不同,可分别选用不同术式。我院1959~2009年采用Treitz韧带切断松解术治疗SMAS27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管吻合与空肠移植在食管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空肠系膜血管吻合,施行空肠移植术修复各种类型的食管胃缺损18例。其中2例采用甲状腺上动脉与肠系膜动脉吻合,16例采用颈横动脉与肠系膜动脉吻合,全组18例均采用颈外浅静脉与肠系膜静脉吻合。带蒂空肠移植7例,游离空肠移植10例,游离空肠片移植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文中就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肱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73例接受肠系膜上动脉支架植入术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的肠系膜上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肱动脉组16例,股动脉组57例。比较两组间“超选”肠系膜上动脉的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当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90°时,肱动脉组“超选”肠系膜上动脉的时间比股动脉组更短(P=0.004),且术后卧床时间短(P<0.001)。当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90°时,肱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更短(P=0.045),“超选”肠系膜上动脉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2)。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肱动脉入路治疗肠系膜上动脉病变能缩短术后卧床时间,且当肠系膜上动脉与主动脉夹角<90°时,经肱动脉入路“超选”肠系膜上动脉所用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近10年收治的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2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术前确诊率为77.3%,2例非手术治疗者均死亡(病死率100.0%)。20例经手术治疗,其中5例行单纯坏死肠管切除,端端吻合术,3例死亡(病死率60.0%);15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加坏死肠管切除,5例死亡(病死率33.3%)。总病死率为45.5%。结论: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突然出现腹部疼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CTA是诊断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早诊断、早期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确诊22例(35.5%)。62例患者均行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58例患者行坏死肠管切除术,其中35例患者行多次肠管切除术。术后16例患者死亡(25.8%)。术后随访3~24个月。结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误诊率高,病死率高。对心律失常特别是房颤、心脏瓣膜病及既往有急性动脉栓塞病史患者突发剧烈腹痛,应警惕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可能。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是治疗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缩小肠管切除范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