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茹 《山西临床医药》2009,(12):912-913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娩出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严重时呼吸功能障碍,氧及二氧化碳交换能力丧失,导致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集聚及酸中毒是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自2000年1月-2007年1月共抢救108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力凤  刘忆菁 《全科护理》2013,11(19):1824-1824
在临床上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导致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即胎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搏却无呼吸或者尚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1]。新生儿发生窒息后会导致全身组织缺氧,其中脑组织缺氧将导致新生儿患缺血缺氧性脑病[2]。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是减少窒息并发症、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之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中需要用到很多  相似文献   

3.
王俊美 《全科护理》2012,(5):433-434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常见的症状,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1,2]。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临床表现主要反应在皮肤颜色、心率、呼吸、肌张力及喉反射等。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生后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而导致低氧血症或混合性酸中毒,是导致全球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1]。如何快速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率保障新生儿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临床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课题。2011年,国外新生儿复苏教材提出了情景模拟和视频反馈教学法,但国内应用较少[2]。本次研究将情景模拟和视频反馈教学法应用于新生儿复苏培训中,  相似文献   

5.
正新生儿窒息[1],是由于胎儿缺氧导致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的呼吸循环障碍,造成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导致血氧分压下降和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及代谢性酸中毒,致死亡,其发生率较高。根据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4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为出生后1分钟进行Apgar评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哭声轻或经刺激时才有哭声、皮肤青紫、无力等,如果不及时给予患儿有效的治疗措施,会严重危害患儿健康和生命[2]。新生  相似文献   

6.
黄萍  许静 《护理研究》2009,(5):1264-1265
[目的]探讨经鼻与经口留置胃管对危重新生儿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2月-2008年5月转入我科经胃管喂养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经鼻留置胃管组和经口留置胃管组,对比分析两组置胃管前后1h血气分析结果及留置胃管期间呼吸暂停、发绀、窒息情况。[结果]经鼻置胃管1h后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经口置胃管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经口置胃管组(P〈0.05);经口置胃管组呼吸暂停、发绀、窒息发生次数少于经鼻留置胃管组(P<0.05)。[结论]经口置胃管对危重新生儿通气功能影响小,适用于需胃管喂养的危重新生儿。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一般医院发病率约5%。严重时,新生儿呼吸功能障碍,氧和二氧化碳交换能力丧失,导致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聚集产生酸中毒,造成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小儿智力低下、癫痫等后遗症,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根据窒息的程度可分为轻度、重度2个阶段,可相互转化。准确地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有助于恰当地进行抢救,Apgar评分是1种简易的临床评价新生儿窒息程度的方法。评分越低,表示窒息程度越重,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生后1min评分可区别窒息程度,5min以后评分有助于预后判断,评分越低,预后越差,新生儿死亡率及以后脑部后遗症发生的机率越高,必须积极正确处理,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本文对分娩时发生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措施和护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入住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21例诊断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且尚未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交替进行机械通气。体位变更顺序为仰卧位—俯卧位—仰卧位,时间为0.5 h—2.0 h—0.5 h。观察患儿机械通气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氧合指数的变化;患儿机械通气时俯卧位前后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气道峰压及肺顺应性的变化。[结果]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能明显改善血气结果,改变患儿预后。[结论]优质护理在机械通气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潘红贤  钱伟红 《家庭护士》2009,7(15):1366-1367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本病也是胎儿窘迫的延续,若导致胎儿窘迫的因素未能纠正,胎儿娩出后即表现为新生儿窒息[1].严重者将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气体交换障碍和各器官受损、代谢紊乱的表现,甚至死亡.我院于2008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窒息患儿4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是指婴儿出生后无自主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是引起新生儿死亡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为4.7%~8.9%[1].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是(asphyxia of newborn,AN)是指因产前、产时及产后各种因素的影响,引起胎儿缺氧,出现宫内窘迫或娩出时呼吸循环系统发生障碍,导致出生后1 min内未能形成规律呼吸的一种病症[1]。笔者通过对118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进行分析,旨在寻找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因胎粪吸入、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等原因(或由于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产生气胸,临床上以呼吸窘迫,三凹征,青紫,胸廓不对称,患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少,呼吸音减低等特点[1].新生儿气胸发病急,病情进展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鼻与经口留置胃管对危重新生儿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2月-2008年5月转入我科经胃管喂养的危重新生儿随机分为经鼻留置胃管组和经口留置胃管组,对比分析两组置胃管前后1 h血气分析结果及留置胃管期间呼吸暂停、发绀、窒息情况.[结果]经鼻置胃管1 h后动脉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经口置胃管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经口置胃管组(P<0.05);经口置胃管组呼吸暂停、发绀、窒息发生次数少于经鼻留置胃管组(P<0.05).[结论]经口置胃管对危重新生儿通气功能影响小,适用于需胃管喂养的危重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苯巴比妥(鲁米那)是临床上新生儿常用的抗惊厥药和镇静剂,因此药导致新生儿中毒报道较少.若抢救不及时,可引起中枢神经高度抑制,导致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1].我院2001年11月5日收治1例苯巴比妥中毒的新生儿,经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后,住院8天,痊愈出院.现将有关情况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1],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2].需要争分夺秒抢救,以降低新生儿的病死率、伤残率及减少远期后遗症.我院2008 年1月-2010年1月分娩活产新生儿1 700多例,共发生新生儿窒息40 例.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 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新生儿娩出后发生进行性缺氧、二氧化碳积聚和酸中毒称为窒息.根据严重程度分轻度窒息(青紫窒息),Apgar评分4~7分;和重度窒息(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  相似文献   

17.
<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为出生后不久出现呼吸窘迫并呈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症状~[1],占所有早产儿死亡的50%~70%~[2]。早期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PS是RDS标准治疗方式,有效降低了NRDS导致的呼吸衰竭的严重程度~[3]。在临床用药方式不断改进的同时,针对新生儿RDS的护理措施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现将新生儿RDS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宋淑萍  杨萍 《临床荟萃》2012,27(3):236-237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出生时无窒息而数分钟后出现呼吸抑制者也属窒息),这是最常见的新生儿危象,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3%~10%[1].窒息时缺氧缺血所致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可引起机体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以肾损伤的发生率最高,占50%[2],及时有效地抢救窒息儿,缩短窒息时间,对改善新生儿预后极其重要.其发生与妊娠期的保健、分娩时的产科及新生儿处理质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围产儿病死率,寻找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现就我院近2年来住院分娩的59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导致呼气末肺泡萎陷以及肺顺应性降低,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早产儿,胎龄小于28周者发病率为60%~80%,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儿科围生期患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1]  相似文献   

20.
兰厚萍 《全科护理》2009,7(34):3112-3113
[目的]总结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行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病人痊愈出院14例;2例病人由鼻塞式CPAP改为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后,1例并发肺出血死亡,1例放弃治疗后死亡。[结论]加强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