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小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3种强度不同的脉冲电磁场对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40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n=10),分别为磁场组和对照组。磁场组分别暴露于强度分别为10&;#215;10^-4,20&;#215;10^-4,30&;#215;10^-4T的脉冲磁场下(f=15Hz),暴磁时间为6h/d;对照组饲养于线圈中,但不暴磁。10d后统一摘右眼取血,测定血细胞比容及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结果:磁场组血细胞比容、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lt;0.05),其中以10&;#215;10^-4T组各项指标[(0.462&;#177;0.10)%,(5.976&;#177;0.31),(35.257&;#177;3.62)mPa&;#183;s,5.903&;#177;0.37]降低最为显著(t=5.015-13.33,P&;lt;0.01)。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可以降低血细胞比容及全血高切、低切表观黏度,可提高血液的流动性,改善微循环,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磁场暴露对兔血液流变特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背景目前许多关于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指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low-intensit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LPEF)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心血管病能起到预防作用,但对其机制的阐述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暴露对兔血液流变特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LPEF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的全过程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动物采用24只雌性5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磁场组,正常组用正常饲料,模型组、磁场组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其中磁场组饲养于磁场环境中,暴磁时间为10h/d,所采用激励磁场的强度为4×10-4T,频率为15Hz.饲养8周后测定其血液流变特性和血脂水平等指标.主要观察指标LPEF对兔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脂水平(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脂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147~2.859,P<0.05);磁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胆固醇[模型组(14.71±0.22)mmol/L,磁场组(8.75±1.32)mmol/L]、三酰甘油[模型组(2.69±0.03)mmol/L,磁场组(0.70±0.16)mmol/L]以及血液流变中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指标降低显著(t=3.478~14.253,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t=11.345,P<0.01).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能够显著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提高血液流动性,对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许多关于磁场生物效应的研究指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low-intensity 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LPEF)能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指标、对心血管病能起到预防作用,但对其机制的阐述尚不明确。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电磁场暴露对兔血液流变特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研究LPEF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实验的全过程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完成。实验动物采用24只雌性5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被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磁场组,正常组用正常饲料,模型组、磁场组用高胆固醇饲料饲养。其中磁场组饲养于磁场环境中,暴磁时间为10h/d,所采用激励磁场的强度为4&;#215;10^-4T,频率为15Hz。饲养8周后测定其血液流变特性和血脂水平等指标。主要观察指标:LPEF对兔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高切还原黏度、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血脂水平(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等指标)的影响。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比较,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脂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t=2.147~2.859,P&;lt;0.05);磁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中胆固醇[模型组:(14.71&;#177;0.22)mmol/L磁场组:(8.75&;#177;1.32)mmol/L]、三酰甘油[模型组:(2.69&;#177;0.03)mmol/L磁场组:(0.70&;#177;0.16)mmol/L]以及血液流变中的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指标降低显著(t=3.478~14.253,P&;lt;0.01),而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t=11.345.P&;lt;0.01)。结论:低强度脉冲电磁场能够显著降低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提7葛血液流动性,对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脉冲电场和磁场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不同上升沿的脉冲电场和磁场辐照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探寻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凝血状况的一种新的物理方法。方法:每份血样(来源于西京医院血液科高血粘和高凝血患者)等分7份,1份作对照,对另外6份分别作2.5103,2.5104,2.5105T/s;1.5107,1.5108,1.5109V/(m·s)的电场或磁场处理,观察辐照后血液流变参数(全血表观粘度、电泳率、血沉率)及凝血参数(凝血时间、剪切应力、应力变化率)。结果:不同上升沿的脉冲电场和磁场对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不同,ΔE/Δt为1.5109V/(m·s),η下降下降(t=3.221,P<0.01),tr延长(t=3.348,P<0.01),τmax降低(t=2.531,P<0.05),Δτ/Δt减小(t=2.478,P<0.05)。ΔB/Δt为2.5104T/s以上,η下降(t=3.301,P<0.01),tr延长(t=3.521,P<0.01),τmax降低(t=3.482,P<0.01),Δτ/Δt减小(t=3.496,P<0.01)。当ΔE/Δt或ΔB/Δt值超过1.5109V/(m·s)或2.5104T/s时,其辐照可使高血粘患者的血液粘度下降;使高凝血患者的血液凝血过程变慢和凝血块强度降低。在降低血液粘度和改善高凝血状况方面,脉冲磁场较脉冲电场作用效果更明显。结论:脉冲磁场能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特性。  相似文献   

5.
不同强度磁场对人离体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充足的血流灌注是机体内细胞存活和组织器官维持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而血液的流变性又是影响各组织器官正常血流灌注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临床上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是多种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生理和病理学变化[1] ,因此进行磁场对血液流变学作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实验使用不同强度的旋转磁场对人离体血液进行作用 ,通过直接测量血液流变学中的三个重要指标全血粘度、红细胞变形能力和红细胞聚集能力的变化 ,来研究不同强度磁场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本所高粘滞血症专科门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年龄 4 5~ 72岁 )离体血样 …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s)对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以确定何种指标为最佳治疗效果。方法:6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去势组、2×10-4T磁场照射组、4×10-4T磁场照射组、8×10-4T磁场照射组、4×10-4T磁场照射夜晚组、药物治疗组、4×10-4T磁场照射同时药物治疗组。在不同强度磁场环境中饲养2个月。测定全身骨密度,并进行骨形态计量。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骨显微结构出现了病理改变。经过2个月的电磁场治疗,在各种磁场强度下大鼠骨密度均比去势组有显著改变,在8×10-4T强度以内,改变数值随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夜晚组效果比白天组稍差。结论:PEMFs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频率一定的情况下,8×10-4T以内效果随强度增加而增加,另外对于大鼠白天治疗比晚上治疗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吸烟对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我们对吸烟者 6 0例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检测并与非吸烟者 2 0例比较 ,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吸烟者 ,门诊健康体检人员 6 0例。 (经体检及相关检查除外可影响血液流变学异常者 )男 5 7例 ,女 3例 ,年龄 38~ 6 8岁 ,平均 5 1岁 ,烟龄 1 0 a以下 1 7例 ,1 0 a以上 4 3例 ,吸烟量 5~ 2 0支 /d 5 3例 ,>2 0支 7例。对照组为 2 0例不吸烟的健康者 ,男 1 3例 ,女 7例 ,年龄 35~ 70岁 ,平均 5 2岁。1 .2 方法 空腹采血 6 ml,其中肝素抗凝 4 ml,枸橼酸钠抗凝1 .8m l。使用 R…  相似文献   

8.
低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强度低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骨质疏松大鼠的影响,以确定何种指标为最佳治疗效果。方法:64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对照组、去势组、2&;#215;10^-4T磁场照射组、4&;#215;10^-4T磁场照射组、8&;#215;10^-4T磁场照射组、4&;#215;10^-4T磁场照射夜晚组、药物治疗组、4&;#215;10^-4T磁场照射同时药物治疗组。在不同强度磁场环境中饲养2个月。测定全身骨密度,并进行骨形态计量。结果:去势后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骨显微结构出现了病理改变。经过2个月的电磁场治疗。在各种磁场强度下大鼠骨密度均比去势组有显著改变。在8&;#215;10^-4T强度以内,改变数值随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夜晚组效果比白天组稍差。结论:PEMFs对去势大鼠的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频率一定的情况下,8&;#215;10^-4T以内效果随强度增加而增加,另外对于大鼠白天治疗比晚上治疗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9.
血液成分及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对脑血栓形成起重要作用。蕲蛇酶能分解血浆纤维蛋白原,改善血流动力学的某些因素,使血小板减少,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作用迅速,副作用小。因此,蕲蛇酶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时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0.
我院2004-02~2005-03应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120例,观察其血液流变学、血脂方面的变化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强度脉冲电磁场(pulsed electromagnetic fields,PEMFs)对大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4组:0.8m T PEMFs组,1.6 m T PEMFs组,OA组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两PEMFs组及OA组大鼠右膝关节接受0.2mg碘乙酸钠注射,建立OA模型。4周后,两PEMFs组接受频率为75Hz,强度为0.8m T或1.6m T,2小时/天,4周的PEMFs治疗。采用甲苯胺蓝染色OARSI评分和显微CT技术分析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结果:组织学观察发现,与OA组相比,两PEMFs组软骨表层相对完整,轻度纤维化,潮线清晰。OARSI评分显示,两PEMFs组与OA组OARS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微CT发现与OA组比较,1.6m T PEMFs组骨小梁数量增多,骨小梁分离度降低,0.8m T PEMFs组骨小梁厚度和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数量和骨表面积与体积比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PEMFs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EMFs可能对大鼠膝OA软骨和软骨下骨结构有保护作用,但1.6m T和0.8m T强度的PEMFs治疗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强度工频电磁场对大鼠前软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 要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工频电磁场辐射对大鼠前软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 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培养大鼠前软骨干细胞,取第3代前软骨干细胞,置于工频(50Hz)电磁场中进行辐射处理(每天2次,每次45min),根据不同场强(0.10 mT、0.50 mT、1.00 mT和1.50 mT)分为4组 ,同时设1个对照组(不加电磁场干预),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分析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48h内细胞增殖水平无明显变化, 工频电磁场干预96h后细胞的增殖水平提高显著 (P <0.05) 。不同强度组工频电磁场辐射均明显促进前软骨干细胞增殖,不同的场强促增殖的效应也不同, 其中1.00 mT组促增殖效果最为显著。同时,各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 <0.05) , Bcl-2凋亡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结论:工频电磁场能显著促进大鼠前软骨干细胞增殖, 并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均与磁感应强度及作用时间相关,1.00 mT为促进前软骨干细胞增殖的最佳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13.
不同强度脉冲电磁场对去势大鼠股骨骨钙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不同强度低频脉冲电磁场干预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测定各组大鼠的股骨骨钙含量,探索治疗骨质疏松最适合的磁场强度。方法:按随机分组原则用密闭信封法将雌性3月龄SD大鼠50只分为5组:Sham对照组10只、OVX对照组10只、OVXⅠ组10只、OVXⅡ组10只、OVXⅢ组10只。除Sham对照组以外,对所有动物按文献方法切除双侧卵巢去势造模。OVXⅠ组、OVXⅡ组和OVXⅢ组三组大鼠每天在频率为8Hz,强度分别为0.77mT、3.82mT和9.87mT的磁场环境中治疗40min,共30d。Sham对照组和OVX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各组动物均在满30d后股动脉放血处死,取左侧股骨作骨钙含量测定。结果:OVX对照组大鼠的股骨骨钙含量显著低于其他4组大鼠(尸〈0.05或P〈0.01)。结论:在磁场频率一致和干预时间相同的前提下.本文所用三种不同磁场强度的PEMFs治疗具有增加去势大鼠股骨骨钙含量的作用(P〈0.01或P〈0.05),3.82mT的PEMFs较0.77mT的PEMFs更能增加股骨骨钙含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脉冲电磁场(PEMFs)对去势雌性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60只10月龄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去势组、0.14 mT组、0.16 mT组、0.18 mT组和雌激素组,除空白组行假手术外,其余均切除双侧卵巢以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周,将0.14 mT组、0.16 mT组、0.18 mT组大鼠暴露于相应的PEMFs下,每日1次,每次60 min,为期3个月;雌激素组行雌激素皮下注射。实验期间动态测定大鼠全身骨密度(BMD),第3个月末处死大鼠并测定相关生化指标和局部骨密度。 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其余5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均显著上升(P<0.01),去势组、0.14 mT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水平显著升高(P<0.01);干预至第2个月末,0.14 mT组全身骨密度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第3个月末,去势组、0.14 mT组全身骨密度均明显低于空白组(P<0.05),0.16 mT组、0.18 mT组和雌激素组全身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去势组(P<0.05);第3个月末,各组腰椎骨密度变化趋势与全身骨密度变化基本一致,去势组、0.14 mT组股骨骨密度明显低于空白组,但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频率为50 Hz,磁感应强度为0.16 mT和0.18 mT的PEMFs刺激能够促进骨形成,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参考参数;而频率为50 Hz,磁感应强度为0.14 mT的PEMFs可能具有刺激骨吸收的作用。PEMFs对去势雌性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强度窗”效应。  相似文献   

15.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缺乏可调控性,结合适当载体后不能高效增殖分化是阻碍其进入临床的瓶颈.脉冲电磁场若能有效调控干细胞向骨源细胞分化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刺激后,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分化情况.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4-0512007-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BALB/C小鼠20只,由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脉冲电磁场发生器由海军工程大学电机系设计与制造.方法:无菌分离小鼠双侧股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用贴壁筛选法纯化扩增.取生长良好的第3代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2×10~7L~(-1)接种于6孔板,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加入完全培养基组;脉冲电磁场组给予50 Hz、正弦波形、强度1 mT的脉冲电磁场辐射,2次/d,30 min/次,间隔12 h,共10 d;成骨诱导组加入含地塞米松、甘油磷酸钠、VitC的完全诱导培养基;脉冲电磁场+成骨诱导组给予相同的脉冲电磁场辐射后加入完全诱导培养基.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干预10 d后,空白对照组为阴性;脉冲电磁场组呈弱阳性:成骨诱导组呈阳性;脉冲电磁场+成骨诱导组呈强阳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成骨诱导组、脉冲电磁场+成骨诱导组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吸光度值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50 Hz、正弦波形、强度1 mT脉冲电磁场干预一定时间后,能够增强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碱性磷酸酶及I型胶原的表达,促进其分化成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探讨脉冲电磁场(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s)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6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按体质量单纯随机抽样分为4组:脉冲电磁场治疗组(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治疗组(雌激素组),骨质疏松模型对照组(对照组);假手术正常对照组(对照组)。每组10只,分别在去势后8周开始治疗;治疗8周后测定血钙、血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抗酒石酸磷酸酶、血清骨钙素和尿钙、尿磷、尿羟脯氨酸。结果:各组血钙、血磷(mmol/L)差异均无显著性(2.18±0.05~2.21±0.20;F=0.11,1.41,P>0.05);脉冲电磁场组、雌激素组和对照组尿钙、尿磷和尿羟脯氨酸低于骨质疏松组,有非常显著差异(F=169.25,759.33,36.24,P<0.01)。脉冲电磁场组、骨质疏松组血清骨钙素(μg/L)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组,有非常显著差异(2.56±0.22~3.54±0.18;F=45.58,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与血清骨钙素相似,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2.47±0.30~5.21±0.09;F=156.29,P<0.01)。血清抗酒石酸磷酸酶(u/L)之间的关系是:骨质疏松组(2.45±0.09)>脉冲电磁场组(1.85±0.29)>雌激素组(1.61±0.16)>对照组(1.21±0.08),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78.74,P<0.05~0.01)。结论:PEMFs具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脉冲电磁场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疗法治疗骨不连及其他的骨科疾病已被证实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但由于认识的局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中的作用未被充分重视。目的:观察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50Hz、正弦波形、不同强度、不同作用时间脉冲电磁场干预下的增殖情况,以及其细胞周期变化,以寻求最佳干预窗口。设计:单一样本、区组设计,观察对比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材料:选用BALB/C小鼠20只,鼠龄4~5周,体质量18~22g,雌雄不拘,由同济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此动物实验符合动物伦理学要求。脉冲电磁场发生器(海军工程大学电机系设计与制造)。方法:实验于2005-02/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外科实验室完成。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再用贴壁筛选法筛选,对生长良好的第3代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给予50Hz、强度分别为4,3,2,1mT的正弦波形脉冲电磁场,2次/d,每次30min,间隔12h,以不加电磁场干预的干细胞为对照组。主要观察指标:在照射第24,48,72h后采用MTT法测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以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index,PI)表示脉冲电磁场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裂增殖的影响。结果:脉冲电磁场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脉冲电磁场照射24,48h后各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脉冲电磁场照射72h后各干预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其中以1mT强度照射最为明显(P<0.01)。脉冲电磁场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在检测的所有细胞样本中均未发现有DNA倍体异常的细胞(diploid:100%)。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过72h的强度为1,2,3,4mT的脉冲电磁场干预后PI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其中以1mT最为明显(P<0.01)。结论:50Hz、正弦波形、强度为1mT的脉冲电磁场照射72h能明显促进体外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是最佳干预窗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PEMFs)对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ASMC)后组织学及成肌调节因子D(MyoD)表达的影响,并探讨脉冲电磁场在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将4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为治疗组(造模+PEMFs干预)、造模对照组(造模)、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每组大鼠14只。治疗组与造模对照组大鼠均选取大鼠左后肢小腿三头肌,采用金属砝码在PVC管引导下垂直下落建立ASMC模型。治疗组造模成功后即刻予以PEMFs干预1次。每组分别在造模成功后第12小时和第18小时随机处死7只大鼠,取小腿三头肌进行HE染色观察,测定MyoD荧光强度。 结果造模对照组在两个时间点均出现胞浆淡染、胞核多形态改变,在治疗组,其程度明显减轻,但较空白对照组严重;治疗组及造模对照组的MyoD荧光强度,第18小时均高于第12小时(P<0.01),且两组在各时间点的表达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第18小时, 治疗组高于造模对照组(P<0.01)。 结论大鼠骨骼肌急性挫伤后早期应用PEMFs,可以在干预后18 h出现MyoD的表达上调,这可能是PEMFs促进骨骼肌再生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