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宫颈癌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定量研究,探讨脱落细胞AgNORs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银染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22例正常人,34例宫颈癌宫颈脱落细胞及相应石蜡切片中AgNORs银染面积.结果宫颈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核仁银染面积与细胞核面积的比值(VS%)为9.64±1.2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石蜡切片染色结果一致(10.12±1.6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AgNORs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对宫颈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金莱  王香梅  胡慧仙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1):1248-1249
目的 :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NORs)在血液病诊断和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 2 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2 7例良性血液病患者和 3 1例正常人外周血AgNORs值进行测定和比较。结果 :与正常人和良性血液病患者相比 ,恶性血液病患者AgNORs值显著下降 (P <0 0 1) ,而且治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的AgNORs值有所上升。结论 :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在血液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患儿外周血T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测恶性肿瘤患儿T细胞银染色核仁组织区 (Ag NORs)酸性非组蛋白转录活性 ,可反映机体细胞免疫水平、肿瘤状态及体内肿瘤因素与免疫功能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4~ 9月本院儿科收治的肿瘤患儿71例 (淋巴瘤 2 1例 ,白血病 2 3例 ,神经母细胞瘤 7例 ,肾母细胞瘤 6例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3例 ,其他 1 1例 ) ,均经病理或骨髓穿刺确诊 ;其中伴感染者 1 5例 (肺部感染 8例 ,胃肠道感染 5例 ,泌尿系感染 2例 )。良性非感染性疾病 2 9例。健康体检儿童 1 0 7名。2 .主要试剂 :RPM 1 640培养液、5 %硝酸…  相似文献   

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银染核仁形成区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关系。方法:用银染技术检测白血病共计64例,其中非何杰金淋巴瘤白血病(AHL-L)24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21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9例与非恶性白血病15例进行对照。结果:三种白血病的AgNOR分别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gNOR在诊断白血病和判断预后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核仁形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的水平,探讨病理性瘢痕的增殖特征。方法应用改良AgNORs染色方法检测47例增生性瘢痕、22例瘢痕疙瘩、16例正常皮肤组织AgNORs图像的积分光密度值(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OD)。结果病理性瘢痕被染成棕褐色,核仁明显,瘢痕疙瘩中AgNORIOD值高于增生性瘢痕(P&lt;0&#183;05)。结论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增殖活性有显著差异,AgNORs染色方法在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云  佟力  李维佳 《临床医学》2003,23(2):16-17
目的 :探讨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 (Ag -NORs)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北京健尔康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KL型肿瘤免疫图像分析系统及配套试剂对 4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血液恶性肿瘤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结果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T淋巴细胞Ag -NORs的核仁银染面积与核面积比值 (1.5 % )为 1.77± 7.95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 (1.5 % )为 2 .5 7± 7.3 7与正常对照组 (1.5 % ) 6.14± 9.45比较 0 .0 0 0 =P <0 .0 1。结论 :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检测不仅可准确反映髓系白血病患者的免疫状态 ,而且与髓系白血病的诊断 ,鉴别诊断 ,病情发展呈良好的相关性 ,同时高度的特异性 ,灵敏性及检测的简便 ,可作为判断髓系白血病的转归的临床追踪观察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寻求一种新的早期筛查宫颈癌的方法.方法应用银染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软件测定20例正常人,12例CINⅠ,11例CINⅡ,12例CINⅢ和24例宫颈鳞癌患者宫颈脱落细胞中AgNORs银染面积;并用PCR技术检测HPV、HPV16感染情况.结果 CINⅠ到宫颈鳞癌各组AgNORs银染面积逐渐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IN各组间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CINⅢ和鳞癌组无差异.CINⅠ到宫颈鳞癌各组HPV和HPV16感染率逐渐上升,AgNORs银染面积增加与HPV感染无显著相关(r=0.749,P>0.05),但与高危型别(HPV16)感染显著相关(r=0.929,P<0.05).结论宫颈脱落细胞AgNORs银染面积测定可能成为一种适于筛选宫颈癌高危人群的简便方法.由于AgNORs银染面积增加仅与高危HPV感染有关,进一步佐证该指标在早期筛查宫颈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是一种酸性非组蛋白,它调控rDNA转录成rRNA的过程,是反映rDNA转录活性的重要指标。恶性肿瘤细胞分泌的免疫抑制因子使T淋巴细胞核中的rDNA转录活性下降,Ag-NoRs的含量减少,T淋巴细胞的功能降低。因此,Ag—NoRs表达水平与机体肿瘤生长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组成区(NOR)嗜银蛋白的含量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银染技术对体外激活的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染色,通过计算机显微图象分析计算硝酸银染色的嗜银蛋白(AgNORs)面积与核面积的比值(I.S%),对58例健康人、69例良性病变和123例种瘤病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健康人、良性病变和恶性肿瘤病人的T淋巴细胞AgNORs检测的I.S%均值分别为7.66±0.92%、7.52±0.91%和5.42±0.88%,其中肿瘤病人与健康者和良性疾病患者之间的T细胞AgNORs活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而健康人与良性疾病患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肿瘤之间相比,T细胞AgNORs差异也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AgNORs的检测对肿瘤的临床诊断与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肿瘤病人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和辅助性T细胞亚群变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 (AgNORs)变化和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 ,以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 (I.S % ) ;PBMC被离子霉素和佛波醇酯活化 5h后 ,以酶联免疫斑点法 (ELISPOT)检测γ干扰素 (IFNγ)和白细胞介素 4(IL 4)产生细胞的频度( % ) ;以离子霉素加佛波醇酯刺激 2 4h ,用ELISA试剂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FNγ 和IL 4水平。结果86例肿瘤病人和 44名正常人 ,PBMC中活化T细胞AgNORs表达分别为 ( 4 90± 1 2 0 )I S %和 ( 7 82±1 2 8)I S % ,肿瘤组下降非常显著 (P <0 0 5 ) ;肿瘤组PBMC中Th2细胞频度显著上升 ,Th/Th2比值显著下降 ;同时 ,肿瘤组PBMC产生IFNγ 和IL 4水平发生相应变化 ,变化方式与Th亚群变化相似 ;肺癌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复发组与未复发组相比 ,Th1细胞数、Th1/Th2之比和IFNγ 的产生下降非常显著 ;在肿瘤组AgNORs表达与Th1细胞频度、Th1/Th2比值、IFNγ 产生和肿瘤病人生活质量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肿瘤病人PBMC中T细胞表达AgNORs下降 ,与患者Th1细胞功能下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用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染色反映压力超负荷后早期心肌肥大的可能性。方法作心肌AgNORs染色并作图像分析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其与心肌肥大进程的关系。结果随着大鼠血压的升高,左室重量指数于手术5d开始显著增大(P<0.05),并持续升高。超微结构显示术后1d心肌细胞肌浆网逐渐扩张,术后5d尤以核周和肌膜下明显。线粒体立体计量显示,仅线粒体数密度N在术后5d时显著增多(P<0.05),与心肌肥大相关;AgNORs平均颗粒数N、颗粒面积和积分光密度IOD在术后1d开始出现显著变化,即N显著升高,A、IOD显著降低,这种改变持续至术后30d。结论AgNORs染色可反映心肌细胞核活性早期变化,是显示心肌肥大启动的敏感形态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睑板腺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IBAS型图像分析系统和银染方法对22例睑板腺癌细胞进行AgNORs检测显示:与其他病理学类型的睑板腺癌相比,基底细胞型AgNORs颗粒数和面积测量值均较小,差异显著(P<0.01)。其他睑板腺癌各类型间颗粒数差异不显著(P>0.05),而颗粒面积略有区别。鳞状细胞型及小叶型颗粒面积小于未分化癌及腺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颗粒数少、面积小者睑板腺癌患者的预后优于颗粒数多、面积大者。这反映了不同病理学类型脸板腺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并提示Ag-NORs颗粒的面积较颗粒数目更敏感、可靠地反映细胞增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广泛应用于病理组织学诊断,但应用于针吸脱落细胞病理学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未有报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核仁组成区(NOR)嗜银染色对肿瘤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这种染色方法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1],但存在着嗜银染色后背景着色深及银沉淀问题。我们在采用Pawan[2]等的快速NOR嗜银染色法过程中,发现用H2O2冲洗嗜银染色的涂片能解决银沉...  相似文献   

16.
Ag-NOR是核仁组成区(NOR)相关的嗜银蛋白的简称,由于它能反映细胞核结构与功能,能反映细胞rDNA转录水平及蛋白质台成活性,因而1981年以来被病理学家广泛应用于肿瘤的研究,并作为鉴别良恶性肿瘤及肿瘤分级的一项新指标(1)。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核仁嗜银蛋白(AgNORs)变化和辅助性T(Th)细胞亚群变化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PBMC经多克隆T细胞活化剂刺激,以图像分析法检测AgNORs区面积与细胞核仁面积的百分比(1.S%):PBMC被离子霉素和佛波醇酯活化5h后,以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IFNY、和IL-4产生细胞的频度(%):以离子霉素加佛波醇酯刺激24h,用ELISA试刑盒检测培养上清液中的IFNY、和IL-4水平。结果 肿瘤病人(n=86)和正常人(n=44),PBMC中活化T细胞的AgNORs表达分别为4.9±1.21.S%和.7.82±1.28 1.S%,肿瘤组非常显著下降,P<0.05:肿瘤组PBMC中1112细胞额度显著上升,Th1/Th2比值显著下降:同时,肿瘤组PBMC产生IFN和IL-4水平发生相应变化,变化方式与Th亚群变化相似:在肺癌组中,转移的与未转移的,复发的与未复发的相比,Th1细胞数、Th1/Th2之比和IFNY、产生水平非常显著下降:在肿瘤组AgNORs表达与Th1细胞频度、Th1/Th2比值、IFNY产生和肿瘤病人生活状态的Kamofsky评分正相关。结论 现有病例观察结果表明,肿瘤病人PBMC小T细胞表达AgNORs下降,与患者Th1细胞功能下降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定量分析银染核仁形成区(AgNOR)颗粒,探讨其与良、恶性细胞间的内在关系。方法:用AgNOR染色技术对231例良、恶性浆膜腔积液细胞内的AgNOR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其形态进行观察。结果:AgNOR均数与良、恶性细胞高度相关,其形态与良、恶性细胞的类型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AgNOR定量分析,对良、恶性细胞的鉴别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形态对恶性细胞的分型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血清CA125回落幅度与细胞核AgNOR计数的相关性.方法:入选42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依据不同细胞核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计数分成两组:AgNOR计数≤3.5,属A组(n=25);计数>3.5,属B组 (n=17).用图像分析方法检测AgNOR计数.于术前和术后20 d,测定血清CA125水平.结果:术后血清CA 125水平回落幅度在A组(81%)显著高于B组(67%)(P=0.0004).在A组和B组,术后血清CA125水平回落>50%分别为96%和65%(P= 0.02),回落>75%的分别为68%和24%(P= 0.01).当AgNOR计数取值为3.5时,其与术后血清CA125水平回落幅度的相关系数为-0.5248(P=0.0004).结论:在上皮性卵巢癌术后CA125水平回落幅度可能与细胞核AgNOR计数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