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慢性胃炎的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杨涛 《实用全科医学》2005,3(5):428-42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将普查中胃镜活检确诊的976例慢性胃炎用W—S嗜银色法检测耶,比较不同程度的慢性胃炎HP的阳性率。结果慢性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组为59.09%,且随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萎缩性胃炎HP阳性率较活动性胃炎低,与活动性胃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萎缩程度越重,HP阳性率越低。结论HP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病因,HP阳性率与胃炎程度密切相关。萎缩性胃炎HP已不活跃,提示在活动性胃炎的治疗上根除HP很有意义,而萎缩性胃炎根除HP的治疗相对不是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3.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惠延平  刘燕  李友红  马福成  王映梅 《医学争鸣》2001,22(13):F002-F002
0 引言 幽门螺杆菌 ( H elicoba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的病原菌 .近年来 Hp感染引起胃粘膜病变的作用引起了广泛重视 [1 - 3] .我们对 3 3 14例慢性胃炎的胃粘膜纤维内窥镜活检组织进行了 Hp检测 ,分析 Hp感染在胃粘膜病变形成中的作用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取西京医院 1993 /2 0 0 0经纤维内窥镜活检并为病理诊断证实的慢性胃炎 3 3 13 (男 2 182 ,女 113 1)例 .平均年龄 5 3 .1( 2~ 81)岁 .组织学诊断根据 1980年全国胃癌协作组制定的标准 [4 ] .1.2  Hp检测方法 纤维内窥镜钳取胃粘膜组织 ,取材部位为胃窦、胃体、…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相关流行病学与病理学分析.结果 组织病理学显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轻度38例,中~重度114例,符合溃疡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增生、肠化40例,胃腺癌8例.HP检测:HP+23例,++45例,+++80例,++++24例.结论 本组病理显示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有密切的联系,应该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丁重川  董蓉春 《四川医学》1995,16(5):280-281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关系的研究成都市第九人民医院(610016)丁重川,董蓉春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在胃粘膜上发现一种具有致病性的螺状弯曲苗以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作了广泛深...  相似文献   

6.
7.
李本华 《吉林医学》2010,31(12):1597-1598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方法:124例胃镜检查确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胆汁反流性胃炎,分别给予胃黏膜组织活检及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炎性反应情况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32例,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90.63%;慢性糜烂性胃炎36例,阳性率69.44%;慢性浅表性胃炎33例,阳性率66.67%;胆汁反流性胃炎23例,阳性率34.78%。慢性萎缩性胃炎阳性率最高,胆汁反流性胃炎阳性率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常见的慢性胃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不同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敏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5):135-135
慢性胃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众所周知,大多数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是幽门螺杆菌(Hp)感染。因此,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活动性炎症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通过对患者的胃镜、  相似文献   

9.
自1982年Mashll从胃炎患者的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HP)以来,现已证实HP与多种消化疾病,如胃炎、消化性溃疡、非溃疡性消化不良、胃癌、胃淋巴瘤的发病密切相关.本文收集1998年~2002年郑州市中医院所做胃黏膜活检标本1 210例,进行病理分析,就HP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对86例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及胃粘膜活检,同时用尿素酶试验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结果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55.8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消化性溃疡的分期不具正相关性。认为在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时有必要加用杀菌药,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消化性溃疡的直接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1.
Hp感染与吻合口溃疡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吻合口溃疡与Hp感染的临床资料,了解两者之间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两院1996年以来的术后胃胃镜检查结果,统计吻合口溃疡。GU、DU与Hp感染关系的资料。结果:在32例吻合口溃疡中有17例阳性,占53.12%,189例无吻合口溃疡术后胃感染率为24.34%,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GU、DU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85.7%,94.5%,与吻合口溃疡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部分吻合口溃疡的发病与Hp感染相关。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春娣  苏林 《上海医学》1999,22(8):466-468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关系,探讨Hp致病性。方法 我们对经胃镜检查证实的245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63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镜取材做Hp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及血清Hp-IgG抗体测定。结果 在56例十二指肠溃疡中Hp感染主继83.93%,7例胃溃疡为28.57%,22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为49.11%,1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0.01%,其中33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与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之间的关系,探讨 Hp的致病性。方法 我们对经胃镜检查证实的245 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与63 例消化性溃疡患儿胃镜取材做 Hp 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学检查及血清 Hp Ig G 抗体测定。结果 在56 例十二指肠溃疡中 Hp 感染率为83 .93 % ,7 例胃溃疡为28 .57 % ,224 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为49 .11 % ,11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为90 .01 % ,其中33 例慢性活动性胃炎为96 .97 % ,轻度胃炎为32 .70 % ,中度胃炎为83 .78 % ,而10 例正常胃粘膜者无1 例发现 Hp 。结论  Hp 感染与小儿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活动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预防和阻断胃癌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内窥镜和病理活组织(H-E)诊断消化性溃疡129例、慢性胃炎315例、胃癌97例。所有病例的胃窦粘膜活组织经Warthin-Starry银染、粘膜涂片Gram染色、尿毒酶快速检测和聚合酶链反应(PCR)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其中慢性活动性胃炎20例、胃癌20例经免疫组织化学(LSAB)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0.05)。(2)在轻度、中度、重度慢性胃炎病例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逐步增高,分别为40.5%、72.7%、86.7%(P<0.05)。(3)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0.5%、60.9%、57.7%,无显著性差异(P>0.05)。(4)胃癌组p53蛋白阳性率为80.0%, 活动性胃炎组为阴性(P<0.05)。(5)活动性胃炎中PCNA阳性表达率为85.0%,胃癌组PCNA阳性率高达95.0%。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胆汁反流与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300位门诊胃镜检查患者。分别检测胆汁反流、消化性溃疡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结果在胆汁反流阳性61例患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4例。Hp感染阳性患者8例,在胆汁反流阴性239例惠者中,消化性溃疡患者43例。Hp感染阳性患者83例。胆汁反流阳性患者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阳性率均显著低于胆汁反流阴性惠者。结论胆汁反流可能抑制了Hp感染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状况以及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关联。方法:肝硬化患者406例,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及抗HCV,PCR法查HBV—DNA和HCV—RNA,金标法查Hp—cagA。14↑C尿素呼气试验采用HTY1001HP测试仪,如≥0.1dpm/molCo2判定为有Hp活动性感染;血氨采用比色法。胃镜下取胃窦及胃体黏膜组织2块,行HP的组织学涂片检查。选117例HP感染的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给予枸缘酸铋钾、克拉霉素及替硝唑进行根除治疗。对照组53例用乳果糖治疗。用PCR法对肝组织进行HpDNA扩增分析。结果:Hp在慢性肝病中的感染率(47.2%)明显高于对照组(24.7%,P〈0.01)。Hp阳性组中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6.4%(4/11例),对照组为60.0%(6/10例),对照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Hp根除治疗后,治疗组血氨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出血率为40.2%(47/117例),阴性组出血率为13.7%(18/131例),两组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Hp阳性率60.5%(26/43例)高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Hp阳性率53.8%(35/65例)。肝源性溃疡组Hp的感染率为60.9%(39/64例)与非肝源性溃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3例患者肝组织中扩增出Hp的16SrRNA基因。结论: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率明显增高;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存在Hp感染。慢性肝病并有Hp感染的患者根除治疗对预防和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2003-01~2009-01肝病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56例,其中原发性肝癌28例、对照组肝硬化13例或因其他疾病而手术治疗患者的肝组织15例。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PHC组织中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 28例PHC标本中有43.1%的HP的感染率,而对照组肝硬化和其他肝组织中仅有3.5%的HP感染。且PHC患者既往内镜显示消化道HP感染率增高为39.3%。结论 PHC组织和胃内存在HP感染,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证实HP感染和HBV的协同作用在PHC中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慢性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为慢性腹痛患儿提供部分病因诊断和治疗的依据。方法:采用血清HP-lgG定量测定或胃内容物及齿槽分泌物PCR基因检测HP-DNA,对185名3岁~14岁慢性上中腹、脐周痛为临床表现患儿进行监测。并随机选出其中32名进行钡透及胃镜对照检查。结果:185名患儿中HP感染占51.9%,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HP(+)者100%引起上消化道慢性炎症或溃疡。治论:小儿慢性腹痛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HP感染→胃炎→溃疡→慢性腹痛是构成小儿中上胶、脐周痛疼的病因链。HP的检测是小儿慢性腹痛病因诊断和治疗首选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明确慢性胃炎患者口腔内幽门螺杆菌(Helicobaeter pylori,Hp)对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65例有慢性胃炎症状、并经全口牙周检查有不同程度牙周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每例均取口腔标本进行Hp检测.对胃Hp感染患者治疗后4周以及1年后分别复查胃Hp的感染状况,Hp检测采用碳13呼气试验.引物选用尿素酶C基因和CagA基因,PCR检测Hp.结果 口腔Hp阳性者龈下菌斑与龈上菌斑中的Hp阳性率比较,P〈0.01;慢性胃病Hp的检出率与牙周临床指数相关,牙周袋深度(PD)≥4 mm部位菌斑中Hp检出率显著高于PD〈4 mm的部位(P〈0.05);口腔Hp阳性患者用药4周后的胃Hp根除率稍低于用药前口腔Hp阴性患者(68.0%vs 69%,P〉0.05),用药1年后的胃Hp根除率更是显著低于口腔Hp阴性组(32.0%vs 66%,P〈0.05).结论 慢性胃病患者胃Hp的根除率受口腔Hp存在的影响;牙周炎患者口腔Hp阳性者的胃Hp根除率显著低于口腔Hp阴性者根除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埃索美拉唑三联和奥美拉唑三联2周疗程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经。3C尿素呼吸试验和胃镜下胃黏膜快速尿素酶试验均为阳性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根据所采用的质子泵抑制剂(PPI)不同分为埃索美拉唑组及奥美拉唑组,比较不同的PPI三联2周疗程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结果:埃索美拉唑组的根除率为95.5%,奥美拉唑组的根除率为86.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三联2周疗法治疗Hp阳性的患者安全有效,与奥美拉唑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