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端粒酶催化亚基 (h TERT)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 PCR- TRAP- EL ISA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免疫组化法 )对 30例大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组织及 2 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 h TERT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正常大肠黏膜及大肠腺瘤性息肉 (P<0 .0 5 ) ;2大肠癌组织端粒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 ) ;3相关分析显示端粒酶活性与 h TERT表达存在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h TERT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在大肠癌、癌旁组织、正常大肠黏膜及大肠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大肠癌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PCT-TRAP-ELISA法检测30例大肠癌、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和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结果(1)30例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大肠组织及20例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分别为83.33%,13.33%,3.33%和10.00%,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5);(2)伴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0%(8/10),无淋巴结转移者为0%(0/20),二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3)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而呈逐渐增高趋势,但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检测可作为大肠癌诊断的指标之一,对判断大肠癌的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端粒酶活性、p53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以及端粒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 p5 3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 :TRAP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端粒酶活性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 p5 3蛋白的表达 ,并对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以及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82 .5 % (33/ 4 0 )、72 .5 % (2 9/ 4 0 ) ;癌旁正常组织端粒酶活性、p5 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 12 .5 % (5 / 4 0 )、7.5 % (3/ 4 0 ) ,大肠癌组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1;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与临床病理特征 (包括病理分化程度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 )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在大肠癌组织高表达和在癌旁正常组织低表达的特性 ,有可能使端粒酶成为大肠癌诊断的一种标志物 ;p5 3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端粒酶活性与 p5 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提示大肠癌是由多基因参与的疾病。  相似文献   

4.
大肠癌hTERT 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T -PCR和TRAP -ELISA技术检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hTERT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情况。结果:大肠癌组织中hTERTmRNA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阳性率分别为85 % (17/20)和90 % (18/20) ,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 (1/20) ,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0.0001) ;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低分化与中高分化间的差异显著 (P<0.05) ,而与肿瘤大小、侵袭深度、性别及年龄无关。结论 :端粒酶激活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水平高度相关 ,二者均可作为大肠癌诊断的标志物 ,但hTERTmRNA的检测更为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中hTERT和bcl-2基因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bcl 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RT PCR和免疫组化S P法分别对 4 6例大肠癌及其相应正常大肠组织中hTERTmRNA与bcl 2蛋白表达进行检测 ,并用TRAP法测定上述组织标本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hTERTmRNA与bcl 2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87.0 %和 71.7% ,它们与正常大肠组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大肠癌中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0 .4 % ,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 (P <0 .0 1)。hTERTmRNA及bcl 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70和 0 .5 7,P均 <0 .0 5 )。结论 :hTERTmRNA及bcl 2蛋白过度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并可能参与大肠癌端粒酶活性调节  相似文献   

6.
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向阳  阮淑芬 《西部医学》2004,16(4):299-303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在肺癌组织和肺良性疾病组织中的表达及端粒酶与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肿瘤临床分期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定量法及原位杂交定性方法,检测44例手术切除标本端粒酶活性及hTERT的表达,其中包括30例肺癌组织和14例良性病变及正常肺组织.结果①TRAP-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肺癌组织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和正常肺组织(P<0.01).②30例肺癌组织中hTERT阳性率与肺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中阳性率比较,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③22例肺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活性,hTERT阳性率均高于8例肺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④端粒酶活性,hTERT阳性率在肺腺癌和肺鳞癌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端粒酶可能参与了肺癌的发生、发展;②端粒酶可作为病理学鉴别肺癌与良性病变的一个指标.③端粒酶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肠癌、癌旁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 ,探讨其与大肠癌的生物学特性及预后诸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 ELISA法定量检测 34例大肠癌组织、2 0例癌旁组织及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的活性 (TA)。结果  34例大肠癌组织中 ,端粒酶阳性表达 31例 ,阳性率 91 2 %。 2 0例癌旁正常粘膜组织中 ,仅 2例为阳性 (1 0 % )。 1 6例转移淋巴结中 ,1 3例检出端粒酶活性表达 ,阳性率为 81 3 %。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与淋巴结转移“ -”的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A值相比有显著差异 (P <0 .0 5)。大肠癌组织与癌转移淋巴结中端粒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P <0 .0 1 )。端粒酶的活性表达与大肠癌的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分期及侵袭范围等临床病理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端粒酶的活性水平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恶性肿瘤标志物 ,有可能成为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粪便肠脱落细胞、组织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端粒酶PCR-ELISA检测法检测30例大肠癌患者、30例大肠腺瘤患者及30例对照组健康自愿者粪便肠脱落细胞及对应组织细胞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粪便肠脱落细胞标本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83.3%(25/30)。大肠腺瘤组粪便肠脱落细胞标本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66.6%(20/30)。对照组粪便肠脱落细胞中端粒酶阳性表达率为3.3%(1/30)。27例大肠癌组织端粒酶表达阳性的患者有25例其对应的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也呈阳性表达。结论粪便肠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表达对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癌、癌旁组织、正常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食管癌的临床病理联系,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端粒酶mRNA的表达。结果:在30例食管癌中,端粒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3.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为13.3%)和正常粘膜组织(阳性表达率为0%)(P<0.001).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性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及表达强度对食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筛查大肠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对45例大肠癌患者,34例非大肠癌患者,从新鲜大便中分离脱落细胞并裂角,用聚合酶链端粒重复扩增(PCR-TRAP)银染技术观察端粒酶活性表达情况。同时采用试纸法做受检者粪隐血试验。结果45例大肠癌患者粪便标本中有30例端粒酶阳性表达,1例大肠腺瘤、1例溃疡性结肠炎端粒酶表达为阳性,提示粪便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对大肠癌的敏感性为66.67%,特异性为94.12%。粪便隐血试验中大肠癌的敏感性为82.22%,特异性为58.82%。两种方法对大肠癌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端粒酶阳性表达与其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癌肿部位均未见显著相关(P>0.05)。结论粪中脱落细胞端粒酶活性检测有望成为一种新的大肠癌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肠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肠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情况 ,探讨其在大肠癌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采用端粒重复扩增法 (TRAP)检测 4 0例大肠癌组织及其中 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发现 :4 0例大肠癌组织中 ,34例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5% ,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端粒酶活性表达均为阴性。 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端粒酶活性与大肠癌部位、细胞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提示 :端粒酶普遍存在于大肠癌组织中 ,可作为大肠癌的基因标志物。检测大肠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I(NF-κB)P65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和11例大肠腺瘤组织、16例癌旁组织中NF-κB P65单克隆抗体的表达,分析其与NF-κB P65蛋白之间的关系.结果 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7%、18.2%,16例癌旁组织中无1例阳性表达.大肠癌组与大肠腺瘤组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NF-κB P65蛋白在高、中、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3.3%、54.2%、613%,各组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组中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率(73.1%)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2.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大肠腺瘤组,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提示NF-κB P65蛋白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p27Kip1及Skp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27Kip1,Skp2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之间的表达差异及其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例正常大肠黏膜、15例大肠腺瘤、50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27Kip1,Skp2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p27Kip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大肠黏膜、大肠腺瘤组(P<0.05),在各病理分化程度的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DukesC,D期大肠癌组织中p27Kip1表达明显低于DukesA,B期大肠癌组织(P<0.05).②Skp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组(P<0.05),在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大肠癌组织(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大肠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DukesA,B期及DukesC,D期大肠癌组织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在大肠癌中p27Kip1与Skp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70,P<0.01).结论 ①p27Kip1表达的降低及Skp2表达的升高与大肠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②p27Kip1的低表达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存在相关性,p27Kip1低表达可能合并淋巴结转移或高Dukes分期.③Skp2在低分化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Skp2可作为大肠癌分化程度的辅助判断指标.④在大肠癌组织中Skp2与p27Kip1的表达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组化中的 S- P法检测 6 7例大肠癌中 p16、cyclin D1 的表达。结果大肠癌 p16、cyclin D1 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47.8%和 44 .8% ,高分化癌 p16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 (P<0 .0 5 ) ,而低分化癌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 (P<0 .0 5 )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 p16阳性率低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 cyclin D1 过表达率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 (P<0 .0 5 )。相关分析表明 ,在大肠癌中 p16与 cyclin D1 呈负相关。提示 p16基因失表达和cyclin D1 过表达与大肠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其在大肠癌中的反向表达支持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抑制机制。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中p53与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海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4):380-381,384
目的:探讨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对72例NSCLC组织及10例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进行p53蛋白与PCNA的检测。结果:p53蛋白与PC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42/72),91.7%(66/72);PCNA强阳性表达率为58.3%(42/72);p53阳性表达率及PCNA强阳性表达率均与肺癌组织的分化程度、肿瘤组织大小、淋巴转移等因素密切相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阳性表达与PC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p53蛋白及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JC 病毒(JC virus,JCV)大T抗原(1arge tumor antigen,T-Ag)、p53蛋白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PV-9000法检测 49 例胃癌和 20 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 JCV T-Ag 、p53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胃粘膜组织JCV T-Ag 、p53蛋白无表达;49例胃癌组织中 JCV T-Ag 阳性表达率为 30.6% (15/49).胃癌组织中 JCV T-Ag 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49 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5%(36/49).胃癌组织中p53蛋白阳性表达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JCV T-Ag 与p53蛋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端粒酶与宫颈癌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银染色端粒酶重复扩增法(TRAP)检测各类宫颈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端粒酶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6 7%、8.5 7%、2 6 .32 % ,与宫颈癌组织阳性表达率 (78.85 % )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宫颈癌组织无或有淋巴结转移其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9.70 %、94 .74 % ,两者之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活性在宫颈癌组织中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8.
EMMPRIN和MMP-2的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莉  何剪太  葛杰  刘桦  张阳德 《医学争鸣》2008,29(14):1319-1321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EMMPRIN和MMP-2蛋白的表达意义.方法:大肠癌患者108例,以正常结、大肠黏膜30例作为对照,应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MMPRIN和MMP-2蛋白的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EMMPRIN和M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5%(88/108)和86.1%(93/108),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6.7%和20.0%,P<0.01).EMMPRIN和MMP2在中、低分化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高分化癌(P<0.05);浆膜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组的强阳性率高于无浸润及淋巴结转移组(P<0.01);Dukes C-D期的强阳性表达率高于Dukes A-B期(P<0.01).EMM-PRIN和MMP2的表达一致率为91.4%(85/93),Spearman等级相关性检验分析表明大肠癌组织中EMMPRIN的表达和MMP2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608,P<0.01).结论:EMMPRIN和MMP-2与大肠癌的发生、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新的大肠癌标记物用于联合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杨晔  程庆书  王小平  周勇安  黄立军  徐鉷 《医学争鸣》2003,24(23):2199-2202
目的 :研究Bcl 2 ,p5 3及端粒酶异常在非小细胞肺癌 (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并探讨其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 :用改良的端粒重复扩增法 (telomericrepeatamplificationprotocol,TRAP) .方法 :(TRAP PCR ELISA)检测NSCLC组织端粒酶表达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CLC组织Bcl 2和 p5 3蛋白表达 .结果 :在 6 2例NSCLC中 ,Bcl 2及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 5 .2 %和 5 3.2 % .无淋巴结转移者Bcl 2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 (5 9.4 %vs2 4 .0 % ,P <0 .0 5 ) ;Ⅱ +Ⅲ期Bcl 2表达阳性率为 2 0 % ,明显低于Ⅰ期 (P <0 .0 5 ) .p5 3表达与肿瘤的类型、大小及 pTNM分期显著相关 (P <0 .0 5 ) .Bcl 2与p5 3表达活性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 89.6 % ,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大小 (P <0 .0 1 ) ;淋巴结有无转移 (P <0 .0 5 )显著相关 .不同pTNM分期端粒酶活性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端粒酶活性与Bcl 2表达无相关性(P >0 .0 5 ) ,而端粒酶活性与p5 3蛋白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在p5 3阳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较高 (P <0 .0 1 ) .结论 :p5 3,Bcl 2及端粒酶异常参与了NSCLC的发生、发展 ,其表达变化的综合分析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食管鳞癌组织中COX-2、p53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p53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COX-2、p53蛋白在67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OX-2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5%(49/67)和64.2%(43/67),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COX-2在高、中、低分化食管癌中的表达率逐渐降低,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嗜酒史者COX-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嗜酒史者(P<0.05).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呈正相关(均P<0.05).COX-2与p53表达具有相关性(r=0.249,P<0.05).结论:COX-2和p53均可能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过程,对食管癌预测和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COX-2表达与嗜酒史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p53高表达与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及嗜酒史有关;COX-2与p53表达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