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防治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20 mg/d,连续1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MMSE、MoC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变化,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MMSE、MoCA评分用药前后有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MMSE、MoCA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未出现严重副作用。结论尼莫地平预防及治疗早期血管性认知障碍疗效确切。合理使用改善认知功能药物,及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延缓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逐瘀通脉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针 《中国医药指南》2011,9(7):122-123
目的观察逐瘀通脉胶囊对脑梗死患者临床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服用洛伐他汀片20mg,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逐瘀通脉胶囊0.4g,3次/d。两组疗程均为3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在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脉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症状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牛黄宁宫片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恩施州优抚医院2015年8月—2017年11月收治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1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立哌唑片,第1周5 mg/d,第2周10 mg/d,之后根据疗效和耐受情况增加剂量为15 mg/d,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牛黄宁宫片,5片/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社会认知功能、神经认知功能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44%,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7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ANSS各项评分、PSP总分及4个维度的社会关系、有益活动、自我照料和攻击性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白细胞介素-2(IL-2)和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认知功能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神经认知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牛黄宁宫片联合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清BDNF、NGF等细胞因子水平,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6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阿魏酸钠300 m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入,1次/d,共14 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入,1次/d,共14 d。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9.82±3.66)与对照组(12.66±1.5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P<0.05),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魏酸钠治疗急性脑梗疗效显著,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提高,血液流变学明显改善,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盐酸咪达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服用盐酸咪达普利(达爽)5mg,1次/d,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10mg,2次/d,均服药4周。结果服降压药前后比较,两组的尿NAG,β2-MG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盐酸咪达普利组下降明显(P<0.01),而硝苯地平缓释片组差异无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盐酸咪达普利可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叶酸、甲钴胺与尼莫地平合用对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方法 由脑小血管病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患者60例,并且都伴有认知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采用蒙特利尔(MoCA)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进行评分,MoCA评分均≤25分.治疗组给予甲钴胺500 μg,3次/d,口服;叶酸5 mg,1次/d,口服;尼莫地平30 mg,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30 mg,3次/d,口服.4个月后进行随访,再次给予MoCA量表评分,观察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认知功能的改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叶酸、甲钴胺与尼莫地平合用对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替米沙坦配伍吲哒帕胺治疗肾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82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服用替米沙坦80mg,1次/d;治疗组服用替米沙坦40mg+吲哒帕胺缓释片1.5mg,1次/d。连续用药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降压效果及肾功能变化、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血压明显降低(P<0.05),但收缩压下降幅度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肾功能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治疗组血肌酐、钾、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米沙坦配伍吲哒帕胺对肾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滴剂联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因骨质疏松症来河南省荣军医院接受治疗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7例。对照组口服阿法骨化醇软胶囊,2粒/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维生素D滴剂,400 IU/次,1次/d。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骨代谢指标、疼痛情况、行走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7.6%、94.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骨钙素(BGP)、甲状旁腺激素(PTH)、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均降低,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GP、PTH、AKP水平均降低,25-OH-D水平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恢复行走率(80.6%)相比,治疗组恢复行走率(97.0%)明显较高(P<0.05)。结论维生素D滴剂联合阿法骨化醇软胶囊治疗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骨代谢、疼痛情况,有效恢复患者行走功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吡拉西坦(0.8 g,3次/d)和尼莫地平(30 mg,3次/d)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0.1g/d,2次/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治疗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高原服用银杏叶片对移居青年心功能指数的影响。方法:将进驻海拔3700m0.5年的20名青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对照组口服自制炒面胶囊,每次2粒,每天2次;实验组口服银杏叶片,每次2片,每天2次。在服药前、服药15d后两组分别用EGM型踏车功量计做坐位踏车运动,初始负荷运动功率25w,每30min递增25w,以60rpm连续踏车直至力竭。按公式计算每位受试者每次实验的心功能指数。结果:实验组服药前后心功能指数分别为41.96士3.74,47.81士4.21,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服用银杏叶片能明显提高高原移居青年的做功效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从平原(海拔1400m)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天及半年的56名官兵进行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检测,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第7天和半年,ET均较平原增高非常显著(P<0.01),NO在进驻5380m第7天和半年及3700m第7天时较平原降低非常显著(P<0.01),3700m居住半年时较平原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驻高原第7天及半年,5380m较3700mET增高非常显著(P<0.01),NO降低非常显著(P<0.01)。进驻3700m和5380m,第7天较半年ET显著增高(P<0.05或P<0.01),NO降低显著(P<0.05)。结论:作者认为低NO和高ET血症可能是高原低氧引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咪唑安定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作为镇静剂应用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镇静效果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将 112例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 3组 , 组检查前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 .0 5 mg/kg, 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 0 .0 7m g/kg, 组静脉注射相对应容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观察被检查者的镇静分级、术中症状及记忆缺失、满意度、心率、血压和血气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用药两组对胃镜检查的耐受程度较对照组均明显提高 , 组镇静程度、记忆缺失程度及满意度优于 组 (P<0 .0 5 ) ,清醒时间以 组为快 (P<0 .0 5 )。各组被检查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副作用。结论 :以低剂量的咪唑安定作为镇静剂应用于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有效和安全的 ,在有条件的内镜室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水平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择8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Ⅰ组,选择7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Ⅱ组,选择60例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Ⅲ组。比较3组患者血清hs-CRP及UA水平,并对hs-CRP与UA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Ⅰ组、Ⅱ组及Ⅲ组患者hs-CRP与UA依次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0例Ⅰ组患者中共有39例(48.8%)预后不良(死亡、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预后不良患者hs-CRP与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与Ⅱ组患者血清hs-CRP与UA呈显著相关(P<0.05),而二者在Ⅲ组患者未见相关性(P>0.05)。结论高UA及hs-CRP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者的联合检测对于预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及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新复方党参片防治高原脱习服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复方党参片对高原脱习服的防治作用。方法:驻守海拔5200 m一年的男性青年官兵43人随机分为新复方党参片组(28人)和对照组(15人),采用单盲试验法。自返回驻地(海拔1400 m)前5 d开始分别口服新复方党参片和安慰剂片,直至返回驻地的第7天停药,共服药12 d。返回驻地的第2、4、6天,按高原脱习服症状调查表随访受试者的脱习服症状并进行症状分度评分。返回驻地的第7天,检测受试者的用力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0)、一秒率(FEV1.0/FVC,FEV1%)、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呼气峰流速(PEF)、最大通气量(MVV)、左右手交叉敲击动作频率总次数(Ttis)和数字记忆广度顺背数测验得分(Sum)。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返回驻地的第2、4、6天,新复方党参片组高原脱习服症状显著减轻(P〈0.01);新复方党参片组与对照组的高原脱习服症状程度分度分布不同(P〈0.01),新复方党参片组症状较轻的(基本无反应、轻度反应)占比重较大,而对照组中症状较重的(中度反应、重度反应)占比重较大;新复方党参片组高原脱习服发生率明显降低;新复方党参片组的FVC、FEV1.0、PEF、MVV均显著升高(P〈0.05,P〈0.01),FEV1%和FEF25%-75%无统计学差异;新复方党参片组Ttis、Ctis显著增加(P〈0.05,P〈0.01),平均时间(Atime)显著减少(P〈0.05),错误次数(Etis)和Sum差异不显著。结论:新复方党参片能减轻高原脱习服的程度,减轻高原脱习服的症状,降低高原脱习服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受试者的肺通气功能和手指运动能力,具有较好的防治高原脱习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不停跳冠脉移植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尼可地尔10 mg舌下含服组(Ⅱ组)、尼可地尔10 mg舌下含服加20mg静脉泵注组(Ⅲ组)、尼可地尔20 mg静脉泵注组(Ⅳ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建立监测即刻(T0)、泵注完尼可地尔或生理盐水后(T1)、冠脉移植完毕1,2,4,12,24 h(分别记为T2,T3,T4,T5,T6)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同时取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含量。结果 4组间HR,MAP,PCWP无明显差异(P〉0.05);T4~T5时,Ⅱ,Ⅲ,Ⅳ组CI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明显高于Ⅱ,Ⅳ组(P〈0.05);T4时,Ⅱ,Ⅲ组cTnⅠ明显低于Ⅰ,Ⅳ组,T5~T6时Ⅱ,Ⅲ,Ⅳ组cTnⅠ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明显低于Ⅱ,Ⅳ组。结论尼可地尔可改善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脏功能和心肌受损的程度,且和剂量及用药时机有关,对血流动力学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口服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wk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175例妊娠10~16wk妇女用2种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组Ⅰ25mgbid×3d,总量150mg;组Ⅱ200mg单次用药),合并米索前列醇(最大剂量不超过1.6mg)口服。结果:2组流产成功率分别为89%和84%,P>0.05。组Ⅰ胎儿排出时间(7h)明显短于组Ⅱ(9h),P<0.01。组Ⅰ米索前列醇用量(0.7mg)明显少于组Ⅱ(1.0mg),P<0.01。结论:口服米非司酮合并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wk妊娠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法以米非司酮小剂量多次给药法更可取。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圣脑康丸对急性高原反应的即时防治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4名空运至拉萨(海拔3 700 m)的新兵,分为对照组(n=18)、红景天组(n=18)、圣脑康组(n=18),在进入高原前3 d开始分别服用空白胶囊、红景天胶囊、圣脑康丸,连续服用至进入高原的第7天止,定期测定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率(HR),以军用卫生标准GJB1098-91《急性高原反应的诊断和处理原则》随访记录受试者急性高原反应症状并评分。结果圣脑康组预防急性高原反应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圣脑康组急性高原反应评分以及进入高原第1,3,5天时的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率(H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圣脑康丸能减轻缺氧症状的严重程度,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生率,具有防治急性高原反应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病毒感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中的特点及其对AECOPD的影响.方法 将176例AECOPD患者、133例COPD稳定期患者、80例健康者分别纳入Ⅰ组、Ⅱ组和健康组,对三组人群进行病毒感染率及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Ⅰ、Ⅱ组患者的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Ⅰ组的IgM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和健康组(P<0.05),Ⅰ、Ⅱ组的IgG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Ⅰ组患者IgM中ADV、RSV阳性率显著高于Ⅱ组和健康组(P<0.05),Ⅰ、Ⅱ两组患者IgG中ADV、RSV、CMV、HSV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 病毒感染与AECOPD关系密切,且病毒潜在的反复感染是CDPD病情的发展恶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胃蛋白酶原Ⅰ(PGⅠ)、PGⅡ和PGⅠ/PGⅡ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患者体内含量的差异,为疾病的鉴别诊断及病情分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57例轻度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2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萎缩性胃炎组和7例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通过免疫定量分析仪比较3组患者血清中PGⅠ、PGⅡ和PGⅠ/PGⅡ比值的差异.结果 人口学因素中,性别和学历对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的患病率不具有影响(P>0.05),但不同年龄月收入对患病率有一定影响(P<0.05).萎缩性胃炎组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胃组,PGⅡ高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萎缩性胃炎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轻度,PGⅡ高于轻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萎缩性胃炎PGⅠ、PGⅠ/PGⅡ低于中度,PGⅡ水平高于中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不同发展阶段P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晚期胃癌PGⅠ、PGⅠ/PGⅡ水平均低于早期,晚期胃癌PGⅠ、PGⅠ/PGⅡ水平低于进展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蛋白酶原的测定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具有简单、高效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富氧室对高原人体运动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在高原建立富氧室对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方法 :对海拔 370 0米高原的 10名健康青年在进入富氧室前后分别进行功率自行车递增负荷运动 ,检测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和丙二醛 (MDA)含量 ,结果 :富氧后运动较富氧前SOD、GSH—Px增高显著(P <0 0 5或P <0 0 1) ,MDA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高原富氧在能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 ,降低自由基产生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原供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