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庆华教授认为湿热中阻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机之一,采用清热化湿法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但在具体运用时需要辨清患者湿热的程度,分清湿重还是热重而予以分治,同时要注意宣通气机,达到气行则水行,水行则湿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也称痘疹性胃炎、隆起糜烂性胃炎,其特征为胃黏膜出现多个丘疹样隆起,顶部中央呈脐样凹陷,凹陷处伴或不伴糜烂,隆起周围多见红晕,以胃窦部多见[1]。中医学并无VG的病名,根据临床症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2002年至今,笔者辨证分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浙江省绍兴市中医医院(312000)毛水泉浙江省绍兴市公费医疗门诊部黄丽丽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胃脘痛”、“痞证”等病证范畴。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将其归纳为肝胃不和、脾胃虚...  相似文献   

5.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常见上腹部隐痛、胀满、烧心、嗳气、纳呆等症状,胃黏膜活检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也有说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当于中医所称的胃痞、胃脘痛、虚劳等。目前,西医对慢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腺体萎缩或伴有代偿性增生病变为主的胃粘膜病变。临床表现以胃脘胀满或沉重感、隐痛、痞闷不舒、纳减为主要症状 ,属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的范畴 ,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由于西医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因此中医对本病的治疗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对我科近 1 0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进行总结 ,辨证主要分四型 ,举验案介绍如下 :1 脾胃湿热证马某 ,男 ,40岁 ,2 0 0 0年 9月 5日入院。主诉上腹胃脘部反复发作性疼痛 3年余 ,1周前饮酒后胃脘胀痛 ,烧心 ,口苦不欲饮食 ,时有恶心 ,大便溏 ,舌质…  相似文献   

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慢性炎症疾患.本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有时仅表现为食欲下降、消瘦乏力、上腹部疼痛、胀满,后期可见营养不良、贫血、齿龈萎缩等,其病程长,不易治愈,部分可转变为胃癌.胃镜和活体组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由于本病以慢性上腹部疼痛为特点,所以概括为中医的胃痛范畴.现结合临床实践将其辨证分型与治法特点浅谈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本病证候规范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0年来以中医药为主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进行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结果 34篇文献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出现频率大小依次为: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脾胃湿热、胃络瘀血。结论临床按照脾胃虚弱、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脾胃湿热、胃络瘀血5型辨证论治可覆盖大多数病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患者分为肝胃不和证、脾胃虚弱证、胃阴亏损证、气滞血瘀、郁热证5型施治。结果:据此结合辨证分析、综合治疗,均取得很好的疗效。结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4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剑英 《天津中医》2002,19(1):11-11
  相似文献   

12.
慢性萎缩性胃炎辨证论治之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两方面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了探讨,把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胃络瘀滞五型。并体会到要衰中参西,舌镜互参,病证相合;胃阴不足、失于和降时,可随证参入理气而不辛燥的和胃调肝之品,以防阴柔碍脾;注意精神和饮食调摄;对病久体虚常规辨治乏效者,从肾论治可能是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隆起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痘疹样胃炎.按胃炎悉尼系统新分类,称隆起糜烂性胃炎.顾庆华教授师从孟河传人、全国名老中医邵荣世主任医师,并尽得薪传.以善治脾胃病而称著,笔者有幸在旁侍诊,受益匪浅,兹就顾师治疗隆起糜烂性胃炎常用之对药略举一二,以飨同道. 1 病机认识 隆起糜烂性胃炎其在中医学领域并无相关病名,根据临床症状本病多归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杂病源流犀烛》云"痞满,脾病也.本由脾气虚,及气郁不能运行,心下痞塞满,故有中气不足、不能运化而成者,有食积而成者,有痰结而成者,有湿热太甚而成者".基于上述认识,顾师认为脾虚是其发病之根本,多因平素体弱,加之外感湿邪、情志不遂、饮食不调,致其脾胃受损,运化失司,水谷精微停聚中焦,化生痰湿,气机通降不利,而成气滞湿阻之证,日久化热,成其湿热蕴中之证.而此上两条病机,均可致胃络血循不畅,瘀阻脉络,痰瘀互结,损膜伤络,所以出现内镜下结节样增生,表面糜烂,甚至出血.西医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目前研究认为可能与遗传、免疫、病毒感染、幽门螺杆菌(Hp)及胃酸有关.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胃痞等范畴。本病与饮食不节,脾胃受伤,脾失健运及肝胃不和等有关。其病机主要为虚(气虚、阴虚)、气(气滞)、湿(内湿)、瘀(瘀血阻络)诸方面,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食后作胀,嗳气,脘部隐痛,纳呆或嘈杂及大便溏薄等。兹就本人对本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认识及其最新治疗进展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1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属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1],因此,积极治疗CAG是预防其癌变、减少胃癌发病的有效手段。2001年3月—2010年3月,笔者从肝论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CAG患者128例,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28例患者均以纤维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男74例,女54例;年龄31~68岁;病程2~20 a。128例患者均排除占位性病变,胃镜检查见胃黏膜颜色呈灰白色,以白相为主,黏膜变薄,黏膜下静脉清晰可见。按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慢性萎缩胃炎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医辨证选方用药治疗为主;对照组以西药治疗为主,观察2~4周。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湿盛型、脾胃气虚型、肝气犯胃型、瘀血停胃型相对多见,在主要症状改善及总体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从肝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21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忠信  许萍 《光明中医》2000,15(6):44-45
慢性萎缩性胃炎 (简称 :CAG) ,属祖国医字“胃脘痛”范畴。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且有病程长而又不易治愈的特点。其主要临床症状有胃脘疼痛 ,腹胀、嗳气、嘈杂、纳呆食少等。笔者通过自1 989年 1月至 1 999年 2月共 2 1 0例符合CAG诊断标准[1] ,并有脾虚表现的CAG患者从肝论治 ,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1 0例CAG患者 ,均经胃镜或病理检查确诊。其中男 1 4 9例 ,女 61例 ;年龄在 2 3~ 72岁 ,其中60岁以上者 1 8例 ;病程 1年以内者 1 6例 ,2 0年以上者 1 3例。临床症状胃脘痛有胀痛者 1 51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大法。方法:引用经典文献,结合临床认识,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及辨治规律。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虚"是本质,"瘀"是结果;在此基础上,临床辨证可分中虚气滞、肝胃不和、胃阴不足3型论治。结论:采用补虚化瘀法结合辨证分型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重要的大法。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福宁 《光明中医》2006,21(4):59-60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特点为胃腺体萎缩,胃黏膜变薄,黏膜肌层增厚,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临床症状反复,疗效不佳.笔者近来对5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辨证论治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