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眩晕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及治疗特点,总结中医临床治疗眩晕病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555例眩晕病住院患者的中医临床辨证及治疗特点。结果:555例眩晕患者风痰上扰证占69.37%,风痰上扰证在各年龄段分布均较多,尤以41~60岁年龄段患者多见,不同性别风痰上扰证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51)。运用最多的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占78.02%。结论:风痰上扰证为眩晕住院患者常见证型;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吴雅文  仓志兰 《环球中医药》2020,13(9):1555-1557
本文对奚肇庆教授辨治眩晕临证经验进行初步总结,辨虚实:眩晕患者大多本虚标实,虚多实少;辨成因:成因多由风、热、瘀、郁、虚等五方面;辨脏腑:眩晕病位在头部七窍,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辨缓急:标急以治标为主,本虚则当从本缓图等辨证分析眩晕。并通过探讨“风痰、热痰、瘀痰、郁痰、虚痰”与眩晕的内在联系,探索从“痰”论治眩晕的因、法、方、药,为临床从“痰”论治眩晕提供理论基础及思路。  相似文献   

3.
风、火、瘀、虚都可以导致眩晕,但多与痰邪相兼而发,所谓“无痰不作眩”。其证多见风痰上扰、湿痰蒙窍、痰火互结、痰瘀阻滞及虚痰为患。此外,痰湿体质也是眩晕的重要发病基础。眩晕的治疗,尤重治痰,除要注重痰与风火瘀虚相兼为病的辨证施治外,尚需重视对痰湿体质的调治。  相似文献   

4.
张选国  王凌  党博  王静怡 《陕西中医》2015,(2):216-217,242
目的:介绍王静怡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病因病机、治疗的认识,归纳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依据中医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名中医王静怡的临床心得并归纳总结。结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在临床上实证以痰瘀证最为普遍,病机为痰瘀阻滞脑之脉络所致,治疗采用涤痰化瘀,镇眩通络之法。老年眩晕以痰瘀为主,多兼有气虚、阳虚体质,治疗辅以补气通阳之排毒养生膏;青年人眩晕以颈性眩晕为主,治疗以手法治疗为主并配合中药、理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眩晕为高血压病常见症状。临床多责之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通常治法又以清肝泻火、平肝潜阳为主。偶有从痰论之,又以风痰居多。笔者在临床中观察到高血压性眩晕患者属痰饮证的并不罕见。笔者通过运用经方从痰饮论治高血压性眩晕患者104例,取得满意疗  相似文献   

6.
眩晕是以头晕目眩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本病病机复杂,对眩晕多从风、火、痰、瘀立论,但眩晕与虚的关系更为紧密,其病机以风、火、痰、瘀为标,气虚清阳不升为本,以益气升阳为其治疗大法,临证多用升阳益胃汤加味,均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痰热证是内科杂病的常见证型,朱建贵主任从痰热论治眩晕、失眠、冠心病取得良好疗效。针对痰热证眩晕治以清热化痰、降逆通窍,临证多用黄连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对痰热证失眠以清心化痰、镇静安神为基本治法,以黄连温胆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痰热型冠心病以清热化痰、行气宽胸散结为大法,方选小陷胸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秦家泰教授治疗眩晕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眩晕一证,临床极为常见,其病因病机亦较为复杂。秦家泰教授辨治本病以脾肝肾为主,活用古方,收效颇著。1 健脾化痰治痰浊内阻之眩晕 痰浊引起眩晕,多因饥饱失宜,过食生冷或肥甘厚腻,损伤中阳,脾虚不运;或因思虑过度,脾伤失运,聚湿生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而致眩晕。证见眩晕,胸闷欲呕,纳呆腹胀,口吐清水痰涎,遇劳加剧,苔白腻,脉弦滑。泰老对本证抓住“脾虚痰阻”这一病机,治以健脾化痰,渗利水饮为主。方用仲景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三方化裁,治疗效果颇  相似文献   

9.
眩晕一证,临床多见,传统多认为“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风不作眩”,故多从虚、痰、瘀、风、相火论治。然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该证除表现眩晕外,多伴有口干口苦,胸胁苦满,纳呆,心烦喜呕,伴有或不伴有恶寒发热,偶见往来寒热者,证属少阳,乃少阳枢机不...  相似文献   

10.
前贤有“无痰不作眩”之说。美尼尔氏病系膜迷路积水所致的内耳眩晕证,呈旋转性眩晕。观其证,多脉滑苔腻,呕吐痰涎,确系痰水证无疑。笔者从痰水论治探索该病多年,自成一方,名曰清眩汤。用之临床,颇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证的疗效。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属痰浊内蕴型者100例,并与眩晕停、苯海拉明治疗6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高血脂症、内耳眩晕症、植物神经性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及原因不明证属痰浊内阻型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2.
眩是眼花、晕是头晕,统称眩晕。临床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浊中阻等证型。但临床以痰浊中阻为多见。笔者应用舒血宁伍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眩晕,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眩晕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原因复杂,并涉及多个学科,现代医学研究对多种眩晕疾病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中医药对眩晕防治有确切疗效。杨瑞龙主任医师认为眩晕实证多与风、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虚证多与肝肾阴亏相关。治疗上强调当辨虚实,审证求因以调整阴阳气血。阳亢用平肝潜阳法;痰湿用燥湿祛痰法;痰火用清化热痰法;血瘀用活血通络法;肾精不足则予补肾填精法;兼症则随症参辨;同时认为治疗眩晕应重视活血化瘀的应用。临证以法治之,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是以外周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眩晕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高血压性眩晕属中医学“眩晕”的范畴,结合其发病特点及临床实践观察,多以肝、脾、肾三脏为基础,风、火、痰、瘀、虚等常相兼为病,尤以痰为主。辨病辨证论治高血压性眩晕——痰热上扰证,当以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息风为法,标本兼顾,因此选取同仁牛黄清心丸治疗高血压性眩晕。文章总结应用体会,以期为高血压性眩晕的中医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眩晕42例─—附对照组42例孙敦 ,俞军江苏省徐州市中医院(徐州221009)眩晕,是临床常见病证,其范围可涉及现代医学多种疾病。常反复发作。临床上可分为肝阳上亢证、痰浊中阻证、瘀阻脑络证、气血虚弱证、肾阳不足等证型。笔者认为,以痰浊中?..  相似文献   

16.
二陈汤始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组成。方中陈皮、半夏以陈久者效佳 ,故以“二陈”冠名。本方是针对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而致痰湿咳嗽而立 ,具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为治痰证之主方。临证加减化裁 ,衍方颇多。笔者用其治疗多种病症 ,每获良效 ,现介绍如下。眩晕眩晕一证 ,医家多主张从风、痰、瘀、虚四个方面论治 ,故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无瘀不作眩”之说。眩晕成因虽多 ,却以痰浊上犯 ,扰乱清窍最为常见。盖脾主运化 ,输布水精 ,若嗜酒肥甘、饥饱劳倦 ,伤于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的中医辨证分型特点。方法:选择120例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经中医辨证分为风阳上扰、痰浊上蒙、气血亏虚、肝肾阴虚四型,观测其与血粘度、血脂相关性。结果:四个证型在血脂、血粘度等各项临床指标中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医辨证分型与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在临床上以痰浊上蒙证为多见,各型之间的血脂、血粘度等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眩晕证的疗效.方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属痰浊内蕴型者100例,并与眩晕停、苯海拉明治疗60例作对照,对总体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治疗眩晕证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对高血脂症、内耳眩晕症、植物神经性眩晕、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以及原因不明证属痰浊内阻型眩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9.
痰 ,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 ,其致病涉及范围较广 ,诸如急慢性咳喘、眩晕、心悸、中风、昏厥、癫狂、皮下结节、肿瘤等证 ,都可由痰所致。所以 ,在临床上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兼痰”之说。可见正确认识痰证有一定临床意义。1 对痰证的认识《神农本草经》有“留痰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整理、总结火树华教授治疗眩晕临床辨证思路及学术思想。方法通过跟师临证抄方,搜集并分析临床病例,梳理眩晕的病因病机及证治方药,探讨火教授治疗眩晕的临证特色。结果 506个中医眩晕处方包括眩晕痰瘀互结型389例,肝阳上亢型90例,气虚型27例;用药多以温、平性,苦、甘、辛味为主,主入肝经,活血药运用最多,而后是化痰湿、平肝息风药。结论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风阳卷痰多带瘀"是火教授治疗眩晕的理论依据;治眩晕不离天麻,常用半夏天麻白术汤加减、天麻钩藤汤加减;善用活血药以养血活血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