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P Ⅰ(分子量为55,000)和VP Ⅱ(分子量为47,000~45,000)多肽为风疹病毒的包膜抗原成份。本文作者用抗VP Ⅰ和VP Ⅱ的兔免疫血清、两种抗VP Ⅰ的单克隆抗体研究了风疹病毒结构成份、抗原特性与生物学功能之间的关系。作者用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提纯的VP Ⅰ和VP Ⅱ作包被抗原,通过ELISA证实两株杂交瘤抗体仅与VP Ⅰ起反应。这两种单克隆抗体均有血凝抑制(HI)滴度,其中1株还有中和(Nt)滴度,说明VP Ⅰ成份兼有  相似文献   

2.
最近的研究表明,RV的免疫原性与两个独立的外壳中和蛋白VP4和VP7有关。因此,对VP4和VP7上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表位的研究分析对RV疫苗的设计和改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用抗原表位阻断试验(EBA)和中和试验等对服用了血清型1、2、3或4VP7特异的及恒河猴RV(RRV)VP4特异的单价减毒RV活疫苗的成人及婴儿的血清进行了分析。经EBA结果发现,在成人服苗者中,VP7和VP4都能以相同频率诱导出同型血清应答。成人服苗者中VP7或VP4特异的同型皿清总应答率(83%,25/30)比异型血清应答率(59%,38/64)高(P=0.033)。  相似文献   

3.
作者按Hopp等的方法,合成含有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结构蛋白VP1氨基酸顺序的5种肽。用6种单克隆中和抗体(能分别与不同的中和反应抗原决定簇A、B、C、D、E和F相结合)与5种合成肽作ELISA,测定这些合成肽被单克隆抗体(McAb)识别的能力。结果表明,5种肽中有4种能被McAb所识别。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抗原由于其特有性质,这些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对HBV前S抗原和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HBV前S抗原的免疫原性、嗜肝细胞性、人工合成和基因工程表达等几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炎病毒前S抗原由于其特有性质,这些年来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对HBV前S抗原和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HBV前S抗原的免疫原性,嗜肝细胞性,人工合成和基因工程表达等几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试验中曲妥珠单抗(HER)与依托泊苷(VP16)联合的最佳序贯方式、HER对VP16作用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MTT法及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HER、VP16及不同序贯方式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VP16化疗前应用HER组及两药同时应用组对乳腺癌细胞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单药VP16组(P〈0.01),为相加作用,其中以HER作用6h后应用VP16组效果最好。细胞周期检测提示:VP16化疗前应用HER组及两药同时应用组对细胞S期的阻滞增强。结论:VP16化疗前6h应用HER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率最高,为最佳序贯联合方式,其内在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由于传统的血清中和试验测定狂犬病特异性抗体费时、耗费实验动物多,血凝抑制(HAI)试验又因其敏感性低及血清中非特异性抑制因子的存在而影响结果,为此,作者探讨了各种影响HAI试验的因素,建立了增加红细胞对抗原的敏感性及去除非特异性抑制因子的实验方法。作者将狂犬病病毒VP11株在Vero细胞中培养,通过离心透析提纯HA抗原。测定了  相似文献   

8.
1984年10月29~30日,在意大利锡耶那召开了斯克莱国际合成抗原会议,约150名专家参加会议,讨论了把合成肽用作免疫制剂的新发展,并探索其用作疫苗的潜力.议程分为两部分:(1)讨论合成抗原的结构与性质;(2)应用合成肽作为探针来阐明天然存在的复合抗原的结构和宿主应答.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结构蛋白VP2比较及高表达毒株的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9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病理组织和毒株分别增殖后,采用不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的方法纯化病毒,经SDS-PAGE分析,病毒结构蛋白VP2在不同毒株表达量有较大差异。对其中OOZB和99TA32个VP2相对高表达的IBD病理组织样品进行病毒分离,获得了2个IBDV VP2相对高表达毒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原核表达柯萨奇病毒A组5型(coxsackievirus A5,CV-A5)VP1蛋白,并制备抗VP1多克隆抗体(多抗),为CV-A5相关定性定量研究制备试剂。方法 逆转录PCR扩增N端截短的CV-A5VP1-ΔN56后,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获得pGEX-6P-1-VP1-ΔN56。将其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表达重组蛋白并纯化。用纯化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VP1-ΔN56融合蛋白经背部皮下免疫日本大耳白兔,制备多抗。结果 重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融合蛋白以不可溶包涵体存在。ELISA、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表明,获得的兔多抗效价为107,可特异性识别重组和天然CV-A5 VP1蛋白。结论 成功制备重组CV-A5 VP1蛋白及特异性多抗。为中和抗原表征研究及VP1定性定量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发展重组病毒亚单位疫苗有两大热点:其一,候选抗原的表达策略日趋注重于产生更近天然的抗原结构,如病毒样颗粒(VLP);其二,为提高免疫原性而使用新型佐剂.本文从抗原设计、佐剂及其在动物和人体中的免疫原性等方面对12种重要的人类病毒亚单位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2.
甲型肝炎病毒(HAV)基因组只含1个开放读码框架(ORF),长度为6.7千碱基对(kb),编码2227个氨基酸的聚合蛋白前体,后者经蛋白水解加工处理,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其中,结构蛋白VP1、VP2和VP3装配成HAV核壳。处于这种构象的HAV才可诱生抗HAV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13.
病原体、肿瘤细胞在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中 ,为求生存可建立一系列免疫逃避机制以抵抗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其中对MHC- I类分子限制性抗原呈递途径进行干扰则被认为是内源性抗原 (肿瘤抗原、病毒抗原等 )逃避免疫识别免遭清除的主要机制之一。该机制中 ,针对抗原加工转运蛋白 (TAP)的干扰是一关键环节。因此 ,本文就 TAP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病毒、肿瘤免疫逃避中所扮演的角色作一综述。1  TAP分子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1.1  TAP基因及蛋白结构 :TAP分子发现于 2 0世纪 80年代 ,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对 TAP基因及蛋白结构和功能有了较为详尽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从潜伏期末或发病早期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粪便中制备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所得制备物经免疫电镜、EL1SA和SPRIA检测均证实为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对其制备方法作了改进,並对如何制得高质量的甲型肝炎病毒抗原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具有良好免疫原性大分子物质的抗血清已很容易经直接免疫动物得到,小分子物质的抗血清制备方法则依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点的不同而需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抗原进行制备。本文介绍一种制备抗血管加压素(VP)抗血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纳米技术及纳米材料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结构和理化性质使其在一些疑难疾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明显进展。但纳米粒子作为异物进入机体,会引起一系列机体反应,影响固有免疫细胞的活性,促进免疫系统免疫分子的分泌,而且纳米粒子对抗原递呈细胞具有活化作用,可促进其对抗原的递呈,还可诱导激活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免疫应答,从而介导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效应。此外,纳米粒子可增强体液免疫应答,并导致严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业已证明含牛轮状病毒内布拉斯加牛腹泻病毒(NCDV)株(6型)的活疫苗,对婴幼儿轮状病毒(RV)的保护率为88%.这种保护作用是由诱生中和抗体的主要抗原——外壳多肽VP7(分子量35,500)所产生.作者对  相似文献   

18.
从接种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约 1 2周的 1名 2岁男孩的粪便标本中分离到Sabin3/Sabin2 /Sabin3( S3/2 /3)型间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  由于该分离株的初步鉴定为嵌合 Sabin3/Sabin2核壳结构 ;从而使作者进一步研究了这个病毒的整个基因组序列、抗原特性和温度敏感性。  研究表明 ,第 1个重组连接位于编码VP1核壳蛋白的基因区 ,在 32 74和 32 85位核苷酸之间 ;第 2个连接则位于 RNA聚合酶区域 ( 6 82 4和 6 82 5位核苷酸 )。重组把 6个 Sabin2衍生氨基酸引入 Sabin3核壳中的VP1羧基末端。重组病毒的全基因组与其亲代 Sabin株在 33…  相似文献   

19.
由于重组疫苗抗原结构以及生产工艺的复杂性,对疫苗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组疫苗抗原保持天然构象的程度直接决定其诱导免疫应答的程度,从而最终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对抗原开展多角度、多尺度、多方位的结构研究不仅能够完成抗原的结构确证,还有助于了解产品的关键质量属性,从而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此文综述了三维结构测定、抗原表位鉴定及颗粒性分析等多种结构分析技术,以及结构分析在重组疫苗质量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综合了77篇文献的基础上,就结核病免疫性质、免疫抗原、佐剂性质、免疫抗原的化学性质、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发展新菌苗的途径和替代BCG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