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RCS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斌  唐军民  朱秀安  唐岩 《解剖学报》1998,29(4):410-413,I011
为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中感光细胞组织结构的时程变化及调亡,对RCS大鼠脑SD大鼠视网膜进行光镜观察和凋亡细胞TUNEL检测。结果表明,与同龄SD大鼠相比,RCS大鼠视网膜感光细胞从出生后15d开始,出现外节膜盘堆积;20d时,内节排列紊乱,消失,30d,细胞核固缩,细胞消失,到出生后60d,仅少许感光细胞保留;100d,几乎所有感光细胞消失。TUNEL检测,从出生后25d开始,RCS大鼠视网膜有T  相似文献   

2.
CPT-cAMP对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眼球玻璃体内注射CPT cAMP对切断视神经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素逆行示踪标记法和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视神经切断 5、7和 14d后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的密度。结果  (1)正常视网膜节细胞平均密度为 2 0 0 7± 115 /mm2 ;(2 )视神经切断 5、7、14d后 ,视网膜节细胞平均密度分别下降至 :10 10± 131/mm2 、782± 5 5 /mm2 和2 14± 30 /mm2 ;(3)给予DMSO/生理盐水的对照组在上述各时间段视网膜节细胞平均密度与单纯神经切断组结果相似 ;(4)给予CPT cAMP的实验组在 5、7、14d视网膜节细胞的平均密度分别为 1398± 2 45 /mm2 、12 93± 84/mm2 和 5 0 1± 72 /mm2 ,与视神经切断组和DMSO/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在各时间段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CPT cAMP可提高视神经切断后成年金黄地鼠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3.
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d小鼠及其感光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遗传性视网膜变性rd小鼠感光细胞层的发育变化及细胞凋亡。方法 对出生后5d到40d的rd小鼠及对照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层进行光镜及超微结构观察、TUNEL法检测及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与同龄对照鼠相比,rd小鼠出生后第10d视网膜开始变性,尔后1周内感光细胞迅速减少,第18d时只残留一层视椎细胞。rd小鼠出生后第10d感光细胞层开始出现TUNEL染色阳性细胞,第14d及16d达到高峰。电镜下变性高峰期rd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层可见大量浓缩核、染色质边聚及凋亡小体。结论 rd小鼠视网膜感光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变性,并通过凋亡的方式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视神经(ON)微挤压断后玻璃体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化情况及其对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在成年大鼠球后1 mm处微挤压断ON,在玻璃体内注入Hoechst33342标记的NSCs 2×104个,实验动物分对照组(MC组、MC+PBS组)、实验组(MC+NSCs组),各组动物分别存活3、4、5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在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另取实验组5只动物存活4周后取眼球切片观察NSCs分化情况。结果: 存活3、4 、5周,再生的RGCs 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4周后移植的NSCs表达NF、CNP、GFAP;未见NSCs迁移至视网膜内。结论: 玻璃体内注入NSCs可显著促进ON微挤压断后RGCs轴突的再生,并在玻璃体内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生和视神经的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视网膜是间脑的衍生物。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发生过程中,是视杯神经上皮最早分化的细胞。在80年代以前,认为成年哺乳动物的视神经象中枢神经系统中某些神经纤维一样,当其受损伤后,只有再生的反应,却无再生的能力。随着对成体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再生研究的突破,大大推动了对视神经再生的研究。从1985年以来,对成体哺乳动物用外周神经段植入自体视网膜或视神经,诱发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轴突再生的成功,激励着学者们对其再生的可能性和条件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在此仅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生和视神经的再生,主要是哺乳动物视神经再生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移植周围神经对大鼠受损视网膜节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季良  王淑玲 《解剖学报》1994,25(4):374-378,T009
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切断一侧视神经后,随即将自体坐骨神经段、神神经段或挤压后的坐骨神经段植入眼球玻璃体内,植入神经段长2mm。术后动物分别存活2、4或8周,将动物麻醉处死后,取同侧视网膜制备切片,Nissl染色,观察视网膜节细胞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量RGC胞体截面积。结果表明,植入坐骨神经段各组RGC大多数存活,并出现巨大的节细胞。存活2周时,RGC胞体截面积均值比正常组大;4周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勿动蛋白受体(nogo receptor,NgR)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链脲佐菌素诱导SD大鼠DM模型,实验分4组:对照组,DM组,siNgR组(玻璃体内给予NgR反义核苷酸序列),siRNA空白组(玻璃体内给予阴性核苷酸序列)。1个月后TUNEL染色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RGC)凋亡,试剂盒检测视网膜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NgR及caspase-3含量。结果对照组、DM组、siRNA空白组及siNgR组MDA含量分别为3.69±0.51、7.18±0.87、6.52±1.27及3.08±0.48 nmol/mg prot。与对照组相比,DM组及siRNA空白组视网膜RGC凋亡增加,NgR及caspase-3表达上调,MDA含量升高(p0.05),而siNgR组视网膜RGC数量、NgR及caspase-3表达、MDA含量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NgR过表达是糖尿病视网膜RGC凋亡的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与NgR诱导视网膜氧化应激、上调caspase-3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用前房穿刺直接升高眼内压的方法研究了12只正常猫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在固定的灌流压(PP=股动脉压-眼内压)下形态学的变化。动物经灌流固定后进行视网膜全铺片、尼氏染色,在网膜上的不同区域进行细胞计数。发现:1、加压后视网膜的不同区域较正常视网膜相应区域的细胞密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2、α、β类神经节细胞及视网膜的不同区域对高眼压有不同的耐受性;3、不同的加压时间,对视网膜上造成不同的影响。这些结果反映急性眼内压升高造成的视功能损害可能是血管源性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Z-LEHD-FMK进行体内实验,观察caspase-9抑制剂对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32只 18 d RCS大鼠随机分4组,检查ERG后随机选择一眼为实验眼给予玻璃体内注射Z-LEHD-FMK 4 μg,对侧眼给予4 μg 2%DMSO作对照。各组分别在术后2 d、7 d、12 d、17 d行ERG检查,然后摘取双眼球,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感光细胞凋亡的TUNEL检测,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眼注药后 7 d ERG b波振幅达到最大(137.35±7.41)mV,17 d时b波振幅为(57.91±9.27)mV,对照眼7 d及以后各组ERG接近熄灭型;实验眼注药后12 d视网膜外颗粒层才开始出现凋亡阳性细胞,17 d更明显,对照眼强荧光的凋亡阳性细胞在术后7 d已经很明显;光镜下注药后17 d实验眼感光细胞外颗粒层细胞数尚保持有7-8层,对照眼仅余下2-4层细胞,视网膜厚度变薄;透射电镜下实验眼注药后17 d可见部分感光细胞胞核、核仁固缩,对照眼从术后 7 d 开始见感光细胞呈现凋亡改变。结论:Z-LEHD-FMK能够延缓RCS大鼠感光细胞凋亡,合适的caspases抑制剂在适宜的时机应用对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对延迟整流钾电流(delayed rectifier K~+ currents,I_K)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2~3 d的SD乳大鼠RGCs分为对照组、加压0.5 h组、加压1 h组、加压1.5 h组和加压2 h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6 d;其它各组常规培养6 d后用自行设计的加压装置加压80 mmHg,时间分别为0.5 h、1 h、1.5 h和2 h,通过连续波长多功能微孔板检测仪检测各组RGCs线粒体的荧光强度;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各组细胞膜电容(membrane capacitance,C_m)的变化,观察对照组与加压1 h组I_K、V_(1/2)、k和G_(max)的变化。结果:对照组RGCs线粒体的荧光强度与加压0.5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而加压1 h、1.5 h和2 h各组RGCs线粒体的荧光强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GCs的细胞Cm与加压0.5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其余各组RGCs的细胞C_m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加压1 h能使电流幅度显著增加,在刺激电位为-10 m V~60 m V时,加压1 h组的电流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加压1 h组的G_(max)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_(1/2)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比较k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结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伴有I_K通道电导增加,I_K增大。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项平  黄锦桃  李海标 《解剖学杂志》2005,28(3):252-254,272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受损成年大鼠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切断大鼠视神经,缝接自体坐骨神经(AG)。动物分对照组、AG MSCs组、AG MSCs tPNS(三七总皂苷)组。各组动物存活3、4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中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免疫组化检测MSCs在玻璃体内的分化。结果:动物存活3、4周,再生的RGCs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AG MSC组和AG MSCs tPNS组,存活的细胞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结论:玻璃体植入MSCs可促进受损伤的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通过胎大鼠顶盖提取液保存视网膜神经层,观察其对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形态结构影响,了解其对RGCs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胎大鼠顶盖提取液、端脑提取液,成年大鼠端脑提取液及RPMI-l640培养液分别保存视网膜神经层组织块4小时。对标本作神经元特异性烯酵酶(NSE)抗体免疫染色,光镜、电镜下观察RGCs形态结构变化,测量RGCs核体积密度。结果:顶盖提取液组保存的RGCs形态结构基本正常,RGCs核体积密度与正常RGCs核体积密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组保存的RGCs出现不同程度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结论:胎大鼠顶盖提取液可能含有维持RGCs存活的营养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比较新生犊牛视网膜节细胞(RGCs)的数量、大小和密度的形态学变化。方法:采用Nissl染色、荧光染料DiI逆行标记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结果:RGCs在视神经乳头下方形成一个沿鼻颞侧轴方向伸展的高密度区(P1,2608/mm2;P21,2174/mm2),即视条纹。由视条纹至周边部细胞密度递减,颞侧周边部最低(P1,mm2;P21,217/mm2);细胞大小则呈递增的变化,这种变化趋势在颞侧最明显。由P1到P21,RGCs总数和平均细胞密度均递减而细胞大小递增。结论:RGCs大小由视条纹至周边部递增而细胞密度递减,并且由P1到P21,RGCs总数和细胞大小递增而细胞密度递减。  相似文献   

15.
霍乱毒素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霍乱毒素(CTx)对视神经近端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视神经近端微挤压断(MC)后,玻璃体内注射CTx,动物存活3、5、7d后采用荧光逆行示踪技术显示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结果:在3、5、7d时,移植霍乱毒素组(MC CTx)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数分别为(2053±169)、(1881±230)、(1752±137)个/mm~2,明显多于实验对照组(MC)的(1831±158)、(1508±147)和(1240±114)个/mm~2。结论:玻璃体内注入霍乱毒素对视神经微挤压断后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T)在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对视网膜节细胞(RGCs)存活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组、单纯切断视神经组、AST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用荧光金(FG)逆行示踪标记法及定量解剖学技术观察正常和经AST处理的SD大鼠于视神经切断后5、7、14 d的RGCs的密度。结果:正常组RGCs平均密度为(2 230±156)/mm~2。单纯视神经切断组RGCs平均密度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ST处理组与单纯切断视神经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较,在各个时间点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黄芪甲苷可提高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节细胞短期存活。  相似文献   

17.
18.
人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发育的光电镜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文献提出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的诱发来自节细胞;弱视儿童的 P-ERG 振幅下降,提示弱视的发病与节细胞的发育有关。本文在光镜和电镜下研究了51例胎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发育,为弱视病因的探讨提供形态学基础。结果表明:胚胎早期节细胞核大、胞浆少,核浆比例为5∶1,细胞器少。随胎龄增长核偏移、缩小,胞浆逐渐增多,细胞器增多。胚胎中期核浆比例为2∶1。胎儿8个月后核浆比例为1∶2,核明显缩小并偏向一极。细胞器极丰富,其结构与成人相同提示成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给药途径的聚乙二醇(PEG)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节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72只成年SD大鼠左眼球后1.5 mm处横断视神经,眶侧断端留置浸有荧光金的明胶海绵以逆行标记存活的节细胞。术后立即尾静脉注射1 ml 30%PEG(尾静脉注射PEG组)或等体积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盐水对照组),或在视神经眶侧断端留置浸有50%PEG(局部PEG组)或生理盐水(局部盐水对照组)的明胶海绵。四组动物(n=18)分别存活2、7 d或14 d(每时间点,n=6)后处死,取术侧视网膜,平铺计数存活节细胞并计算出节细胞密度。结果:术后7 d尾静脉注射PEG组存活节细胞平均密度(1121.43 mm2±42.69/mm2)显著高于尾静脉注射盐水对照组(846.67/mm2±58.19/mm2,P<0.05),而2 d和14 d时间点两组节细胞密度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局部PEG组节细胞密度在各时间点与局部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7 d点,尾静脉注射PEG组节细胞密度显著高于局部PEG组(774.43/mm2±50.49/mm2,P<0.05)。结论:PEG能在视神经切断后一定时间内延缓节细胞死亡,且这种神经保护作用有赖于PEG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