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指头部外伤3周后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小儿及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硬膜下血肿的25%。目前治疗已较简单,但治疗不当仍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我科1992年1月—2002年1月治疗CSDH 158例,现分析报告如  相似文献   

2.
微创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松  兰杰 《微创医学》2007,2(4):344-345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于老年患者,约占颅内血肿的10%,在硬膜下血肿中约占25%。我科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应用微创手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及生化酶技术)对35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高龄患者,但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再出血发生率高。1994年10月——2004年9月我院采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184例,术后再出血20例,发生率为10.9%;其中高龄CSDH68例。术后再出血15例,发生率22.1%。现就高龄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再出血发生原因和治疗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附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智胜 《微创医学》2010,5(1):81-82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约占颅内血肿的10%。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5年5月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共3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在颅脑损伤中较为常见。我科自1989年10月至1998年10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1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吉林医学》2009,30(12):1191-1191
钻孔血肿腔置管引流术是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术后复发临床并非少见。2007年1月-2008年1月我科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患者64例,其中术后复发14例,行二次手术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刘万贵 《吉林医学》2006,27(7):788-788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系属头外伤后3周以上出现的症状.为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小孩及老年人,年发生率(1-2)/10万,老年人约16.5/10万,占硬膜下血肿的25%.单侧血肿为主,其中双侧血肿占20%-25%。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从受伤到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3个月,个别文献报告有长达30年之久者。我们从2000年1月-2004年12月对此病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40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995年1月至2002年6月。作者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11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指颅骨损伤后3周以上并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于老年患者,以老年男性多见,约占颅内血肿的10%,在硬膜下血肿中约占z5%。本文收集本院自2006-2009年收治的CSDH患者45例,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钻孔引流术后并发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方法我们自1994年1月至今对156例CSDH患者行钻孔引流术后,发现2例并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进行了急诊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结果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并发迟发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治愈出院。结论CSDH钻孔引流术后著发生病情恶化,尤其是颅内高压危象,应及时复查头部CT或MRI,明确诊断。立即行骨瓣开颅清除血肿,使病人转危为安。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为了避免DEDH发生,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只要选择好钻孔的部位,切开血肿包膜时,避免损伤脑膜血管,且止血彻底,细孔缓慢引流,就可以防止DEDH发生。  相似文献   

11.
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为受伤3周以上出现的硬膜下血肿,约占颅内血肿的10%,占硬膜下血肿的25%,高龄者好发。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被认为是操作简单、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是关系到手术的成功率及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我院于2005年6月28日成功实施了1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手术,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头部外伤后3W以上开始出现症状,好发于老年人,占颅内血肿的10%。我院1997年~2002年共收治49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颅骨钻孔血肿腔冲洗外引流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主流术式。2002年以来本院用这种术式治疗CSDH 113例,发现了一种新的并发症——膜夹层血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慢性硬膜下血肿系头部外伤后3周以上开始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发病率较高。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自CT、MRI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以来,其诊断率明显提高。我科1996~2006年共收治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5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硬膜下积液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9例硬膜下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演变为CSDH将其分为血肿组和非血肿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硬膜下积液演变为CSDH的影响因素。结果 99例硬膜下积液患者23例演变为CSDH,发生率23.2%。血肿组患者伴脑损伤、积液厚度≥1cm、双侧积液占比均显著高于非血肿组(P<0.05),阿托伐他汀使用率显著低于非血肿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脑损伤、积液厚度≥1cm、双侧积液均是硬膜下积液演变为CSDH的独立危险因素,阿托伐他汀治疗是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硬膜下积液易演变为CSDH,临床工作中对伴脑损伤、积液厚度≥1cm、双侧积液的硬膜下积液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建议口服阿托伐他汀以降低CSDH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正> 我科自1988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60例,占同期收治的颅脑损伤1543例的3.9%。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分析沈阳市三家医院1986年至2003年共收治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286例,占同期慢性硬膜下血肿住院的51.2%。采用锥孔三通管冲洗引流术,获得优良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占硬膜下血肿的25%,临床较多见。且多为轻微伤所致,甚至无明显外伤史。以老年人多见。多在伤后1~3个月发病,易误诊。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发病率越来越高。我院自1993年10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60岁以上慢性硬膜下血肿78例,占同期收治的慢性硬膜下血肿95例的82%。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东宝  杨正翠 《浙江医学》2007,29(5):505-505
分隔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慢性硬膜下血肿(简称CSDH)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CSDH的29.8%,锥吸引流术及现代神经内窥镜是治疗CSDH的首选方法,但常由于术前对血肿分隔的认识不足而造成治疗失败或二次手术。我们收集了我院近年来分隔型CSDH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探讨CT增强扫描对分隔型CSDH的术前评估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再发血肿的临床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系属头伤后3周以上始出现的症状,为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血肿。好发于小孩及老年人,年发生率1~2人/10万人,老年人约16.5人/10万人,为硬膜下血肿的25%,单侧血肿为主,其中双侧血肿占20%~25%。本病头伤轻微,起病隐匿,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容易误诊。从受伤到发病的时间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