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了解开江县健康儿童乙脑抗体阳性率动态变化情况,为乙脑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6年每年5月在乙脑流行地区采集1~9岁健康儿童静脉血2ml并分离血清,进行乙脑抗体IgG检测,2002—2003年采用反向被动血凝抑制试验(RPHI),2004—2006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2006年调查全县接种乙脑疫苗情况。结果2002—2006年取健康儿童血清455份,乙脑抗体阳性270份,阳性率为59.34%,2002—2006年抗体阳性率依次为48.33%、54.35%、62.00%、63.08%及63.77%,各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75,P〉0.05)。男女抗体阳性率各为56.65%和63.0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86,P〉0.05)。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以2岁组最低(32.35%),8岁最高(82.76%),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P〈0.05)。2002—2006年全县接种乙脑疫苗75496人,平均每年在15000人以上。调查1~7岁儿童169名,有乙脑疫苗接种的79名,接种率为46.75%,1~4岁接种率42.15%,低于5~7岁的58.3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2,P〉0.05)。结论加强低年龄组,特别是0~4岁儿童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能有效地控制乙脑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
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高龄肺癌患者(370岁)363例,术后全部于ICU室进行持续监护至少3d,记录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234例。结果 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64.5%)明显高于同期非高龄(22-69岁)肺癌患者(34.6%)(P〈0.05);术前心电图异常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73.8%)明显高于术前心电图正常者(46.3%)(P〈0.05);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89.6%)明显高于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和剖胸探查者(58.8%)(P〈0.05);术前有重度吸烟史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77.8%)明显高于无重度吸烟史者(44.9%)(P〈0.05);术前有心血管病史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71.2%)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史者(39.7%)(P〈0.05)。剖左胸与剖右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2.9%和65,9%,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及术后刀口疼痛、低血容量和肺部并发症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吸氧及加强护理,预防肺部炎症等是防治高龄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儿童蠕虫感染现状,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方法和要求,对全省中签的18个县52个调查点内的14岁以下(含14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蠕虫总感染率为39.18%,不同地形阊的蠕虫总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蛔虫以平原地区显著为高,钩虫以丘陵地区最高,鞭虫和蛲虫则以盆周山区最高。钩虫和蛲虫在川西高原地区没有查见感染者。男、女蠕虫总感染率分别为38.29%和柏.2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22.53%)、女(25.10%)蛔虫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查见7种蠕虫,其中线虫4种,吸虫1种,绦虫2种。蛔虫、鞭虫、钩虫和蛲虫的感染率分别为23.68%、6,35%、9.73%和14.91%。华支睾吸虫、带绦虫及长膜壳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0.06%、0.10%和0.02%。0岁~(36.07%)、5岁~(41.92%)及10岁~(37.53%)3个年龄段的蠕虫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岁~年龄段蠕虫总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蛔虫和蛲虫感染率以5岁~年龄段最高,而钩虫和鞭虫则在10岁~年龄段最高。结论四川省儿童蠕虫感染率较10年前有大幅度下降。蛔虫、蛲虫仍是今后我省儿童寄生虫防治工作的主要虫种,5岁~及10岁~儿童应作为重点防治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脉压(pp)在3岁~6岁儿童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云南2002年16个地区12个民族城乡3岁~6岁儿童共15877人按国际统一标准测量血压,同时对人群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pp、血压水平以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血压的增高,pp的分布频率也在增高,血压正常儿童PP30mmHg~40mmHg频度最高,农村儿童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高于城市儿童,SBPU值为6、94,P〈0.01,DBPU值为5.40,P〈0.05,农村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但只有收缩压有显著意义。结论 脉压大于40mmHg时是儿童高血压易患的一个信号,农村儿童优质蛋白质较低是影响血压水平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其中老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65岁)32例,对此64例患者的原发病、透析效果、营养指标以及近5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继发性肾脏疾病成为老年人尿毒症的主要病因。老年组尿素氮清除效率(KT/v),尿素下降率(URR)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蛋白分解代谢率(PCR)低于中青年组(P〈0.05),心胸比值大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清肌酐(Cr)均低于中青年组(均P〈0.05),血清尿素氮(BUN)低于中青年组(P〈0.01),C反应蛋白(CRP)高于中青年组(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与中青年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老年组在透析中低血压、血管通路血流不畅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01),高血压、感染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发生率与中青年患者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减少透析并发症,保持血管通道长期通畅,改善营养状况是提高老年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少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60例儿童及80例青年共24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Holter资料,对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与无心肌炎的两个对照组的Holter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心肌炎发病以儿童居多(占66.67%),显著多于青年人(33.3%),P〈0.05;且儿童组心肌炎患者室性早搏发生率(83.1%),也高于青年组(67.5%),P〈0.05。结论:儿童心肌炎患者心律失常频发,更应引起临床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营养不良对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蛋白质营养不良对药物性肝损害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3年5月住院治疗,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137例,采用标准规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性肝损害情况。并以同期住院治疗的不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初治肺结核患者811例为对照。结果合并蛋白质营养不良初治肺结核患者,在治疗第1个月出现药物性肝损害较对照组高(X^2=4.614,P=0.032,RR=1.5);在治疗第1个月的药物性肝损害发生率,较治疗第2个月高(X^2=15.191,P=0.001)。女性和HBsAg(+)患者发生药物性肝损害率较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和肺结核病灶与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发生无关(P〈0.05)。结论在肺结核并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过程中,较容易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因此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监测其肝功能变化以及注意改善其营养状态,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70岁以上卵巢癌患者化疗的情况。方法选择1988年1月至2003年8月间我科初治的年龄≥70岁的卵巢癌化疗患者28例(老年组),年龄〈60岁卵巢癌化疗患者49例(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化疗的耐受性、生存期等。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化疗率分别为82.4%和98.0%,化疗的平均疗程数分别为5个和9个,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化疗方案和按时化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出现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39.3%)明显低于非老年组(77.6%)。两组患者骨髓抑制需要治疗的比率分别为91.7%和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间,两组的生存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大于70岁的卵巢癌患者能够耐受化疗;但化疗前应详细地评价全身状态,治疗方案个体化,严密监测和处理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2002~2004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被随机分配为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高压氧+药物治疗组),每组90例。于入院时和入院治疗1个月后检测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并用Fugl-Meyer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病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B组较A组疗效显著(P〈0.05)。B组Fugl-Meyer量表评分较A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不仅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可有效降低复发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磺达肝癸钠对中国人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NSTE-ACS应用磺达肝癸钠患者中随访资料完整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单纯药物保守治疗2448例患者,男性1696例,年龄21-90岁,平均(68.4±12.1)岁。观察住院期间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与国外OASIS-5大型临床研究比较。结果与OASIS-5研究比较,本研究基本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97.1%(2043/2104),PCI术中无死亡病例。与依诺肝素用于NSTE-ACS治疗后辅助抗凝的OASIS.5研究结果比较,显示在9天、30天时死亡、心肌梗死或顽固性心肌缺血复合事件发生率有相同的临床疗效,但9天大出血发生率磺达肝癸钠明显低于依诺肝素(P〈0.05)。磺达肝癸钠组9天时大出血发生率较OASIS-5研究依诺肝素组显著降低(1.6%llS4.1%,风险比0.38;95%可信区间0.28-0.54,P〈0.05)这些差别在30天随访中持续存在(1.4%VS5.0%,风险比0.65;95%可信区间0.45-0.93,P〈0.05)。应用替罗非班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未用替罗非班患者(25.6%12S3-8%,P〈0.001)。肾功能损害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多支血管病病变为主,PCI术后TIMI3级血流所占比例也较低(21.0%),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略高(1.2%)。9天死亡、心肌梗死或顽固性心肌缺血复合事件发生率,较’肾功能正常患者显著增加(4.94%VS1.04%,风险比7.87;95%可信区间3.41-18.16,P〈0.05)。这种差别在30天随访中持续存在(5.4%vs2.4%,P〈0.05)。磺达肝癸钠组。肾功能损害患者大出血发生率均较OASIS-5研究中依诺肝素组显著降低(2.2%VS6.4%,P〈0.001)。结论磺达肝癸钠在NSTE-ACS患者PCI及药物保守治疗中应用均是安全的,可以明显改善PCI术后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并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性别、年龄和季节变化对门诊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至2011年我院内分泌科门诊17857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结果。探索不同年龄段、性别以及不同月份门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规律。采用线性趋势检验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年度趋势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13)年,男女比为1.16:1,其HbAlc平均为7.1%±1.6%,其中HbAlc〈6.5%者占43.3%(3465/8000),HbAlc〈7.O%者占61.4%(4914/8000)。门诊糖尿病患者HbAlO由2004年的7.3%±1.7%降至2011年的6.8%±1.4%(F=24.17,P〈0.01)。患者HbAlc〈7.0%的比例从2004年55.3%增至2011年的69.0%(Z=4.83,P〈0.01)。2004至2011年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HbAlc〈7.0%)在≥40—60岁(Z=18.67,P〈0.01)和〉60岁(Z=5.58,P〈0.05)两个年龄段有明显改善,但在年龄〈40岁的患者无明显改善(Z=0.91,P〉0.05)。男性血糖控制达标率无显著改善(Z=2.61,P〉0.05),但女性血糖控制达标率明显提高(Z=28.10,P〈0.01)。2007年4~9月HbAlc水平和血糖控制达标率均较同年1~3月及10~12月差。结论内分泌科门诊糖尿病患者近8年血糖控制改善,40岁以上女性患者血糖控制较好,血糖控制存在季节性差异。要关注40岁以下男性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可能需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症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症状特点。方法对2005年8月至2006年5月门诊行结肠镜检查的所有患者进行连续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Ⅱ标准诊断功能性肠病,以器质性肠病作为对照,分析研究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有1820人参加调查。功能性肠病患者较之器质性患者,女性所占比例为大(51.79%比48.21%,P〈0.05),前者发病年龄较后者为轻,[(41.30±0.39)岁比(46.28±0.51)岁,P〈0.051。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中功能性肠病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而器质性肠病所占比例逐渐升高。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中,器质性肠病所占比例超过功能性肠病。功能性肠病较之器质性肠病者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腹泻、便秘、大便不尽感发生率高(P值均〈0.05),腹泻便秘交替、肛门坠胀感、大便窘迫感及手辅助排便等症状在功能性及器质性肠病中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功能性肠病伴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较之器质性肠病明显增高(P〈0.05)。功能性较之器质性肠病上腹痛、上腹胀、恶心、食欲下降、早饱、反酸、反流、烧心发生率为高(P值均〈0.05),上腹不适和呕吐在功能性及器质性肠病患者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功能性肠病与器质性肠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症状等有明显差异,临床上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将有助于初步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对急性假性球麻痹(APBP)并发症的影响及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80例APBP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营养组,观察两组患者吞咽用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提高率和治疗前后患者T淋巴亚群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经10d治疗后,营养组和对照组吞咽困难改善率、肺部感染发生率、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2.5%和55%(P〈0.05);15%和40%(P〈0.05);77.5%和45%(P〈0.05)。肠内营养组治疗后抑制性免疫指标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下降(P〈0.05),而增强性免疫指标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提高(P〈0.05)。结论 肠内营养能提供肌体所需要的蛋白、碳水化合物和脂盼等成分。营养支持对于APBP患者存在的吞咽困难、营养不良不仅能提高人体细胞免疫功能,而且能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经导管冷冻消融和射频消融治疗儿童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年龄在18岁以下,诊断为AVNRT的患者入选本研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冷冻消融组(冷冻组)和射频消融组(射频组),记录并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冷冻标测次数、消融次数、X线曝光时间、消融术总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共73例患者入选,冷冻组33例,男性1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12.4±2.8)岁;射频组40例,男性1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13.6±2.2)岁。冷冻组和射频组的消融次数分别为(2.7±1.7)次和(11±6.3)次(P〈0.001),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20±7)min和(25±9)min(P〈0.05),消融术总时间分别为(214±33)min和(164±36)min(P〈0.05),消融成功率88%(29/33)对100%(40/40)(P〈0.01),一过性房室阻滞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对2.5%(P〈0.01)。冷冻组所有术中发生的传导阻滞均在5min内恢复。两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与2.5%,P=NS)。结论 经导管冷冻消融治疗儿童AVNRT安全有效,但成功率低于射频消融,目前可作为后者的一种补充。  相似文献   

15.
对DN80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降糖低蛋白,降压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日3个月。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有效率为87.5%;对照组40例,显效11例(27.5%),有效13例(32.5%),有效率为60%。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UN,SCr,24h尿蛋白和UAER均下降(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4h尿蛋白下降(P〈0.05),BUN,SCr和UAER治疗前后无显著性。根据简单相关分析:HOMA—IR与瘦素、TNF—α呈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05)。两组在治疗前HOM—IR、TNF—α、瘦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瘦素、HOMA—IR有所下降(P〈0.05),脂联素升高(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的应用能明显改善DN的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瘦素、脂联素、TNF—α。降低IR起效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肺功能的动态改变特点和机制。方法 对30例COPD患者分别于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进行Borg气急指数评估、肺通气功能检测、肺容量检测、体积描记法总气道阻力(Rtot)测定和呼吸阻抗、呼吸阻力检测。结果 Borg气急指数稳定期较急性加重期显著下降(P〈0.001)。通气功能测定参数FVC、FVC/pre、FEVI、FEVI/pre和FEV1/FVC稳定期较急性加重期显著增加(P均〈0.05)。肺容量检测参数深吸气量(IC)稳定期较急性加重期显著增加(P〈0.001),胸腔内气体容积(ITGV)和残气量(RV)稳定期较急性加重期显著下降(P均〈0.05)。Rtot稳定期较急性加重期显著下降(P〈0.01)。IOS测定参数共振频率(Fres)、呼吸总阻抗(Z5)、总气道阻力(R5)、中央气道阻力(R20)和外周气道阻力(R5-R20)稳定期较急性加重期显著下降(P均〈0.05),5Hz时呼吸电抗(X5)稳定期较急性加重期显著增高(P〈0.001)。通气功能检测参数中FEV-改善率最高,肺容量检测IC改善率最高,呼吸阻抗和呼吸阻力检测R5—R20和X5改善率较高。IC、RV和ITGV稳定期较急性加重期的改善值与FVC的改善值显著相关(P均〈0.05),IC和RV稳定期的改善值与FEV-的改善值显著相关。Z5、R5、R5-R20、X5和Fres稳定期的改善值与通气功能参数FVC、FEV-和FEV-/FVC的改善值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较稳定期肺功能显著下降,肺过度充气和外周气道阻力增加是急性加重期肺功能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伊犁地区多民族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4月至2003年10月对伊犁地区6个主体民族常住人口进行关于糖代谢异常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发现在伊犁地区20~75岁受调查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62%,糖耐量受损患病率为5.04%,高于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1994年(2.5%)和1996年(3.2%)的调查结果;维吾尔族人群糖代谢异常的患病率高于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人群(均P〈0.05)。  相似文献   

18.
采取随即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菏泽城区居民;对2002年发现IGT人群436例实施3年的护理干预,分组分别给予饮食、运动及饮食加运动干预。结果运动、饮食加运动干预组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5.8%、5.9%,与对照组(1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饮食组糖尿病发生率为11.3%,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型率。  相似文献   

19.
采取随即分层整群抽样方法调查菏泽城区居民;对2002年发现IGT人群436例实施3年的护理干预,分组分别给予饮食、运动及饮食加运动干预。结果运动、饮食加运动干预组糖尿病发生率分别为5.8%、5.9%,与对照组(1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饮食组糖尿病发生率为11.3%,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型率。  相似文献   

20.
对DN80分两组。对照组给予降糖低蛋白,降压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日3个月。结果:治疗组40例,显效20例(50%),有效15例(37.5%),有效率为87.5%;对照组40例,显效11例(27.5%),有效13例(32.5%),有效率为60%。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UN,SCr,24h尿蛋白和UAER均下降(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24h尿蛋白下降(P〈0.05),BUN,SCr和UAER治疗前后无显著性。根据简单相关分析:HOMA—IR与瘦素、TNF—α呈正相关(P〈0.05),与脂联素呈负相关(P〈0.05)。两组在治疗前HOM—IR、TNF—α、瘦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NF—α、瘦素、HOMA—IR有所下降(P〈0.05),脂联素升高(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的应用能明显改善DN的症状。可能是通过调节瘦素、脂联素、TNF—α。降低IR起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