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HPLC测定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脂溶性成分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丹参中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和测定方法.方法:用HPLC法测定,以1%醋酸甲醇溶液和1%醋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作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所测4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97%,RSD小于1.2%,线性良好.结论:本分析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1月5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予以丹参酮ⅡA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2周后治愈29例(52.7%),显效14例(25.5%),有效9例(16.3%),无效3例(5.5%),总有效率为9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在红细胞压积、还原低切黏度、还原高切黏度上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确切,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丹参中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同时定量的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采用Shim packVP ODS(15 0mm× 4 6mm)C1 8色谱柱 ,以甲醇 - 0 5 %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 ,检测波长为 2 81nm ,柱温为 35℃ ,流速为 0 8ml min。结果 :丹参素、丹参酮ⅡA、二氢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依次为 0 9997,0 9997,0 9999和 0 9994 ,四种成分精密度试验RSD <2 % ,2 4h内稳定性试验RSD <2 % ,加样回收率试验RSD <5 %。结论 :通过对河南卢氏县 14种丹参样品的含量进行测定 ,说明本方法切实可行、稳定可靠、且重现性好 ,为丹参的质量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滇丹参及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含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超  陈科力 《中药材》2007,30(9):1088-1091
目的:对不同来源滇丹参及丹参中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丹参酮Ⅰ(tanshinoneⅠ)、丹参酮ⅡA(tanshinoneⅡA)的含量进行对比研究,研究两者脂溶性成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P-HPLC法,建立含量测定方法,测定两种药材中三种脂溶性成分的含量。结果:两种药材中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丹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平均含量约为滇丹参的17倍、2倍、3倍。结论:滇丹参能否作为丹参的代用品还应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HPLC同时测定丹参水溶性及脂溶性5种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丹参中2种水溶性和3种脂溶性成分的HPLC方法。 方法: 采用C18柱(4.6 mm×250 mm,5 μm),以乙腈(A)-0.05%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27 min,20%~25%A;27~55 min,25%~80%A;55~65 min,80%~80%A;检测波长为270 nm和286 nm,柱温30 ℃。 结果: 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分别在1.92×10-2~0.96 μg,7.29×10-2~3.64 μg,3.05×10-3~0.15 μg,1.71×10-3~8.55×10-2 μg,5.80×10-3~0.29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88%,104.75%,101.08%,101.41%,102.41%。 结论: 该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简便,分离效果好,能同时测定丹参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 5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丹参其活性成分包括丹参酮ⅡA、丹参酸B、丹参素、隐丹参酮等。其中丹参酮ⅡA可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抑制神经细胞凋亡,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髓系分化初级反应蛋白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 response protein 88,MyD88)依赖性信号通路,下调β位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切割酶1(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cleaving enzyme 1,BACE1)表达,调控核因子κB及其抑制蛋白的活性,减轻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神经细胞炎性损伤;改善胆碱能功能对神经系统发挥保护作用;通过上调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hosphorylation-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p-ER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 ERK)、蛋白激酶C受体1(protein kinase C receptor 1,RACK1)和抑制自噬来减轻神经元损伤。丹参酸B...  相似文献   

7.
张亮  彭朋  张新峰  刘松灿  贺敏  蒋健  裘福荣 《中成药》2012,34(6):1072-1076
目的测定9种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5μm,4.6mm×150 mm)色谱柱;20 mmol/L乙酸铵-乙腈(30∶70,v/v)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三者在0.01~3.00μg/mL质量浓度内线性范围良好,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3种化合物的日内精密度RSD<15%,准确度为85%~115%。结论建立的测定丹参制剂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方法符合化学样品测定要求,能准确测定样品中目标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丹参舒心胶囊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ODS(4.6 mm×150 mm,5μm)柱,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 nm,流速为1.0 mL/min;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丹参酮Ⅰ在0.041 75~0.417 5μg范围,隐丹参酮在0.045 252~0.452 52μg范围内,丹参酮ⅡA在0.053 964~0.539 6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为0.999 9(n=5);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7.4%,97.4%,100.2%,RSD分别为1.1%,1.6%,1.2%,各企业的产品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差异较大。结论:本方法能够准确测定丹参舒心胶囊中丹参酮Ⅰ、隐丹参酮、丹参酮ⅡA的含量,以此控制丹参舒心胶囊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丹参益坤口服液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及隐丹参酮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方法:采用Wonda Sil C18-WR(20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5%冰醋酸溶液(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 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74 nm。结果:丹参酮ⅡA在0.28~5.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1=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2%,RSD为0.52%;丹参酮Ⅰ在0.29~5.8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为0.63%;隐丹参酮在0.218~4.3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3=0.999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2%,RSD为0.68%。结论:所建立的测定方法简单,易于操作,重现性好,可作为丹参益坤口服液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的方法。方法:从白花丹参产地山东采集了10个批次白花丹参,采用HPLC测定4种主要丹参酮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Extend-C18色谱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0.2%乙酸水(57∶4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0nm,柱温30℃。结果: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分别在0.138~2.76(r=0.999 9),0.024 8~0.496(r=0.999 9),0.096~1.92(r=0.999 9)和0.035~0.70μ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60%,99.91%,100.06%。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含量范围分别是2.677~7.150,0.320~1.747,0.916~5.935,0.132~2.601 mg·g-1。结论:该法简便、准确、分离度好,能同时测定白花丹参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王爱云  陶丽  陆茵  林依平  陈文星  周梁 《中草药》2015,46(9):1399-1404
血管异常增生的疾病如肿瘤治疗要抗血管生成,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要促血管生成。肿瘤与缺血后新生血管主要区别在于血管的成熟度和稳定性不同,而血管生成是个复杂的过程。活血化瘀代表中药丹参普遍应用于肿瘤和缺血性疾病。综述近年来对丹参及其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影响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丹参各种成分表现出抗血管生成和促血管生成双重调控作用。丹参对血管生成表现出的调控效应可能与实验条件的不同,丹参成分的多样性,血管生成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病理状态下体内分布的差异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徐玉玲  白婷钰  付春梅  谭悦棋  郑燕  刘涛 《中草药》2016,47(24):4357-4363
目的研究三七与丹参配伍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隐丹参酮、丹参酮IIA、迷迭香酸、丹酚酸B、固含物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醇提及水提最佳工艺条件。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将三七与丹参配伍,采用HPLC法检测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浸泡0 h、10倍量75%乙醇提取2次,每次1.5 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 h。三七对丹参中主要成分丹参酮IIA和丹酚酸B的提取溶出无显著性影响,且三七对丹参中其他醇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溶出也无显著性影响。结论三七对丹参中成分提取溶出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总结中药治疗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的核心用药,并使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对核心中药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Cochrane Libarary和Embase数据库,收集治疗HFPEF疗效明确的方剂,使用R语言对方剂进行频次、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核心中药。通过TCMSP、GeneCards、GEO等数据库筛选核心中药有效成分和HFPEF相关靶点并取交集靶点,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并筛选关键成分和靶点。使用vina软件对关键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纳入方剂103首,涉及中药131味,功效以补虚药和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4.
山豆根Sophorae Tonkinensis Radix et Rhizoma用药历史悠久,为临床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目前已从山豆根中鉴定出200多种化合物,主要含黄酮类、生物碱类、三萜类等,其中生物碱为山豆根主要活性成分。山豆根作用广泛,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等均有调节作用,具有抗肿瘤、抗炎、护肝、降压、提高免疫、解痉止泻、升血糖等诸多药理作用。综述了山豆根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为山豆根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丹参酮ⅡA (TSN)脂微球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STS)注射液iv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及在小鼠组织中分布的差异.方法 建立测定大鼠血浆和小鼠组织中TSN和STS的RP-HPLC方法.比较大鼠及小鼠分别单次iv TSN脂微球5.40 mg/kg和STS注射液7.27 mg/kg(均相当于18.35 μmol/kg)后,TSN和STS在大鼠血浆中的水平和小鼠多个组织中的量,并对结果进行药动学拟合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TSN脂微球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AUC0~∞)、达峰浓度(Cmax)是STS注射液的2.14、2.22倍,清除率(CL)、表观分布容积(V)和滞留时间(MRT)也显著低于STS注射液(P<0.05、0.01),其他药动学参数均没有显著性差异;TSN和STS在小鼠组织中分布的检测结果表明,TSN在心、肝、脾、肺、肾组织中的AUC0~∞是等物质的量STS的1.94、0.11、0.98、1.65、0.28倍,且TSN在脑组织中的量显著增加,STS在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结论 等物质的量剂量下TSN与STS的药动学行为、组织分布具有显著差异,TSN脂微球比STS注射液生物利用度高、达峰浓度高,且显著靶向分布于心、脑、肺组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U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厂家、不同剂型益心舒制剂中阿魏酸、迷迭香酸、紫草酸、洋川芎内酯Ⅰ、丹酚酸B、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ⅡA 7种成分的含量,为进一步提升益心舒制剂的质量控制水平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Waters Acquity HSS T3色谱柱(100mm×2.1mm,1.8 μm),以0.5%甲酸水溶液-乙腈...  相似文献   

17.
傅月朦  余登香  王淑娜  杨丽雅  邓中平 《中草药》2022,53(19):6234-6244
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生物碱是山豆根的主要活性成分和发挥药效及毒性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除生物碱外,黄酮类成分也是山豆根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抗肿瘤、抗炎及抗氧化、抗菌及抗病毒、抗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理作用。主要对山豆根黄酮类成分的化学特征、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山豆根黄酮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晓毅  章顺楠  周立红  叶正良  范颖 《中草药》2013,44(14):1931-1934
目的 建立HPLC-ELSD法测定丹参及其提取物中Na、K元素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Waters Sepherisorb SCX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05 mol/L醋酸铵(醋酸调节pH值至4.8)-乙腈(70∶30),体积流量为1.0 mL/min,柱温30℃;ELSD漂移管温度100℃,载气体积流量2 L/min,检测器增益为2.结果Na元素在19.7~197.0 μg/mL (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K元素在35.0~350.0 μg/mL (r=0.999 5)线性关系良好;Na、K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100.2%,RSD分别为0.7%、0.8%.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可靠,可以用于测定丹参及其提取物中Na、K元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和丹参酮Ⅰ组合物(组合物)在斑马鱼体内的代谢,探讨斑马鱼用于中药多组分代谢研究的可行性及合理性.方法 将斑马鱼暴露于组合物1% DMSO纯净水溶液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MS)检测,根据准分子离子峰获得代谢物相对分子质量信息,通过与文献数据或对照品比较,鉴定组合物暴露于斑马鱼24 h后的药液及鱼体中的代谢产物.结果 组合物经斑马鱼作用后,产生丹参酮ⅡA和隐丹参酮的羟基化和脱氢产物,未发现丹参酮Ⅰ的代谢产物.结论 斑马鱼对组合物的代谢与大鼠或鼠肝微粒体的代谢机制高度一致,提示斑马鱼对该组合物的代谢具合理性,且具有化合物用量少、成本低、简单、高效等优点,为斑马鱼用于更复杂的中药体系代谢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杨娅楠  张芳  吴崇明 《中草药》2022,53(1):308-316
近年来,五加科药用植物由于其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保健功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对其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众多,但是揭示其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存在研究不够透彻、单体成分研究不足的现象,从而造成人们对其药理作用与肠道菌群之间的关系缺乏系统性的认识.以五加科药用植物(中药),主要是人参、三七为中心,回顾其历代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