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医临床中肝阳虚证容易被忽视,易与肾阳虚证、脾阳虚证相混淆,从而影响临床疗效的提高。通过对肝阳虚证病机特点的解析,以及对肝阳虚证与肾阳虚证、脾阳虚证等相似证的鉴别,来认识肝阳虚证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肝虚为病习以阴虚立论者殊多,而提及肝阳虚者鲜为少见。但有关肝阳虚的论述,自《内经》以来,历代皆有阐发,惟失于散在不成系统。近代有不少医家作过研究,有关专题研讨和治验报道,时有发表,对肝阳虚的证治进行了较深入阐析。笔者通过学习,受益匪浅,下面仅就肝阳虚证,略述管见,就正于同道。  相似文献   

3.
徐重明  汪自源 《光明中医》2014,(7):1357-1358
为了深入研究肝系病的辨证规律,本文通过对肝阴肝阳的病机特点分析,分别从中焦土虚、肝阳不用;肝阳内郁、横逆犯脾;肝阳郁而化火内扰;阳用式微,肝脏血虚生寒;肾阳不足、命门火衰、寒凝肝脉;肝阴不足、水不涵木等6个方面作一定的探讨,以期发掘中医学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阴疽作为一种外科性疮疡疾病,涉及临床病种较多、范围较广,历来没有统一的定义。本文通过系统梳理阴疽的历史源流和病因病机,重点归纳和总结阴疽的辨证方法和治疗现状,为阴疽在现代临床上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气虚,肝阳虚证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力 《河南中医》1998,18(5):266-267
肝虚为病,习以阴虚、血虚立论者多,而论及肝气虚、肝阳虚者少。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内寄相火,外应风木,体阴用阳,阳易亢动,阴易亏损,临证多见肝血虚、肝阴虚之证,然肝之阴阳气血之间互根互用,相互依存,既有肝脏阴血之不足,也有肝之阳气之不足。今就肝气虚...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证治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肝病多因急性肝炎失治、误治或反复发作而逐渐演变而成。其病程较长,病情复杂,迁延难愈。根据《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理论,采用固本泻实、从脾论治、急则治其标、缓刑治其本的论治原则,清热化湿,理气活血,肝肾同治,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清初山阴著名医家陈土锋所著之《辩证奇闻》,以其"辨证极明"、"处方独创"而深受医界的推重和喜爱。是书对阴展的辨治,虽仅五案,却颇有特色,"其思之所入,论之所出,多发前人所未发",值得后学借鉴,故略予探讨。1立足命门火袁明滚,即阳疾。《素问·邪气脏腑病形)}篇说:"肾脉大其为阴展。"明代张景岳认为:"凡男子阳展不起多由命门火衰,精气虚冷,或以七情劳倦,损伤生阳之气多致此证。也有湿热炽盛,以致宗筋弛纵而为瘦弱者。"但强调"火衰者十居七八,而火盛者仅有之耳。"而陈氏则明确指出"阴病自是命门火衰。"观是书阴疫门所列五…  相似文献   

8.
气阴两虚为糖尿病的主要病机。其形成机理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迁延日久,气阴两虚,产生瘀血、痰浊、水湿、浊毒等病理产物。辨证论治应着眼于肺、脾、肾气虚及肾阴虚为主,益气养阴,标本兼治,以加味参芪地黄汤为主方。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气虚类慢性心力衰竭不同证型的临床特点。方法纳入118例气虚类(含气阴两虚及气阳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采集其相关临床症状、体征、检验检查,比较分析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的不同临床特点。结果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不同,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结论心力衰竭气虚证、气阴两虚证、气阳虚证在原发疾病和心力衰竭病情程度上有不同特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辨证多为气阳虚,气阳虚证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对我院30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糖尿病患者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型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证最多,有246例,所占比例为81.45%,其与气虚质和阳虚质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结论:糖尿病中医体质主证中气阴两虚最多,气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危险因素,阳虚质为气阴两虚证的保护性因素,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11例患者和157名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测定,发现偏实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升高,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阴虚组血浆比粘度和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也有升高,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其全血比粘度、血球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并不升高。提示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是阴阳虚实辨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2.
阴阳辨证在八纲辨证中具有统率其他六纲的作用,是对病情进行更高层面或总的归纳,在中医临证过程中阴阳辨证贯穿疾病诊治过程的始末。阴阳辨证对于帕金森病而言尤为重要,不同症状表现、病情发展过程中病机的转化和中西医治疗都体现了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的特点。该文从阴阳辨证的源流及应用、阴阳辨证是帕金森病辨证基础、阴阳辨证在帕金森病临证中的地位和作用3个方面论述了阴阳辨证产生的背景、应用的基础和价值,以“阴阳为纲”的辨证方法来指导帕金森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阴黄证病名概念溯源及释义 首提阴黄证病名为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其根据黄疸发病情况或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分为二十八候.阴黄候的记载为:"阳气伏,阴气盛,热毒加之,故但身目面色黄,头痛而不发热,名为阴黄."  相似文献   

14.
仲景辨治心阳虚证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阳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候及最终转归,是导致死亡的主因之一。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对于心阳虚证有其独特的辨治规律。心悸、心胸痞满、胸痹心痛和畏寒肢冷是心阳虚证的主症,或可伴见肺系、脾系、肾系等症状,病程较长者还可出现心脾同病或心脾肾同病。按病情程度可分为心阳不振、心阳虚衰和心阳暴脱三个阶段,桂枝甘草汤、真武汤和四逆汤分别是其代表方,桂枝和附子是仲景最常用的两味药。其治疗大法和常用药对精简独到,同时重视五脏相关的整体性,关注外感与内伤等致病因素的特点,其辨治精髓在现代临床仍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肝阴虚证候的本质,本文分析和整理肝阴虚证的病因病机、证候表征、证候属性疾病及遣方选药的规律。方法:运用检索文献并进行频数统计的方法,检索查阅1960年9月1日至2019年1月10日中国知网中医临床研究文献。结果:肝阴虚证的病因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化火伤阴,阴液亏虚,失于濡养;证候辨证要点主要为脉弦细数,舌红少津,头晕目眩,五心烦热,口咽干燥,两目干涩;证候临床属性疾病有肝炎、肝硬化、肝纤维化、肝癌;临床上治疗肝阴虚证使用处方主要为一贯煎、补肝汤、四物汤、芍药甘草汤,临床高频使用中药为生地黄、白芍、枸杞、当归、麦冬。结论:本文对于肝阴虚证的证候特点以及辨证用药规律做出系统的总结与归纳,将有关肝阴虚证的论述联系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为揭示肝阴虚证的本质与临床上形成较为成熟的肝阴虚证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万凌峰  赵红兵  邵铭  薛博瑜 《中医杂志》2012,53(15):1318-1320
目的 研究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 检索2003-2011年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关于肝硬化肝肾阴虚证中医辨证论治的文献,同时手工检索2002-2011年出版的有关肝硬化肝肾阴虚证辨证论治论述的书目.将符合要求的文献和书籍目录登记造册,治疗原则、处方、用药等Excel数据库,对输入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计算机检索符合条件的文献69篇,手工检索出符合要求的医学书籍20种.肝硬化肝肾阴虚证的治疗原则为滋阴柔肝补肾,常用方剂21首,有一贯煎、六味地黄汤(丸)、兰豆枫楮汤、金铃子散、二至丸等;常用中药83味,有生地黄、麦冬、白芍、枸杞子、鳖甲等.结论 肝硬化肝肾阴虚证应以脏腑辨证为主,同时体现中医整体观念,以滋阴柔肝补肾为治疗大法,并针对气、血、水、湿、热等病理因素合理配伍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肝体阴而用阳理论在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中的应用。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有关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指导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文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篇文献进行证型分布情况统计和评价。结果肝体阴而用阳与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相关证型前5位(含并列)是肝阴虚证、肝郁气滞、肝血虚证、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血瘀证、湿热内蕴。结论肝体阴而用阳在慢性乙型肝炎辨证论治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伤寒论》理论研究,其辨证体系争论颇多,但终归不离三阴三阳。近代有倡导"寒温统一"者,在伤寒、温病辨证体系的贯通上难以融汇,可见统一之难。另外,湿热病邪致病复杂,多以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论治,但多有辨证不明状况。本文通过整理湿热病与《伤寒论》三阴三阳在证候方面的相关研究,参考"寒温统一"的思想,以"三部""六病""十二单证""合病""并病"等理论将湿热病重新解析,将其方证重新归类,旨在使其辨证论治更加明晰,也是力图使2个辨证体系可以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肝病科临床中,肝硬化黄疸的治疗是一大难题,同时黄疸程度的不同,胆红素水平的高低也是判断病情轻重以及愈后的最重要的指标,因此成为临床医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最常见的疾病,中医药对其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补虚是重要治法之一。作者从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虚证的病因病机、分类及治疗等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虚证的现状,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