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经典文献,《黄帝内经》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词雅意深,衍文错简,堪称中医古籍修辞之典范。通过追溯与总结书中“摹状”辞格的三种形式即摹声、摹色、摹形,以仔细考量其“声象”“物象”“形象”的意义内涵与英译路径,使译语既能诠释语义与阐发医理,创建合理的形式结构,又能充分展示中医文化意蕴,确保语言符号转换的准确性和人文性,力求充实与拓展当代中医典籍翻译的学术视野与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素问》书名英译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素问》与《灵枢》合称《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内经》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医学成就,创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学发展的基础。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医学的发展。直到今天,《内经》仍列“四大经典”之首,为学习中医者的必读之书,也是世界各国研究我国占代文明  相似文献   

3.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其语言深奥典雅,风格隽秀,是中医古籍中运用修辞的典范。其修辞现象既是文字运用的一大特色,又是翻译的难点所在。故基于比喻、摹声、讳饰、谐韵等辞格角度,探讨如何依据题旨情境,在英译中实现本体与喻体、声象与物象、词形与韵律的有机结合,从而一方面清楚表达语义和逻辑关系,创建合理的结构形态和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又能充分展示中医内涵与文化意蕴,在译语中构建出鲜明的民族文化和情感意境,实现“形与意”“情与理”的符号转换,具有良好的学理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选取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伤寒论》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伤寒论》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以一词多义的英译为切入点,参照斯坦纳的阐释翻译学理论对《伤寒论》中"热"字及相关词语的英译进行研究,以期为中医典籍的英译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卫云英 《山西中医》2000,16(3):55-56
一词多义在古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常有不同的涵义。认识和掌握每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表现出的灵活多变性,对我们阅读和研究古代医学文献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试就《内经》中的“精”和“淫”一词多义现象作一分析,以窥一斑。1 精据笔者粗略统计,《内经》中“精”字凡217见,是《内经》中频繁出现的一个词。其中单音词占大多数,出现较多的复音词有精气、精神、精明等。《说文·米部》:“精,择也”。可知“精”的本义是指优质纯净的米,即通常说的精米。“精”在《内经》中应用很广,涵义众多。1.1 构成和维持人…  相似文献   

6.
以国内2位著名译者罗希文和李照国翻译的《伤寒论》为例,对比分析2个译本在方剂文化负载词翻译方面的异同,尝试探索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原则和方法,指出中医方剂文化负载词包括方剂名称、中药名称、煎药用水、剂量剂型等,这些中医特有的名词术语在英语中没有对应语,应由中医文化持有者给出适当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中医学经典著作,其收录了十分丰富的脉诊资料。然而作者在创建完成多个《黄帝内经》英译本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后发现,脉象名称的英译存在诸多问题。借此作者提取了李照国版和Paul Unschuld版两个译本中关于脉象名称的英译语料,对其总体翻译方法和策略、具体的名称英译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两译本在脉象的英译上各有优缺点,希望各英译本在再版中能扬长避短,让中医典籍的英译能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8.
摇摇《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由《素问》和《灵枢》两部书组成,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中医典籍,其英译研究对于中医典籍的英译研究以及中医药的对外交流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近年来,在为数不多的《内经》译者主体性研究当中,大多数围绕译者的知识结构、学术背景、双语能力、翻译策略等主观因素对译文的影响,而忽视对译者开展翻译活动的社会历史语境、时代主题、诗学规范等客观因素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虚实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核心概念,是中医典籍论述中的关键术语.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地区传统医学名词术语国际标准》将虚实译为deficiency and excess,这与全国通用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定义的虚乃正不足,实乃邪过剩相吻合.对虚实英文译名的标准化有助于中医学在海外的传播,但教条式地...  相似文献   

10.
词汇衔接是语篇重要的构建手段之一,词汇衔接的识别与重构是衡量译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从词汇衔接视角,对《黄帝内经》中文原文、李照国译本(简称:李译本)及威斯译本进行语篇分析,探讨不同译本在词汇衔接层面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分析发现两译本均有较强的语篇意识,将隐含信息明晰化。其中,李译本采用异化策略,较多选择重复和同义/近义衔接,译法以直译、直译加括号注释为主,但言语单一,流畅度欠缺;而威译本则倾向于归化策略,多采用同义/近义衔接,以直译、增译为主,词汇丰富,句式多样,但存在误译。汉英两种语言的词汇衔接模式不同,因此在翻译中要加强语篇意识,重构源语词汇衔接,实现译文连贯,完成语篇意义的等效传递。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六经一度被认为等同于《黄帝内经》之六经,随着研究的深入两者之间的异同及关联被逐步挖掘。本文以太阳经为例,从临床症候、对同病异治的理解2个方面阐述两者的异同,从侧面重新理解伤寒六经与传统经络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逐渐被国际医学界接纳,其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中国中医药文化载体的中医文化著作外译也逐渐走入翻译界的视野。为了更好地提高中医药著作的翻译质量,国内外官方和民间都做出了努力。2011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在上海召开了“传统医学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术语工作会议。会议系统梳理和研究了一些中医临床术语的英文翻译,并总结了相关翻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黄婧 《中医教育》2021,(2):27-31
目的 探究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助力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的有效途径,为中医药典籍外译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方法 以译介学理论为基础,对文树德《黄帝内经》英译本进行解析.从"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以及"译介效果"五大因素对译本进行译介和海外传播模式的分析.结果 文树德版《黄帝内经》在中医药文化海外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译者主体的为我性、能动性、受动性三个视角对比分析了罗希文和魏迺杰《伤寒论》译本中的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发现,为翻译时代的受动性所限,罗、魏译本基于各自的为我性目的发挥了译者能动性,对《伤寒论》采取了不同的翻译策略进行译文创作.罗译本为促进中医在西方大众中的传播,常采用归化策略,迁就于西方语言习惯和词汇,具有更高的...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典籍英译是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将中医药典籍鲜活的文化自信传递到世界的使命。李照国先生在翻译《黄帝内经》时,采用"译古如古,文不修饰"的基本原则,将传播中医特色语言和传承中华文化话语作为翻译的最终目标。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对李照国《黄帝内经》英文著译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文化自信在中医药典籍英译上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来药物是如何按照中医传统进行调适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发挥其临床效用。方法:以明朝《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为例进行探讨。结果:《本草纲目》芳草、香木类药物于唐宋本草文献中所占比例较多,来源于波斯、大秦的较多,中国南方一些省份有移植栽培。结论:对外来药物的药性认知有一个传承发展的过程,一些新出现的外来药物的临床使用并不是直接套入到现有理论规律中,而是对其功效应用有一个摸索试探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精品之作,《本草中国》以全新的叙事方式、精美的视听语言和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为观众呈现了一部中医药文化视觉史诗,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为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以拉斯韦尔"5W"传播理论为基础,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等5个要素分析《本草中国》系列纪录片的传...  相似文献   

18.
<正>《金匮要略》随着中医西传的浪潮被译成多种文字,其英译本就多达数种。本文以罗希文教授1987年所译《金匮要略》为研究文本,从交际翻译策略视角分析该译本在中医学医理、病症描述、方剂治法三个层面的英译逻辑和方法。本文认为,罗译本借助交际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多种归化译法,实现了译文与读者间的有效沟通,为中医典籍在西方的有效传播提供了重要启示。1 《金匮要略》及其英译  相似文献   

19.
李强  程诚  何平  高寒  郑艳芳  方志娥  王英豪 《中草药》2022,53(1):270-277
基于临床中药安全观的"毒"-"效"药物研究及实践的视角和观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以《本草图经》为例,探究毒效相关的理论基础及科学实践认知。主要从"毒"-"效"中药的涵变及认识发展变化、"毒"-"效"与《本草图经》及药味分析、基于"毒"-"效"的《本草图经》药味的认识发展变化、临床中药安全观及实践方面来研究以《本草图经》为例的"毒"-"效"药物理论基础及实践转化情况,主要从毒效相关、毒效转化、毒效同质、毒效衍化、毒效安全/警戒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进而为"毒"-"效"相关的科学内涵认知及实践转化,尤其是"毒性"药物的研究及临床安全/警戒合理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