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4~59岁,平均38.5岁。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腰椎疾病29分评分法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对总体疗效、症状改善率及疼痛缓解率等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个月,切口均愈合,无感染,无椎弓根钉失败,临床融合率100%;JOA评分由术前(10.5±2.1)分提高至术后随访时(26.2±2.4)分,改善率为84.9%;术前、术后VAS评分分别为7.2±1.3和1.4±1.1,疼痛缓解率80.6%,4例患者有腰部僵硬或不适,2例有明显下肢痛(6.25%),均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8周,疼痛逐渐消失。结论:改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椎管减压彻底等优点,可用于需椎体间融合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 f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4月-2006年8月,采用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患者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为37~68岁,平均51.2岁。手术节段包括L3/L4 2例,L4/L5 19例,L3/S1 15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随访2年,神经功能JOA评分从术前平均9.5分提高至术后平均24.6分(P〈0.01),神经功能改善率为45%~100%,平均84%。临床疗效优19例,良11例,中6例。骨性融合率达到100%。结论TLIF治疗腰椎间盘再突出临床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应用TLIF技术再手术治疗的RLDH患者27例,年龄为28~64岁,平均52.4岁。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系统、Nakai标准评价治疗效果,Suk方法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36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根据JOA评分,优20例,良7例,平均改善率88.5%;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18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88.9%;根据Suk标准患者椎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TLIF是治疗RLDH的有效术式,可以获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比较极外侧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extrem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XLIF)与传统后路手术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4年12月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极外侧入路椎间植骨椎体钉固定组(XLIF组)30例,其中T_(12)L_12例、L_(1,2)6例、L_(2,3)10例、L_(3,4)12例;后入路椎间植骨椎弓根钉固定组(传统后路组)30例,其中T_(12)L_11例、L_(1,2)6例、L_(2,3)8例、L_(3,4)15例。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住院时间,比较手术前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29分法),并根据影像资料,观察椎间融合器有无移位,分析椎间融合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9个月。XLIF组术后股神经损伤2例,术后3个月内恢复;传统后路组切口浅表感染1例,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脑脊液漏、马尾损伤以及下肢神经根功能恶化现象。XLIF组手术时间(65.6±20.5)min,术中出血量(48.8±15.3)ml,术后引流量0 ml;传统后路组手术时间(135.2±33.9)min,术中出血量(260.3±125.7)ml,术后引流量(207.1±50.2)ml;XLIF手术时间短于传统后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也较传统后路组少(P0.05)。两组随访时的JOA、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术后1、6、24个月VAS、JOA评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随访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X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融合率高的优点,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伴腰椎失稳的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18例患者在显微镜辅助下实施微创TLIF手术,手术中各植入融合器1枚。观察随访12~15个月,平均13.6个月。采用JOA评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并记录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观察术后有无融合器松动、下沉以及椎间隙感染等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8±45min,手术出血量123±65ml。术前JOA评分11.5±2.2,术后JOA评分22.5±3.5,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1,P=0.006),手术改善率88.9%。未出现融合器移位、下沉以及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与传统的切开减压内固定手术比较,显微镜下微创TLIF手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减压彻底、术后恢复快、疗效好等特点,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正>2008年1月~2012年6月,我们采用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1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30~65岁。突出节段:L1~24例,L2~33例,L3~45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腰痛,同时伴或不伴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和皮肤麻木等症状;经系统保守治疗无效,症状持续均≥6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4例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3例中男23例,女10例;年龄55~83(65.7±7.4)岁;单节段融合27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31例中男22例,女9例;年龄51~78(64.8±7.8)岁;单节段融合25例,双节段融合6例;运用开放融合翻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临床疗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64例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随访,观察组随访时间(2.4±0.5)年,对照组随访时间(2.6±0.7)年。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的透视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腰痛、下肢痛VAS和ODI在末次随访时和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术后1、3个月ODI均较对照组有优势(P<0.05),而两组间下肢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再次开放融合翻修术相比,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疼痛和功能改善的优点,且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但其中远期的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切口经腹膜外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2001年2月至2012年2月应用小切口经腹膜外ALIF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44~68岁,平均(53.1±5.9)岁。术中均采用SynFrame拉钩系统及SynFix-LR腰椎前路椎间融合器。统计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手术时间及住院天数。于术后2天、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10个月,平均(45.6±29.6)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与ODI值均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天、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7±0.7)分(5~8分)降至术后12个月平均(1.7±0.9)分(0~3分),ODI值由术前平均80.6%±3.9%(69%~85%)降至术后12个月6.6%±1.3%(5%~11%)。术中出血量90~220 ml,平均(126.0±40.3) ml;术后48 h引流量35~63 ml,平均(47.5±7.6) ml;住院天数4~11 d,平均(6.7±1.8) d。术后6个月骨性融合。随访期间融合器位置及形态正常,内固定无断裂及滑脱。结论 应用小切口经腹膜外ALIF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能够缓解患者症状及改善功能,脊柱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仰卧位左右旋转作用力和平面作用力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月,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4例,男74例,女60例;年龄17~67岁,50岁以上33例;膨出型9例,突出型74例,游离型51例。13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69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牵引治疗仪持续牵引20min后,用仰卧旋转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牵引治疗仪20min后,用平面用力推拿手法治疗。隔1d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的积分(包括腰部疼痛与不适、下肢疼痛与麻木、大小便的情况、直腿抬高的水平、下肢行走能力、工作生活情况),并按疗效标准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0.5~2个月,平均1.1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症状和体征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大小便无力与会阴麻木的症状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69例中,良42例,可20例,差7例;对照组65例中,良20例,可25例,差20例。结论:仰卧位旋转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整体疗效满意,但进行旋转手法操作时力量不宜过重,旋转次数也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单侧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MIS-TLIF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9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2例,女17例;年龄45~75岁,平均56.9岁。病变节段:L3,4 3例,L4,5 15例,L5S1 21例。其中21例行单边固定融合术(单边固定融合组),18例行MIS-TLIF术式(MIS-TLIF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及住院天数。术后随访时定期行影像学检查并记录两组患者VAS、ODI评分,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单边固定融合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分别为(95±25) min、(4.2±0.4)次,明显少于MIS-TLIF组的(120±35 ) min 及(10.1±3.9)次(P<0.05).MIS-TLIF组患者的平均失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75±45) ml、(7.2±2.2) d,显着低于单边固定融合组的(165±60) ml 及(11.0±3.7) d (P<0.01).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45个月,平均29.5个月。术后随访期间的VAS、ODI评分较术前显着改善(P<0.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检查提示内固定、融合器在位,术后1年CT图像提示两组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Macnab疗效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只要适应证选择正确,单边固定融合术与MIS-TLIF均能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盘镜下髓核切除术(MED)与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08年12月解放军第188医院收治的59例伴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MED组30例、微创TLIF组29例,对比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差异。结果59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随访时间0.5~5年,平均随访时间3年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获Ⅰ期愈合,无椎间隙感染和神经功能损伤。MED组术后5例复发,均表现为下腰痛伴下肢放射性疼痛,MRI检查证实为原位椎间盘再次突出,后采用TLIF术治愈;微创TILF组术后无复发,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骨性融合。术前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微创TLIF组明显优于ME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MED比较,微创TLIF治疗伴Modic改变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复发率低、疼痛缓解理想、功能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单侧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单侧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4月采用微创单侧椎弓根钉棒联合单Cage固定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表现为单侧下肢神经根症状的腰椎退行性变患者36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影像学观察椎间隙高度及椎间融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scale,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3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 mL。3例出现并发症,硬脊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修补,其中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术后6 d内脑脊液漏停止;1例术后出现神经缺失症状加重,通过及时血肿清除、神经根减压后损伤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6个月。末次随访矢状面X线片示椎间隙高度从术前(5.78±1.92)mm增至(10.35±1.21)mm,椎间融合率为94.4%。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及腰腿痛VAS评分与术前相比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改善率为84.4%。结论单侧MiTLIF内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对腰椎后部结构破坏小,术中出血少,椎间隙高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疗效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5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4~60岁,平均42.7岁;病变节段为L4/L534例,L5/S12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MiTLIF)组和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open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 OTLIF)组,分别为24例和30例。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观察术后1年椎间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个月,MiTLIF组出血量(40.2±15.6) mL,住院时间(6.2±2.4) d,术后2周JOA评分18.7±1.9,OTLIF组出血量(203.6±52.8) mL,住院时间(10.8±4.2) d,术后2周JOA评分15.1±1.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JOA评分,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时,MiTLIF组出血量更少短期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侧路微创椎间融合术(mini-LIF)治疗伴椎间隙塌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3年8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采用mini-LIF手术治疗15例伴椎间隙塌陷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52岁。手术节段:L1/22例、L2/34例、L3/46例、L4/53例。手术在XLIF/DLIF配套的工作通道下完成,采用椎弓根螺钉进行侧前方内固定。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0 min(40~100 min),术中出血量20 mL(10~40 mL),切口长度35 mm(30~40 mm),术后下地时间24 h(12~48 h),住院时间5 d(3~7 d)。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5例患者出现术侧腹股沟区和大腿内侧麻痛不适症状,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6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术后3 d,3、6、12个月腰痛、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X线片、CT检查示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椎间植骨均获融合。结论对于伴椎间隙塌陷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mini-LIF是一种可行、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15例行经肌间隙入路单边椎弓根固定结合TLIF术式(单边固定组),20例行后正中入路双边椎弓根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式(双边固定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双边固定组中1例未融合),无融合器移位、下沉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经肌间隙入路单边椎弓根固定结合TLIF术式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腰痛缓解较快。 相似文献
17.
经椎间孔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8年12月收治且获得随访的单间隙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3例,其中L1/L25例,L2/L38例,L3/L410例。均采用经椎间孔单枚Cage植骨融合并单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29分)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计算改善率和优良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1例硬脊膜撕裂,1例椎弓根螺钉位置偏斜。随访23~52个月,平均40.2个月,JOA评分由术前10.04±2.12提高到随访23个月时的24.13±3.39,优良率为91.3%。23个月时骨性融合率为95.8%。结论TLIF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不破坏健侧结构,手术和住院时间短,内固定费用低,神经功能康复好的优点,是治疗高位腰椎椎间盘突出症可供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