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3):403-404
目的探讨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不良反应及其护理。方法选取我院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儿128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观察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儿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患儿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和确保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泛基因型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如索磷布韦/韦帕他韦、格卡瑞韦/哌仑他韦及索磷布韦/韦帕他韦/伏西瑞韦等,明显提高了难治性基因3型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效果。但基因3b型、肝硬化、经治及存在耐药相关性突变的患者,DAAs的抗病毒效果相对较差。对于基因3b型合并肝硬化患者,可以考虑加用利巴韦林或延长治疗疗程以提高抗病毒效果;对于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或DAAs经治的基因3型患者,可使用索磷布韦/韦帕他韦/伏西瑞韦治疗。与DAAs治疗后未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患者相比,获得SVR可明显降低肝细胞癌(HCC)的发生风险,但仍有部分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即使获得SVR,仍可发生HCC,尤其是合并肝硬化患者。因此,对于DAAs治疗后未获得SVR,且存在肝硬化疾病的患者需要密切监测HCC的发生。DAAs的使用与HCC的发生及复发风险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持续应答率,统计两组患者实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88.0%,对照组持续应答率为42.0%。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间9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24周HCV-RNA转阴率为73.33%,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4周、48周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疗效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观察组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照组行甘乐能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观察组RVR率、ETVR率、SVR率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a-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优于甘乐能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派罗欣(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8例应用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4周的临床资料.结果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早期不良反应有发热40例(69%),头痛及肌肉关节酸痛36例(62%),胃肠道反应10例(17%),白细胞(WBC)减少44例(76%),血小板(PLT)减少10例(17%),血红蛋白(HGB)下降31例(53%),4例患者因中性细胞数降低而将派罗欣减量,6例患者因胃肠道反应或HGB明显下降将利巴韦林减量.结论 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早期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类流感样症状、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减少及血红蛋白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及血红蛋白下降可以导致干扰素及利巴韦林减量,从而影响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优化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 120 例基因 1b 型丙型肝炎患者分为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PEG-IFNα-2α) 方案组,比较各组在治疗过程中快速病毒学应答 (RVR)、早期病毒学应答 (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 (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 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指标.结果:普通干扰素优化方案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α方案组获得的 EVR、ETVR 及 SVR 均高于普通干扰素标准方案组.结论:根据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过程中的应答情况来调整干扰素用量的方案,可以提高干扰素的抗病毒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科25例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患者,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感冒样症状的护理、消化道症状的护理,脱发的护理、白细胞减少的护理、出院指导等。结果:患者均全部坚持全程用药,减少了痛苦,从而促进患者康复。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和患者的依从性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丙型肝炎病毒容易导致慢性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病主要病因之一。近年来,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DAA)的出现,为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与传统的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方案相比,DAA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好,且口服方便、不良反应少,适用范围广[1-2]。目前,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药物购买的方便性,部分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可以通过购买仿  相似文献   

10.
肝炎C病毒(HCV)感染在世界范围内总的流行率为3%~5%,一般人群感染率为1.8%,估计有1.7~2.0亿人感染HCV,是一全球的健康问题.慢性丙型肝炎(慢丙肝)的抗病毒治疗最近10年从标准干扰素单治疗发展到标准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利巴韦林(ribavirin,病毒唑RBV)联合治疗,新近又发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 interferon)和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引起持续病毒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 response,SVR)率提高,疗效增加,成为当今抗HCV治疗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化治疗方案为聚乙二醇IFN联合利巴韦林,但其疗效欠佳,而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问世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已经上市或在研的DAA主要包括NS3/4A蛋白酶抑制剂、NS5A蛋白酶抑制剂和NS5B聚合酶抑制剂等.此文对这3种DAA的发展现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或α-2b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治疗儿童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该方案最早应用于成人,对HCV的有效率仅约50%,并且对于儿童HCV的治疗有效率最高也只达70%。近年来,直接作用于HCV基因靶点的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不断被研发出来,对HCV的治疗起到质的飞跃,但该类药物在儿童HCV治疗中的应用大多处在临床试验阶段。本文通过对目前DAAs在儿童慢性丙型肝炎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HCV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已被推荐为新的标准疗法。然而,这种联合疗法应答率较低,因为约有2/3的患者无持续性应答。正在试验的药物中,金刚烷胺是最有希望的药物,因为它不仅对抗甲型流感病毒有效,而且对登革病毒也有直接的抗病毒活性。在某项试点研究中,对以往应用干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 SE)后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部分脾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缓解的基因2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3MU,隔日一次,利巴韦林0.9g/d抗病毒治疗,疗程7 2周。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HCVRNA。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2 4周。结果 1 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部分脾栓塞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有显著的提高(P〈0.01);全部患者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并接受随访24周;3例出现溶血性贫血,减少利巴韦林剂量。其中84.6%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例复发;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可消除脾亢性血细胞减少症,术后给予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较好的SVR,且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正>2013年,王老师被诊断患有丙型肝炎,开始时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的治疗,但由于病情已进入丙肝肝硬化代偿期,上述治疗仅8周,就因为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减少而被迫停止。一度转阴的丙肝病毒在停止抗病毒治疗后又复转阳,一家人为此忧心忡忡。后来,网络上的一则消息给王老师全家带来了希望。2013年12月6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索非布韦用于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是,一个疗程50~80万的治疗费用让王老师望而却步。后来打听到在  相似文献   

16.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RBv)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综合分析患者特点及对治疗的反应,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疗效预测并优化治疗方案.此文主要从患者治疗前的基线因素、治疗中的血清病毒动力学变化及联合的RBV剂量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并具体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已确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取300万U的干扰素(IFN)肌肉注射,1周3次,同时使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并服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在停药后追踪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的病情复发状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中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中不良反应有5例,占14.29%,观察组中不良反应有4例,占11.43%。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其近期和远期效果持久,比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法成效出的效果要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能降低转氨酶,兼具药效性和安全性,未见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而且用药较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讨论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累积剂量治疗的实际影响和具体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质量;2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累积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白蛋白(ALB)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T和ALB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71.8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累积剂量治疗可以改善生理指标,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董咸峰 《现代保健》2011,(24):55-56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ct)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慢性丙型肝炎(简称慢丙肝,CHC)治疗有较大进展,以抗病毒治疗为中心从标准干扰素(interferon,IFN)单治疗发展到以IFN RBV(利巴韦林)联合治疗。近2年来由于pgeylated(PEG,聚乙二醇干扰素)的开发,提倡PEGIFN RBV联合治疗,这种方法使持续病毒应答(SVR)率提高,复发率降低,是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