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卫生研究》2017,(1)
目的探讨双酚A(BPA)暴露对高脂饲料小鼠脂肪组织炎症及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HFD)喂养的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通过饮水摄入10、100和1000 nmol/L BPA,并设立正常饲料(ND)和HFD对照组。每周记录小鼠体重,BPA暴露8周和16周后处死小鼠,取附睾脂肪垫,HE染色观察脂肪组织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ILSA)检测脂肪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脂肪组织中Th17细胞比例,免疫组化(IHC)检测脂肪组织中IL-17的表达。结果 8周和16周时,与ND对照组相比,HFD对照组和HFD饲料BPA暴露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附睾脂肪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多,TNF-α含量上升,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表达上调;与HFD对照组相比,BPA暴露组小鼠附睾脂肪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多,TNF-α含量上升,Th17细胞比例增加,IL-17表达上调,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与8周时相比,16周时变化更明显。结论 BPA暴露可促进高脂饲料小鼠脂肪组织炎症、Th17细胞比例增加和IL-17表达上调;而Th17细胞可在BPA促进脂肪组织炎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10)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及双酚A(BPA)或氯化镉对大鼠睾丸巨噬细胞(TM)分泌细胞因子IL-10的影响。方法原代提取大鼠TM细胞,以50μg/ml脂多糖(LPS)作为激活剂,分别设1、10、100μmol/L DEHP、BPA和1、10、50μmol/L氯化镉单独染毒组以及0.5μmol/L DEHP+0.5μmol/L BPA、5μmol/L DEHP+5μmol/L BPA、50μmol/L DEHP+50μmol/L BPA、0.5μmol/L DEHP+0.5μmol/L氯化镉、5μmol/L DEHP+5μmol/L氯化镉、50μmol/L DEHP+25μmol/L氯化镉联合染毒组。作用细胞24 h后,采用ELISA及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方法检测TM细胞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结果与LPS组比较,1μmol/L氯化镉、10μmol/L BPA或100μmol/L DEHP单独染毒组的IL-10蛋白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无论与LPS组还是与1μmol/L BPA单独染毒组比较,0.5μmol/L DEHP+0.5μmol/L BPA混合染毒组的IL-10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芯片结果显示50μmol/L DEHP+50μmol/L BPA混合染毒组的荧光值是100μmol/L DEHP单独染毒组的76.9%,是100μmol/L BPA单独染毒组的115.0%。无论与LPS组还是100μmol/L DEHP单独染毒组比较,50μmol/L DEHP+25μmol/L氯化镉混合染毒组TM细胞上清液中IL-10蛋白浓度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HP及BPA或氯化镉单独作用能明显抑制TM细胞分泌IL-10蛋白。低剂量(0.5μmol/L)DEHP和BPA的联合作用为协同作用,中、高剂量(5μmol/L、50μmol/L)的联合作用为拮抗作用。而DEHP和氯化镉对IL-10蛋白的交互作用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来研究发现,机体存在一种新型的不同于Th1和Th2的CD4^+效应T细胞,该细胞特异性地产生白细胞介素-17(IL-17),称为Th17、ThIL-17或者THI细胞。Th17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等)和炎症性疾病中发挥重要调节作用。Th17在机体的抗感染和炎症反应中充当重要角色,同时参与和其他Th细胞亚群的相互作用,从而调控机体对感染的应答。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究Plin1基因敲除对肥胖小鼠脂肪组织炎症水平的作用及其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将雄性野生型C57BL/6J小鼠和Plin1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和高脂饲料组4组(n=6),喂养12 w后,隔夜禁食自由饮水12h,眼眶采取所有新鲜血液及组织样本,并颈椎脱臼处死,取各组小鼠血清及部分附睾脂肪组织,酶法测定小鼠血清中游离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s)的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验测定小鼠血清和脂肪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MCP-1)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测F4/80的表达程度;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亚基P65的转位及表达水平和NF-κB亚基P65表达及磷酸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5,(11)
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长期暴露对成年小鼠血清胆固醇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4只健康8周龄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蒸馏水)组、溶剂对照(玉米油)组和BPA(500μg/kg)染毒组,每组8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0.01 ml/g,每天1次,持续染毒12周。检测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水平。结果 BPA染毒组小鼠血清TC和LDL-C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而血清HDL-C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PA染毒组小鼠血清炎症因子TNF-ɑ和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低剂量BPA暴露可导致成年小鼠体内胆固醇代谢紊乱,并可诱发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肥胖作为一种机体能量代谢紊乱和脂肪过度累积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甚至与衰老、寿命缩短、肿瘤发生、神经退变密切相关[1].调查显示,肥胖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成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公共卫生危机,截至2016年,全球肥胖人口超过6.5亿,预计到2030年将达1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银屑病与白细胞介素(IL)-17、IL-10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32例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IL-17和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银屑病组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57.59±11.99) ng/L比(33.27 ±6.49) ng/L],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25.38 ±4.32) ng/L比(32.01±5.54)n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84,5.27,P<0.01).银屑病患者血清IL-17与IL-10呈负相关(r=-0.70,P<0.01).结论 银屑病发病可能与IL-17、IL-10水平的失衡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将56只小鼠随机分为氧惊厥组、依达拉奉组以及正常对照组。氧惊厥组和依达拉奉组小鼠置于高压氧环境中至惊厥发作,建立氧惊厥小鼠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显示,依达拉奉24 h组和48 h组小鼠脑组织IL-1β含量均低于同时间点氧惊厥组(P0.05);氧惊厥组、依达拉奉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小鼠脑组织IL-10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依达拉奉可以有效降低氧惊厥小鼠在惊厥早期脑组织IL-1β水平,有助于减轻惊厥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MRI)对膝骨关节炎(OA)患者的软骨病变进行评价,研究细胞因子、WOMAC评分MRI软骨病变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143例OA患者行膝MRI软骨病变分级及完成WOMAC评分量表。依据MRI结果分为有滑膜炎组(102例)、无滑膜炎组(41例),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40例)。检测滑膜炎组、无滑膜炎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6、IL-10、IL-17和IL-23)水平。结果滑膜炎组IL-6、IL-17、IL-23水平明显高于无滑膜炎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OMAC评分滑膜炎组明显高于无滑膜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膜炎组外周血细胞因子和WOMAC评分与MRI软骨病变分级呈正相关(P0.05)。结论 MRI对OA膝关节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作用;细胞因子(IL-6、IL-17、IL-23)在OA的软骨病变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孟鲁司特钠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0年7月在台州市中心医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2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孟鲁司特钠组,各41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孟鲁司特钠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检测IL-17、IL-23及肾功能相关指标,观察临床症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IL-17、IL-23水平低于两组治疗前;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孟鲁司特钠组治疗后IL-17、IL-23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低于两组治疗前;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孟鲁司特钠组治疗后肾功能相关指标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孟鲁司特钠组紫癜、关节疼痛、消化道病变及腹痛消失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相比,孟鲁司特钠组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能降低过敏性紫癜患儿血... 相似文献
13.
吴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34):32-34
目的 探讨急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7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胃炎患者58例作为胃炎组,其中轻度、中度、重度组分别为23、18和17例;并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各组血清IL-10和IL-17水平.结果 胃炎组血清IL-10水平为(108.321±12.302) ng/L,对照组为(17.883±13.802) 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143,P<0.01);胃炎组血清IL-17水平为(127.418±11.410)ng/L,对照组为(30.335±14.549)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93,P<0.01);轻度、中度、重度组血清IL-10[(33.486±14.568)、(106.189±13.583)、(123.875±14.892) ng/L]和IL-17[(68.209±9.332)、(129.856±11.456)、(208.165±12.854) ng/L]水平随急性胃炎病变程度加重而逐步上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1).结论 血清IL-10和IL-17水平在急性胃炎患者中随病变程度加深而逐步上升,血清IL-10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当血清IL-17水平升高时,机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IL-10水平来抑制血清IL-17水平的升高,进而控制炎性反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白细胞介素-17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是一类主要由活化CD_4~+T淋巴细胞产生的具有促炎作用的细胞因子,有较强的招募中性粒细胞、促进多种细胞释放炎性因子、促进细胞增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同时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研究发现,IL-17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白细胞介素-17与卵巢癌、宫颈癌及绒毛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关系,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探讨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和C-反应蛋白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气道炎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测定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平稳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探讨炎性介质对病程的影响. 方法 26例老年平稳期、病情严重度为Ⅱ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31例对照组;采集外周血5ml离心,采用生物芯片技术测定(IL-8)、(IL-6)和散射浊度测定法CRP. 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的IL-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IL-6和C-反应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白细胞介素-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稳期的患者中有明显增高,提示它参与了COPD病程的进展,是气道炎症不可逆转的原因之一;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在COPD平稳期的病程中可能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卫生研究》2019,(6)
目的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双酚A(BPA)暴露致高脂饲料(HFD)喂养小鼠脂肪组织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饲料(ND)组、HFD组、HFD+GSK3β抑制剂组、HFD+1000 nmol/L BPA组、HFD+1000 nmol/L BPA+GSK3β抑制剂组,小鼠经饮水暴露于BPA。使用GSK3β抑制剂组,小鼠每两天1次经腹腔注射21. 5 mg/kg氯化锂(Li Cl),从BPA暴露14周开始至16周结束,共10次。16周后麻醉处死小鼠,无菌取附睾脂肪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IHC)检测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GSK3β表达及其S9丝氨酸(GSK3β-S9)磷酸化。结果与ND组比,HFD组小鼠体重[(34. 97±1. 91) g]、附睾脂肪垫系数[(3. 25±0. 39)%]显著升高(P<0. 05),脂肪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增多,TNF-α(F=73. 157,P<0. 05)和IL-1β(F=42. 788,P<0. 05)表达明显增强,GSK3β-S9磷酸化程度降低(F=57. 991,P <0. 05);与HFD组比,HFD+1000 nmol/L BPA组小鼠体重[(38. 49±1. 34) g]、附睾脂肪垫系数[(4. 41±0. 33)%]显著升高(P<0. 05),脂肪组织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TNF-α(F=73. 157,P<0. 05)和IL-1β(F=42. 788,P<0. 05)表达上调,GSK3β-S9磷酸化程度显著降低(F=57. 991,P<0. 05)。与HFD+1000 nmol/L BPA组比,HFD+1000nmol/L BPA+GSK3β抑制剂组小鼠体重[(32. 61±3. 34) g]、附睾脂肪垫系数[(3. 33±0. 66)%]显著降低(P <0. 05),脂肪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减少,TNF-α(F=73. 157,P<0. 05)和IL-1β(F=42. 788,P <0. 05)表达下调,GSK3β-S9磷酸化程度显著增强(F=57. 991,P<0. 05)。结论 GSK3β抑制剂能下调BPA暴露HFD喂养小鼠脂肪组织炎症、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并上调GSK3β-S9磷酸化,表明BPA暴露可能通过影响GSK3β-S9磷酸化,从而调控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介导脂肪组织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酚A对成年雄性小鼠食物利用率的影响。方法 100只成年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己烯雌酚对照组、双酚A 2、20、100 mg/(kg·d)组,各组每天给予相应剂量受试物灌胃2周,之后再观察6周。实验期间每周称量各组动物体质量1次,每天称量各组动物摄取生长繁殖颗粒饲料的重量。结果给予双酚A 8周后,各组动物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双酚A的第2周,2,20,100 mg/(kg.d)双酚A组动物的食物利用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第4周,20,100 mg/(kg·d)双酚A组动物的食物利用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第6周,100 mg/(kg·d)双酚A组动物的食物利用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第8周,所有双酚A组动物的食物利用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酚A对于成年雄性ICR小鼠的食物利用率有增高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0,(19)
目的 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5-ALA-PDT)对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尖锐湿疣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3(IL-23)、白介素-10(IL-10)及外周血Treg/Th17细胞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自本院于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高危HPV感染尖锐湿疣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34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给予冷冻治疗并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5-ALA-PDT治疗。2组患者观察疗程均为3个月,评价疗效及相关指标变化。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17、IL-23、IL-10和外周血Treg/Th17细胞平衡变化,并随访3个月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7. 06%)高于对照组(76. 47%)(P 0. 05)。2组治疗后血清IL-17和IL-2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而IL-10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 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17和IL-23水平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Treg和Treg/Th17较治疗前降低,而Th17较治疗前升高(P 0. 05);观察组治疗后Treg和Treg/Th17低于对照组,而Th17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随访3个月复发率(14. 71%)低于对照组(41. 18%)(P 0. 05)。结论 5-ALAPDT对高危型HPV感染尖锐湿疣患者疗效良好,可提高血清IL-17和IL-23水平和降低IL-10水平,改善外周血Treg/Th17细胞失衡。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血管新生因子血管生成素Ⅰ和Ⅱ在保护幼年细胞色素P4501B1(CYP1B1)基因敲除小鼠营养性肥胖中作用。方法 CYP1B1基因敲除和野生型雄性C57/BL小鼠(3周龄)各16只,给予低脂膳食(10%脂肪)、高脂膳食(60%脂肪)饲料11周;小鼠处死后取附睾脂肪组织检测血管密度及血管新生因子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野生高脂组小鼠脂肪组织血管密度下降,基因敲除小鼠脂肪组织血管分布不受影响;高脂膳食诱导下,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小鼠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 mRNA表达下调(P<0.05),野生型小鼠CD31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野生低脂组比较,高脂诱导后野生型和基因敲除小鼠血管生成素Ⅰ表达量分别为0.35和0.50(P<0.05),瘦素表达量则分别为2.48和1.42(P<0.05);敲除高脂组瘦素表达量较野生高脂组下降(P<0.05)。结论 CYP1B1基因敲除对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调控可能在其营养性肥胖中起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